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

盧象升的捷報於十日後快馬送達京城。一起送來的還有此次戰役的具體戰況,以及從竹山縣城內繳獲的一些戰利品,包括張獻忠使用的金印一枚、縷金龍棒一根、令旗令箭各八件、張獻忠使用過的鍍金雙龍鐵棍一根,上面還刻有“八大王金鞭”五個字,還有鍍金大刀一柄,上面刻着“天賜飛刀”四字。

朱由檢好奇的檢視了一下這些戰利品,對於張獻忠的瞭解倒是更加深了一層。

鍍金什麼的倒也罷了,你說你一個流賊,居然還用雙龍棍,還用什麼金印,怎麼不連龍袍冠冕一起準備好?

高迎祥那麼大的勢力還沒準備登基呢,你一個附於驥尾的蒼蠅就敢想三想四的,誰給你的自信和勇氣?難道是一個姓樑的女人,對着你唱了首歌你就做起夢來了?該不會是潘獨鰲和徐以顯那兩個敗類給他出的餿主意吧?

這個逆賊確實死有餘辜,本想等盧象升能把他生擒來,然後和高家兄弟一樣切成若干小塊放太陽底下曬乾呢,沒想到居然自盡了。

梁姓女子給的勇氣用到了這裡,總算比被切成肉乾要強出好多。

戰報上沒有提到朱由檢最關心的李定國的名字,想來是官軍除了張獻忠以外,對其他人並不在意。李定國或許歿於陣中,或許是不知所終。其他孫可望、劉文秀之流朱由檢並未放在心上,死活都無所謂。

朱由檢從內心是希望這位後來抗清時的漢人名將能逃出生天,因爲他本身不像張獻忠、李自成等人那樣,具備巨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讀書明理之人做事不會太過分,更不會視人命如草芥,但這種仁慈和仁義會嚴重製約着李定國的發展。

但願他能活着吧,要是有他的消息就派人將他擒來便可。

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很多事並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除非自己是神仙。

對於方孔炤能招降劉國能,並順勢定計擒獲羅汝才、賀一龍一事,朱由檢真是不怎麼相信。

只能說方以智的這位老爹運氣不錯而已,劉國能是離着他近所以纔去向他請降,若是換了別人做湖廣巡撫,劉國能照樣還會去請降。

方孔炤並非文才武略出衆之人,說穿了,本身他就是個才具平庸的官僚。你說讓他去設計逮住以智計出名的曹操羅汝才,真是有點天方夜譚,朱由檢覺得反過來還差不多。

不行,得讓人問問劉國能,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對於這位老舊官僚,居然能培養出方以智這種大才來,朱由檢也是暗自稱奇;他其實更相信方以智是個天才,與他老爹的培養沒有半點關係。

若是按照方孔炤這種老舊思路,方以智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其他雜書是絕對不允許翻看的。

雖然方孔炤的奏摺把招降擒賊一事寫的妙筆生花,但朱由檢很是好奇,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既然前面有張文耀的例子,那劉國能就一樣授個遊擊,部下精選整編後暫歸盧象升麾下聽命好了。投降的人格外忠心,歷史上的白光先、高傑就是個例子,不過高傑現在沒有出現,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羅汝才、賀一龍就地斬首就行。這些賊人出身草莽,心中沒有半點忠義,不像張文耀和劉國能這種在官軍裡待過,至少是懂得服從和聽命之人。至於左金王藺養成和老回回馬守應不見蹤跡,那就命人搜剿便是,料這兩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高迎祥、張獻忠身死、革左五營覆滅、李自成逃亡,歷史上推翻大明的流賊已經基本肅清了,自己這也算是改天換命了吧?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由得心中暗自得意。

前世自己一個普通人,穿越過來做成如此大事,心中自是滿滿的成就感。

眼前的對手就剩下建州了,以自己現在掌握的實力來說,對付建奴問題不大,關鍵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滅掉皇太極了。

朱由檢其實傾向於慢慢熬死對方。

以建奴現在不過百十萬的人口來算,經濟體量連後世江浙一帶一個發達鄉鎮的百分之一都趕不上。

遼東惡劣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嚴重的制約了建奴的自身發展。並且各種資源極度匱乏,所需戰略物資都要靠外界輸入,只要嚴密封鎖住建州物資的出入,不用數年,這個半奴隸制的部落就會土崩瓦解,到時只要派遣少量精兵,輕而易舉就能將之降服。

依着建奴極度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若不是數次從大明擄掠去大量的人口和匠人,他們現在還處於穿獸皮、用骨箭的時代。

可這樣做的話,將來自己的事一旦寫成書,會被無數看書的人痛罵,指責自己爲何不躍馬提兵踏平建奴,什麼什麼笑談渴飲啦,壯志飢餐啦,那樣自己會覺得好尷尬呀好尷尬。

若想花時間來熬死困死,倒是會少犧牲掉很多大明士卒的生命,可缺點也是很明顯,這就代表着封鎖期間,還要捏着鼻子繼續餵養遼東將門這些禍害。

可要是強攻的話,現在還不到時候。連年的大戰過後,將士們需要得到充足的時間來休息。

後世網上人盡皆知的用船運兵到金州一帶,從側翼騷擾的方法來對付建奴的方法,朱由檢其實並不看好。

首先,這種騷擾方法要動用一隻精兵,人數太多不行,人多了糧草物資怎麼補給?至於說用船運糧,現在內地還有無數的百姓等着鄭家運來的糧食餬口呢。

那麼問題來了,你派數千人過去幹嘛呢?

後世的很多人可能沒去過東北,並且將後世那種人口密集、村鎮相連的情況帶入到了過去,東三省總人口現在已經是過億了。

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東北太大了。

尤其後世的黑龍江省,到處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丘陵,跑上數十里才能看到一個幾百口人的小村落,那還是人口爆炸的世代。

滿清入關時總人口不過是在三百萬左右,那還是之前幾次進入大明內地劫掠後的總數。

朱由檢估計現在建奴總人口也就在一百到一百五十萬之間,其中滿八旗也就五十萬上下,其餘的一百萬由遼東漢人、劫掠去的內地漢人以及蒙古人組成。

如此寬滿遼闊的大地上才百十萬人口,你派人過去騷擾,請問你騷擾誰?你知道去哪裡騷擾?你以爲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建奴人口密集且不設防的村子,然後衝進去大砍大殺一通?

出去一兩百里見不到一個人影,看不見一個村落,而你一次派出幾百上千人,要攜帶多少糧草?這來回數百里地,要是被建奴發現,人家騎兵在平原上能饒得了你?

強攻?不敢;騷擾?你覺得大明的官軍能騷擾的了騎射無雙的蒙八旗嗎?你騷擾幾次,沾點小便宜,人家把蒙古人派過去躲起來,你又出來騷擾了,蒙八旗一衝,你還騷擾不?你這是來騷擾還是來送人頭啊?

好吧,幾千人太少,那派幾萬人過去,糧草物資就當有運輸機天天空投,這幾萬人過去幹嘛?肯定不是騷擾了,這是一隻大軍,得和建奴硬懟。

行,懟吧,建奴聚齊一半兵力打不過你嗎?結果還是送人頭去了,然後丟下的士卒兵器盔甲糧草物資,讓建奴賺了個盆滿鉢滿,這是大明常凱申嗎?

什麼?從正面出兵去救,正好合兵一處掃平遼東。

既然能從正面帶兵打過去掃平遼東,那還從側翼派人幹啥?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這種想當然的方式純屬異想天開,屁用沒有,但卻引起後世無數軍事小白的狂熱追捧。好似穿越過去後,不用船運兵過去騷擾建奴你就是個白癡一樣。實際上他們對過去戰爭所需要的海量物資補給,以及道路的複雜性一無所知,很多人以爲過去的道路狀況跟現在一樣平坦寬闊呢。

毛文龍在東江鎮其實對建奴沒有產生任何威脅,他最主要的功勞就是收攏了大批不堪爲奴的遼東漢人。

至於說他派兵騷擾,一個月出去斬首三級五級,自己死傷好幾十,那樣做有用嗎?

後世穿越書中受熱捧的佔領海島,側翼騷擾的策略和計劃,不過是某個大神自己琢磨出來的藝術創作而已。

這更像是三國演義裡的火燒博望坡、水淹七軍之類的藝術加工和想象,真實的三國里根本不存在。

剿滅獻營也屬大功,雖然張獻忠是自盡身亡,但若不是官軍奮勇作戰,他肯定不會自盡。

參與剿殺張獻忠的人全部官升三級,賞銀百兩。

但將領們如何賞賜讓朱由檢感覺有點撓頭。

剛剛封賞過纔沒幾日,現在已經是賞無可賞了。

怪自己把調子起高了,這下好了,下不來了。

總不能給祖寬封伯吧?雖然他在這次戰鬥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還達不到封伯的程度。

要是給祖寬封伯,讓他爹他叔他大爺怎麼辦?周遇吉、曹文昭、左良玉、賀人龍、曹變蛟、李重進、秦翼明等等這些主將能沒意見?

周遇吉隨着孫傳庭剿滅高迎祥,左良玉等人跟着洪承疇剿了陝北之賊,這等大功都沒封伯,別人還是算了。

盧象升也無法再拔擢,還有洪承疇、孫傳庭在那比着呢,再拔擢就得加太子少保了,可首輔溫體仁都沒加,這說不過去。

方孔炤得酌情給賞,雖然也許實際上他沒多大功勞,但起碼對外界來說,人家又是招降又是擒賊的,不賞難免讓人寒心。

加個左副都御史銜吧,酬功足夠。

鄖陽巡撫在這次戰役中毫無動靜,也沒見盧象升在奏本里提到過,看來才具不堪,得尋機換人。

張獻忠居然在竹山和竹溪都屯了田,看來這是想把兩地當成根據地啊,這回正好讓兩地百姓順勢屯墾就好,稅賦減免三年就行。

兩縣的知縣佐貳都闔家殉國,讓內閣依照慣例追授吧,並遣人查訪家人,厚恤之。

與盧象升的捷報先後送達的,還有開封知府路雋的奏本。

周王想要進京面聖。

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