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二)

“咦,對了,執委會爲何突然決定要加快新華夏殖民地的建設進度?”興奮了半天的史欽傑此刻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便問道:“還這麼突然,搞得好像很急的樣子。”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了,我也是聽人說的。”劉昂說道:“是這樣的,你知道的,之前我們不是要求葡萄牙人加大運輸明人來東岸的力度嗎?這不,今年葡萄牙人一下子搞了個大船隊,一口氣運了2500明人和500名朝鮮、日本人過來,好傢伙,最後一算總價110萬元!”

“110萬……”史欽傑聽到這個數字也有些暈,去年東岸共和國的財政收入是多少他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絕對沒有110萬,而且應該還差了老大一截。

看到史欽傑有些愣怔的樣子,劉昂理解地笑了笑,然後從兜裡摸出了一份《真理報》內參,翻到了一片文章,然後說道:“這是今年下半年的時候《真理報》向我國駐波爾多全權代表許信的約稿。在這片文章中,許信認爲得益於多年的商務拓展和日趨廣泛的人脈關係,華夏東岸共和國的紡織品如今在法蘭西尤其是其中南部一些省份的銷售呈現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預計1640年全年法蘭西(以波爾多爲銷售中心)、托斯卡納(以佛羅倫薩爲銷售中心)兩大銷售地的總銷售量將突破四十萬匹。其中,白棉布佔九成,染色布和印花布歷史性地首次佔到了一成。白棉布我們每匹賺一元,染色布每匹賺三元,營業利潤達到了50萬元,即使去掉一些運費、機器折舊、打點法國海關、巡邏海軍官員們的費用,淨利潤依然維持在45萬元以上。”

“再看這篇文章,工商部的簡訊。”劉昂將內參翻到另一面,繼續說道:“工商部樂觀地預計,1640年度軍工行業異軍突起,已經成爲國家經濟增長的另一極。全年共銷售出去了十艘戰艦以及大量陸軍裝備,淨利潤超過了35萬元。對了,還有部分銷往奧斯曼帝國的棉布、呢絨和皮具,總利潤大約20萬元出頭的樣子。再加上出口拉普拉塔、秘魯、查爾卡斯、新西班牙以及葡屬安哥拉等地的紡織品、建材、五金製品、蜂窩煤、精煤等商品的利潤,全年工業品出口總利潤大概將將達到130萬元的樣子。不過,這個數字只是理論值,實際上很多賬都還沒回過來,比如奧斯曼人還只支付了一半的造艦費用。而且剩下的造艦費用他們將不會支付現金,取而代之的將是大量礦產、羊毛、牲畜和奴隸。我聽財政部的一位同僚講,爲了支付葡萄牙人的這筆鉅額移民費用,財政部又緊急向巴西人以年息兩分的利息貸了五萬元的款子,這才勉強渡過了難關。目前國內經濟建設、軍隊維持費和政府行政官員的薪資全靠國內稅收和科洛尼亞城的貿易收入維持着。”

“這……”史欽傑有些吃驚,“這豈不是說我們忙活了一年,最後還是在爲葡萄牙人打工?”

“可以這麼說。”劉昂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你不知道,單就今年葡萄牙人給我們運的這一趟東亞移民,他們所獲得的利潤收入就將佔到其政府年財政收入的10%以上。這已經成了他們每年一項極其重要的收入,經過這麼多年下來,運輸東方人到東岸的商業行爲已經成了一項涉及衆多商人和貴族的大生意,無數人因此而暴富。這條產業鏈的延伸程度之廣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從葡萄牙國內的貴族、大商人,到巴西總督、果阿總督,再到一些著名的船長、澳門耶穌會以及處於明國境內的諸多代理人,每個人都躺在這個金飯碗上吃飯,而且還都吃得滿嘴流油的。”

“真是不像話!”聽到東岸人拼死拼活地發展工業、出口商品卻養活了這麼一羣玩意兒,就連老實人史欽傑也有些生氣了,而且他很快聯想到了這件事和如今的新華夏殖民地之間的聯繫:“這麼說,執委會決定大力投資新華夏殖民地,甚至不惜在此地發展造船工業,就是爲了咱們自己能夠儘快直航大明,自己運人?”

“有這麼個意思在裡面。”劉昂想了想後說道,“你也知道,造船的一大成本就是船材。目前我們造戰艦的木材全是從巴西進口的蘇木,就算是次一等的商船,船材用的也是從巴拉圭地區進口的優質硬木,這導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今好了,既然馬達加斯加島的優質木材資源如此之豐富,而且還是個無主之地,那麼執委會很自然地就會將主意打到這裡。因此,在這裡設立木材加工廠、木材烘乾窯和造船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另外一方面呢,執委會對於和葡萄牙人之間延續了多年的每個明人400元的高額運費也產生了異議,並已經就此正式向葡萄牙人提出了交涉。”劉昂繼續說道,“執委會認爲每個明人400元的高價是當年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如今已經不再適用,並強烈要求葡萄牙人調低移民費用。葡萄牙人對此不是很情願,畢竟這個價格的變動會影響到相當多的人的利益。不過執委會後來給了他們一個建議,即讓他們將明人用船運到新華夏殖民地,這樣就等於縮短了葡萄牙人一半的航程。而且如果他們動作夠快的話,每年10月份東北季風剛起時就出發,只需要一兩個月就能抵達新華夏灣。然後再順着洋流返回馬六甲,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此時東北季風多半還沒過去,他們還能再順風順水運一趟人到新華夏灣來。等於一年做了兩次生意,效率比以往提高了足足一倍。葡萄牙人綜合考慮了一下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接受我們的這種新的交易方式。”

“那麼,新的交易價格是什麼呢?”史欽傑問道。

“300元每個人。”劉昂嘆息着說道,“這已經是執委會所能極力爭取到的最優惠價格了。畢竟,從西非運一個奴隸到聖奧古斯丁,往往也能賣出一百多元的價格。300元買一個明人,已經不能算是很貴了。而且,葡萄牙人也不怕我們向荷蘭人或西班牙人求助,因此,最後這個價格其實是雙方最終互相妥協後的價格。”

“我明白了。”史欽傑呼出了一口氣,說道:“要想擺脫這種極爲沉重的財政負擔,要想不被葡萄牙人繼續盤剝下去,我們就只有想辦法自己直航大明。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將新華夏殖民地迅速發展起來,作爲將來直航大明的穩固大後方。”

“不錯。”劉昂贊同道,“史隊長,你們新華夏殖民地這次可以說是撞了大運、趕上了好時候啊,上頭重視、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將來你們一發力,這河中堡殖民地可就被你們給比下去嘍。”

……

劉昂也沒在新華堡待太久。第二天下午,他就和返航的“超勇”號、“方丈”號離開了新華夏灣,朝河中港駛去。

而此時得到了確切消息的史欽傑,也渾身爆發出了無窮的幹勁。身背一種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他,迅速召集了新華夏殖民地的各個主要負責人開會,重點研究今後一段時間內的建設方向和建設重點。

首先第一重點建設的目標自然還是新華堡的城牆和城外的水泥窯了。城牆一天不完工,殖民地的居民便一天沒有安全感;而水泥窯的建設也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因爲今後接踵而至的大量建設工程無一不會用到大量的水泥。

其次便是椰樹溪水庫附近耕地的開墾以及灌溉網絡的建設。這些一天不弄好,新華夏殖民地便一天無法得到穩定的糧食來源,畢竟千里迢迢從南非往這邊運糧其實是一件很不經濟的事情,尤其是在國內海上運力還十分緊張的現在。而且這也很不安全,這意味着殖民地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一旦被人掐斷海上交通線,那麼很可能就會出大亂子。

第三件事自然就是需要加大對伐木營地的投入,爭取將木材產量大幅度提高起來,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優質船材和高檔傢俱用木材的需求。當然了,木材烘乾窯和木材加工廠的建設也刻不容緩,畢竟砍下來那麼多樹,這加工處理能力也得同步跟上啊。除了這兩家之外,整個殖民地內“技術含量”最高的造船廠的建設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在史欽傑的計劃中,這造船業以後可是能夠成爲新華夏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的啊。

除了以上這些事,其他的一些項目和工程的重要性便一下子都降低了許多。比如椰子的採摘與深加工、水泥永固碼頭的建設、疏港公路的建設、城內房屋的建設等等,這些都已經不再成爲史欽傑首要關注的重點了。也許等到將來人手充足有餘力的時候,他會分派一些人手來專門跟進這些項目,但是現在不行。

思路統一後,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這裡的幾個主要負責人都是實幹家,大家也沒什麼廢話,散了會後便各自找人去幹自己分管的項目去了。

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五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六)第四百零七章 風吹麥浪(一)第四百十五章 圍攻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亞的關閉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勢(三)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八十九章 漂洋過海(十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洽(一)第二十四章 百萬法郎戰爭(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十九章 濟南(六)第四十二章 河中堡的困境(六)第五章 護航分艦隊第七十三章 海軍與海盜(八)第一百十章 南方戰區(六)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三十一章 新華堡(四)第十五章 軍部的獨走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三十八章 濟南(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熱的經濟(三)第七十四章 海軍與海盜(九)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三十六章 戰爭機器(五)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場(二)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貿易第七章 狼羣(二)第四十三章 這就開戰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第六十六章 新一屆政府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六十一章 東岸主義(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鐵公司(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班牙的凜冬(一)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車輛廠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東線無戰事(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四十四章 貿易與殖民(三)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第一百十二章 橡膠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五十二章 波爾多風雲(九)第六十六章 頹勢與調整(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亂象(二)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十九章 春耕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十九章 進擊的艦隊(一)第六十三章 困難與希望(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從南到北(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