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

巴列維特並沒有回答方以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而是鄭重其事地對大明提出了警示。

從東印度公司以及荷蘭政府的角度出發,巴列維特不希望西班牙能夠打敗大明,因爲大明不僅是物產豐饒、能夠讓荷蘭獲得足夠利益的國家,而且兩國之間太過遙遠,大明的艦船並不能給荷蘭和東印度公司帶來威脅,而西班牙人卻始終是荷蘭的競爭對手。

“對於荷蘭政府及時示警之意,大明朝廷深表謝意。

不過,貴使不必擔心,我相信我朝已對此有充分準備,我朝興義師討不平、解呂宋諸族於倒懸,此舉順天應命,是以勝利最終必屬於我皇明!

貴國以貿易聞名,巴列維特先生此番來訪,想必是又有所需吧?

恰巧我朝又有新品上市,此次定會使貴司滿載而歸!”

方以智先是致謝,然後把話題引入了正軌。

他知道對方前來就是爲了賺錢的,送上西班牙方面的消息只不過是爲了賺個人情而已。

兵部早就制訂了在馬尼拉阻擊西班牙軍隊的方案,準備給西班牙人一個更大的教訓,現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只等西班牙人上門。

“密之兄說的是,你們東印度公司做的就是生意,有話敞開講便可,咱們可都是老交情了,有事儘管直說,我與密之兄能做主的便當場拍板,不能做主的便予以上稟!”

一直未曾出言的鄭芝鳳笑道。

他剛纔在琢磨着如何給自己最鍾愛的幼子討個封賞,所以對方以智和巴列維特的交談並沒有太過注意,不過在聽到方以智表態後,作爲鴻臚寺主官的他還是藉着話茬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鄭芝鳳喜愛交遊,對於現在鴻臚寺卿這個職位還是比較滿意的,經過這場歐洲之行,在海上歷經好幾次生死之後,鄭芝鳳對權勢的欲往已經越來越低,只想着在享受人生的同時,把自己幼子的後路鋪平,那自己這輩子就很圓滿了。

“尊敬的方部長、鄭副部長,我這次來主要爲了兩件事情。

第一,當然是要與貴國加深貿易往來,將貴國精美的商品遠銷歐洲。

第二,受荷蘭政府的的委託,我對貴國政府提到的,在臺荷蘭人遷居馬尼拉後的地位和待遇表示不滿!

我們荷蘭方面認爲,我國公民遷移到馬尼拉後,應當享受充分地自治權,保留適當的自衛權,防止一些意外事件發生時,我國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受到嚴重威脅!

我們荷蘭政府尊重明帝國政府在海外的一切權利,但同時希望貴國政府從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的角度出發,對於這件事情加以重新考慮,以免妨害兩國之間以後的各種交往!

這就是我們荷蘭方面的訴求,還請方部長和鄭副部長向貴國偉大的皇帝陛下轉達我們的意見,採取措施確保我們荷蘭方面的利益!”

巴列維特神情鄭重的向對面的方以智和鄭芝鳳說道。

現在在臺荷蘭人已經按照協議開始向馬尼拉撤離,而大明關於荷蘭移民在馬尼拉的行動規範也傳回了國內,荷蘭政府高層對此意見不一,強硬派認爲,應當效仿之前在臺灣的制度,荷蘭人可以在馬尼拉築城,保留一定數量的軍隊,擁有絕對自治權。

而溫和派則認爲,現在的馬尼拉已經成爲明國的殖民地,以明帝國政府一貫強硬的政策來看,荷蘭方面的這一訴求肯定不會被允許,而荷蘭是以賺取更多利潤爲目的,沒必要在這件事上太過強硬,以免引發明帝國的不滿,最後反而得不償失。

最後因荷蘭政府高層並未就此時達成一致意見,所以這一條被作爲了試探性的條件加了進來,到時候根據大明朝廷的態度,具體如何應對由巴列維特看情況決定。

“加強貿易往來及其他方面之合作,你我雙方已是開端良好。

據我所知,現下荷蘭商船前來貿易之數量,較之數年前已是翻了幾番,商品交易量也是有巨大提升,在其他行業也是有着深入合作,以上種種俱是雙方均受益匪淺。

至於貴國政府所言移民之事,對此,我皇已有過專門交代。

貴使也知,我大明之所以攻略馬尼拉,其初衷便是因替無辜被西班牙軍隊殘害之子民復仇。事成之後,我皇聽聞呂宋爲西班牙非法佔據多年,期間苛虐當地民衆,以致全島民不聊生,生活困頓,故此方決意,以幫扶呂宋民衆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爲要務,令大軍駐守此地,防當地再爲蠻夷所害。”

對於殖民地說法,方以智予以了堅決否認,並一口認定,大明官軍是爲了報仇纔打下的馬尼拉,之後看到當地人太窮,這才決定留下來幫着呂宋各族人民發家致富,駐軍是因爲怕呂宋再次遭到野蠻人的入侵。

巴列維特對方以智冠冕堂皇的說辭微微一笑,但並沒有進行駁斥,而是靜等方以智接下來的說法。

“貴國商船人員常年馳騁於各大洋之上,應當知道,由於呂宋朝廷正在設立中,目下暫由我皇明幫其管轄,也就是說,現下呂宋之治權歸屬我皇明所有。

而據我所知,之前西班牙人佔據呂宋長達百年,而貴國並未提出要在其地劃土而治,爲何現在提出此等無理訴求?

莫非是欺我皇明官軍刀槍不利乎?

此條要求無需再談,貴我兩國還是多談如何加大貿易額度爲好!”

方以智最後並未如巴列維特所期待的那樣,因爲駁回荷蘭方面一條要求後覺着心裡有所虧欠,所以順勢提出在其他方面做出一定的讓步作爲補償,這讓巴列維特內心多少有些失望。

不過,他很快把些許不快情緒拋之腦後,接下來與方以智和鄭芝鳳就商品購銷之事進行了深入會談。

按照朱由檢的吩咐,方以智同意向東印度公司擴大白糖、紙張、水泥等商品的銷售數量,並將鋼製滾珠軸承以五十兩銀子一個的價格推銷給了對方。

巴列維特對這種提前一百多年問世的新產品驚歎不已,並且很快意識到這種產品的重要性,但因爲大明對軸承施行限售制,所以這次他只購得一百五十件。

朱由檢之所以將小批量的軸承賣給荷蘭人,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看看,在數學物理方面領先大明若干年的歐洲人,到底會將這種極具戰略價值的物事用在何處,並衍生出什麼樣的新產品來。

朱由檢並不擔心滾珠軸承的技術會被歐洲人學去,因爲他們沒有機牀和鋼製刃具。

大明的基礎科學尚未起步,現在只能多學習和借鑑他國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他希望因軸承的使用而誕生出更多的人才,然後再想盡一切辦法,把這些人才挖到大明來。

說文明點,這叫“拋磚引玉”,促進人類科技水平向前發展。

這裡的人類特指大明公民。

至於其他國家嘛,堅持大明優先這個理論基礎就可以。

大明會始終站在引領世界前進的最前沿,將來要讓全世界各國人民達成一個共識:只有大明才能拯救全人類,大明的價值觀纔是最正確的。

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四章 洪承疇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