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回 臘日

臘日是中華古老流傳的節日,夏朝稱臘日爲清祀,殷商稱爲嘉平,周朝則稱爲大蜡。

以每年十二月中某日祭祀先祖和百神。臘日定在哪一日,與各朝代五行相關,擇其所處五行之德衰退終止的一日爲臘日。

如水終於辰,火終於戌,木終於未,金終於醜,土終於辰。吳國爲火德,便以十二月第一個戌日爲臘日。前晉朝時,以金德自居,便以丑日爲臘日。

這一日既祭祀先祖,又上告百神,同日而異祭。後世與佛祖悟道日逐漸融合,遂固定爲十二月八日爲臘日,便是臘八節的由來。

臘祭供品主要是行獵捕獲的禽獸,太廟祭祖宗,社稷祀百神。包括先嗇、司嗇、農神、坊神、門神、戶神、井神、竈神以及各種禽獸、昆蟲、魚蝦等動物神。

感謝諸神一年來的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闔家康寧。百官皆着黑冠皁紗袍,從會稽王祭祀。唯有太傅謝和稱病未至。

往年臘日並無逐寒驅疫之俗,今冬會稽王初掌政務,想是欲立新法以自彰。皇城之中選親貴少年百二十人爲驅邪童子,頭戴紅巾幘,穿皁青衣,手持大兆鼓。

另有十二人扮作猛獸,爲首一人戴面具,披熊皮,手持戈矛盾牌。與一百二十名童子呼喝舞蹈,擊鼓而行,聲勢壯觀。

司徒府前築起法壇,京中及各處道觀掌教、道長雲集於此,上清宗第四代玄師許黃民登壇做法,畫符籙,舞桃劍,逐歲寒,驅瘟疫。

陸英看得無聊,法會還未結束,便溜之大吉。他漫步來到烏衣巷,見武岡侯府儀門大開,卻無甚人跡喧囂,於是入府請見楊謐。

楊謐今日祭祀完畢後,回府聚集家人暢飲行樂。見陸英來訪,急忙邀至廳上,笑道:“華亭,臘日宴飲,據說是曹魏司徒華歆的規矩。我今仿效之,只因慕華子魚識度耳。”

陸英施禮道:“侯爺好雅興。管寧與華歆割席斷交,似乎於其未顯達之時即知其志向。觀華子魚出仕先事袁術,後事長沙桓王,又應魏武帝之召,助魏代漢。恐不值君效仿也。”

楊謐聽罷大笑,言道:“華亭今日好利的口齒。須知趨利避害人之常情,華子魚居高位不忘布衣之交,向魏文帝舉薦管寧,亦是守義之人。華亭何必求全苛責。”

陸英聽聞楊謐近來與會稽王過從甚密,心中不喜他攀附新貴,便借華歆之事譏刺於他。見楊謐不聽其言,便一笑置之。人各有志,他陸華亭又豈能強人所難。

陸英飲了半日酒,從他這打聽一些宋演的事情。楊謐告知,宋演在劉牢之軍中轉戰兗州、青州等地,收復了大片國土。如今正向鄴都運動。

那鮮卑段垂缺帥子侄來到鄴都外,求見蒲剛長子徵東大將軍蒲丕,想要入鄴都祭祖。蒲丕沒有看到他謀反的實證,雖在城外接見了他,但是拒絕他進入鄴城。

恰因高車部翟斌在澠池反叛,蒲丕命段垂缺征討。段垂缺領軍出征,積怒之下,殺了北漢領軍副將蒲飛龍,聯合翟斌造反。

謝玄遣劉牢之攻打北漢兗州刺史張崇於鄄城,兗州平定後,謝玄憂患水道險阻不通,運糧艱難,便採納督護聞人奭的建議,築土壩攔截呂梁之水,樹立柵欄,合七埭爲一支流,承接兩岸的流水,以利於漕運,從此公私兩便。

又進軍攻青州。再遣淮陵太守高素率三千人馬出擊廣固,迫使北漢青州刺史蒲朗投降歸順。

又進軍討伐冀州,

遣將軍劉牢之、濟北太守丁匡據守碻磝,濟陽太守郭滿據守滑臺,奮武將軍顏雄渡過黃河建造營壘。

段垂缺在河北集結鮮卑舊將,召合柔然、高車各族,轉眼間有衆二十餘萬。他包圍了鄴都,兵峰直指薊城。

吳國會稽王孫玿有意聯合蒲丕,共抗鮮卑人。如今命劉牢之軍伺機攻擊段垂缺,救援蒲氏。

陸英嘆息朝中權貴反覆無常,如此這般今日攻蒲剛,明日抗鮮卑,終將竹籃打水一場空。但他人微言輕,軍國大事無從置喙,卻也奈何不得。

恰在此時,有家人來報,楊謐從兄子敬入京除官,已至府中。楊謐忙出外親迎,陸英亦隨在一旁致禮。

寒暄畢,楊謐笑道:“七哥,今冬入朝,想是要高升中樞,謐先恭賀兄榮遷。”

那楊子敬是右將軍楊逸少第七子,久負才名,尤其一手翰書寫的出神入化,與先父俱名揚天下。

楊子敬如今三十六七歲年紀,風神秀逸,文質彬彬,聞言淡淡笑道:“稚遠,我一向無意於功名,至於在中樞或是地方,惟悠遊度日而已,又有何喜!”

楊謐讚揚幾句,又問道:“此次入京,七哥未與嫂夫人同行嗎?家中一向安好?”

楊子敬笑着回道:“夫人仍在吳興,年後再來京。拖祖上福廕,過了半輩子安閒的日子,如今入朝爲官,恐怕還不甚習慣。”

楊子敬娶得乃是郗家之女,也就是京口郗暉的姐姐。之前他任吳興太守,是以家眷皆在吳興居住。

楊謐道:“既來之則安之,七哥才度超羣,名聞天下,嫂夫人溫婉賢淑,夫唱婦隨,真是神仙眷侶。來京之後,謐還要時常向兄請教,你我本是同宗近屬,互相照應,也方便一些。”

楊子敬又與楊謐說些家常,陸英見在此略顯多餘,便起身告辭。楊子敬本不認識陸英,聽聞楊謐介紹,只客套了兩句,也不留他,言稱待日後再敘。

陸英出得武岡侯府,見朱雀航上有貴人車架南來入京,聽旁人議論道:“這餘姚長公主此時回京,據說是與夫君和離,便自荊州東返。 ”

另一人插言道:“要說公主夫家,也是天下望族,桓大司馬縱橫九州,可惜生子不肖,公主嫁給了其次子仲道,卻因心懷怨望被流放長沙郡。

“襲了南郡公爵位的幼子敬道,雖說最受大司馬寵愛,卻畢竟年少,如今朝中桓氏子弟凋零殆盡,也難怪公主要與桓家和離。”

有一人急急打斷他道:“你們有所不知,餘姚長公主最受當今天子親近,乃是陛下自幼愛護的姐姐。陛下如今親政,如何能允許公主做罪人之妻?恐怕就連那南郡公桓敬道,往後也要流於末座,再無重振宗門的機會了。”

第二個插話的人又說道:“大錯特錯,桓敬道在荊州,雖無官職,卻連殷刺史也甚是敬畏,他日飛黃騰達殊爲難料。畢竟是大司馬的公子,豈能等閒視之!”

陸英聽他們爭論的激烈,自嘲一笑,便漫步走開。暗暗思忖,桓敬道在荊州威勢隱隱壓過殷刺史,竟已是舉國皆知的事情了,就連市井小民也多有耳聞。

可惜朝中諸公只專注於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對上游之事不及過問。陛下信重殷仲康,只當他定能爲朝廷柱石,只怕有朝一日,荊州不知落於誰手。

餘姚長公主拋棄了桓仲道,回京又將掀起什麼波瀾。陛下排斥謝太傅,流連後宮,私寵尼姑支妙音,其兄弟會稽王又把朝野搞得烏煙瘴氣,趨炎附勢小人紛紛攀附,功臣宿舊皆避讓他方。

中原戰亂未平,北漢內部支離破碎,此時不圖謀奮力北伐,收復舊都失地,只顧相爭不已,想來令人扼腕嘆息。

第49回 小兒輩大破賊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82回 神樹之死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31回 馬疾關外歸行遲第18回 丞相陳景略第29回 鮮卑舊皇叔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30回 帳中夜話第69回 縣令明日賣寵姬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61回 湯山吟詩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60回 金谷蘭亭之會第188回 既見君子 雲胡不喜第26回 朱家父女第101回 黃雀還在後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62回 土豪刁氏第154回 懷璧其罪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95回 知死而不闢 勇也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164回 沙場爭雄男兒事,女郎何故怒衝冠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72回 權柄更替第117回 顛倒黑白第71回 撫有方夏?第154回 懷璧其罪第69回 縣令明日賣寵姬第158回 夜觀亂戰第180回 何人毒我?第55回 萬壽節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118回 順平公主采邑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92回 夜會中領軍第186回 驚聞身世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90回 建鄴諸人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107回 胡僧那迦初現跡第58回 忠義,奸佞?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179回 夜訪趙營第41回 衣錦未還鄉第53回 難養也第86回 太子大勝高尚書 王子再敗慕容永第110回 草原之王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93回 月下閒話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77回 胡作非爲第59回 簪纓醉臥第123回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132回 左右爲難第96回 韓延順來訪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80回 何人毒我?第78回 欲加之罪第135回 智過萬人謂之“英”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180回 何人毒我?第98回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41回 衣錦未還鄉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69回 縣令明日賣寵姬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69回 痛失大界營 國運何堪提第59回 簪纓醉臥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51回 “謝家寶樹”與寒食散第85回 你來我往鬥戰忙第77回 胡作非爲第15回 大手印第63回 郎君要誰侍奉?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27回 皇長子大將軍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與京師暗流第144回 雲夢雙翅虎,漢南地上蛟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4回 武岡候府戲佳人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171回 救人第128回 蘇院長第10回 鋼刀怒斬單于頭第87回 阿房城空門不入 終南山力搏熊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