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絕戶計(十三)

“汝想以力破麼?”于謙平靜地批閱着公文,全然沒有先前在家中那麼憤慨,一些事情,如果成了定局,那麼憤怒便已是多餘,如果於大司馬沒這份心胸,他也不能坐到今日今時的位置上,聽着丁一的話,他已然心中有數,頭也沒擡,“汝終歸是弄險的性子,知道了,去吧。”但在丁一行了禮辭去,要走到門口時,于謙終於還是擡起頭,“活着回來。”

丁一點了點頭,露出笑臉又再一揖,昂然走出了這兵部尚書的公事房。

于謙在丁一離開之後,摘下了那個丁一送給他的老花眼鏡,長長的低嘆了一聲,搖了搖頭,他擔心丁一進入朝局結黨爭權,所以不欲丁一坐大是一回事;如今皇權硬要將他親傳子弟陷入死局,又是另一回事。只是事到如今,實已無力迴天。只因此去九死一生艱難險阻風霜雨雪,任誰想去都是難得生還的路途,纔會叮囑一句活着;正是知丁一必定身死,纔會對他所要求的事,根本就沒有一句推託,算作是爲這親傳弟子所做的最後一件事。

金烏西去,天際漸漸便昏沉起來,還沒到傍晚,只是又有了些雪意,陰冗的天地,讓京師街頭的行人都下意識加快了腳步,揪緊了衣袍。丁一到宮外遞了腰牌求見,這回把守宮門的大漢將軍,可就沒與昨天那拔人一般有眼不識金鑲玉,連忙請丁一到邊上更房裡安坐,有人端了火盆來。有人侍候着茶水,連跟着丁一出來的那個班,也有軍士招呼着烤火。

景帝很快就接見了丁一。當即就揮手教左右退下,卻是責怪丁一:“似乎如晉惹着母后不快,今早便來責怪朕,說是不把邊關將士性命放在眼裡,安西都督府那邊,是多少軍兵熱血澆出來的大明疆土,朕竟不理不問。現又有如晉這世間名帥在京,安能沒有一點關切之意?故之朕不得已方纔下了旨。然而不是教內侍去傳口喻,你爲何這般倔強。死也不肯服軟?”

丁一笑着搖了搖頭,沒有接着這話茬,而是從身上摸出一個盒子,這是全賴現時丁一有着一個“帶刀舍人”的銜頭。類似於宋代的賜帶御器械一般。也就是俗稱的帶刀侍衛,不用搜身才得以帶入宮中,此時打開了鐵盒,裡面排着十二管針劑,都是玻璃管燒封好的青黴素。

“切記注射之前,要排清針管內空氣,注射之後,要依前番所說。將針頭、針管置於鐵盒,再放入鍋中。隔水而煮,最好莫要假手他人爲佳,反正若是臣的兒子,病成這樣,只怕臣是不容出一點差錯,必要自己經手的。”丁一沒有去說自己的事,倒是叮囑起朱見濟的病。

景帝聽着,倒是連連點頭,馬上就裝那以防碰撞墊着絲綢內襯的鐵盒關起收好,只聽丁一又他說道:“臣不怪娘娘,皇帝也不必爲難,若是臣此番出關殉國,便依前番的章程,教李東陽過繼襲爵便好。五日之後,臣下當率大明第二師前部出關,其餘部隊,等待軍備器械到位之後,過了年關,看戰況,早就一月下旬,遲就二月中旬,再出關與臣會合。”

聽着丁一的話,景帝要開口,卻被丁一攔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是將士何辜?竟要隨臣而亡?五日後,臣帶三十騎出關,至一月底,三十餘日,關外十萬韃子鐵騎之中,若亡,則是臣剛愎自用,取死有道;若存,則天不亡我,當合大軍,爲大明定關外之土!”

“如晉,別去了。”景帝突然長嘆一聲,握着丁一的手說道,“你回廣西去吧!”

人非草木,豈能無情?何況丁某人無一乞命之辭,倒是一再叮囑朱見濟的病情,景帝又不是鐵石做的,到了此際,終於忍之不住來勸丁一:“待你回了廣西,朕便教張輒回來,大明第一師便由杜子騰統領……朕在一日,便將廣西託與你一日!”

“聖上慎言。”丁一回了這麼一句,卻依然沒有接着景帝的話頭。因爲所謂細思極恐,大約就是丁一此時的心境,他是知道大致歷史上原本的走向,愈想是愈發覺不對勁的。因爲立景帝這事雖說明面上是于謙的擁立,但一開始也是孫太后的決定,因爲當時除了景帝,還有另外一個藩王的人選;而後來奪門之變,其中孫太后又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要知道興安在景帝死後,可是好好地活着呢!親近景帝的大臣殺的殺,徙的徙,倒是司禮監太監沒事?

若果是說景帝死了兒子之後,因爲無後,所以孫太后那邊默許了這宮中之變,着實也未必就是沒有可能啊。而如果這種可能成立的話,那麼就太可怕了,于謙是否因爲把握相權來抗衡皇權,而使得他被殺之時,孫太后沒有爲他說話呢?丁一不敢下結論,但按歷史上記載,英宗當時是說了“謙實有功”的,然後徐有貞說不殺于謙師出無名,真的是這樣麼?

或是這奪門之變背後的主持者沒有開口,所以于謙才非死不可?徐有貞和于謙不見得有多大的仇,甚至於謙還幫徐有貞推薦過,只不過後者自己名聲太臭,這要能怪罪到于謙頭上,大致滿朝文官都可以殺盡了吧?所以這中間有太值得推敲的地方,但在沒有實證的前提下,而且在現在許多人事因爲丁一到來而變改的情況,這些東西,也只能是丁一心裡的謎團。

不能訴之於口的謎團,對於丁一來說,有着太多的假設前提,有着太多不爲人知的私隱。

但丁一不會甘心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許多的未知之上。

正如於謙所說的一樣,他不打算去依附這個局,也不打算去從這迷局裡找到一條出路,他所做的打算,就是以力破之。所以丁一對景帝說道:“外敵在際,臣食君之祿,安有退避廣西的道理?娘娘說得極是,臣于軍略有點虛名,又適逢其會正在京師,便當揮灑熱血,以寫春秋!”頓了頓,丁一在辭去之前卻就對景帝留下一句話,“見濟的病,皇帝也知道是什麼病症了,臣細思極恐,或是宮人看護不力,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焉!”然後他就辭出宮去。

這一句,是因爲丁一想起,在朱見濟死後不久,三兩年吧,景帝也就病到不能視事了。

要知道景泰八年,景帝才二十九歲,無端就這麼病死?就算說這年代的人,平均年齡三十多歲,但身爲皇帝,總歸好吃好穿吧?這活得比平均線還低?也不見先前有什麼病啊。朱元璋活了七十歲,朱棣也六十多,這些就不提了;除了建文沒於兵亂之外,仁宗朱高熾,那是肥胖兼瘸的了,還活了四十七歲啊,身體不好的朱標也有四十多,怎麼景帝才二十九,就病到不能視事?如果說朱見濟的肺癆,傳染給了景帝,那麼也許就比較合邏輯?

丁一不知道,是與不是,對與不對,他真的是完全不知道,也不想去推敲。絕戶計,或者丁一沒這能力和心機去折騰,但不礙他專門留下一句話,來噁心景帝。反正英宗被囚,連鎖眼都鑄死了;景帝的廢后又帶着兩個女兒去冷宮了,那麼此時宮中有這能力,來做這等事的人是誰,其實也是呼之欲出的答案了。

以力破之,重在一字,就是力。只要雲遠、廣西、安西三地,兵強馬壯,糧草無憂,經濟良好,鋼鐵產出穩定,什麼權謀都不過是紙老虎。丁一的眼光,也從來就沒有侷限在大明。

辭出宮去之後,他馬上就回到金魚衚衕的府第,開始準備出行的裝備和人手。

張懋過來得很早,大約這年紀正是血熱的時節,不論如何能出關殺敵,總是有着許多的期盼,何況他這幾年練得一身的本事,全無施展的機會,連朱動這邊要去拿人,他明明掛着安全衙門的職使,卻也是沒人敢讓他參加,因爲他的身份在那裡,出了事,誰擔得起?

這當口看着丁一回來,卻就興沖沖迎了上來行禮道:“先生,弟子已結束齊整!”

“跟你姐姐說了?”丁一衝他點了點頭,卻是這般問道。

Wшw☢ttκá n☢C〇

張懋笑道:“先生再三叮囑,弟子自然是和她說了……對了,她說有些頭痛,就不過府來送,教我把這食盒捎過來給先生,說是新學了幾味小菜,教先生嚐嚐,依弟子看,她哪會做什麼小菜?必是教廚房做的,這嫁不出去老姑娘,怕是看上先生了……啊喲,先生,這樣會打傻的!”

那食盒裡的幾味小菜,早就涼透了,但丁一打開之後,卻就會心一笑。

只怕這幾味,真的是那位佳人親手所做,丁一這麼看着,就覺得沒有一樣是能吃得進嘴的,不單有這年月盛行的做法,還有是按着丁一通信時所說的菜餚做法,有煎的,有蒸的,有炒的……只不過,所有主材,都是一樣的東西:去了肉以後的雞胸脯,也就是說帶有少量肉的雞骨頭。所謂的雞肋,指的就是這東西

她送這些小菜來,不過是傳遞一個意思:京師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如速去。

丁一看着點了點頭,想來她是收到什麼風聲,如果在京師呆足五日,只怕另又生變!

第1章 溫柔鄉(三)第83章 其血玄黃(七)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9章 風*流*眼(十五)第6章 歐洲(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二)第68章 麻煩(五)第45章 教看風雲手(六)第11章 威脅(一)第67章 更有強中手(十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九)第6章 傷別離(十三)第93章 天子賜顏色(五)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八)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7章 風蕭蕭(十二)第9章 風*流*眼(八)第83章 贏取自由身(八)第84章 虎脫柙(十六)第1章 入埃及(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2章 絕戶計(九)第5章 租界(一)第2章 萬事開頭難(二)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86章 贏取自由身(十一)第117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九)第1章 入埃及(八)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一)第3章 爪哇(六)第67章 工欲善其事(十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四)第43章 暗涌(一)丁一的奮鬥三十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五)第2章 定埃及(十五)第9章 風*流*眼(三)第10章 獵火照狼山(五)第7章 風蕭蕭(一)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十)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5章 奪門(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29章 或言堯幽囚(二)第7章 猙獰(四)第3章 爪哇(十三)第7章 猙獰(九)第82章 雄雞一唱(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3章 飛地(十四)第84章 虎脫柙(十二)第3章 心如鐵(十)第3章 爪哇(十八)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13章 進京(一)第5章 忠義無雙(十五)第5章 忠義無雙(二)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一)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八)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八)第5章 君臨(十二)第7章 猙獰(八)第4章 槍在肩(三)第2章 定埃及(六)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43章 幽懷恨無句(十三)第83章 其血玄黃(一)丁一的奮鬥二十二第2章 遠航(十一)第2章 定埃及(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五)第6章 傷別離(十四)第84章 虎脫柙(五)第8章 決鬥(十一)第2章 定埃及(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八)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3章 爪哇(十)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64章 麻煩(一)第18章 大禍(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5章 租界(八)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122章 待從頭(五)第60章 工欲善其事(十)第2章 絕戶計(十五)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二)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