自駕車新AI學習模式 依外觀自動分辨行人、公車

實習記者黃肇祥臺北報導

自動駕駛、無人車的 AI 系統到底該如何設計比較安全呢?來自以色列的 Cortica 公司試圖找出最佳答案,他們開始研究與主流不同的 AI 學習模式,期望藉由 AI 自行辨別物體特徵加以分析,選擇最佳的處理方式

▲藉由車體周遭的感應器捕捉環境資訊,再借由 AI 分析資料,讓車輛自動選擇最佳路徑。(圖/翻攝 TechCrunch)

汽車結合人工智慧早已不是新聞,但Cortica 與其他車廠最大的差別在於採用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來設計 AI 系統,這種學習方式不需要人力輸入標籤。舉例來說,普遍應用在其他 AI 系統的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需要靠着人類幫助電腦辨別特定物體,若要讓系統可以辨別停車的位置,工程師必須輸入停車的交通標誌,作爲讓有所 AI 反應記號,而在非監督式學習的機制中,AI 得自行根據物體的外觀特色來組織、分類資訊。

我們可以從 Cortica 發佈的影片中一探 AI 實際的運行模式,影片中所有物體都被依外觀特徵畫上不同的顏色區別,例如一般汽車是綠色行人紅色腳踏車藍色公車咖啡色紅綠燈黃色

▲根據物體不同的特徵,Cortica 研發的系統會自動以不同顏色區別。(圖/翻攝 Youtube)

Cortica 公司認爲,這種學習方式更接近人類實際開車時的視覺感受,且系統也能更加靈活的思考,在各種天氣路況下都能更好的適應,也能學習人類的手勢動作預測其他車輛和行人的動作,縱使是尚未建檔的路況,非監督式學習也能夠幫助車輛安全行駛。不過要完成這樣的學習機制,數據的篩選與地圖資料數據將成爲關鍵

這項技術同樣仍在研發階段距離上市推行仍需要一段時間。不管是哪一種學習方式,AI 面對變化莫測的十字路口,遇上突發狀況能否發揮出熟練駕駛的經驗判斷能力,仍有待技術人員持續研究,但換個角度來思考 AI 的學習機制,想必也能讓這項技術早日成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