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

送入宮中的急報來自松江府。除了當地官府的奏稟之外,駐紮於松江府的錦衣衛千戶所隨後也送來了更加詳細的奏報。

據松江府知府、通判、提刑按察使等人在聯名奏報中聲稱,在松江府上海縣沿海一帶規劃籌建碼頭的工部官吏與當地百姓發生糾紛,繼而引發小規模民變,衝突共造成工部相關人員三死八傷,碼頭上的許多建築物也被搗毀或焚燒,港口建設陷入停頓狀態。

由於當地氣溫較高,爲防止疫病發生,遇難者遺體已被火化,傷者已經送往城中進行搶救和診治。

當地官府雖然於事發後出動捕快衙役趕赴現場,但參與殺傷人命者已經逃散一空,由於現場遺留物太多,而且缺乏目擊者,所以無法對相關人員進行認定,故此特上稟朝廷,恭請聖裁。

而錦衣衛隨後送達的奏報和官府所說截然相反。

在事件發生一個時辰之後,駐松江府的千戶才接獲消息,並立刻帶隊趕往現場,於一個時辰後到達事發地,此時現場除了死難者和傷者外已無他人在場,上海縣衙門以及松江府衙門官吏則是比他們到的更晚。

經錦衣校尉仔細搜尋後,在離事發現場不遠處的樹林中發現了一柄被遺棄的帶血短刃。

錦衣衛在奏稟中聲稱,這次朝廷官員被襲事件,絕不是民變,而是一次有預謀、有針對性的惡性案件。但是由於現場遺留的線索太少,所以暫時無法追查到案件的謀劃者和行兇者。松江千戶所已經派出大量人手四處查訪,爭取早日將此案偵破。

“大伴,宣內閣首輔、次輔、大學士盧建鬥、範夢章入宮議事!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李烈即刻帶人南下松江府!另儘速遣人知會明州、廣州親軍千戶所,立即安排人手保護工部相關人等!還有,遣人知會馮順,若福建事了,緹騎即刻分隊轉赴松江府、明州府、廣州府,探查防範可疑動向!”

閱罷兩份截然不同的奏報後,朱由檢陰着臉開口吩咐道,王承恩趕忙一溜小跑來到殿門口,招呼過兩名小太監後交代了幾句,兩名小太監躬身施禮後飛也似地轉身跑去。

朱由檢心裡已經認可了錦衣衛對這次事件的判斷,而松江府的奏本其實就是官樣文章,內容更像是打算把事情糊弄過去,至於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眼下還不好做出判斷。

這件事明擺着就是衝着開海來的。

內閣已經行文相關各府縣,沿海各地的所有私人碼頭將在半年後全部停止使用,之後所有商船都要到朝廷建設的港口停靠。

緊接着,工部派遣一批技術型官員南下,在相關地區勘測地形後開始建設規模更大的碼頭,並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以便於後續更多商船的停靠和使用。

很顯然,一旦這條政策開始實施,所有的商船都會被徵收商稅,這對衆多江南各地的海商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毆殺朝廷官員這件形同造反的惡性事件,肯定就是這個利益集團中有人謀劃並着手實施的。

但由於江南一帶從事海貿的商人太多,新港口也處於比較偏僻的地方,加上組織者的精心策劃,所以很難找到目擊證人,想要找到元兇無異於大海撈針。

正在朱由檢沉思之時,隨着殿門外太監的高聲通稟,溫體仁等人聯袂來至乾清宮,朱由檢隨即吩咐一聲,衆人移至昭仁殿內,開始就此事進行會商。

“啓奏聖上,臣等以爲,此事絕非松江府所報稱之民變,應是有人刻意爲之。若真是如此,那此舉已於謀反無異!

臣等以爲,聖上當即刻下旨遣刑部相關官吏南下偵辦此案,並責令松江府予以全力配合,待找出幕後指使者後予以明正典刑,以此震懾其餘別有用心者!”

在衆人落座之後,首輔溫體仁率先起身施禮後上奏,給出了內閣對此事的判斷和處置策略。

松江府的奏報經通政司後先遞入內閣中,在閣臣們傳閱過後才送入宮內。在這期間,衆人已經就此事進行了簡短的會商,並很快達成了一致。

“內閣此斷與朕所思相符,松江府諸人未經詳細查訪便倉促給出民變之論,若非別有用心,那也是瀆職之罪!待此案最終水落石出之時,要追究相關官員責任!

既是內閣已有方略,那便即刻照此施行吧!朕已遣親軍北鎮撫司南下偵辦此案,不管是刑部還是親軍,在辦案期間要通力合作,儘快將案件偵破,還傷亡者一個公道!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竟有人膽敢公然謀劃襲殺朝廷官員,其行爲可謂是喪心病狂之極!此舉無非是妄圖阻止開海之大計!

朕會讓某些人明白,此策事關國計民生,也事關皇明未來之百年大計,若有敢於螳臂當車者,殺無赦!

此事事關重大,故須朝廷重臣前往督之!朕意以盧卿爲欽差,親赴江南一地,全權負責與此案相關事宜!”

雖然北鎮撫司職權極大,可以逮治有關官員人等,但考慮到不能所有事都要經錦衣衛之手完成,那樣的話,不光是朝臣們意見很大,久而久之,也會形成錦衣衛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利於依法治國的政策實施。所以朱由檢考慮再三後,還是決定派遣重臣南下督陣,以防止錦衣衛濫用職權。

“啓奏聖上,臣以爲,偵辦此案之同時,開海一事也須加快進行。臣建議加大港口碼頭建設力度,多多僱傭民壯,並從當地聘用熟悉港口建設之人才協助工部官吏,力爭早日建成並投入使用!”

在盧象升施禮接旨後,孫傳庭起身施禮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孫卿之議甚佳!稍後回去後,內閣即刻就此事起草文書併發往相關府縣,責令地方官府由當地挑選此方面人才,工部要挑選合適人手隨同盧卿南下,早日投入到港口建設中去!”

範景文施禮接旨後開口問道:“啓奏聖上,罹難者該當如何撫卹?傷者當如何予以補償?臣以爲最好厚恤之,以安天下官員之心!”

“此番罹難者當與戰場陣亡者撫卹相同,其牌位入英烈祠供奉!家中有子女者恩蔭一名!傷者照軍功例補償!

此事就議到此處,諸卿回去後即刻照適才所議行事吧!”

就當衆臣起身後準備恭送朱由檢離開時,一名小太監手捧一封未拆封的文書急匆匆進入殿中後大聲跪稟道:“啓稟皇爺,有親軍明州千戶所急報!”

衆臣聞聽後相互之間迅速對視一眼,腦海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了一個念頭:難道真是禍不單行不成?

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九章 皇莊5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