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亢龍有悔(大結局)

其實對於西夏和遼國而言,最不幸的,不是這一時的成敗,而是他們已經沒有任何贏的可能性。

等待他們的只有絕望啊!

因爲時間也是在大宋這一邊。

雖然大宋還有一些地方,未能普及公檢法,但是這已經並不重要,就比如說今年在湖廣、蜀地推行公檢法,是異常順利,公檢法從未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當地的權貴、地主,直接是敞開胸懷,迎接着公檢法的到來,交稅比任何人都積極,弄得稅務司好生鬱悶。

此時此刻,誰再阻攔公檢法,那無異於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而稅幣也解決了東南六路、蜀地的錢荒危機,使得當地工商業都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福廣二地,由於海運的開通,加上稅幣的刺激,那邊的很多貨物,都能夠調集到北方來。

這些地區的發展,也使得朝廷的稅入依舊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國內發展良好,國庫充盈,也是使得朝廷能夠騰出手來,在周邊搞事,擴張自己的影響力。

比如說,宋朝積極通過海上貿易,先是跟占城建立起友好的貿易往來,並且給占城輸送了大量的弩,以此來牽制李朝,給李朝的後方製造麻煩。

其次,就是取得桃花島大勝,當遼國得知宋朝直接將桃花島納入大宋的版圖,是震怒不已,而且他們還發現,宋朝一直通過桃花島,繼續滲透,還與高麗和女真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這令遼國寢食難安,必須要把這根刺給拔了,於是發兵來攻,結果卻是全軍覆沒。

雖然桃花島離遼國非常近,但在海上跟擁有火炮的大宋海師來拼,這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然而,此勝也讓高麗看到遼國的衰敗和宋朝的強大,又在宋朝一系列的操作下,高麗立刻跳出與遼國的朝貢體系,重新回到宋朝從屬國的地位。

當初遼國完全是依靠武力逼迫高麗歸附,並且還佔據着鴨綠江東岸的幾座重鎮,這等於是扼制住高麗的咽喉,高麗也迫切地想要打破這個困境。

不但如此,宋朝還建立起與女真族的關係,正好他們此時也在內鬥,迫切的需要武器,於是宋朝用弩甲去交換他們的馬匹。

這使得剛剛平定內亂的耶律洪基,也得着手後方,這也令他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更令遼國感到絕望的是。

就是西夏突然變天了,這速度之快,遼國都反應不過來。

隨着樑太后出兵不利,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丟了不少良田、鹽池、牧場,導致西夏國內已經是非常窮困,樑太后還得維持軍隊,來捍衛自己的王座,這隻能是收刮百姓,導致西夏國內民怨四起,再加上宋朝全方位滲透,給反對樑太后的勢力,提供各種幫助。

終於,在樑太后一系列地騷操作下,西夏終於迎來了農奴大起義。

這樑太后本就得位不正,從一開始就有人反對,倘若樑太后能夠帶領西夏走出困境,那還說得過去,可是在她的領導下,這國家變得更加窮困潦倒,相比起來,那些歸降宋朝的商人,個個都是吃香的,喝辣的,包括普通百姓也都安居樂業。

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西夏國內的有識之士,全都揭竿而起。

而且是從四面八方,後方肅州、西涼府也全都反了。

當然,宋軍也是對他們提供全面支持,包括財政,以及武器。

而在西夏大起義之前,王韶已經及時將情報彙報給朝廷,趙頊那是欣喜若狂,西夏已經是唾手可得,而王安石、文彥博他們也立刻擬定出一個進攻遼國的戰略計劃。

在西夏農奴大起義前夕,宋朝突然大規模增兵雄州、霸州,準備進攻幽州。

遼國也收到情報,開始往幽州增兵。

雙方在白溝河兩岸進行過幾次小規模的衝突,彷彿大戰是一觸即發。

但是遼國萬萬沒有想到,這不過是宋朝的虛晃一槍。

就在遼國集中注意力防守幽州之時,西夏突然暴亂,然後西軍部分主力順勢從西夏境內撤出,與太原合兵,十五萬大軍沿着朔州、應州,一路攻向雲州。

遼國萬萬沒有想到,西夏會突然爆發大起義,導致西軍主力可以西夏境內撤出。

之前遼國支援樑太后,不就是爲了西夏能夠牽制住西軍主力麼。

等到遼國回過神來,已經是爲時已晚。

西軍在種諤、折繼世等一干將領的帶領下,是一路勢如破竹。

因爲西軍在西夏打了這麼多年,不但獲取大量的牧場、戰馬,同時士兵們也得充分的歷練,關鍵這兩年打得都是防守戰,耗損不大,是武力充沛,同時還有火炮的支持,而相比起來,遼國在河東附近的士兵,已經好些年沒有打過大戰。

回過神來的遼國,發現宋朝只是在重複雍熙北伐的路線,而蕭太后已經給出教科書一般的解法,最初遼國上下也不慌。

根據這路線來看,宋朝一定先用河北軍,吸引遼軍主力在幽州,然後趁着西面空虛,調動西軍突破雲州的防線,直接繞道幽州來,與河北軍兩面夾擊。

目的肯定還是幽州。

然而,西軍攻克雲州後,便立刻停止進攻,加緊部署防線,河北主力也從進攻陣型,轉變爲防守陣型。

哎!就是逗你玩。

原來這個戰略計劃,目標根本不是幽州,而是雲州,因爲河北地區沒有多少戰馬,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可一旦拿下西夏,再拿下雲州,那麼遼國就在宋朝的包圍之下。

幽州隨時面臨腹背受敵。

宋朝也是爲求避免,重蹈雍熙北伐的失敗,這回選擇一步步去蠶食,而不是想着一口氣拿下,因爲時間始終是在宋朝這一邊,宋朝也沒有必要冒風險去進攻遼國。

此番大舉進攻,其實就是改善一下對遼的戰術位置而已,而主要精力還是先平定西夏。

河東。

大黃平。

但見兩三千百姓,激動的站在校場內。

只聽一人高喊道:“陳旭。”

“在在在!”

陳旭揮舞着契據,跑上前去,又將手中契據遞給面前的官員。

那官員拿着契據看了半天,然後執筆在契據上面劃了一筆,又將一份嶄新的地契遞和屋契還給陳旭,“朝廷與你們的債務,一筆勾銷。”

“多謝!多謝!”

陳旭接過兩份契約來,連連道謝。

他們這些人就是當初被遼軍從爭議地界趕出去的百姓,當時根據大庭長的判決,是直接凍結與遼國歲幣,然後補償給他們。

雖然趙頊已經廢除澶淵之盟,但錢一直在給。

有大臣建議將一些官田賜予他們,這種補償,他們簡直可以躺着吃,但是趙頊沒有這麼幹,就是要激勵自己,要將失去的土地奪回來。

如今終於是一雪前恥。

你們當初將爺趕走,爺今兒又回來了。

而當初侵入這裡的北民,幾乎都被抓住,因爲宋軍來的太快了一點,他們都沒來得及逃,如今就在邊上看着,看着他們的財產又是如何回到宋人手裡。

這必須羞辱回去。

雲州大捷,傳到朝廷,與以往不一樣,此番大捷,這君臣、百姓皆是欣喜不已,以前的話,即便打得勝仗,朝中依舊是憂心忡忡。 但此時此刻,不管是富弼,還是司馬光,都非常堅信,收復燕雲,就只是時間問題。

因爲隨着西夏的淪陷,以及收復雲州,遼國已經是步西夏的後塵,要做困獸之鬥。

他們已經在積極商議,如何消滅遼國。

東京汴梁。

在一間毫不起眼的小宅院內。

“還記得這裡嗎?”

趙頊一邊打量着四周,一邊向張斐問道。

張斐笑道:“如何不記得,當初我岳父大人就租的這間小宅院,也是我跟陛下第一次見面的地方。不過這裡好像是一點沒變。”

趙頊呵呵笑道:“聽說這宅子的主人,害怕打破這裡的風水,所以佈局從未變過。而且這間宅院的租金,比其它宅院,要高出兩倍有餘。但可惜這裡未能再出現另一個張三。”

張斐心中暗笑,那你可得跑去二十一世紀招聘。

“坐吧!”

“是。”

君臣二人又如同第一回見面那樣,坐在院裡的石桌旁。

“真是恍如昨日啊!”

趙頊又是感慨道:“你可還記得,當時我們的談了些什麼?”

張斐想了好一會兒,“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你給朕的解法是?”

“法制。”

“但此法制非彼法制啊!”

趙頊笑呵呵道:“當時朕以爲你說得是法家,卻不曾想,你指的法制是法制之法。”

張斐嘿嘿笑道:“我也是後面纔想到的,畢竟在咱大宋推崇法家,沒有多少人支持純粹的法家,必須得結合儒家。”

趙頊哈哈一笑,對此倒也沒有懷疑,又問道:“第二次見面,我們又談了什麼?”

張斐不太確定道:“治國先治吏?”

趙頊點點頭道:“你當初說這至少需要十年,說實在是,朕當時可沒這耐心,然而,事實卻正如你所言,當真就用了整整十年啊!不過如今回頭看去,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也是朕這輩子做得最爲正確的決定。”

張斐笑道:“我還記得,當時我就說過,咱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十年過去了,咱們現在也才三十出頭,正年富力強,時機剛剛好。”

“是呀!咱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

趙頊笑着點點頭,對未來也是充滿憧憬,又問道:“第三回交談?”

張斐想了想道:“如果是以交談國家大事來算的話,第三回,陛下表露了身份。而我給陛下的建議是潛龍勿用。”

“正是潛龍勿用。”

趙頊點點頭,道:“接着就是見龍在田,然後是飛龍在天,雖然朕以爲,我大宋尚未達到真正的飛龍在天的境界,但是朕現在想知道,你這最後一招又是什麼?”

張斐神色微變,訕訕道:“目前離飛龍在天還早得很。”

趙頊道:“但朕現在想知道。”

張斐思忖少許,道:“這最後一招,其實不是人可決定的,是必然的規律,也就是亢龍有悔。”

“怎講?”

趙頊問道。

張斐道:“潛龍勿用寓意着暗中積蓄力量,避免被他人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藏於深淵,也是難以有所作爲的,故此等到力量積蓄一定的地步,則是見龍在田,浮出水面,初露鋒芒,一展抱負,從而達到飛龍在天的境界。

但是日中則昃,月滿則虧,這亙古不變之理,任何一個強大的帝國,都無法避免的會走向衰落。所以,亢龍有悔則是爲求緩解這個衰落的過程。”

趙頊急切地問道:“如何利用亢龍有悔來緩解這個衰落的過程?”

張斐道:“陛下可知唐玄宗是如何從開元盛世走向安史之亂的嗎?”

趙頊道:“那是因爲唐玄宗後來心生驕傲之情,聽不得逆耳忠言,只顧着享樂。”

張斐笑道:“陛下可別千萬看不起人家玄宗,或許陛下將來也會如此。”

趙頊聽罷,鼓着眼道:“你憑什麼這麼說。”

以前你都是拿朕給唐太宗、漢武帝比,今兒就唐玄宗了,真是無情啊!

張斐道:“因爲此乃人性也,當陛下消滅周邊所有的敵人,又創下更古未有之盛世,陛下難道就不會去享受,這是不可能的,那唐太宗老了不也開始享樂麼。

到時陛下也會任人唯親,嫌公檢法礙事,然後利用宦官干政,來避開公檢法的監督,又開始一輪新得內耗,從而使得帝國走向衰敗。”

趙頊陰沉着臉,哼道:“朕知道,你就是想借此勸朕維護好公檢法,因爲法制之法就是亢龍有悔的玄妙所在。”

“並非如此。”

張斐搖搖頭道:“在我看來,就是再好的制度,最終也都會變成人性的樣子,只是時日的問題。而亢龍有悔真正的意義,還是在於亢龍,如果陛下開明,則可延緩衰敗,反之,則是會加速衰敗。”

“是嗎?”

趙頊道:“既然關鍵是在於朕,那公檢法作用也不是很大。”

張斐沉吟少許,道:“陛下可知道我朝爲何重文輕武嗎?”

趙頊道:“因爲前朝節度使作亂。”

張斐道:“如果因陛下破壞法制之法,而導致帝國的衰敗,那麼下一個帝國,就必將會嚴格立法,防範君主破壞司法,公檢法和法制之法並不會隨着帝國的隕落而消失,反而會迎來浴火重生。”

趙頊道:“所以你是建議朕立法約束朕。”

張斐搖搖頭道:“當然不是,陛下受到約束少一些,咱身上的約束也會少一些。”

趙頊呵呵笑了起來,又道:“其實朕並不後悔,當初聽從你的建議,將一些權力關入籠中。正是因爲如此,朕才放心那些武將統領大軍在前線數年之久,才放心王介甫和文寬夫同心協力。朕是絕不會重蹈唐玄宗的覆轍。”

張斐呵呵笑道:“到時再說吧。”

趙頊鬱悶道:“你就這麼看不起朕。”

張斐道:“人性很難經受得住考驗。”

趙頊哼道:“咱們走着瞧。”

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十九章 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277章 同流合污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690章 煙霧瀰漫第二百零一章 魚與熊掌第二十六章 死馬尋醫第一百八十九章 再次交鋒第四百五十章 稅戰(二十四)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804章 還得是大庭長出手第31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二百四十章 談判桌纔是主戰場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664章 赴任第一案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256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371章 塞翁得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九十六章 鹽吃人第五百零六章 他們竟然還敢要利息?第五百一十八章 文武與法(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稅是義務第一百五十二章 有事請找我的珥筆第365章 欠債還錢第十三章 精準打擊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錢,不要命第771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章 撥亂反正第353章 真的只是一個誤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790章 秉公判決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六百一十五章 瓶中之法第四百零六章 你賺,我也賺第二百三十八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二百零二章 親鄰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不相信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735章 徹底釋放公檢法第五百章 牛鬼蛇神第四十五章 熟悉的配方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670章 血債血償第684章 籠子來了第八十一章 堂審(中)第五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672章 我是無辜的第257章 混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流氓官署第692章 聽證會(二)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742章 糧酒法案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350章 抱歉!哥不加班第五百六十五章 危第六百二十九章 時間就是金錢!第四百零九章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第762章 不二人選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九十六章 此法違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案呈詞第四百零六章 你賺,我也賺第五百八十三章 借商殺人第757章 否極泰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盜版可恥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350章 抱歉!哥不加班第333章 商與政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一章 狂囚張三(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法之爭(八)第693章 聽證會(三)第787章 殺人不見血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庭長說了算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四百六十七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稅戰(一)第279章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第315章 監督之道第五十一章 做人要厚道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643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二更 求訂閱)第二百一十章 金錢纔是原動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