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

周王朱恭枵基本答應了朱由檢開出的條件,但提出要進京面聖後詳談。

在奏本中,路雋將怎麼和周王府長史孫三省聯繫上,如何說服對方站在朝廷一面勸說周王,以及自己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將周王徹底打動等等行爲做了詳盡說明。

朱由檢對路雋之舉大爲激賞,雖然裡面的內容稍顯誇張。

能動腦子具體辦事的官員在大明屬於鳳毛麟角,誇張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整個大明官場的官員很少有具備行政能力之人,簡單說就是,缺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

他們雖然自幼便熟讀四書五經,通曉各類典故,但缺乏基本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基本分析的能力。

因爲經書裡並沒教他們如何具體做事,頂多是一些微言大義之類的唯心思想,基本都是高大上、形而上的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貌似就這麼來的。

絕大多數官員平日把心思都花在了斂財貪色、吟詩作對、與當地士紳官紳處理好關係、如何找靠山往上爬這幾方面上。

總起來講就是,不會做事,只會空談。只牟私利,無視民間。

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手縮腳。

像路雋這種遇事能通過一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太少了。不管此事最終結果如何,但至少路雋是努力了,這就非常值得肯定。

此類官員應該予以拔擢升賞,以便激勵更多官員多做實事,少些空談。

不是都說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嗎?

該怎麼升賞呢?

朱由檢心裡忽然一動。

鄖陽巡撫宋某年老體衰,聖上憫其年邁不易,特准致仕。

臣雖年邁,但精力遠勝同輩,尚願爲聖上分憂,爲朝廷效力。

俺沒說要致仕啊,爲何準俺致仕?有沒有搞錯?俺銀子還沒撈夠呢。

是,你是沒上本請求致仕,你是被致仕了。

回家養老去吧,再囉嗦小心錦衣上門。

開封府知府路某於任上體恤子民,勇於任事,擢其爲鄖陽巡撫,望該員不負聖望,戒驕戒滿,勤勉職事,效陝西屯田安民之例用心任事,以待後來。

嗯。

就這麼着。

以待後來這句話不難理解,就差明着說:路雋你好好做,將來的前程不止於巡撫,朕看好你喲。

有希望纔會有動力,相信路雋知道如何去做,孫傳庭於陝西屯田大獲成功一事已有聖旨明發天下,照着去做就行了。

鄖陽窮點,但人口也少,根據當地情況再決定如何着手就可。

路雋奏本中提到的孫三省引起了朱由檢的注意。他和路雋在此事上一內一外,竭盡全力勸說朱恭枵後終於讓其態度鬆動,這屬於合作共贏的典範。

孫三省不具備給皇帝上本的資格,朱由檢對其與周王如何交談一無所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孫三省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路雋是主謀,那麼孫三省就是執行者。

看來應該是個執行力不錯的人物。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讓他打發人去吏部調取孫三省的檔案。再就是去知會駱養性,派人連夜前往開封,暗中與孫三省見一面,詳細詢問具體過程。

至於朱恭枵想進京面聖,那就來吧,讓勇衛營派遣三百人前往開封護衛周王,叫李二喜帶隊走一趟。

朱由檢喚過李二喜來,將事情交代下去,並特意叮囑他:前往開封時先考察好,記住哪裡的州縣窮困;將來陪着周王返京時就帶着他去看一下,讓一輩子沒出城的這位親王看看,民間的百姓是如何的悽慘,自己這個皇帝是多麼的不容易。

反正這事又不急,周王也不是進京有要緊事,眼看着春暖花開的時節快到了,一路上好好欣賞一下自家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也好。

李二喜出差這段時日,讓王承恩回來伺候就成,東廠那邊有他大侄子掌控着,不會出什麼問題。

王承恩明裡暗裡的叨叨了多少次,還去懿安皇后、周後那邊哭哭啼啼的,就是一心一意想回到皇帝身邊,說是站在皇爺身邊心裡踏實,搞得朱由檢都有點怕見到他了,這老傢伙不會有別的愛好吧?朱由檢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王承恩的忠心讓朱由檢心裡感到暖暖的,要是大臣們能這般貼心就好了。

坐在這個位子上註定了一輩子就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朋友,想找人說說心裡話都找不到,巨大的孤獨感有時會讓朱由檢感到茫然和壓抑。

就算孫傳庭、盧象升再忠心,雙方的位置決定也無法成爲朋友。

這輩子註定孤獨終老了,精神上。

現在國內基本安定了,剩下的小毛賊們不足掛齒,讓勇衛營和京營輪流派遣小股隊伍出去練手就好。

遺憾的是京營建成有點晚,無法通過與大股流賊作戰積累經驗,尋找自身的不足,這個只能通過多多操訓來加以彌補了。

洪承疇的五省總督以及盧象升的五省總理之職都已卸任,現在應該找個合適的位置安置二人了。

薊遼總督吳阿衡尸位素餐,其在歷史上崇禎十一年滿清入寇時的拙劣表現讓人不齒。建奴都破關了,這貨居然還在飲酒作樂,糊里糊塗的死在建奴刀下。

既然無能,那就致仕吧。

洪承疇接任薊遼總督。

孫承宗就任宣大已近兩年,期間整合軍伍、嚴明軍紀,裁汰老弱,加上兵部和錦衣衛派員加入,宣大兩鎮軍伍面貌已經大爲改觀,至少對上建奴已可堪一戰。

可老先生畢竟年過七旬了,實在不忍心讓他在邊關頂風冒雪吃沙子,加大學士銜回家頤養天年吧,其兒孫輩要是有才具突出者自會被拔擢重用。

盧象升仍舊如原先歷史一樣接任宣大總督,不過不會再在涿鹿孤軍奮戰殉國了。

一想起歷史上高起潛帶着四萬關寧騎兵,於幾十裡外坐視盧象升被清軍圍攻而亡,朱由檢不由得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這個該死的閹人,就該被嘁哩喀喳的剁成數段。

該找個什麼由頭弄死這個老貨呢?

因爲左腳先進門而觸犯天顏被賜死?

不好,太輕率。

在這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年代,不能以兒戲的行爲讓羣臣輕視。

再想想吧,反正這貨死定了,不殺出不了心頭的惡氣,就算替歷史上的盧象升報仇吧。

周王能捨得用利益換自由,其他二十幾個藩王裡不知道有幾個效仿的,估計很難。都是一羣貪財暴虐的玩意,仗着無人敢惹的身份草菅人命、胡作非爲。

他們知道皇帝不敢明着動他們。

都是太祖的血脈,朱由檢若是公開收拾他們,會引得天下譁然,民心大亂。

在這個重視親情血脈的年代,你竟然都能對自家的親戚動手,那天下還有誰你不敢下手的?跟着如此刻薄寡恩的皇帝,誰心裡會安穩?

你講不講親親相隱?要不要以孝治天下?

別說你們是親戚了,就俺們村李老二他家大兒子中了進士,當了大官,俺村裡的鄉親去找他,他還得客客氣氣的給安排個差事呢。要是實在安排不了,走的時候還得送上儀程咧。你這皇帝咋如此不講究?你家親戚撈點錢怎麼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老一輩就傳下來的,你還想弄死他們,還有王法嗎?

由於自己就是王法的象徵,所以只能眼睜睜看着那幫目無王法的傢伙悠然自得的存在着。

他們的存在就是爲了噁心皇帝的。

把我們祖宗八十輩都活活困在這個監牢裡,不噁心你噁心誰?

不過,也不能就這樣由着他們,不然朱家的人品都讓他們敗光了。

該想個什麼辦法呢?

有了,朱由檢靈機一動。

王法治不了你,家法還治不了你?

宗人府不就是專門管皇家的混賬行子的嗎?

除了宗室之人適庶、名封、嗣襲、婚嫁、生卒、諡葬這些繁雜禮節外,錄罪過更是宗人府一項重要職能。

雖然宗人府早就成了擺設,估計現在院子裡都開始養豬了,但恢復起來又不難。

現在對朱由檢最有利的一條便是,太宗修改了宗人府規則,原先太祖規定,宗正只能由親王擔任,朱棣直接改成由勳臣外戚擔任。

他是因爲奪了侄子的皇位後感覺心虛,覺得若是由其他親王擔任宗正一職,肯定會對他處處加以限制才改的。

勳臣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武將,誰會跟他過不去?

雖然他沒用過外戚擔任宗正,那咱可以用啊。

駙馬都尉鞏永固就是現成的人選,那可是自己的鐵桿。

至於宗人府的屬官,原先的規定只有一個正五品的經歷,那咱就把具體辦事的人多加一些好了。

經歷當然從錦衣衛裡經歷司抽調了,辦差的也從錦衣衛裡抽人。

這下宗人府從上至下就成了自己的專屬機構了,可以說是如臂使指。

哈哈。

小樣的,想跟我鬥,弄不死你也弄殘了你。

二十八個藩王駐地全部派遣宗人府人員入駐,外加一個錦衣衛百戶所。跟他們交代好,不要管什麼郡王、藩王、逮住證據就往狠處收拾,罪行累累者直接除爵。

叫你不和皇帝保持一致,叫你不緊密團結在皇帝周圍,叫你不聽皇帝的話,不捨得拿銀錢換自由,以後非逼着你吐血不行。

先從那些郡王、鎮國將軍開始。

但凡有作奸犯科、欺壓良善、謀奪田產財物、奪人妻女、致死人命者,統統由錦衣衛逮捕,宗人府治罪。

這應該就是殺雞駭猴吧?先收拾藩王的兒孫,看看家裡老的啥反應;老實收斂的就算了,反應激烈的就一塊收拾。

這下誰還能說出個不字來?你們不是高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那今兒個就讓你們瞧瞧,朕是不是給天下做了示範和表率。

哪個宗族沒有家法?犯了家法就得收拾,與親親、行孝之道無關。

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九章 皇莊5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