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幽懷恨無句(十六)

如果在丁一聽話的前提下,景帝也不介意給予他當初王振的權力。

因爲現在想要通過扶植廠衛裡的太監或是錦衣衛頭目,來跟大臣爭權,是不可能的了,王振之威至今猶記,文官集團在這一點上面,是防得很緊的,除非景帝想跟他們撕破臉,否則的話想都不要想。

丁一就不同了,他是士林中人,不會一開始就引起大臣的強烈敵意。

而景帝也不怕丁一扶起來以後不聽話,正如王振一樣,沒有英宗,他什麼也不是。

當丁某人站在整個文官集團的對立面之後,他若敢不聽招呼,那景帝捏死他,要比現在容易一萬倍——權力大、辦事多,就意味着得罪人多、出錯的地方多、要找由頭髮作也更爲方便。

帝王心術,便是如此。

皇帝和大司馬都點了頭的事,那五百軍士調入親軍的公文,當日就發往南京了,而這公文還沒有出達南京的時候,廠衛監視雷霆書院南京分院的文書就先到了,說是丁一恐怕重創,無法視事。

於是景帝派了太醫,當即命其前往南京,並又派了太監,帶了許多補品之類帶去賜給丁一。

又過了兩日,丁一的奏摺就上來了。

于謙請景帝追回太醫和賞賜,因爲丁一又沒什麼事,根本就不必如此。

景帝卻拒絕,理由是丁一是爲了大明而受的刺殺,身爲皇帝,他不能讓有功之臣心寒云云。于謙聽着臉色有些不好看,當了二十年侍郎的於大人,什麼宦海風浪沒見過?景帝想幹什麼,于謙已猜到七八成了。

但他所能做的,也只能希望丁如晉,足夠明智,不要踩進這灘污水裡來。

這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事,現在的士林,可不比明末的士林。

現在的文官集團還是很有點風骨的,例如敢於隨駕親征的首輔和尚書,他們會不知道在王振那個軍事負分的傢伙指揮下,會弄成什麼樣?就算他們不知道,不是還有數徵安南的英國公張輔麼?這怎麼也是專業人士,就算沒想到二十萬大軍全沒,也該推算出慘敗的下場。但首輔和尚書他們都沒有如明末東林黨的錢某人一樣,嫌水太冷不敢殉國,他們仍是隨駕而徵最後殉國。

丁一要敢踏進來,絕對是沒有善終的,這不用大約和幾乎,就是絕對。

但于謙最終還是沒有給丁一捎上隻言片字。

甚至他還告訴李賢和商輅,不要去提醒丁一這件事該如何選擇。

“讓他自己去決斷,他不是容城的丁秀才,他如今是名動天下的丁容城。”于謙用這個理由說服了李賢與商輅。

他這麼做不是無緣故的,因爲現在丁一不論怎麼幹,只要他於某人在,總終還是能兜得回來的。但于謙不可能事事去爲丁一保駕護航,所以讓丁如晉自己去體會宦海兇險,不失爲一個歷練的機會。

但對於丁一來說,他不是這麼想的。

“若真的出於師生情份,怎麼也得提醒我一聲。”他按了按桌上的兩封信,那是李賢和商輅寫過來給他的,笑道,“大兄二兄,終歸還是寫信過來,提點我要慎重,二兄狡猾些,說君恩如海粉身碎骨無以相報。只要我不太傻,總歸還是能想明白的。我的好先生呢?嘿嘿!”

進京路過南直隸的丁如玉,就和她麾下一同上京受賞的戰士,宿在雷霆書院南京分院,她的鳳翅盔就放在案上,一身的甲冑坐在丁一旁邊,那如瓷娃娃一般臉上,略多了些風霜,眉目中更增了幾分英氣。

她聽着丁一的話,笑了起來:“這些,奴奴是不懂的,少爺卻要想清楚纔好。奴奴聽說,英國公府那位,但是對這些頗爲在行,要不,奴奴上得京師去,便去請教她一番?還是請她輕移玉趾,來這裡跟少爺盤桓細談?奴奴不在少爺身邊,沒人給少爺疊被洗腳……”

“打住!”丁一受不了了,“求你了,如玉,你要不就把甲卸了,去洗個澡再說好不?要不你這樣全身披掛,作小女兒狀,我感覺再跟你說上兩句,會精神分裂好嗎?”丁如玉不單內着鎖子甲,罩了戰袍,外面又着將校齊腰山文甲、獸口吞肩之下是鐵葉臂縛,下着鐵葉戰裙,腳蹬鐵戰靴,腰懸戰劍、箭壺,摘了弦的長弓負在身後。

就是丁一千百年後在博物館裡見着的萬曆年重甲軍將的裝束,似乎也沒這麼誇張,這是身披兩層鐵甲啊,隨時要上馬陷陣的作派,偏偏她摘下頭盔露出那張瓷人兒也似的俏臉,口稱“奴奴”,說話時還要吐個舌頭鼓下腮幫子,丁一真的感覺要精神分裂掉。

“少爺嫌棄奴奴了!奴奴不依!”她竟靠來抱着丁一手臂,撒起嬌來,“奴奴要帶兵嘛,總要以身作則的……”.

這一撒嬌,全身鐵甲的甲葉“嘩嘩譁”地響,丁一真的感覺要瘋掉了,氣得捏住她那雪白臉蛋,對她說道:“我不管你是什麼明威將軍!少爺現就命令你,馬上卸甲洗澡更衣再過來陪我說話!別給我扯什麼要帶兵,要不你帶人宿到大營裡去!”

丁如玉吐了吐舌頭,裝出一副要哭起來樣子:“少爺好凶……好吧,奴奴這就去更衣。”

她很開心,看着丁一爲她而着急的模樣,這就是她要當官的根源,讓丁一的眼光,停留在她的身上,讓丁一的心思,花在她的身上。這是她的少爺,不與別人分享的少爺。她對劉鐵說的什麼容城的宅院現在比以前大了許多之類的,壓根一點興趣也沒有,她少爺在的地方,便是她的家園。

她走出了丁一的書房,鳳翅盔抱在懷裡,手扶在劍柄上,沉聲道:“左右何在?”

八位同樣全身披掛着了兩層鐵甲的高大女兵躬身抱拳:“職等在此候命!”

丁如玉點了點頭,對那八名親衛說道:“隨本將來。”

“諾!”

一路之上,丁如玉不斷下達着命令:“哨衛可已安排?”、“不得無故外出,違者立斬……”九人行動之間,甲葉“嘩嘩”作響,肅殺之氣,便在這四月天也教人生出寒意來,若不看着面目,安敢信將軍竟是女兒身!

這是屬於丁如玉的兩天,她不是天然呆,並不需要丁一陪她去遊玩嬉戲,她換上家常的衣裳,侍候在丁一身邊,靜靜地看着丁一謀劃着以後的進展,她也沒有興趣去發表什麼意見,她甚至跟隨丁一去國子監被邢學士考校。

邢寬開始看着丁一帶了一個俏麗書童同來,開始是有些不滿意的,他又不是張和眼睛不好,邢寬一眼就看出丁如玉是女人了,只不過他也知道先前跟隨着丁一的劉鐵,又派出去任事,加上丁一遇刺,現時出行都是數十護衛跟隨,只怕這女子,也是劍客一類的人物,所以也就沒說什麼。

但開始看不太清楚的張和,後面轉身看清了,臉卻就黑了下來,開始衝丁一發作起來:“如晉,你也是讀書人,哪有帶女子進國子監的道理!你以爲這裡是丁家書房,還來個添香麼?”丁某人一時倒是不知道怎麼答了,因爲有沒有先例,丁一哪裡知道?

本來正想答上一句“有教無類”之類的話,一直靜靜侍立在邊上的丁如玉卻就開口:“張先生,國子監女子是否可進,我便不知道,但依我看來,縣學裡女子是可以入得去的,想來國子監,也無不可。”

張和如同被火上加油一般,氣得咆哮了起來:“放肆!國子監安是縣學可比……”但馬上他就發覺不對了,改口向着丁如玉質問道:“你說什麼?縣學女子可以入內?何處縣學竟如此不堪?”

丁如玉微笑道:“許多縣學都可以,河源等縣淪陷,賊以縣衙、縣學據守,又掠富戶、官吏爲質於內,於是我提刀領兵入內,割了他們頭顱,救了那縣學裡的官吏、百姓。稟報軍情戰事的奏摺上寫得分明,朝廷諸公似乎也沒有斥責。噢,忘記跟張先生說,每到光復縣城,我的營盤便設在縣學裡,因爲總不能去縣衙奪了治民官的公事房使用,而軍兵必須在城裡肅清流賊,官軍士子百姓,其時無一有異議。”

邢寬連忙扯了扯張和,但後者似乎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愣在那裡。

她終究不再是那個丁家的小丫環了,也不只是過世的江湖大豪的弟子,她是統軍光復數縣、斬首以千計的明威將軍丁如玉:“若今後有賊禍民,據縣學而守者,則我只好圍而不入,派快馬來請先生前去破敵。”

丁一看着哭笑不得,連忙對如玉道:“如玉,太過了,張先生是我敬重的前輩。”但現在他也只能說到這地步,畢竟丁如玉也是朝廷任命的明威將軍,在家裡他們怎麼相處是一回事,出得來外面,不說丁如玉本就沒錯,就算有錯,難道他可以直接喝令丁如玉向張和道歉麼?

邢寬擡手一揖笑道:“卻是丁將軍當面,失禮!”()

丁一的奮鬥八第1章 督廣西(十六)第60章 工欲善其事(十)第17章 大禍(一)丁一的奮鬥一第3章 爪哇(七)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7章 猙獰(五)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七)第5章 君臨(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5章 君臨(一)第84章 虎脫柙(十六)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九)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80章 翻雲覆雨(十一)第9章 風*流*眼(二)第1章 舊部(六)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44章 幽懷恨無句(十四)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四)第44章 暗涌(二)第2章 定埃及(六)第1章 入埃及(十九)第2章 憑陵雜風雨(二)丁一的奮鬥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九)第2章 遠航(八)第83章 其血玄黃(一)第39章 尺土是漢天(六)第58章 更有強中手(三)第2章 絕戶計(十八)第7章 猙獰(十一)第7章 風蕭蕭(九)第40章 熟人(二)第8章 轉進(一)丁一的奮鬥十五第13章 洗劍血成川(二)後記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6章 傷別離(八)第32章 或言堯幽囚(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一)第31章 幽懷恨無句(一)第4章 出印度洋(九)第84章 虎脫柙(五)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6章 歐洲(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五)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八)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83章 其血玄黃(六)第115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七)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五)第4章 新君(十四)第1章 舊部(一)第3章 心如鐵(十八)第4章 新君(十)第3章 心如鐵(十四)第58章 更有強中手(三)第3章 爪哇(一)第20章 江山萬里煙(十)第20章 欺主(一)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5章 奪門(十一)第2章 絕戶計(七)第101章 天子賜顏色(十三)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2章 定埃及(五)第6章 會師(二)第9章 風*流*眼(二十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六)第2章 篳路藍縷(一)丁一的奮鬥十三第41章 殺熟(一)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5章 忠義無雙(五)第5章 君臨(七)第24章 視死忽如歸(二)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3章 心如鐵(七)第3章 立儲(二十)第75章 閒遊獨木橋(五)第6章 傷別離(四)第7章 風蕭蕭(十二)第3章 飛地(十九)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五)第7章 風蕭蕭(十八)第44章 暗涌(二)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4章 出印度洋(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