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

漆縣,縣廨。

曹丕咬牙切齒,同時又一臉的無奈之色。

說起來,曹丕在過去一年來,對漆縣的治理頗有成效。昔日這座人口不滿萬戶的小縣,如今已達到了七萬餘人,增長了一半有餘。其治下稅賦頗豐,號稱三輔之地優異。以如此偏荒之地,取得這等政績,也可以說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如果沒有河西的收復,漆縣的政績足以令曹丕揚眉吐氣,證明實力。

偏偏正是這河西,使得曹丕在過去一年來所做的事情,顯得暗淡無光,不足爲奇。

他站在門廊上,手扶欄杆,久久不語。

司馬懿也是一臉苦澀,靜靜在曹丕身後站立。

良久,司馬懿輕聲道:“世子,可下定決心?”

曹丕回頭道:“仲達,我不甘,不甘啊……再給我一些時間,我定能是漆縣成爲三輔第一。如今就這麼捨去,此前種種努力付之東流,我心裡有豈能甘願?”

司馬懿道:“我亦不甘。

然則世子就算繼續留在這裡,將漆縣治理爲三輔第一,依舊比不得河西政績斐然。河西平地崛起,等同於是重新建立。曹朋在此情況下,所做的每一點成績都會被人無限放大。而世子不管怎麼做,都必須要在曹朋的陰影下,顯得無足輕重。

世子所求,乃未來,何需爲此時得失而計較?

主公即將對鄴城發動攻擊,此正是世子向世人展現勇武,證明能力的大好時機。況且,世子可憑藉河北之戰,與軍中拉進關係,又豈是小小的漆縣可相提並論?”

曹丕聽罷,默然無語。

年關一日日逼近,曹丕奉命將返回許都。

也就是這時候,他面臨着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繼續留在漆縣,將漆縣治理成三輔第一,而後政績斐然的返回許都;亦或者離開漆縣,去參加河北鄴城之戰。

曹丕自己也猶豫不定,只得將司馬懿找來商議。

司馬懿在思忖良久之後,建議曹丕離開漆縣。原因很簡單,漆縣距離河西太近,而曹朋和曹丕,一個是曹操的族侄,一個是曹操的兒子,很容易放在一起比較。

如果以基礎而言,河西薄弱,無法與漆縣相提並論。

可偏偏曹朋將整個河西收復,似白手起家,將來必然會迎來一個急速而巨大的發展。基礎差有基礎差的好處,那就是每一點進步,都會被人無限大的放大,擺在世人面前。相比之下,曹丕就算使得漆縣成爲三輔第一,也會被人說:他底子好,所以有這些成績,不足爲怪。若換成曹朋,漆縣可能如何如何云云。

司馬懿建議曹丕放棄漆縣的第二個理由,則是軍中力量。

曹丕來漆縣本就是爲歷練。

在漆縣的一年裡,他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

所以,他現在要做的,是要拉近和軍中的關係,保持和軍中密切的往來,並建立起足夠的功勳。

曹朋在河西,有大把機會來建立軍功。

可曹丕在漆縣,卻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豈不是曹朋佔領河西之後,漆縣就成爲內陸,難有戰事發生。就算有,也只是一些馬賊流寇,根本就顯不出曹丕的本事。反倒是曹朋,可以和匈奴人,和羌胡交戰,衝突不斷。很容易就獲得軍功,以及得到軍中大員們的讚賞和親近……留在漆縣的意義,已經不大。

既然如此,倒不如去河北,參加鄴城之戰……曹操寵愛曹衝,而曹朋又是曹衝的啓蒙恩師,日後說不定會支持曹衝成爲繼承人。

曹朋的聲望越高,曹衝繼承的資本就越大。

反倒是曹丕,如果沒有足夠的聲望,將會被曹衝逐漸逼近,甚至有朝一日被曹衝超過,越拉越遠。必須離開漆縣,重返中原,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曹丕的威望。

司馬懿的態度非常明確,令曹丕也也漸漸心動。

“也罷,那我此次返回許都,即向父親請求,參加來年鄴城之戰。”

曹丕說着話,手輕輕在欄杆上一捶。

即便他已經做出了決定,可心裡面總是有一些難受:不管怎樣,他是被曹朋逼得無奈,而不得不返回中原……++++++++++++++++++++++++++++++++++++++++++++++++++++++++一場大雪過後,紅水冰凍。

曹朋並不知道他在河西的作爲,對許多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那天和步鸞郭寰一起,踏雪尋梅,放鬆精神之後,近半年來積鬱在心中的緊張情緒,得到了極大的舒緩。第二天,他便帶着愉悅的心情,再次投入河西郡轟轟烈烈的建設當中。

雖然城池營建暫時擱置,卻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比如大地復甦後,開荒屯田所需要的種種物資,以及在屯田初期所需要的各種準備,都必須要開始着手安排。曹朋必須要提前估測各種可能突發的事件,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好在,他身邊步騭徐庶和龐統,都是那種多謀之人,思緒縝密,可以爲他解決很多問題。而至於大方向上的事情,則有李儒在暗中爲曹朋謀劃。

李儒平日裡,很少拋頭露面。

期間,偶爾和龐統等人接觸了幾次,倒也沒有人去猜測,他真實的身份……不過,賈星倒是來的挺頻繁。

“聽先生口音,好像是涼州人?”

“是。”

“哈哈,我也是。”

“是嗎,那真是太巧了。”

“先生口音,好像偏隴西……”

“在下早年曾在隴西生活。”

“聽先生談吐,有高士之風,理應爲世人所知。爲何小子從未聽說過先生之名?”

“山野村夫,不足爲道。”

“……”

數次接觸後,李儒把曹朋找來。

他咬牙切齒道:“那賈星果不愧是賈文和假子,此子話語中句句設伏,令人防不勝防。公子,我擔心此子這次來河西,就是奉了那賈詡之命。想來賈詡已開始懷疑,公子當早作準備。這小子還好對付,可若是賈詡來,只怕難以隱瞞啊。”

言下之意,就是告訴曹朋:老子的身份,隨時都可能暴露。

曹朋搓揉麪頰,對於這種情況,他也感到很無奈。就這樣放走李儒?他可不情願。

龐統他們的確有高智,但經驗還不夠充足。

至少就目前來說,李儒雖然很少出謀劃策,可只要他在身邊,總能令曹朋安心許多。他的籌謀,他的計策,往往比龐統他們考慮的更周全,看得也更加久遠。

現在,曹朋還離不開李儒,他需要李儒在他身邊,至少在目前,爲他指引方向。

“先生不必擔心,河西目前爲我所控,即便賈詡猜到,也奈何不得先生。

等河西穩定之後,我自會爲先生謀劃出路……要不然這樣,過些時候,我派人將公子從海西接過來,令先生父子團聚。待時機成熟,我自會安排先生離開。”

曹朋和李儒,有十年之約。

而今纔剛過了四年。

曹朋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也就表明了他的態度:不會用這個約定來束縛住李儒。

李儒心裡頗有些複雜,看着曹朋,久久說不出話。

如果說,在一開始李儒投靠曹朋是迫不得已,爲曹朋所逼迫的話,那麼現在,他倒是挺愜意這種在曹朋身邊,爲他出謀劃策,指點江山的感覺。可惜,着實可惜!

如果我能早五年認識他,定會輔佐此子打下一片江山。

而今,曹孟德大勢已成,統一北方的局面已無可阻擋。而孫權在江東,坐擁父兄福澤,經過這四年的臥薪嚐膽,也已經穩定住了局勢。至於荊州,雖說地理位置重要,且錢糧富裕,卻是個四戰之地。可以爲臂助,卻不能作爲一處根基。

曹朋想要成大事,困難很大……也罷,你曹友學以真心待我,對我言聽計從。

那麼我就算將來要走,也會保你一場富貴,爲你開一個萬世太平的局面來!

李儒暗自下定決心,但口頭上,卻淡淡道:“如此,就拜託公子。”

“公子,營外來了一羣人,說是公子部曲。”

就在曹朋和李儒商議事情的時候,忽聽帳外牛剛稟報。

曹朋身邊,有四個小隨從。除了王雙和蔡迪,曹彰牛剛也是不離他左右……今日,王雙帶着蔡迪和曹彰去軍中觀摩操演,故而有牛剛值守。

曹朋聞聽一怔,忙和李儒道了個罪,便匆匆走出營帳。

“誰找我?”

“不太清楚……好像打頭的人,姓蘇。”

“蘇……蘇雙嗎?”

曹朋一下子猜到了來人的身份,連忙道:“快快請他們進來。”

他直奔甌脫,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牛剛帶着幾個人,從外面走了進來。曹朋一眼就認出,那爲首的老者,正是蘇雙。之前,他在紅砂崗檀柘的營地裡和蘇雙相識,並接受了蘇氏一門的歸附。而後,蘇雙留下長子蘇由,孤身返回中山國。

當時,蘇雙曾對曹朋說,年底必會前來。

只不過之前由於種種事故,以至於曹朋幾乎忘記了這件事情。

沒想到,這蘇雙竟然真的來了。而現在距離年關,也不過幾天而言,正履行了諾言。

蘇雙看到曹朋,連忙緊走幾步,向曹朋躬身行禮。

“草民蘇雙,攜蘇氏一門一百一十七口,特向公子請安。”

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37章 河西第三彈(三)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397章 亂(二)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208章 第一日第80章 疑竇叢生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673章 殤(一)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363章 割喉禮第660章 荊南(一)第596章 間隙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二)第111章 漢家犬第33章 義陽武卒(三)第677章 絕境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0章 橐(二)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654章 野望(一)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339章 三字經第321章 張合第624章 短歌行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266章 出招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441章 定紅澤第700章 定風波第682章 戊子暴動第512章 龍鳳怨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81章 西域奇烏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539章 雒神賦第270章 雪蓮,雪蓮(一)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623章 天災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販賣計劃!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201章 水攻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196章 恩義第260章 學做人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242章 虎豹騎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557章 相思子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63章 割喉禮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460章 涼州亂(八)第670章 序幕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446章 糉子美人(四)第374章 寸步不讓第234章 夏侯真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龍潭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