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 會是下個未爆彈嗎

蘇丹紅辣椒粉風暴持續擴大。記者曾原信/攝影

蘇丹紅辣椒粉風暴持續擴大,調味劑辣椒粉、沙茶醬、胡椒粉和咖哩粉相繼淪陷,末端的餐飲業、夜市攤商美食,無一倖免。據知馬來西亞和印尼生產的棕櫚油屢被歐盟食品部門驗出蘇丹紅,而臺灣食品製造業者每年從該地進口大量的棕櫚油,衛福部卻從未將其納入檢驗對象,此可能會是蘇丹紅食安的另一未爆彈。

日前國內一名營養師在臉書撰文並被多家媒體轉載,指出在二○○三至二○二四年,歐盟食品和飼料快迅預警系統(RASFF)之通報中,有八三六件食品驗出蘇丹紅,其中辣椒粉有一百六十八件,棕櫚油則高達二○七件;且以未精製的棕櫚油和紅棕櫚油爲大宗。這些棕櫚油因以油棕樹紅色果肉榨取得之,因顏色以橙紅爲上品,生產業者常添加增色劑蘇丹紅,讓賣相更佳。

臺灣進口的棕櫚油,則以紅棕櫚油經精煉脫色而成,透明無色。至於精煉後是否仍含有蘇丹紅?目前尚無科學資料可供參考。該營養師指出衛福部邊境稽查,竟從未見有棕櫚油被檢驗蘇丹紅的紀錄。國內食品加工業幾乎都使用棕櫚油,用於各類烘焙糕點、餅乾、泡麪、人造奶油、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的製作,您在超商、大賣場貨架上所見到的食品,幾乎都含有棕櫚油成分。食藥署昨天表示市售端已無效期內的紅棕櫚油,將會針對各國輸入的「紅棕櫚油」採百分之百逐批抽驗,有沒有包括精煉棕櫚油?

二○二○年十月,加拿大食品檢驗機構(CFIA)下令回收驗出蘇丹紅的進口紅棕櫚油,認爲食用後會造成消費者過敏症狀。二○二一年八月,非洲西部國家迦納食藥署(FDA)宣佈禁止在棕櫚油中添加蘇丹紅染劑,認爲該染劑爲非法食品添加物,具有毒性。該國棕櫚油產量不足,每年還得從鄰近國家進口五萬噸來滿足市場需求。連非洲經濟落後小國都注意到蘇丹紅棕櫚油食安問題,但蔡政府之前卻未對大宗進口的棕櫚油做邊境檢驗。

國內有些用了蘇丹紅辣椒粉原料的食品業者,自行將產品送驗,結果是陰性而堅持要上架。有專家認爲是因太微量而未能檢出,因此建議凡是上市食品,只要成分裡使用之辣椒粉原料被驗出含有蘇丹紅,不論上市食品本身是否檢驗合格都應下架。

日前南市府推行「無添加蘇丹紅安全標章」,並建議餐飲業及零售業者自行張貼。筆者認爲該標章應由辣椒粉原料進口業者於原料檢驗合格後,提供證明給下游餐飲業和食品零售店家,以示負責;而食品成分中用到棕櫚油,進口該油業者也可比照辦理。若張貼由零售業或由地方政府印製的標章,會令人想起幾年前民衆要避免吃到萊劑豬肉,結果是滿城餐廳標章都標示臺灣豬,大量進口的豬肉卻不見蹤影,標章流於浮濫,反而無法取信於消費者。

由於國內精煉棕櫚油完全仰賴進口,且大量使用於食品製造業,不僅應查明精煉前之原料油是否曾被添加過增色劑蘇丹紅,連其精製油都應禁止進口,否則又要掀起另波系統性的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