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改組

朱加什維利良久才嘆了一口氣道:“蘇聯正面臨着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切都只能靠我們自己了,與英國人的合作已經無法談成就算了,畢竟我們也不能指望着德國人真的放棄西線攻勢,那樣雖然英國人是有空了,但我們卻會比現在面臨更多危險。德國人不是東就是西,放棄西線,以那個希特勒的‘性’格,必然不會安分,德國人的槍口必將朝向我們。”

莫洛托夫也點了點頭,蘇聯的外‘交’環境實在太差了,而看阿拉斯加人,他們卻通過構建一個海約組織,建立起了龐大的陣容,現在完全有能力成爲德意聯盟,英法同盟之外的另一個強大的獨立陣容,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光看這次對蘇作戰就知道了,阿拉斯加,中國、芬蘭、保加利亞、土耳其,前前後前集結起了超過五六百萬大軍。雖然這其中在高加索和黑海一帶,阿、保、土聯軍並沒有展開攻勢,更像是英法德之間的靜坐戰,但不可否認,這裡集結的一百多萬聯軍,光是他們的存在,不需要開炮,就能牽制蘇聯一百多萬主力大軍了,畢竟那裡有巴庫這個供應了蘇聯過半以上石油所需的重要能源基地,更有大小高加索山脈這兩道保護富饒的伏爾加河區的重要戰略要地,也有黑海這個沿岸不少大城和工商業基地的存在。這裡是必須保護的。

阿、保、土聯軍現在不開炮,不代表着他們地一直不開炮,也許只要蘇聯在這裡的防守弱一點,阿軍就會趁虛而入。而且就算不開炮,光是土耳其的加入,阿拉斯加就達到了封鎖了黑海的出海口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目的,也就堵住了蘇聯南面這個重要的對外聯繫通道,進一步加重了蘇聯對外聯繫的困難,給蘇聯國內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影響,也間接加劇了蘇聯在戰爭補給上的困境處境。

但反過來蘇聯卻偏偏在外‘交’上無法破局,若是蘇聯也能通過盟友牽制阿拉斯加及其盟友的‘精’力,蘇聯的形勢多少也會得到好轉。

本來英國人和阿拉斯加人鬧翻,主動來尋蘇聯合作,一度讓朱加什維利和莫活托夫都很興奮,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英國人更像是在與阿拉斯加人嘔氣,而不是真的成爲生死大敵,當他們面對德國人的威脅時,與阿拉斯加人的矛盾就變成了次要的矛盾。

德國人向丹麥發起進攻,即將展開正式的西線攻勢,英國人馬上就分清了主次,與蘇聯的合作驟然停頓,蘇聯外‘交’破局又成泡影。由此可見蘇聯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這時朱加什維利皺着眉頭沉‘淫’,不知道在考慮什麼,半晌纔看着貝利亞道:“中亞的事情進行的怎麼樣了?”

貝利亞猶豫了一下,才搖了搖頭:“總書記,情況不太好,通過我們的情報分析,哈桑諾夫等人的盅‘惑’在中亞有相當的影響力,即便是部分官員可能都在暗中與這些叛國分子聯繫,隨時可能叛國。短期內我們沒有辦法消除這些影響力,所以我打算採用比較直接的方式,我相信,只要哈桑諾夫等人不存在了,中亞地方的叛‘亂’就能平息。”

朱加什維利皺了皺眉頭,中亞的情況讓他很擔心,而且他也知道貝利亞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哈桑諾夫等人的盅‘惑’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效果,其實關鍵還在於蘇聯本身,在於朱加什維利此前所採用的一些政策有關,暗中的民族清洗鎮壓,對宗教勢力的鎮壓,以及政治清洗鎮壓、集體農莊運動對當地民衆造成一定的傷害,這都有關係。

就連朱加什維利現在也有些後悔,如果不是這樣,他相信,中亞人民是不應該這麼容易被阿拉斯加人利用的。只是後悔也沒有用了,只能想法辦解決這個威脅,否則蘇聯在中亞的統治將徹底被動搖不說,那百多萬大軍會直接在中亞被淹沒。

“僅僅一兩個人不在了,沒有用,反而可能進一步刺‘激’中亞各族人民反抗蘇聯統治的情緒,所以採用最直接的方式我不反對,現在我們也沒有其他更好更快的見效方法。但一旦採用這個方式,就必須確保將主要的叛‘亂’分子都處理掉,任何有影響力的帶頭叛‘亂’分子都不能再留下一個,否則都會出更大問題。”

“好,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辦好的。”貝利亞對自己手下的特工非常有信心,在他看來,克格勃絕對是特工中的‘精’英,哈桑諾夫這些暴發戶叛‘亂’分子沒有幸免的機會。

朱加什維利點了點頭,最後又看了看莫洛托夫和貝利亞兩人,才道:“布瓊尼是有能力的,但他畢竟老了,有些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節奏和發展步伐了。同時最高統帥部目前軍方將領也太少了,所以東方面軍司令部要改組,最高統帥部也要改組,你們去做下準備吧,我需要更多軍方將領的詳細資料。未來的最高統帥部需要更多的軍方指揮官而不是政fǔ官員或政工幹部,而且我們需要提升一兩個新生代將領加入,軍隊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

莫洛托夫和貝利亞聞言,相互看了一眼,兩人卻都有些意外,朱加什維利已經下定決心換掉布瓊尼他們剛纔就已經猜到了,但他們沒想到朱加什維利對布瓊尼的評價卻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完全否定,反而肯定了布瓊尼的能力,但他還是要更換布瓊尼又是什麼原因呢?

要說布瓊尼有缺點,但其他新生代將領中缺點只會更多,哪怕是最優秀的將領也是如此,畢竟東方面軍可是兩百萬大軍,未來可能更多,統帥這樣一支部隊不是什麼人都行的。經驗非常重要。新生代將領再出‘色’,驟然統帥一支兩百萬的大軍,也有可能手忙腳‘亂’,甚至犯下大錯。還不如留着對烏拉爾戰局更熟悉的布瓊尼呢。

另外他們對朱加什維利要改組最高統帥部也有些意外,蘇聯最高統帥部又稱“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不過跟歷史上不一樣,並不是在蘇聯本國遭到外國入侵時才成立(歷史上是在德國入侵後成立的),而是在決定進行芬蘭戰爭時就成立了,作爲戰爭時期對武裝力量實行戰略指導的最高指揮機構。

不過因爲成立的早,其組‘成’人員相比歷史上有很大不同,此時的最高統帥部更多的是突出政治控制力量,所以最高統帥部只有伏羅希洛夫這個國防人民委員是真正的軍方將領,其他的都是像朱加什維利、莫洛托夫等人這樣的蘇共領導人甚至政fǔ領導人,連貝利亞這個秘密警察頭子都是成員。

由此也可看出這個最高統帥部真正在軍事戰略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更多的反而是體現在了政治上的突出影響力。

這一點莫洛托夫和貝利亞也都有自知之明,莫洛托夫的加入還好說,畢竟作爲外‘交’部長,他的加入對最高統帥部制定關係國際間的重要戰略時是有重要話語權的。而貝利亞嚴格來說雖是情報頭子,但在軍事情報方面,其作用就不見得非缺不可了,這時候的克格勃作用更多的是用在了對內鎮壓和對外政治、經濟情報蒐集上。

改組最高統帥部是有必要的,但莫洛托夫等人意外的是朱加什維利居然要他們提供資料,這表明他們還會進入改組後的最高統帥部,這值得高興,畢竟不管他們在最高統帥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至少這代表着地位。

另外朱加什維利還特別提出要補充新鮮血液,這既表示他對現在的幾名主要高級將帥有些不滿外,還有可能是朱加什維利要火箭式提拔某個新生代將領了。要假莫洛托夫和貝利亞的手來達到火箭式提拔這名將領的目的,到底是誰呢?

首先可以排除鐵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沙‘波’什尼科夫,他們三人現在已經是大將,蘇聯國內目前僅次於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兩大元帥後的人物,地位已經很高,如果最高統帥部改組,多加入軍方將領,那麼這三人中任何一人進入最高統帥部都不算太出人意外,至少算不得什麼火箭提拔,這完全由朱加什維利一言可決,不會有人反對,用不着他們出力了。

那麼接下來還有哪些人呢,首先看朱加什維利以前對哪些新生代將領表示過較高的關注。再來看成績,第三就還要比較一下資歷了,當然軍銜現在最少也應該是中將才是,否則軍銜太低,就算火箭提拔也不可能直接提拔到最高統帥部。

這一確定範圍,就比較好找了。引起朱加什維利特別注意,或者說曾經有過優異表現的就那麼幾個,在中亞取得了一場大勝,也是目前蘇軍在東線取得的唯一一場大勝的直接指揮者羅科索夫斯基算一個,雖然羅科索夫斯基現在只是中將,但他本身就是火箭式提拔的,要知道進入中亞之前,他連少將都不是呢,短短一個多月便成了中將,這足見朱加什維利對他還是滿意的。

不過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作爲南哈薩克方面軍的副司令、實際指揮者,克孜勒奧爾達的失陷造成了很大的被動,甚至可以說是後果極其嚴重,正是因爲他們沒有保住克孜勒奧爾達並及時將集中營的不穩定因素清理,導致克孜勒奧爾達失陷後中亞獨立叛‘亂’分子形成氣候,因此對整個中亞甚至烏拉爾戰局都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傷害。

所以因爲這一次失誤,他和沙‘波’什尼科夫一樣又肯定會在朱加什維利的眼裡丟掉一些分,是否還能得到朱加什維利的繼續信任很難說。

除他這外,整個東線戰場因爲仗打得比較差,所以接下來可能得到重用的將領應該沒有幾個。比如以前受信任的葉廖緬科就算沒有就此完全失去信任,至少是不可能獲得提拔的。畢竟他的北烏拉爾是除東南方面軍外東線丟得最快的戰場。不降職就是萬幸,提拔是不可能了。

要說整個東線還有誰略有可能得到提拔,仍然是在中亞方面,就是中亞軍區司令即現在中亞方面軍司令阿納帕先科上將,他的資歷算是比較高的,曾與布瓊尼同時擔任蘇聯時代的騎兵師長,只是國內戰爭中表現遠不如布瓊尼,升遷速度稍慢,但後來的表現還算可以,其軍銜職務一直穩中有升,現在做爲資歷較老的上將,在中亞方面軍的表現雖然不算好,但他的兵力不佔優勢,能一直守住安集延以西的費爾幹納盆地,將李濟深第八方面軍壓在安集延以東兩月沒有取得什麼重大成果,相比東南方面軍全軍覆滅和東方面軍的連戰連敗,當初東線三大方面軍中,顯然中亞方面軍這個兵力最少,防禦方向最多,可用機動兵力最緊張,裝備和兵員素質最差的部隊反而是表現最好的了。

所以說不定朱加什維利在面對東線絕大多數將領不滿的時候,也會通過對錶現稍好的將領進行獎賞來‘激’勵東線其他將領作出出‘色’表現也未可知。

不過嚴格來說,阿納帕先科不算是新生代將領了,好像又不太符合朱加什維利所說新鮮血液的說法。

而除了羅科索夫斯基和阿納帕先科這兩個東線將領外,整個蘇聯紅軍將領中大概也就只有五個人可能有機會了。

首先是現階段已經進入戰場有更多表現機會的科涅夫和崔可夫,這兩個在芬蘭戰場的新生代將領,都算是政工幹部出身,也都曾很受朱加什維利及伏羅希洛夫等軍方老將的看重。

不過嘛,他們以前雖然號稱表現最優秀的新生代將領之一,但真正上了大戰場,卻仍然表現出了經驗缺乏的弱點。甚至他們在戰場上都犯了錯誤。

崔可夫本來是有一個比較好的的,奈何在芬蘭開戰不久,就損失大半個集團軍,蘇軍遭到了最慘重的傷亡,差點連集團軍司令都幹不了了。這段時間雖然在鐵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兩人調整戰略後,崔可夫在芬蘭也打得不算太差了,但也沒有太亮眼的成績,只是相比連戰連敗的東線,芬蘭戰場上的大多數將領就被襯托的更出‘色’一些。畢竟在其他人不是敗就是降時,沒有再敗的就算優秀了。所以崔可夫嚴格來說可能還有些機會。

而科涅夫嘛,這個傢伙還真不好好,以前就連莫洛托夫都認爲他可能是蘇軍新生代將領中的天生指揮者,而在東線,開戰之前他和朱可夫與布瓊尼一樣準確的判斷出了阿軍可能發動入侵的事實,雖然當時未被採納,但不可否認,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三人的表現,朱可夫和科涅夫這兩個新生代將領光論戰略眼光就顯然比東線其他將領要高上一籌。要知道東南方面軍現在幾乎已經全軍覆沒了,唯獨他和朱可夫兩人因禍得福,但他們不是逃,不是跑,而是在戰前就調出來了。這本來是應該可以爲他們加分的。

奈何,科涅夫就像是那些華人諺語所說的紙上談兵一樣,在訓練演習、兵棋推演、戰術理論上表現的優異,但上了真正的戰場,卻現了原形。

科涅夫調離東南方面軍接任崔可夫第四集團軍司令後,得到兵員補充,集團軍滿編達十四萬人,可是除了最開始取得了兩次小勝外,後面在阿拉斯加的遠征軍參戰後,卻同樣是連戰連敗,比東線其他將領的表現可好不到哪裡。半個月前,就在芬蘭中北部的克米湖甚至被胡向東帶領的半個集團軍不過四萬人打得大敗而逃,損失三萬多人。雖比不上當初崔可夫那樣離譜的大敗,但這場敗仗無疑給科涅夫的聲名‘門’g上了‘陰’影。

而且要知道,嚴格來說芬蘭這個西北戰場上蘇軍所面對的敵軍水平應該是比不得東線的敵軍的。就算是這裡的阿軍其裝備也比東線其他阿軍要差一點。尤其是重裝備嚴重缺乏,比如胡向東在克米湖帶的就是特設第二十四集團集團軍的四萬步兵,幾乎沒有多少重裝備,何況特設集團軍的實力本就低於阿軍的其他常設集團軍,面對這種敵軍,科涅夫在以多打少時也遭遇敗仗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所以莫洛托夫和貝利亞幾乎同時在心中肯定了,科涅夫的機會已經很小,除非他在這接下來一段時間打出一場希姆肯特那樣的大勝出來,纔有可能重新得到信任。

最後除了科涅夫和崔可夫,還有一個人雖然現在沒有直接進入戰場,但卻可以算是有可能隨時參戰的前線指揮官了,而且是最高指揮官。

那就是秋列涅夫上將,他曾擔任過很多職務,並在一年前指揮過進軍西烏克蘭的戰鬥,此前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司令,這可是西線的第二大軍區,不過就在兩個月前,阿蘇戰爭爆發後一久,他就被調往了高加索,現在更擔任外高加索方面軍司令、第二十八集團軍司令、高加索軍區司令三大職務,現在已經領兵近一百五十萬,直接面對着集結在小亞細亞和黑海沿岸的阿、保、土聯軍。論領兵數量,僅次於現在的布瓊尼和沙‘波’什尼科夫了。

而且所謂的不做不錯,因爲他的高加索戰線目前屬於一種詭異的靜坐戰,雙方都沒有真正的開火,所以這時候秋列涅夫雖然不能說戰績如何,但至少他把一百五十多萬大軍組織的很好,防線佈置的也不錯,否則阿軍早已經趁越而入,而不是這樣詭異的對峙。從這一點來說,只要大軍沒有‘亂’成一窩粥,就至少證明了他是有能力組織大兵團作戰的,這可是一百五十多萬大軍,換一個將領並不一定就能把防線佈置的這樣穩當。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秋列涅夫還可能是這幾個人當中最有可能直接升任最高統帥部成員的將領。

但與阿納帕先科一樣,他的資歷其實也不算低,比不得阿納帕先科,但絕對比朱可夫之流的資歷要老。而且他現在直接鎮守一個獨立的戰線,直接領軍數量排名全蘇聯前三,所以就算他加入最高統帥部,好像也說不上是火箭式提拔纔對。

而除了這幾個人,目前沒有加入東線、西北、高加索任何一個戰線的將領中,也許就只有兩個人有機會了。

一個是基輔特別軍區司令朱可夫,另一個就是與朱可夫並稱雙星的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司令巴甫洛夫,兩人現在都是中將,而且兩人都是號稱紅‘色’騎兵軍的騎兵第一集團軍出身,曾分任蘇聯最早組建的兩個裝甲團的團長,巴甫洛夫曾在西班牙作戰,表現還不錯,而朱可夫則與科涅夫一樣,曾在東南方面軍任職,因爲提早警示了阿軍可能發起攻擊的消息有所加分,而基輔特別軍區和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又是位於對德防禦的第一線,是西部第一大和第二大的軍區,兩人身份、地位、潛力都有得一拼,資歷也差不多,而且兩人向來是最受重視的新生代將領之一,所以要說朱加什維利最終要從他們兩人中提拔一人是大有可能的。

而且就跟秋列涅夫一樣,不做不錯,現在西線短期內應該是不會發生戰爭的,而其他三個方向跟他們又不搭界,想參戰也不可能,所以沒有戰爭,戰績自然不會有,但也保證了他們不會犯錯誤,在他們還沒有跟其他將領一樣在其他戰線上犯錯誤時,他們以前所得到的信任自然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相對年輕,資歷相對較減,但歷來表現非常好,非常受重視,若是提拔他們進最高統帥部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完全可以算是真正的火箭式提拔。

只是不做不錯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他們的真正能力無法得到肯定,通過科涅夫,崔可夫等人的表現來看,同樣就無法肯定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上了真正的戰場上後的表現是否就會非常出‘色’。不能肯定他們以前是否也只是紙上談兵。想要將他們破格提拔,實際的戰績仍然很重要,只有實際的戰績纔有說服力。否則即便進入最高統帥部又能起倒什麼作用?

莫洛托夫和貝利亞在心裡默默的梳理了一遍,再比較一下梳理出來的幾個人選的表現優劣,已經隱隱在心中勾勒出了朱加什維利的真正想法。

“如果要補充新鮮血液到統帥部,我認爲還是應該有所比較,這期間畢竟有不少我們以前非常看好的,平時表現也非常不錯的年輕將領在真正的戰場上表現卻並不如人意,所以,總書記,我建議先進行東方面軍司令部的改組,而最高統帥部暫時只做微調就可以了,補充幾個主要的軍方將領就行,至於新鮮血液,完全可以將一些平時表現不錯,而現在又沒有真正上戰場的年輕將領放到戰場上進行鍛鍊,如此一來,其中誰是真正表現好,誰只是紙上談兵就一目瞭然了。”莫洛托夫向來受朱加什維利寵信,毫無顧忌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加什維利手指在桌上輕敲了幾下,最後也點了點頭道:“這個建議好,對軍事將領的提拔我們還是要慎重,這之前的戰鬥確實就證明了有許多表面上看上去非常出‘色’的將領上了真正的戰場卻原形畢‘露’,表現的一無是處,讓人失望,嗯,不錯,這樣好,而且現在除了高加索戰場暫時平靜,而芬蘭戰場基本上穩定,不會出大問題外,中亞和烏拉爾戰場形勢危急,我們也不能等着第二次動員的新兵出動了,現在德國人要展開西線戰事,固然牽制了英國人,但相應的,我們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至少我們可以從西線‘抽’調部分部隊和將領進入中亞或烏拉爾戰場參加,既是鍛鍊,也是一種考驗。”

莫洛托夫和貝利亞聞言又互相看了一眼,眼裡同時閃過了然的神‘色’,只聽最後那段話就能明白朱加什維利此前所說的補充新鮮血液到底是誰了,看來他主要還是要考驗兩個在西線的明星啊。朱可夫和巴甫洛夫。

“這事是不是先跟伏羅希洛夫同志商量一下,看看如何安排從西線‘抽’調兵力,調到哪裡,畢竟這是軍方的工作,我的建議是否可行還不能確定啊。”莫洛托夫又小聲的提醒了一句。

伏羅希洛夫纔是國防人民委員,這種安排他們三人中任何一人也都應該尊重伏羅希洛夫的權利,事實上莫洛托夫就認爲,這一次次的敗仗與朱加什維利直接‘插’手過多有關,大大制約了軍方將領和前線將領的決策發揮。想要扭轉蘇軍頹勢,改組最高統帥部和不稱職的各戰線司令部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適當給軍方將領放開手腳。畢竟打仗的事情,最終還是要靠那些將領來完成的。

若說軍方將領水平低,其實朱加什維利自己也應該認識到,他本人也不見得就比軍方將領高明到哪裡。當然這些話莫洛托夫只能在自己心裡想,絕對不敢說出來,偶爾旁敲點醒一下就行,即便是旁敲點醒也只有莫洛托夫這樣的絕對親信纔敢做。

朱加什維利沉默了一下卻不置可否,許久才說道:“你去跟他說一聲吧,從白俄羅斯軍區‘抽’調一個集團軍,再從莫斯科軍區調動三到五個師,由巴甫洛夫同志率領加入東方面軍,負責爲葉卡捷琳堡和車里雅賓斯克提供支援,從基輔軍區‘抽’調五個師,再從伏爾加沿岸軍區‘抽’調五個師全部調入西哈薩克方面軍,新的西哈薩克方面軍司令就由朱可夫同志擔任吧,要求朱可夫務必在一個月內想辦法奪回阿拉爾斯克和卡扎林斯克通道,實在奪不回,也至少要守住阿拉爾斯克以東的烏拉爾河區域,並想辦法保住裡海東岸區域,在這裡想辦法重新開闢出一條通道由烏茲別克和土庫曼東部支援中亞方面的戰鬥。中亞的局勢很不好啊,甚至比烏拉爾還要危險,通道的問題至關重要。”

“看來朱加什維利已經意識到了蘇軍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了,這次調整算是對症下‘藥’,‘弄’不好我們接下來我們會遇到一些麻煩了。”蔣百里拿着手上從費城緊急轉來的一封軍情電報皺眉道。

葉楓於昨日即4月18日離開了鄂木斯克前線,準備返回費城,這一路上他還會在新西伯利亞,克里斯諾亞爾諾克,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海參崴等城市略作停留,不做全面視察,只是聽取一下這幾個主要城市的領導人的工作彙報,畢竟他離開費城時間很長了。

此時的他們剛剛從新西伯利亞離開,正在前往克里斯諾亞爾斯克的專列上。正是在上車的前一分鐘,收到的這封緊急電報,葉楓看了電報並沒有說話,蔣百里顯然就有些坐不住了。

葉楓此時還在仔細的看着電報上面的內容,不過他心裡就說不上什麼緊張的,雖然按電報上的內容來看,朱加什維利的確意識到了蘇軍的最大問題,他的調整也的確是比較及時的。

按電報內容顯然,這一輪蘇聯軍方從上到下的調整幅度還不算小。

首先是最高統帥部的改組,這次改組之後,原來的政重軍輕現象大爲消除,屬於政治方面的只有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及貝利亞三人,而軍方則由原來的只有一個伏羅希洛夫變成了四人,即增加了布瓊尼、鐵木辛哥和沙‘波’什尼科夫。

這個改組嚴格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改組後的最高統帥部搭配也比較合理,留下的三個屬於政治方面的人物都算是必須的,而軍方四個將領當中也是目前蘇軍地位最高的幾個將帥了,也足以服衆。

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不說,這可是開國五帥中僅存的兩位,而鐵木辛哥也是目前蘇聯軍將領中最受重用的一個,瓜分‘波’蘭,執掌西北戰線的表現總體來說還算不錯,而沙‘波’什尼科夫呢,一個希姆肯特大捷就足以說明一切,不過沙‘波’什尼科夫丟失克孜勒奧爾達的後果比表面看去要嚴重的多,這次改組他居然還能進入最高統帥部,多少還是讓葉楓有些意外,想來也是考慮到現在中亞戰區的重要‘性’纔會有這個結果吧。

除了最高統帥部,其他方面軍的改組變化纔是讓葉楓最沉思的地方。

布瓊雖然進入了最高統帥部,但顯然朱加什維利對他的不滿卻是到了極限,因爲東方面軍改組,布瓊尼被撤掉了東方面軍總司令職務。而且將東方面軍一舉拆分爲三個方面軍,分別是西岸方面軍,主要負責伊希姆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以東到額爾齊斯河西岸區域的戰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方面軍,主要負責下塔吉爾、秋明、斯維尓德洛夫斯克等西伯利亞鐵路方向的戰鬥,還有一個是車里雅賓斯克方面軍,主要負責車裡雅庫斯克、庫爾幹、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庫斯塔奈方向的戰鬥。

此外還有新歸入烏拉爾方向的方面軍,即從莫斯科和白俄羅斯調來的將近十個師的兵力,會合烏拉爾西坡的部分軍隊組建成烏法方面軍,這個方面軍主要放在烏拉爾西坡的烏法、奧倫堡等地,與東坡的葉卡捷琳堡(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車里雅賓斯克形成呼應支援,確保烏拉爾山歐亞通道的安全。

當然如此拆分不代表烏拉爾的蘇軍就會各行其是,只是改變了一種軍隊編組方式而己,而且四大方面軍上頭仍然還有太上皇,那就是鐵木辛哥將做爲新任國防人民委員,然後以統帥部代表的身份負責協調指揮烏拉爾戰區的所有戰事。也就是等於事實上的新任東方面軍總司令。

不錯,新任國防人民委員是鐵木辛哥,而不是伏羅希洛夫了,就像對布瓊尼極度不滿一樣,不可避免的,伏羅希洛夫作爲國防人民委員,任內各方向戰線表現不盡人意,連戰皆敗,他也是有責任的,朱加什維利趁着這次改組,一舉將伏羅希洛夫也換下來了。

伏羅希洛夫下臺,就必須要有人上臺,只是合格的人選不多,最終還是選擇了鐵木辛哥。這是一個對比的結果了,畢竟現在蘇聯各方向的統帥,只有鐵木辛哥在芬蘭戰場至少還是保住了一定的優勢,至少那裡的戰場還是在芬蘭,而不是蘇聯境內,至少鐵木辛哥擔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時,沒有遭到過太嚴重的損失了。而且他在此前的瓜分‘波’蘭戰役中表現的還不錯,也算是立了大功的。

沙‘波’什尼科夫本來是最有希望的,畢竟至今爲止,蘇聯真正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個希姆肯特大捷。這就是沙‘波’什尼科夫打出來的。

可惜一個阿拉爾斯克,一個克孜勒奧爾達,把他好不容易掙來的功勞完全被抵消掉了,還造成了中亞社會政治徹底動‘蕩’的嚴重後果,這比喪失戰略主動權還要嚴重,若不是中亞戰區還需要他來主持,莫說升官,就是最高統帥部也應該沒有他的份了。

所以最終沙‘波’什尼科夫就是以最高統帥部代表的身份負責中亞方向的協調指揮,歸入他協調的除了此前的南哈薩克方面軍和中亞方面軍外,還包括失去了鐵路聯繫的西哈薩克方面軍。

而被鐵木辛哥取而代之的伏羅希洛夫則被‘交’換到了西北戰線,以最高統帥部代表的身份兼任西北方面軍新任司令,全權負責指揮西北方向的戰事。說起來也算是被委以重任了,雖然西北戰線所轄兵力遠不如東線,目前的地位自然也不如東線,但同樣的這裡的阿芬聯軍實力相對較弱,目前也主要採取守勢,所以這個戰線對於目前的蘇聯來說危險‘性’實際上也要低一些,只要不犯大錯,就算不能勝,至少也能維持不敗,不敗,對於現在可能很危險的烏拉爾和中亞戰線來說,可能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結果了。

葉楓甚至懷疑,伏羅希洛夫這個老傢伙接到這個任命時,只怕暗地裡還會偷笑吧,至於取代他的鐵木辛哥,葉楓也絕不認爲鐵木辛哥會高興的起來,烏拉爾戰線的形勢有多麼危急,相信只要不是軍盲都應該能看得出來,在這裡勝估計是絕沒有可能了,最好的結果估計就是看能在烏拉爾以東保住多少個重要城鎮。甚至一座也保不住也大有可能。

可以說鐵木辛哥絕對是從米筐跳到了糠籮裡。當國防人民委員固然值得高興,但他若知道要由他取代布瓊尼接管烏拉爾戰線,只怕他一開始就會推拒這個有毒的職務了。

現在的烏拉爾戰線對蘇聯將領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去向,阿第二方面軍的強大軍隊即將渡河,這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了,烏拉爾戰線處處面臨威脅,在沒有了足夠多的機動兵力時,再出現敗仗,局勢進一步糜爛是大有可能的。

而布瓊尼也被鐵木辛哥取代後,怕是比伏羅希洛夫還要高興吧,估計仰天大笑都行,他是真正的從陷井裡爬出來站上了高崗賞風月了,因爲他的新去向很有意思,做爲統帥部代表,他主要負責聯繫溝通西線各大軍區防務,另外還將兼顧高加索和黑海方面的防務協調,給秋列涅夫做後盾。

看似沒有什麼實權了,但只有這樣也就不容易犯錯了啊,也不用過分的耗用腦細胞了,更不用睡不安枕了。西線現在是蘇聯各個方向最安全的,至少一年內都沒有可能發生戰爭。而高加索雖然兩軍對峙,但對峙不等於對戰,只要不真正打起來,那這裡就是安全的,他布瓊尼自然也就可以省點心了。

相比在東線受盡折磨,布瓊尼現在估計能安心的睡上覺了,至少短期內完全可以。

第190章 謎底第637章 三大方面軍第237章 狙殺第456章 500噸黃金第738章 危險登陸第245章 新婚之旅第512章 大整軍第66章 計劃的開始第369章 暴風將起第243章 築巢引鳳第203章 瘋子的作用第123章 安克雷奇淪陷第160章 十省六市第325章 耐人尋味的職務第103章 排華永第39章 喜第569章 請繼續你們的夢想!第663章 下套第221章 嚴重問題第144章 突如其來的第30章 我們是被逼的……第543章 潛藏危機第462章 新西伯利亞第778章 新計劃第6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743章 玩把大的第68章 菲爾德的煩惱第403章 過河第638章 蘇軍的弱點第48章 麻煩第506章 土耳其來客第722章 最後命令第301章 紐芬蘭事變第657章 黑鷹出擊第714章 雷霆兵鋒第514章 蘇聯第696章 洪流!無邊無際第368章 坐地起價第45章 舊金山第483章 要命還是要時間第98章 出人意料的移民潮第599章 全球第一第531章 組閣、將離第650章 出發第347章 安納爾電報第163章 博彩行業規範法案第283章 立足第538章 海聯油第589章 不切實際的夢想第534章 新的目標?第206章 烏里揚諾夫打的什麼主意第419章 天降神兵第716章 與虎謀皮第285章 紐芬蘭第513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425章 雷霆第306章 倒計時第426章 站錯隊第452章 投降第343章 大西洋艦隊的覆滅第216章 國家象徵第209章 進退兩難第192 十部門聯席會議第493章 詭異第121 現在這裡由我指揮第486章 脅迫中央第42章 敢威脅我!第560章 家事國事第570章 會商第134章 兇猛巨大的第372章 蓄勢待發第296章 赤裸裸的威第27章 斯卡圭第237章 狙殺第17章 殺雞儆猴第395章 敵破第725章 地下城第329章 突起風雲第721章 瓜分第497章 矛盾第424章 染紅塞爾亞河第503章 A基地第222章 三張請柬第40章 底氣第225章 撞破第663章 下套第613章 殘酷屠殺第349章 環太平洋大戰的前奏第541章 新地盤第191章 裝甲戰車第97章 要人第560章 家事國事第562章 新瓶裝舊酒第607章 西班牙內戰第251章 獨立號和自由號第15章 風起雲動第241章 迎刃而解第322章 服軟第733章 戰斧第93章 全作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