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 59 章

崔慕禮雖心掛謝渺, 手頭卻有比情愛更爲緊要的事情。

他派人往鄭城而去,查探當年呂香禾生病一事與典子銘是否有關聯,又接到消息, 之前去往隴西的人已復返, 還帶回一名關鍵人物。

姚天罡的乳母劉氏。

劉氏年近六十, 因生活貧苦, 形容枯槁, 身軀佝僂削瘦,一眼望去,竟如八十歲的老者一般喪氣沉沉。

她常年被病症纏身, 又經歷長途跋涉,此時狀態實在糟糕, 但面對眼前這位仙人般俊俏貴氣的年輕官爺, 仍打起精神, 顫顫巍巍地道出所知。

半個時辰後,崔慕禮得到想要的訊息, 派人將劉氏帶下去好好照看。

他立在窗前沉思。

據當年案卷記載所言:姚天罡之妻白氏,被捕時已有身孕,後關押在地牢中,未足八月便早產,誕下一名死嬰。

而劉氏方纔所言, 更進一步證實了他的猜想。

他從室內走出, 跨過門檻, 邁向明亮掛綠的庭院。昏暗自肩頭層疊消褪, 日光由穹頂覆照, 氣流在涌動,無聲息地推動着他往前走。

掩埋多年的真相呼之欲出, 又搖搖欲墜。

*

六月,酷暑難當。

尋常百姓們家裡用不起冰,唯一的消遣便是到茶攤納涼,飲上一碗涼茶,嗦上一碗涼粉,聽聽旁人嘮叨京中趣聞。

趣聞要挑遠的來說,什麼東村的寡婦與人私會、西莊的二賴子佔小姑娘便宜……這種都太尋常,太觸手可及,沒意思。

要聊就聊大的,國家政事啦,皇子爭儲啦,後宮秘聞啦……一聊到這些,沒出過村頭的大爺們都能化身國師,眯眼就能指點江山。

自打上回四皇子側妃郭蕊本家出事,四皇子被罰後,幾位皇子都消停了不少,反倒是回京不久的瑞王之女,慶陽郡主惹出不少事端,名聲大大的噪了一把。

“我二舅姥爺家的表姐的遠方親戚在宮裡當差,據說這慶陽郡主生性跋扈,仗着有太后寵愛,竟然對了空大師的弟子出言不遜,差點把人家推進池子裡淹死咯!”

“何止啊,我三姑爺家小妾的侄女兒在官老爺家裡當丫鬟,據說她家小姐不小心踩了慶陽郡主一腳,便被她甩了兩大耳光,連定好的婚事都因此黃掉了!”

“哎呀,你們這都遠方親戚,不像我,我五服內的一個外甥女,就在慶陽郡主身邊當差,據說她一不高興就打罵丫鬟,甚至還失過手將人打殘……殘暴的很嘞!”

衆人七嘴八舌的一通聊,得出驚人相同的結論:這個慶陽郡主可怕的很,誰娶誰倒黴!

民間的議論紛紛同樣瀰漫到了京城貴族圈,衆人本就心怵慶陽郡主,而今更是對她退避三舍:惹不起,我還躲不起?!

等當事人慶陽察覺到異常後,怒氣衝衝地跑到承宣帝面前告狀,希望他將非議的那些螻蟻們揪出來,通通打入大牢關押!

承宣帝很頭疼,慶陽驕橫的名聲遠揚,堵不如疏,可疏——以她被寵壞的性格,疏也沒用。

於是一面安撫,一面意思意思抓些人關押,過幾天又給放回家。

慶陽郡主只當承宣帝一如既往地寵愛自己,順勢提出讓他替自己與周念南賜婚,當天正值周念南當差,聽聞此話,直接從門後跳竄出來,跪倒大呼:“聖上明鑑,若要卑職娶慶陽,卑職寧可剃度出家,去國寺當和尚去!”

慶陽郡主氣得破口大罵,周念南半句不還嘴,只固執堅持,要去國寺出家當和尚。

沒過幾日,這事又傳了出去:慶陽郡主仗着出身尊貴,竟然想染指定遠侯家的三公子,讓他給自己當上門女婿!而週三公子潔身自好,寧死不從——

承宣帝聽到這個消息,唉聲嘆氣地找皇后訴苦,“慶陽真是被朕寵壞了,行事如此沒有規章,也難怪小三不肯答應婚事,處處放風聲與她作對。”

皇后已臨近生產,面容依舊柔美高貴,笑道:“陛下自小將慶陽當做女兒來寵,慶陽難免驕縱了些。”她撫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輕聲道:“若臣妾這胎能爲陛下生個公主……”

承宣帝擡手輕掩住她的脣,“朕要你替朕生個兒子,朕與你的兒子。”

皇后溫順地依偎進他懷裡,在他看不見的地方,眼神寸寸轉冷。

慶陽再蠻橫,只要入了定遠侯府,她就有辦法將人整治得服服帖帖。可看陛下的意思,分明不想侯府再添助力——

她明白陛下的意思,若肚子裡真是個皇兒,兄長手裡握着切實的兵權,外戚必成一患。然而其他幾名皇子年歲已成,朝中勢力漸長,她的孩兒若沒有穩固的後盾,又如何能順利登上皇位?

*

沒過幾日,皇后誕下第九子,取名爲熙。熙者,光明也,通禧。

承宣帝大喜過望,立時下詔普天同慶:百姓免三年賦稅,大赦天下罪者。京城內設歌舞遊街,通宵達旦,狂歡多日。

周念南鬆了口氣。

姑母誕下皇子,承宣帝便萬萬不會爲他求娶貴女……如此說來,他與謝渺的婚事已成了一半。

趁着休沐,周念南跑到崔府門口守了半日,不出意料地沒守到謝渺出門。他並不氣餒,其一不行還有其二——

於是,海花苑的丫鬟們發現,牆頭飛來了一隻顏色豔麗奪目的鸚鵡,張口便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①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②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③

荔枝和桂圓兩個小丫頭激動地抱在一起跳腳,“哇哇哇!這隻鸚鵡不僅會說人話,還會背詩,背詩誒!”

拂綠深感一言難盡,也不知週三公子花了多少功夫,竟叫這隻鸚鵡從“週三公子威猛勇武”到酸腐酸腐的出口成詩……

呃,背得還是情詩,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拂綠可不想讓人知道里面的蹊蹺,連忙讓人找來竹兜,在牆上架了梯子去網鸚鵡。那鸚鵡機靈的很,見到有人過來便立馬振翅往旁邊飛,邊飛邊叫:“春賞百花冬觀雪,醒也念卿,夢也念卿!”④

……喲呵,詞彙量還挺多。

幾個丫鬟搬着梯子追着鸚鵡跑,忙得滿頭大汗都沒着落,終是把謝渺給引了出來。

鸚鵡似乎認得她,綠豆眼倏然發亮,叫得愈加起勁:“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好逑!君子好逑!”

謝渺單手扶額,腦子抽抽的疼。

周念南這混世魔王……不給她添堵就不痛快是吧?

“來人啊,給我找個彈弓來。”她木着臉道。

拂綠衝她狂搖頭,“小姐,這鸚鵡看起來就很貴的樣子。”打不得,打不得啊!

謝渺明白她的意思,無可奈何地甩袖子走了,回到書房後,直接往耳朵裡塞進兩大團棉花。

院子裡,小丫鬟們還在追着鸚鵡跑,這一幕恰好被來送茶葉的喬木撞見。他自告奮勇,擼着袖子上前幫忙,結果可想而知……

接連幾日,那鸚鵡都在上午飛來,不厭其煩地吟上一刻鐘時的詩,才肯扇着小翅膀離開。

喬木稍一琢磨,將此事告知自家公子。

崔慕禮聽後面無所動,只挑了個休沐日,踩着點到海花苑。果然,未踏入院門便聽得一陣怪腔怪調的叫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⑤

“這句是新學的。”喬木小聲解釋。

丫鬟們已經對鸚鵡的到來習以爲常,沒人再費勁去捕它,各自在忙活事情。見到崔慕禮來,幾人排成一列,朝他恭敬地行禮。

崔慕禮淡掃喬木一眼,喬木便從袖籠裡掏出一枚彈弓,擱到他掌心。

鸚鵡不知禍到臨頭,仍在瓦片上跳着小腳,這邊來~那邊去~歡樂地念:“春賞百花冬觀雪,醒也念——”

“咻”的一聲輕響,帶着幻影的石子擊中它的翅膀,它鳥軀猛然一歪,直直砸落到地上,揚起的塵土裡,依稀可見兩隻小腳正不服輸地朝天亂蹬。

似乎在講:扶——扶我起來,本鳥還可以再念!

衆丫鬟們瞪大眼睛,嚥了咽口水:快,準,狠,二公子好生厲害!

崔慕禮道:“去,將鸚鵡收起來。”

喬木麻利地上前,擒住鸚鵡的兩隻翅膀,拎小雞似的將它關進籠子裡。

崔慕禮不經意地睨向拂綠,拂綠精神一震,連忙道:“多謝二公子,奴婢定會向小姐轉告此事。”

受傷的鸚鵡,很快便回到周念南的手裡。

周念南氣得摔碎了一隻青釉蓮紋壺,“好你個崔二,接二連三破壞我的好事——你給我等着!”

他雖然紈絝,腦子卻是絕頂的聰明,不多時便有了主意。

崔二的愛慕者諸多,雖然蘇家的那個定了親,可還有辜家、沈家、冷家、尤家……

崔二當真是豔福不淺。

他眼中閃過戲謔,幸災樂禍地笑了。

*

慶陽郡主的事剛消停,京中又開始瘋傳風崔家二公子的緋事。

這崔家二公子年方十九,是個芝蘭玉樹的俊美公子,卻遲遲未有定親的消息。就在衆人猜想他是不是有那什麼特殊癖好時,有人撞見他與右丞相家的嫡次女辜幼嵐舉止親密。

據說那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他們倆一同約去護國寺上香。

傳言他們穿着一個色系的衣服,遠遠瞧着,像新婚夫妻般登對。

更有人信誓旦旦,稱親眼看到辜幼嵐爬山一身香汗,崔家二公子主動遞上手腕,扶着她攀梯而上——

天了嚕!難不成崔府要跟右丞相府成親家了?說起來,兩家倒是很般配的嘞,崔家二公子才學兼備,辜家千金閉月羞花,兩位當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傳聞喧囂,傳進各路有心人的耳裡。

定遠侯府,周念南:不錯,甚好,讓流言來得更猛烈些!

辜家,辜丞相:要再加把勁,把傳聞變成真的就更好了。

蘇家,蘇盼雁:嗚嗚嗚,沒了謝渺,終還有其他人,我該如何是好?

沈家、冷家、尤家等等等等:好氣哦,但是沒有辦法,拼不過人家的家世外貌,只能認輸。

而崔府裡,衆人心思同樣百轉。

謝氏聽丫鬟們說完消息後,靠在迎枕上,久久沒有說話。

所以,阿渺跟慕禮真的沒有緣分嗎?

肚子裡的孩子又在鬧騰,她蹙着眉頭,心不在焉地輕撣腹部——都做到這份上了,爲何兩個孩子仍成不了好事?要不然……

唉。

謝氏短嘆一聲,胡亂地想着:要不然就算了吧,反正阿渺也改了主意,不想嫁給慕禮……

嫣紫掀開門簾進來,細聲稟道:“夫人,二公子來給您請安了。”

謝氏訝異挑眉,這都酉時末了,還請什麼安?但她仍換好衣服,由人扶着到了正廳裡。

“母親。”崔慕禮朝她作揖,低眉斂目,一副靜如美玉的姿態。

謝氏坐到黃花梨木屏背椅上,笑問:“可是剛下衙?”

“正是。”崔慕禮親手斟茶,遞上前,“母親喝茶。”

謝氏接過茶水,面上淺笑,心裡直犯嘀咕:無事獻殷勤……咳咳咳,該不會是想請她去丞相府提親吧?

她是繼母,自不好開口詢問,唯有等他主動提及此事。

她客套地關心了幾句,便聽崔慕禮道:“我今日來,是爲一事……”

謝氏一手扶腰,坐直身子,擺出洗耳恭聽的模樣。

崔慕禮道:“我給弟弟準備了份禮物,特意送來給您。”

身後的喬木上前,打開手裡的彩漆木雕祥瑞紋盒,露出陷在紅絲絨綢布裡的銀紋船。

謝氏主掌崔府中饋,眼界自然不低,雖讚歎其精巧,不免也感到困惑:就爲送禮,何至趕着下衙後非要來一趟?

便聽崔慕禮道:“這是阿渺替我去寶樗閣選的,母親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