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巡視

等到朱由檢一行人來到收攏難民的住所時,朱媺娖身邊的護衛身上已經掛滿了各色各樣的物品。有各種吃食,有撥浪鼓、風車、泥人這般的玩具,甚至還有劣質的胭脂水粉,這是朱媺娖說要帶回去給孃親的。

朱由檢聞言不禁哈哈大笑,王承恩一個勁的誇小主人有孝心。朱慈烺不想打擊妹妹,只能裝作啥都沒聽到。

朱由檢來到一處正在修建中的房舍前,揹着手觀看工匠施工。

這是一所學校,在朱由檢的計劃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未來這所學校的形式,將更類似於後世的小學初中教育,雖然內容遠遠達不到後世的深度和廣度,但這將是一所培育種子的基地。

就像最優良的糧食種子一樣,需要各種優劣品種無數次的雜交碰撞,纔會最終孕育出更加高產優質的種子。

至於學生嗎,都是現成的,這批無依無靠的孤兒是最好的資源,崇禎不指望這裡能培養出具備現代思想的人才,但至少要給這個已經腐朽政治環境帶來一股清新之氣,並且要讓這股新風氣持續下去,直到讓大明快要腐爛的軀體重獲新生。

至於這所學校的師資,朱由檢心中已經有了人選。後世鼎鼎大名的方以智是首選,此時的方以智還在南京,與黃宗羲、吳應箕、陳貞慧、冒襄、侯方域、顧杲、沈昆銅、陳樑等所謂的名士交往。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識,並非盲從,而是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消化,這在以大中華自居,排斥外來學說的官僚士紳爲主的大明是很少見的。

方以智其學博涉多通,自負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識熔於一爐,雖然最終並未成功,但其廣博的學識,開闊的眼界,都是崇禎所希望看到的。

現在的方以智才二十幾歲,正是激揚文字,糞土萬戶侯的時期,適合成爲這些三觀尚未形成的孩子的老師。

其實朱由檢最看重的是文武全才、學貫中西的大學士徐光啓。

遺憾的是這位睜眼看世界的奇人在前年病逝了,其後代也沒有驚才絕豔的人物,其最主要的鴻篇鉅著《農政全書》,還是他的粉絲陳子龍整理完成的。

一生鬱郁不得志的陳子龍身具經世實用的才能,爲以升官發財,替朋友圈謀取私利的大明官場所不容。後半生顛沛流離,最終被清兵抓獲,在押往南京途中投水而死,屍體還被清兵殘忍的凌遲斬首,棄於水中。

門生王沄、轎伕吳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遺體,具棺埋葬。

現在的陳子龍因爲崇禎七年會試落榜而心灰意冷,正在老家的松江南園讀書、寫作。明年他就該來京師參加會試了,朱由檢這次不會再讓這位號稱明代第一詞人的才子落榜了,上次專門黜落復社成員的主考官是溫體仁,到時換人主考便是,相信以陳子龍的才氣考中毫無問題。

至於差點被遺忘,現在奉旨設廠鑄炮的湯若望,因爲公事繁忙,到時會讓他定時來給孩子們上課,同時也給方以智們與湯若望有交流學術的機會。

匆匆趕來的劉朝來到朱由檢近前,施禮後道:“黃老爺,小的已着人在莊裡安排妥當,恭請黃老爺和幾位小主人前往喝茶歇息!”

崇禎看着袍子靴子上沾滿泥土的劉朝,笑道:“你這是打哪過來的?我就是來隨便看看,已經吩咐過不要招呼你了,免得影響你的差事!”

劉朝躬身道:“小的剛纔在田地裡查看栽種的紅薯,聞聽黃老爺前來視察,所以匆忙趕了過來!”

朱由檢頗爲感興趣的問道:“薯苗長勢如何?料理紅薯的有幾人?栽種幾畝?”

劉朝回道:“回黃老爺,年初錦衣校尉從松江府帶着種子過來,小的方知此物是故大學士徐閣老已經試種成功的。小的遂在宮內書庫找到徐閣老著述的《甘薯疏》,認真翻看查閱後,又專門詢問數個精於農事的老農後,方纔放心栽種。目前共栽種了五十畝,日常有數名農戶料理,薯苗出芽率九成以上,長勢很好!”

朱由檢道:“徐先生的甘薯疏中,對於紅薯的栽培有無具體指導?”

劉朝回道:“回黃老爺,此書中記載非常之詳,小的看的非常仔細,從育苗、種植、施肥、起畦直到收穫,都記錄在書中。據錦衣校尉講,此物在徐閣老的家鄉種植頗多,但據說口感不佳,且食用之後有脹氣、泛酸,小的據實稟報,還請黃老爺恕罪!”

朱由檢嘆息道:“如果人餓到草根、樹皮甚至吃土,乃至最後人吃人的時候,脹氣、泛酸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松江府乃膏腴之地,民戶不乏口糧,嫌棄此物是正常的。可陝西河南一帶的百姓,只要能有口吃的,能活下去就已是邀天之幸了!”王承恩等人皆低頭默然,有關大明西北連年大旱導致的人間慘劇,他們也都有所耳聞。

朱由檢繼續道:“我只希望能儘自己最大努力,減少這種慘劇的發生,只盼上蒼能給我眷顧,給我時間,紅薯是其中重要一環。劉朝,你務必用心啊!等到夏收以後玉米也要選地栽種料理,此二物或許能活人無數,到時你劉朝便是大明的大功臣,會青史留名!”

劉朝語氣堅定的回道:“黃老爺放心,小的定會盡心竭力完成黃老爺所託之事,小的不在意是不是留名,只盼着能解黃老爺之憂!”

朱由檢點點頭,讚許道:“文臣都言太監之禍,殊不知身體殘缺之人中也不乏用心任事之輩啊!”

想到未來幾年即將擴散到幾乎大明全境的特大旱災,他的心中沉重異常。

自己現在所做的只是儘量減輕旱災帶來的影響,但處於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人類的力量在天災面前是多麼的渺小無力。再加上流賊肆虐,滿洲犯境,首尾很難兼顧。

當務之急便是剿賊安民,剿殺流賊的同時,安定地方和百姓,使高迎祥們失去兵源,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哪怕吃不飽,能活下去就不會造反。所以,糧食是重中之重。

看來除了大搞水利建設,推廣紅薯、玉米的栽種以外,必須要大量的進口糧食。

鄭芝龍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他的船隊才能從南亞各國大量進口糧食。

上個月鄭氏船隊數十艘三千料(相當於200噸)大船,將十餘萬石的大米運到了修繕過的天津衛港口,朝廷動用大量的馬車和人力,用時月餘,纔將這些糧食運到港口附近的官倉儲存起來。

但這一千餘萬斤糧食,對於即將到來的饑民潮來講,屬於杯水車薪。把這些糧食運到山西、河北一帶,路上的消耗就十分驚人,但不運糧不行,總不能讓難民大規模的往京師跑吧?那樣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崇禎不敢嘗試。

鄭芝龍屬於畏威不懷德一類的人,只有你展示出強大的實力之後,他纔會乖巧聽話。

據錦衣衛得到的情報,此次隨船而來的鄭芝鳳,攜帶了大量錢財,在京師買了一個大院落住了下來,看來是作爲賄賂朝官,打探消息的據點之用。

不管是官軍,還是流賊建奴的消息,都可以第一時間打探到,然後遣人從天津衛乘船遞送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朱由檢想到了後世各地的駐京辦,原來現在已經存在了。

即將到來的建奴叩關之戰,將成爲朱由檢向鄭芝龍展示力量的絕佳機會。只要這一戰將建奴打疼,打出官軍的威風和士氣,那相信鄭芝龍的態度將會發生極大轉變。

不過,雖然鄭氏武裝海盜集團很有錢,但人家也是大明子民,畢竟沒有在大明土地上爲非作歹,人家是靠實力得來的財富,除非人家自願,否則不能總想着從他身上巧取豪奪。

作爲一個後世過來的人,朱由檢不想做這種搶劫的事。

況且鄭芝龍在泉州一地名聲非常好,對當地百姓異常仁慈,不但不殺人,甚至救濟貧苦,威望比官家還高,泉州知府寫給福建巡撫的文書中曾提到:”有徹貧者,且以錢米與之。”

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錢的問題,國庫已然空虛,戶部尚書侯恂已經被漫天催要款項的文書弄的焦頭爛額,天天請見聖駕。

內帑存銀也已消耗殆盡,如果再不想辦法斂財,接下來的一系列大戰將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鞏凡物曬鹽目前還沒有消息,看來只能對那幫人動手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吩咐道:“傳駱養性覲見!”

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