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

後世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個概念:要想富先修路。

朱由檢雖然並沒有多少機會出宮遠行,但從爲數不多的幾次出行中他已經發現,就算京畿地帶這種較爲發達、地勢比較平緩的地區,道路狀況也是非常不樂觀的。

在今年上半年他駕臨大興縣觀看示範農田豐收時候,沿途的官道雖然已是整修過,但坐在四輪馬車中還是感覺到顛簸的較爲厲害。

這還是在乾旱少雨的時期,要是大氣候恢復正常,雨水連綿之下,人踏車壓之下,本就泥濘不堪的道路晴天之後肯定會更加崎嶇難行。

由此可見,大明其他地區的道路是何等狀況。

這還是連接大明各府州縣之間的官道,其他各種道路就更不用提了。

當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在北地展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先逐步將北地的官道拓寬硬化,以便有利於北方的各種資源能迅速有效地流動起來,給大明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內閣要儘速行文各行省及下轄府州縣官府,勘探當地資源後就近修建窯爐,生產水泥、石灰、砂石等物資,以備達產後將當地所屬官道硬化,方便物資運輸以及民衆出行。

在此期間正值冬季農閒,要僱傭青壯對官道進行拓寬平整,等到水泥、石灰等物資到位後,儘速開展硬化工程。

此工程牽扯甚廣,故此先以京畿地區、山陝各府爲重,其他地方官府根據自身狀況予以協調安排。

工部要制定道路寬度及平整度標準,寬度初步以容納對行兩輛四輪馬車爲準,道路兩側要預留出供行人通行之空檔,以免發生擁擠混亂之況。”

隨着冬季的來臨,宣大至京師的官道上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各個大小商行以及無數個體小商戶,趕着一輛輛各式各樣的馬車、牛車往來與兩地之間,把山陝產煤各府縣的煤炭運往京師以及京畿一帶,返程時再從京師的市場上捎上各式各樣的商品,回去後分銷到當地的大戶和有些餘錢的百姓手中。

明清大戰結束之後,關外的一些能提升生活質量的習慣也迅速傳導到京師之中,火龍和火炕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今年中秋之後,京師內的豪門大戶、家境富裕的官員商人之家、手頭寬裕無比的平民家中便紛紛開始大興土木,各家各戶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對家宅中的相關房舍進行了改造,或是鋪設火龍,或是打製火炕,以使自己和家人能夠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

在這種情況下,一百多萬人的京師對煤炭的需求量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景,只要是從山陝運到京師的煤炭,剛一拉到市場上便被搶購一空。

到了現在冬初時節,京師北面的幾個大小城門外雲集着大批豪門大戶人家的僕從奴婢,這些人奉了家主的命令,專門在此等候和攔截從山陝運來的煤炭,爲此這幾處地方每日都會發生爭吵和打鬥的情況,也導致了京師內的普通民衆根本無法買到所需的煤炭。

得悉這一情況後,順天府尹倪元璐派遣府丞帶着大批衙役差役前去維持秩序,試圖打開通道,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但這些衙役第一天就被那些豪門大戶的僕從們打的抱頭鼠竄,府丞也在混亂之中被衙差們架着狼狽而逃。

俗話說宰相門房七品官。

在這些豪門大戶家的僕從眼中,這些衙差都是鼻屎一樣的人物,竟然還敢來管閒事,也不打聽打聽自家老爺是誰,這不是來找打的嗎?

倪元璐雖是強項,但他自己能成的了什麼事?

在看到府丞斯文盡喪的狀況之後,倪元璐徑直入宮求見了朱由檢,當面向皇帝告狀,請求皇帝對此事作出相應的指示。

朱由檢大怒之下立即下旨,讓李若鏈全權處置此事,立刻採取措施恢復京師正常的市場秩序。

就在那些大戶僕從們得意洋洋地下午,一百名高大壯實地錦衣校尉們,手持裹着厚厚棉布的棍棒從德勝門涌出,對這數百名青衣小帽地僕從們進行了狂毆。

片刻之後,那些剛纔還在吹牛打屁的僕從們便被揍得鼻青臉腫、骨斷筋折,隨後一家人相互攙扶着逃回了京師之內,京師的煤炭市場秩序當天便恢復了正常。

從那天之後,再也沒人敢去城外攔截搶購煤炭。順天府和錦衣衛同時安排了人手駐守城北的炭市,只要有依仗權勢妄圖大肆搶購者,全部抓起來關進順天府大牢。在這種強力震懾下,北城炭市進入到了有序的發展之中。

由於關外早就進入了嚴寒季節,加上現在還處於百廢待興的時候,所以遼寧省的幾處煤礦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採利用。

朱由檢已經下旨,等到明年開春之後,當地官府要在駐軍的配合下,從大批戰俘中挑出相應的人手,開始對幾處已經挖掘開的小煤礦進行擴建和擴產,以此來滿足京師越來越旺盛的煤炭需求。

原來被棄之如敝履的粉煤終於可以變廢爲寶了。

就在朱由檢與衆臣們正在商議國家大事時,嘉定伯周奎因着士紳一體納糧之事入宮了。

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