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戰車

徹夜長談自然不可能了,儘管彼此之間有許多的問題,不過到了凌晨兩點前後,看到唐紹儀、湯壽潛等幾位都已經哈欠不斷,就連這些天來日夜兼程奔波北上的孫黃二人也神色十分睏倦,李漢果斷的終止了夜談,叫來了一隊隊的護衛,將諸位總長送回了各自住處,僅留下孫黃留在他的總統府上休息!

5月的天北京已經徹底走出了春寒,逐漸有了一絲夏天的味道。這一天大清早,一輛馬車駛出了總統府,在一隊全副武裝的軍士的護衛下,往東交民巷的德使館區駛去。

禮和洋行可以說是遠東最著名的德資企業,是漢堡輪船公司、德國克虜伯鍊鋼廠、蔡司光學器材廠以及美國古特立汽車輪胎等的代理商,以進口德國重型機械、精密儀器、鐵路和採礦設備以及軍火聞名。自庚子年在北京成立了分部之後,藉助着清政府編練新軍跟德國製造的精良品質,僅僅十多年的時間,禮和洋行北京分部便擁有了僅次於上海公共租界規模,超越了天津分部。

禮和洋行北京分部的經理巴魯特待在辦公室裡坐立不安已經許久了,他是辛亥年才從近東土耳其被調往這個古老的國家。作爲禮和洋行北京分部的經理,他從沒有像今天這麼坐立不安過。因爲一個小時前本國公使館臨時傳來消息,不久後民國大總統將會親自前往禮和洋行,與洋行商談一筆軍工機械採購。

本來這只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來自公使館的幾位武官,他們已經明確的告知了巴魯特,公使閣下將在不久後抵達禮和洋行並借用他的辦公室。很明顯,那位民國年輕的大總統跟公使有些密議要談,而僅從雙方甚至爲了隱蔽不在德國公使館內進行便知道了。

別看禮和洋行在中國跟遠東表現的十分強勢,實際上在德國國內,尤其是在面臨德國政府的要求之下,他根本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或者說禮和洋行的經理巴魯特自始至終便沒有要反抗的意思。在同幾位武官之間默契了一些回答之後,他便被帶了下去,把自己的辦公室讓給了隨後到來的老者德國駐華公使穆默。

“尊敬的公使先生,今天我們是否能夠同那位大總統達成一致呢?”一個帶有濃重鼻音的聲音突然響起,將在低頭思考的德使穆默從沉思中給驚醒過來。

穆默轉頭看着坐在辦公室內沙發上穿着的一個四十多歲穿着普通武官服飾的中年男子,臉上微微帶上了一些笑容,“埃爾文將軍,請相信一個在遠東待了多年的老外交官的眼光,我相信我們很快將會達成一致的!”

坐在他對面的那位被他稱之爲埃爾文將軍的中年男子是新從國內抵達遠東的軍方來客,今年三月李漢在遠東投入戰車這種新式武器,對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軍隊造成嚴重的損失之後,德國公使館第一時間將從李漢手上拿到的第一手有關戰車的大致性能跟在前線拍攝的一些突擊照片傳送回了國內。不出意外,戰車這種陸戰利器立刻引起了德國軍方尤其是陸軍的喜愛,尤其是在得知其成本只比一門77mm口徑的德軍裝備速射山炮略高一些的時候,德國國內自德皇到陸軍部的各位將軍興奮了,立刻便將剛退伍的興登堡上將的侄子埃爾文少將派往遠東,他獲得授權,無論付出什麼的代價,務必將中國人設計的戰車帶回國內。

德國雖然承諾無論什麼代價都要將戰車帶回國內,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什麼樣的條件都能接受。比如之間,李漢一開口便要求德國將其在遠東艦隊內的那艘04年建造、08年服役的1.2萬噸的格奈森瑙號重巡洋艦跟另一艘3500噸級的輕巡洋艦埃姆登號轉讓中國,除此外德國爲了獲得他的麾下軍工設計的這種陸戰利器,還要額外向其免費提供200門77mm口徑速射山炮。

李漢的這要求在德國國內看來便十分過分,也因爲此,雙方從三月一直圍繞戰車的技術跟樣車轉讓進行談判,一直到現在都沒能達成共識。

穆默到底是個老謀深算的外交官,他在遠東待了多年,對於遠東的局勢把握的很穩。當前民國的政府談不上穩定,尤其是東北跟外蒙,這幾個月來日本跟俄國一直都在東北外蒙搞小動作,只不過現在舉國都被日本人在遼東半島的增兵問題吸引了過去,而政府也暫時的對俄國人在外蒙的小動作睜一隻眼閉一睜眼罷了。

“現在是那位李大總統有求於我們,他必然會選擇主動讓步!”

穆默對於自己的判斷十分有信心,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來,李漢的態度明顯越來越軟,先是放棄了向德國要求的火炮,隨後也在對格奈森瑙號重巡洋艦的要求上鬆了口,已經不再要求這艘德國遠東艦隊的第四主力戰艦了。雙方在默契中不斷的達成妥協,如果是李漢想要在最近便解決了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威脅,那麼,他必定會在近日便徹底向德國妥協。

發現對方的臉上已經佈滿了焦急的神色,穆默只好將遠東的局勢與他詳細的介紹了一番,然而才道:“就是這樣,埃爾文將軍。倘若民國不想失去這麼最後一個外交威迫日本撤兵的機會,他必然要在今天同我們達成妥協!”

聽了他的分析之後,埃爾文眼中精光閃閃,詢問:“聽說那位李、總統答應中日開戰,我國站在偏袒中方的立場上,便能代替日本獲得在遼東半島的全部特權,那麼,我國是不是不應該配合其對日本施加外交壓力,而應該改爲推動中日交戰?”

“絕對不行!”穆默對於這位年輕將軍在政治上的無知嚇了一跳,他也顧不得他的面子,連忙開口否決了。

“將軍閣下,中日若開戰,輸的必然將是中國,中國海軍無防,來自日本的海上力量可以隨時隨地從各地地方登陸,將他們的軍隊源源不斷的送到這個國家的陸地上。而且一旦開戰,俄國也定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皇帝陛下跟國內是絕對不能允許我們在遠東的利益缺失,我們在現政府身上有着太多的利益,斷不能有任何失誤。而且,那位聰明的大總統並沒有將所有的籌碼全壓在我們身上。事實上,最近他跟英國、美國之間的聯繫越發密切起來。美國倒也罷了,但是最近現政府向英國採購了數十組機車,這些訂單之前一直都是被我國跟美國獲得。我聽說英國人在海關問題上做出了很大的讓步,據說同意了將中國高層增加到四成,同時增加一位中國籍的副總稅務司。我們必須要看到,隨着李漢的位高權重,我們的對手也在積極拉攏着他。所以,就算是我們放棄了在這個時候幫助他,英國人跟美國人也不會坐視日本在遠東的影響力繼續增強,出手幫助他已經基本成爲定局!”

德國人一貫的嚴謹,讓埃爾文沒有爲自己的錯誤狡辯。他只是點了點頭,在穆默說服了他之後便果斷的放棄了自己的觀點。

汽車已經發明瞭幾十年,甚至埃爾文就有一輛戴姆勒公司生產的列普里加汽車。不過以現在人們對汽車的認知,只認爲汽車是奢侈品,最多是運輸和代步的工具。但是從沒人想象着,將一枚37毫米口徑的火炮安在汽車的地盤上,將車輪換成履帶,並且裝備具有平均1218毫米的裝甲板,戰車便這麼誕生了。

“中國人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早提出‘戰車’這一概念的,不僅在我國國內,甚至在英國、在法國跟意大利都有很多機械跟發明家提出過這個概念,只是一直以來,受限於想象力跟財力,這一設想中將會成爲陸地新戰神的武器,一直都只能停留在稿紙跟想象之中。”

發現了戰車的實用性之後,很明顯德國國內做了一番努力,埃爾文臉上緊張了起來,“公使閣下,國內又一次的催促我們必須儘快了。儘管這並不是個好消息,但是我必須告訴您,英國人使用了潛藏在我國軍中的幾個間諜,恐怕已經開始懷疑我國並沒有掌握戰車生產技術,而真正的戰車技術來自中國人,倘若總參謀部的猜測將成爲現實,那麼,我們必須考慮,中國人能在英國的拉攏、誘惑跟壓力下堅持多久不將戰車的生產技術透露出去了!”

“什麼?”穆默一驚,旋即臉上也跟着嚴肅了起來,“您說得對,將軍閣下,這的確是個大麻煩!哦,真該死,倘若能再給我一點時間,我必然能讓中國人鬆口,現在看來,要做出讓步的不止他們了!我們也一樣!”

“是的,閣下!”

兩人正交談中,一個武官敲門走了進來,“公使先生,大總統的車隊到來了!”

兩人對視一眼,穆默道:“我們不便出去,請巴魯特閣下出去待我們迎接大總統的到來吧,等會我會親自送上歉意!”

“是!”

李漢跟他的貼身副官很快被請了進來,他此次出行帶的人並不多,因爲涉及到跟德國人之間的機密會談,所以他也僅留下了一人用於記錄。

“公使閣下,沒想到我們再一次的見面,會是在這個地方!”

“請允許我向您轉達我最真誠的歉意,總統先生。我不得不很遺憾的告訴您,我的武官在公使館內抓捕了兩位向其他國家出賣情報跟信息的叛國者,恐怕我們之前的碰面已經被我們的敵人探知,這可能將給您的計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所以爲了保險起見,在沒有排除並徹查清楚公使館內是否還有其他國家的間諜之前,我們需要謹慎一點!”

李漢自然是滿口答應,雙方因爲之前已經有了多次的接觸,所以這一次也很快的進入了談判之中。

“公使先生,將軍閣下,有了之前的一些商談,我認爲我們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寒暄,直接進入主題吧。作爲當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生產戰車技術,並擁有戰車投入戰鬥使用全部數據的國家,我僅代表民國,可以就戰車向我們偉大的盟友德意志帝國進行技術轉讓。但是考慮到來自設計跟實驗方面,我國投入了巨量的資金跟人力用於實驗,也希望能夠從貴國得到一定的補償!”

“這是自然,總統先生。貴國有一句俚語,叫‘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深以爲然。我國目前在歐洲面臨着強敵的挑戰,在世界範圍內也要承擔越來越大的責任,只要貴國的要求並不算過分,我都可以做主應下來。”

李漢臉上一正,“我國之前曾經有過一些要求,貴國雖然一再拒絕卻不能否認我國所產戰車的優秀。當前我國面臨着極其不利的危險局面,日本、俄國在東北、蒙古地區連續增兵,大有趁我國現在羸弱出兵中國,割佔我國領土的意思。中德兩國乃是盟友之邦,理應該合作共贏,共同迎接來自日本跟俄國的威脅。我國有意日後將在外蒙跟東北駐兵二十萬,只是外交上壓力很大,同時國家財政也斷難支撐的起,還需要來自貴國更多的支持。有關戰車的技術轉讓,我提議,貴國向我國轉讓‘埃姆登號輕巡洋艦’以及‘紐倫堡號輕巡洋艦’用於補充我國羸弱無防的海軍,除此外,增加一條12缸250馬力航空發動機生產線及技術人員並全力支持我國應付現在的東北危機。作爲補償,我國將向貴國轉讓兩款戰車全部技術,並向貴方提供各式戰車樣車十輛,同時,向貴方提供四百輛未裝備武器、裝甲板使用普通履帶的原車,相信以貴國的軍事跟工業實力,必然能在一年內完成這批戰車的改造。貴方意下如何?”

放棄了他最眼饞的德國製造的新式重巡洋艦而改爲選擇了兩艘半新的輕巡洋艦,李漢說不心痛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爲了能夠令德國鬆口,向其轉送一條12缸250馬力航空發動機生產線,並配合中方逼迫日本退兵,一些必要的虧他還是要吃下的。從12年開始涉足拖拉機的生產,到今年,僅靠成都拖拉機廠完成擴建後一年三千輛拖拉機的生產力,目前便已經積攢了爲數不少的普通戰車原車,以中方現在的技術跟特種裝甲鋼上的短腳,短時間內戰車的年產量很難突破兩百到三百輛,大量向德國提供一批原車武裝德國,也在他的戰略規劃之中。

瞧見穆默雖然心動卻還有些猶豫,他道:“兩艘輕巡洋艦對於貴國而言總價值不過區區三百萬馬克,我國在飛機的研究上頗有些經驗,倘若得到了貴方提供的發動機生產線,未嘗不能嘗試着在戰事不斷的遠東生產出更加先進跟有威力的戰機並投入戰場進行試驗。我代表中方向貴國保證,一旦研究出了更加先進的新戰機,必然首先我們的盟友德意志轉讓相關技術,閣下以爲如何?”

穆默二人對視一眼,方纔點了點頭,“成交!”

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507章 雷霆(3)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507章 雷霆(3)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691章 重要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414章 三人遊第148章 買賣(下)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05章 雷霆(1)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9章 暗殺奎盛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452章 大戰(九)第510章 雷霆(6)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10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上)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58章 恩威並重(中)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341章 天下第243章 局變(3)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495章 浙江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239章 將北上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84章 進城第3章 拯救村民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662章 和談第256章 奪關(上)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259章 圈套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101章 張梅生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六百零六章第232章 戰起(1)第七百二十二章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185章 任務第五百九十五章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13章 義莊(上)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668章 國會第473章 變局第377章 靠攏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453章 大戰(完)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361章 餘波(上)第551章 妥協第69章 第二標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306章 影響與實業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662章 和談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229章 亂局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537章 宣言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