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

朱由檢提出在大明有條件的地方開辦學堂的號召,得到了閣臣們的一致響應和擁護。

有教無類。

聖人之言不能流於形式和口號,必須紮紮實實地予以貫徹和落實。

一想到多年以後,知書明理、溫文爾雅的君子在大明各地隨處可見的景象,閣臣們也不禁暗自歡欣鼓舞。

這可是當初自己做閣老時制訂的政策,纔有了今日如此之盛世模樣,自己百年後,子孫後代也能有可仰仗的資本了。

當聽到朱由檢在爲師資力量憂心時,溫體仁提出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解決方案:限制科舉年齡,把諸多老齡諸生排除於科舉門外,然後強行徵他們進入官辦學堂,擔當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這項新政從即日起開始實施。

溫體仁的策略不禁讓朱由檢爲之拍手叫好。

在科舉盛行的大明,許多讀書人爲了達成進入體制之內,享受其中無數特權和好處的目的,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考當中。

在這個平均壽命只有四十餘歲的時代,很多年過半百,甚至年過花甲的老童生,以執着的精神和頑強地意志,雖然屢屢受挫,但卻一直戰鬥在科考的行列之中,直至帶着滿腔的恨意離開人世爲止。

這批人的身份全是諸生,他們爲之奮鬥終生的事業就是舉業。

因爲中舉就意味着邁入了士紳的行列,可以享受到的特權會給他們自己和家族帶來無數的便利和實惠。

只可惜,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只能在舉業門外徘徊,終其一生也無法敲開那扇大門。

鑑於此種狀況,溫體仁提議,將參加舉業的諸生最高年齡限制在五十歲以下,超過年齡限制的均不允許參加各省組織的秋闈。

這條措施出臺不會引發太大的風波,相反,這種新政會讓佔據科舉考試大多數的年輕文人們拍手稱快。

因爲這意味着,他們的競爭對手驟然間減去不少,會讓他們的壓力小了很多。

至於因年齡受限失去科舉資格的老童生們,儘管會對朝廷的政策大爲不滿,甚至有可能找到官府吵鬧,但卻改變不了既成的事實。

爲了防止這批老童生們因爲心懷怨恨而已各種理由拒絕被徵召,溫體仁接着建議:如果有人惡意拒絕擔當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和職責,當地教諭將會剝奪其諸生身份,將其打回到白丁行列之中。

這條建議確實狠辣之極,可以說是直擊要害,等於一下子捏住了老童生們基本失去功能的高丸,讓他們瞬間便失去了反抗之力。

閣臣們都對老溫的陰狠心生忌憚,但同時也對這條策略的可行性表達了讚賞之意。

沒想到自己苦思多日無果的事情,被老溫輕而易舉地給解決掉了。

這是標準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

只要你乖乖地,那麼就會有胡蘿蔔吃,一旦想反抗,滿是倒刺的大棒劈頭蓋臉就砸下來。

沒想到自己苦思多日無果的事情,被溫體仁輕而易舉地給解決掉了,朱由檢心下舒爽之餘,狠狠地誇獎了溫體仁一番,盛讚老溫不愧是老成謀國之臣,並希望老溫能儘量發揮餘熱,造福大明黎民衆生。

老溫在朱由檢的誇讚聲中帶着一副矜持自得的神態坐了下來,伸出滿是老年斑的手掌捋着花白的鬍鬚,心裡也是暗自高興不已。

“皇帝表揚人總是如此地直白,不過,老夫聽着就是很受用。

自己現在要是年輕十歲多好,依着自己的能力,這首輔位子哪有別人的份兒。”

在完美地解決了師資力量的來源後,朱由檢決定,將縣一級的教諭品級提升爲正八品,州一級教諭爲從七品,布政使司教諭爲正六品。

另外就是各地教諭要有單獨署衙,不再與當地官府合署辦公。

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爲教諭配置相關人員和設施。

各級教諭每年要拿出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巡視各地學堂,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如遇自己職權範圍無法解決的事項,要逐級向上級教諭稟報,直至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爲止。

初級學堂師資力量問題總算是得以緩解,但離徹底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接下來朱由檢要面對的是更爲棘手的問題。

那就是中級學堂的師資問題。

這些老童生所起的作用也只能是開蒙掃盲,因爲他們大部分人本身就缺乏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無法指望他們去教授孩童們更多對社會發展有用的理科知識。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師資和相關課本缺一不可,但是這兩樣卻是大明極爲稀缺的。

宋應星編纂的天工開物雖然已經被朱由檢下令大量印刷,但這本著作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一本科普讀物,缺少創新性和前瞻性。

不過,天工開物如同千字文一樣,完全可以用作中級學堂的入門教材使用,能夠讓從事於各種實業中識字較多、具備一定學習能力的初級工們,能夠從中學到本行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各種工具的製造原理,從而結合本身從事的行業並更快的提升業務技能。

等到方以智從歐洲回來後,朱由檢會讓他會同宋應星、湯若望等人,與從歐洲帶回來的相關人才一道開始編寫適合現狀的教材,使得中級學堂的教學水平能夠有一個階梯式的提升。

至於師資嗎,暫時沒有任何辦法。

除非把後世的師範學校搞出來,不然只能如蝸牛般緩慢前行。

要不要在國子監中實驗一下開設師範專科呢?

這個念頭剛在腦子裡出現,隨即便被朱由檢迅速否定了。

連開蒙的師資都得用連嚇唬帶哄的手段去解決,這些正處在魚躍龍門境地的舉子們是絕對不會去學勞什子的師範的。

這種局面可不是簡單的軟硬兼施能夠改變的,必須要從思想和制度上去想辦法才行。

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直到幾百年後依然大行其道,現在就想解決無異於癡人說夢。

只有等到商品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的階段,人們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時,師範或許纔會應運而生。

現在只能先嚐試一下,方以智或許是帶頭的最佳人選。

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