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二更 求訂閱)

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娃,給他們講述他們所提倡的祖宗之法。

本就是很丟人的一件事,若還讓他給弄成了,那真是不如自殺算了。

但是這小子用太宗之詔令,去論述太祖之策,從而定義這祖宗之法。

這一招真是非常妙啊!

是一環扣一環。

“嗯...你說得確實有理啊!”

御史中丞呂誨撫須笑了笑,又道:“此條詔令確實是祖宗之法,但是你身爲耳筆之人,應該知曉,律文之下,還有疏議。又作何解啊?”

這疏議首創於唐朝,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法制建設上,是有着極大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對律文的補充和解釋。

誰也不能否認,太宗的這條詔令是對祖宗之法的最好詮釋,不過張斐是從法制的角度去闡述,法制必須條例化。

於是呂誨以法制法,這詔令是爲律文,那疏議呢?

疏議就是對律文的解釋,可見這些官員可不傻,打到現在,他們也知道是在打祖宗之法的解釋權。

張斐一臉從容澹定,反問道:“不知呂中丞對此有何看法?”

呂誨道:“祖宗之法與刑法有別,其作用主要是對於國家的建設和安定,祖宗之法的疏議,就應該是太祖太宗所行政策。”

不少官員聞言,是紛紛點頭,面露微笑。

但是門外的趙頊和坐在上面的王安石,則是略顯緊張。

王安石是決不能認這疏議的。

若將太祖太宗的政策視爲疏議,那就沒得變。

這革新就得破故。

趙頊就更加不能認了,原本這祖宗之法還是模模湖湖的,他至少可以去爭辯,這麼定調的話,他就必須得認。

張斐搖搖頭道:“我認爲這不能作爲疏議,只能作爲一種參考,若是作爲疏議,那將是違反祖宗之法。”

此話一出,全場人都懵逼了。

呂誨納悶道:“你說什麼?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違反祖宗之法?”

那眼神彷彿在說,再給你一次機會,把舌頭擼直了再說。

張斐搖頭道:“我可沒這麼說,我的意思是,我們若是將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去作爲祖宗之法的疏議,則是違反祖宗之法。”

呂誨道:“你這與我說得有何區別?”

“區別大了!”

張斐向許止倩道:“勞煩許娘子,將紅色標記的文桉發給諸位一份。”

許止倩點點頭,捧起一沓文桉,一桌桌發過去。

門外的趙頊着急啊!

我的呢?

這事弄到現在,他也很緊張,可沒有方纔那般閒情雅緻。

他不是局外人,恰恰相反,如今爭辯得本質,乃是皇權與臣權。

還是許遵機靈,他知道皇帝就在邊上,這些文桉,他也都是看過的,於是悄悄將手中文桉遞出去。

趙頊激動翻開一看,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這上面寫得就只是太祖太宗的關鍵性政策。

說透了,大致可分爲三條。

其一,武將勢大。

解決之法爲:崇文抑武。

其二,外重內輕。

指得就是唐朝的節度使和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

解決之法爲: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說得殘酷一點,那就是讓你除了妹子,其餘方面幾乎是一無所有,全都收歸中央。

其三,君弱臣強。

解決之法爲:分化事權。

這些政策,就是那條詔令的最好補充啊!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等到他們看得差不多了,張斐才道:“這是我根據一些史料,總結的一些太祖太宗的政策,諸位可否認同?”

呂誨點點頭道:“不錯,不錯,你這寫得還挺詳細的,此爲疏議,難道不對嗎?”

張斐反問道:“敢問呂中丞,這些政策,是不是都是對歷史弊政的修改?”

呂誨點頭道:“當然是的!”

張斐又道:“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對歷史的總結,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

呂誨點頭道:“也是可以這麼說的。”

張斐環目四顧,又問道:“諸位可否認同。”

除王安石和司馬光外,其餘官員紛紛點頭。

哎喲!你們兩個老頭是睡着了嗎?張斐不依不饒地盯着他們兩個問道:“似乎兩位主審官並不認同?”

王安石、司馬光太瞭解這小子,上回盤問林飛時,一個個看似八杆子打不到的問題,愣是給他扯上了關係。

面對這小子的問題,最佳的方式,就是能不答儘量不答。

他們主審官,又不是嫌犯。

這樣就能夠爲自己留有迴旋的餘地。

官司打到這裡,非常敏感,王安石也不敢盡信張斐。

可惜張斐盯着他們兩個的。

二人無奈之下,是充滿怨氣地點點頭。

好似受到莫大的委屈。

能不點,他們當然不點,問題是這不能不點,這真的是太祖太宗的政策,也是他們口中所提到祖宗之法。

“那好!”

張斐點點頭道:“諸位都認同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都符合祖宗之法,也就是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而太祖太宗所行之政策,是對歷史上所行之弊政,進行改正,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得遵從祖宗之法,對之前的弊政,進行更改。”

“......!”

這回輪到呂誨、劉述他們焦慮了。

而王安石、趙頊則是聽得心花怒放。

這解釋的可真是太絕了。

好小子!

果然是有套路的啊!

“不對!不對!”

呂誨搖頭道:“太祖太宗只是對前朝的弊政做出改正。”

“非也!非也!”

張斐也是直搖頭道:“這種論述不準確,用歷史要更爲準確。”

說着,他看向許止倩。

許止倩這回就直接遞給他一條小紙條。

張斐拿過來一看,“唐朝滅亡是在天佑四年(公元907年),而我朝建立是在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如果呂中丞是將唐朝視作前朝,那麼中間五十三年藩鎮割據的年代又算什麼?太祖太宗是否有對中間這五十三年所生弊政,進行過改正?

如果將前朝視爲中間五十三年的藩鎮割據,那麼太祖太宗又是否對唐朝的弊政進行過修正?如果是唐朝加上中間這五十三年視爲前朝,那麼這不就是歷史嗎?”

還是那句話!

細啊!

很細啊!

王安石聽得是心花怒放,這一段話裡面有多少個“修正”、“改正”,光憑這一點,也知道此番論述,對他最爲有利。

呂誨無奈地點點頭道:“以史爲鏡,可知興替,是史來論,是要更爲準確。”

張斐便問道:“那麼現在往前的一百年,算不算曆史?”

司馬光暗自嘆了口氣,你們這些人,真是不吃教訓,這小子的問題,怎能輕易回答,你看,又掉坑裡了吧。

呂誨極不情願地點了下頭。

張斐道:“那麼對之前一百年的弊政進行改正或者完善,是遵從祖宗之法,還是違反祖宗之法?”

司馬光突然問道:“你已經論述了這祖宗之法的唯一性,那麼約束性和廣泛性又是什麼?”

王安石趕緊道:“等等會,我看這問題還未討論清楚啊!”

佔得上風,自然得趁勝追擊啊!

司馬光面無表情地看着他,“你還有什麼要提的嗎?”

王安石則是挑釁地看着呂誨等人。

就這?

繼續論啊!

你們不是滿腹經綸。

可別讓這小子給壓了下去。

這個問題對於王安石而言,是至關重要,越清楚越好。

呂誨見王安石挑釁,頓時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當即道:“主審官說得是,這問題還未討論清楚。”

司馬光兀自保持風度,微笑地點點頭。

呂誨不服氣,拿起方纔許止倩給他們的文桉,問道:“這上面的政策,也是前一百年的政策,依你的意思是,這上面所寫的政策,皆可以更改?”

此話一出,堂上氣氛又變得有一絲詭異。

“危險啊!”

富弼輕聲自語道。

這上面的政策,都是爲了防止武將勢大,外重內輕,君弱臣強,就確確實實是整個北宋的政策核心,也貫穿整個大宋。

可若根據張斐的理論,這些是不能作爲疏議的,不能歸於祖宗之法,那麼由此推論,這些是可以改得,但問題是這些政策若改的話,那麼整個大宋都會天翻地覆。

整個架構都會崩潰。

這話答得不好,可就非常危險。

方纔還開心的王安石,頓時又變得緊張起來。

司馬光低聲道:“你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王安石道:“記得上回張三曾諷刺你身爲主審官極其不專業,我這就叫做專業。”

“......!”

司馬光也不與他置氣。

張斐也很謹慎地答道:“若有弊病,且危及到江山社稷,當然是可以更改的。”

劉述面色一喜,問道:“那到底這些政策有沒有弊病呢?”

張斐道:“我所論證的是,這些政策不能作爲疏議,因爲根據祖宗之法,要防止弊政,也要及時修正之前政策存有的弊病。

那麼如果之前的政策存有弊病,那將要及時更改,自然也包括這上面所寫的政策,如果將這些政策作爲疏議,就有可能使得疏議與律文產生原則性矛盾,就律法條文而言,這是非常可怕的,而祖宗之法,乃是國之根本,將會貽害無窮。”

“但我說這些都是不可以更改的,太祖太宗所制定的政策,也都是完美的,後世子孫只需效彷即可,事實上也是如此。”

許止倩小聲滴咕道:“他這分明就是強詞奪理。”

“草!他們根本就不懂法好吧!一羣S.B。”張斐小聲回得一句,又拿着自己制定目錄看了看,然後向許止倩道:“把五號文桉拿來。”

許止倩翻了翻,找到五號文桉,遞給張斐。

張斐看了一會兒,然後擡起頭來,“基於祖宗之法而言,這上面的政策還真存有一些弊病。”

這回你還不死?劉述喜出望外,問道:“不知哪一條?”

張斐道:“冗官之禍。”

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648章 直面問題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807章 最終判決第761章 渡劫之難第660章 戰與和第671章 誰行誰上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738章 稅纔是王道第670章 血債血償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662章 以進爲退第284章 接濟朝廷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吾乃司法慕容復。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十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奇葩組合第四百一十四章 欲讓其滅亡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六百零二章 種稅得稅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是贏家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790章 秉公判決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257章 混戰第三十二章 玩嚴謹是吧!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中取利(二)第四百一十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法之爭(九)第五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316章 波譎雲詭第671章 誰行誰上第四章 告狀專業戶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個假粉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256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產階級的復興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權衙第五百六十四章 外不犯警察,內不犯庭長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五百四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341章 入仕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364章 民與刑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75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58章 扼殺於搖籃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八十九章 是非之地第四百一十三章 司法必須下縣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九十七章 叫多了就習慣了第666章 謠言盛於智者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第677章 謀反案(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準丟人第805章 戴罪羔羊?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289章 各位,那只是預熱第五百一十二章 政、法之爭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三百零七章 救場第一百零五章 開年大戲(求訂閱)第306章 互助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714章 空城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699章 政矛與法盾第五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三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五百二十五章 文武與法(十)第658章 真正的金融第四百三十章 稅戰(四)第748章 門徒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五十六章 終究還是來了第六百零七章 注意!這不是玩笑!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是誰第273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扮虎吃豬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法之爭(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波譎雲詭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792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一百二十章 朕第770章 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