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91章 聖人耶?(4k)

第191章 聖人耶?(4k)

“皇上的恩典與太子的恩情,咱心領了。可你們得爲微臣想想啊,要是真的由太子親自駕輦,微臣在車上不得如坐鍼氈嘛。再說了,君臣有別,這也不符合朝廷的規矩啊。”楊憲正經行了一個大禮。

“皇上啊,就當臣求你了。”

對於楊憲的表現,朱元璋表示很滿意,臉上笑容也跟着濃了幾分。

這次笑容,就要比先前的要真誠很多。

最讓他感到滿意,是楊憲話裡的那句“君臣有別”。

在朱元璋看來,楊憲是懂得守住爲人臣子那份分際的。

知進退,懂分寸,沒有恃功而驕。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點了點頭,腦海中回想起了當日他和朱標的那番對話。

“父皇說的道理,兒臣都懂。”

“只是兒臣不是那種人,楊卿也不是那種人。”

“父皇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

老大,還是你的眼光更好啊。

朱元璋在心中感慨道。

朱元璋見楊憲堅持,裝出一副不再勉強的樣子,開口道:“那成,既然如此,那就挑一位皇子給伱持鞭駕輦。”

朱元璋環視了一眼隨行而來的衆皇子,伸手指着朱棣,笑道。

“就讓老四來,他這次隨你出征,本就是你手下的兵。讓他給自己的大帥駕車,總沒有問題了吧。”

朱棣也十分配合,上前一步,行了一個軍禮。

“標下朱棣,願爲大帥持鞭駕輦。”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再拒絕就有些不美了。

這同樣是一種分寸。

楊憲開口道:“臣謝皇上隆恩。”

朱元璋哈哈一笑,拉着楊憲和朱標就一起上了他的御用龍輦。

朱棣隨之輕鬆一跳,上了馬車,揮鞭笑道:“駕!”

朱元璋、楊憲他們乘坐着龍輦,往京城方向趕去。

文武百官,步行跟在後頭。

“湯帥,看起來爲何有些悶悶不樂啊。”李善長看着湯和開口道

“李先生,聽見皇上剛纔說的話了嗎。”湯和開口道,即便李善長當中書省左丞相也已經好多年了,他還是習慣用以前的稱呼。

“稱楊憲立下了建國後的第一大功。”

“那我三弟呢,要知道當初可是他把元人趕出元大都的。”湯和有些不滿道。

“我倒是沒什麼,況且楊憲他這次可是直接徹底滅了北元了,功勞確實是比我大。”徐達聽到兩人的對話,走過來接口道。

徐達本就對楊憲的觀感不錯,對於楊憲能夠立下如此曠世奇功,也發自內心的高興。

而且在見識過楊憲發明的那些火器後,此時徐達的心態和幾年前那次相比,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二哥,凡事想開一些,江山代有才人出嘛。”徐達拍了拍湯和的肩膀,爽朗的笑道。

他如今看楊憲是怎麼看,怎麼順眼。

“駕!”

馬車內。

“楊憲,這次北伐老四表現的如何?”朱元璋笑着開口問道。

“四皇子殿下,少年英雄,在軍事上很有天賦和才華。這次北伐很多場漂亮的戰,就是由他打出來的。”

楊憲看了一眼朱元璋,接着開口道:“如果他不是一名皇子的話,再稍加歷練,當一個鎮守邊關大將軍也綽綽有餘。”

楊憲這話就是說給朱元璋聽的。

楊憲心中明白,全天下誰也無法阻止朱元璋分封諸皇子的決定。

中國古代皇帝有“家天下”思想不新鮮,或多或少都會有,但是像朱元璋那樣將“家天下”的思想刻着骨子裡的,將其推到極致,可以說是古今帝皇第一人。

這與朱元璋的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有關。

你否定朱元璋的這個價值觀,等於是否定他之前數十年的人生。

這東西,楊憲可以無比確定,誰碰誰死。

既然不能否定。

楊憲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將這件事儘量往好的方向去引導。

果然,朱元璋在聽了楊憲的話後很高興。

只要能夠向朝臣證明,他的這些皇子擁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分封諸王實施起來的阻力就會少很多。

一路上。

君臣俱歡。

等回到皇宮後,朱元璋早就已經命人在武英殿爲楊憲準備好慶功宴,接風洗塵。

一直到了晚上深夜才終於散場。

楊憲一個外臣,破例留在了宮裡,就在太子朱標的東宮住下。

今天原本朱標到側妃呂氏那就寢的日子,可就是因爲楊憲的到來,朱標臨時改了主意,直接過來和楊憲一起,準備學劉備與諸葛亮,徹夜促膝長談。

一開始聊天的內容都還很正常。

都是有關漠北草原的一些事情,可到後面,楊憲忽然聽出一些不對勁出來。

朱標竟然開始仔細詢問他的年齡與家室。

楊憲只好按照腦海裡的記憶,如實講了三十三歲,曾經有過一個妻子死在了亂戰的刀兵下,之後便再沒有續絃。

“我有個妹妹,如今正好到了適婚年齡。”

楊憲聽了朱標的話,差點沒把口裡醒酒用的茶水給噴出來:“殿下,你可別害我!”

朱標一臉疑惑,道:“楊卿,怎麼就成了我害你了,我妹安慶公主貌美如花、天真爛漫,與愛卿你正是男才女貌。”

楊憲開口道:“殿下,是不是忘記了陛下親筆寫的皇明祖訓了。”

“成了公主的駙馬後,不能當官入仕,一輩子只能住在王府裡頭,給人當成花瓶一樣養着,這還不是害我嗎。”

楊憲原本其實是想說當成豬一樣養着的。

事實上,從某些方面來講甚至還不如豬。

在明朝駙馬爺的一切都被人嚴格管着,甚至連與公主行房還要看那些教習嬤嬤的臉色,這日子過得說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聽了楊憲的話後,朱標這纔想起此事。

母后這次考慮不周了。

這哪裡是害了楊憲,這樣做是害了整個大明啊。

大明可不能失去,楊憲這樣的人才。

而爲楊憲單獨破例,顯然也行不通,駙馬爺又不止楊憲一個。

此風一旦開了,其他人要是也跟着有樣學樣,就違背了朱元璋早期定下這個規矩的初衷,那就是防止後宮、外戚干政。

“殿下,能讓人取筆墨紙硯嗎,我有本要寫。”楊憲開口道。 “現在?”朱標開口問道。

楊憲點了點頭,這奏本要是不早點寫,朱元璋不知道還要整出什麼幺蛾子出來。

從讓太子持鞭駕輦,到現在準備下嫁女兒。

這一系列的動作,楊憲心中清楚,全都是因爲此次他北伐的功勞實在是太大。

朱標起身親自給楊憲拿來了筆墨紙硯,站在一旁看着楊憲書寫,當他看到開頭幾個字時,臉上立馬露出了震驚的神情。

“請罪表?!”

“楊卿你何罪之有啊?!”朱標開口問道。

在他看來楊憲有的只是功勞,而且是天大的功勞。

楊憲開口道:“之前我未經陛下旨意,擅自調動遼東兵馬,此爲擅權之罪。”

“可楊卿你也是爲了北伐最終的勝利啊,戰場上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古人都曾說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朱標還在爲楊憲辯解道。

楊憲一臉認真道:“如果爲了結果,就能無視任何手段與過程,此風若是開了,日後那些在外的將士各個都學我,會亂成什麼樣子。”

“殿下,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爲我最終取得勝利,就忽視我過程中的錯。”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是肅然起敬。

在朱標眼中,楊憲此舉已然是聖人行徑。

此時的朱標就像是一個學生,安靜地站在楊憲身旁,看着楊憲一字一句將眼前的請罪表寫完。

不愧是翰林出身,這一道請罪表寫得着實漂亮,完全可以當成羣臣請罪的模板了。

楊憲穿越過來後,畢竟是繼承了原主的一切能力。

朱標從楊憲手中接過請罪表又看了一遍,心中讚歎不已,同時開始穿衣。

“殿下這是?”

“現在就幫你給父皇送去。”朱標開口道。

不僅是楊憲這份請罪表,關於賜婚的事情,朱標也必須馬上和朱元璋那邊溝通好。

朱標帶着楊憲的請罪表,深夜入宮,好在這個點,朱元璋也沒睡。

“老大,你不是在東宮陪楊憲,怎麼大晚上還進宮。”朱元璋疑惑道。

“父皇,這是楊卿寫的請罪表。”朱標說着將手中的請罪表遞了過去,接着又是將楊憲方纔與他所說的那番話和朱元璋說一遍。

朱元璋聽後,也是爲之動容。

這楊憲果然是一腔赤膽忠心。

朱元璋心裡想着,看來果然是自己多慮了。

而楊憲這麼做,也給朱元璋解決了,他這些日子一直苦惱的問題。

有了這份請罪表,朱元璋就可以順理成章,將楊憲的封賞降級。

從原本的封王,降到國公即可。

有了這個作爲基礎,後面朱標再和朱元璋講起賜婚的事情,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人意見很快便是達成了同意。

第二日,對於楊憲的賞賜很快便是下來。

楊憲擅自調動遼東兵馬有過,可念在其是爲了北伐大業,一心爲了江山社稷,不予追究。

因北伐有功,特賜宅第於南京洪武正街。

賜楊憲家鄉太原陽曲良田500頃,佃戶73家,守墳戶150戶,儀仗戶19家。

在原有太傅的基礎上,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封楊國公,同參軍知事,食俸祿5000石。

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

即便沒有直接封王來的轟動。

可楊憲這次封賞,同樣是震驚朝野。

要知道明朝開國以來,只封了六位國公,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如果常遇春還在世的話,那麼他的位置應該是排在徐達之後,李文忠之前。

除了常茂是接替他父親常遇春的爵位外,其餘五人,無不是朱元璋打下這天下的大功臣。

要知道就連湯和也只是封了一箇中山侯而已。

當年湯和在紅巾軍當千總的時候,朱元璋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馬伕。

在打天下期間,湯和同樣立下汗馬功勞。

由此可見,國公這個位置的含金量。

而且楊憲這次俸祿5000石直接和徐達相同,並列百官第一,比文官之首的李善長都高出了整整1000石。

在京城做官的,政治嗅覺都差不了。

沒有這眼力見的,也做不了京官。

他們已然從朱元璋的這次封賞中,嗅到了一些味道。

在有些人眼裡,楊憲入主中書省,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李善長的年紀已經很大了。

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經開始往楊憲的新府邸楊國公府開始送禮,這些人大多既不屬於淮西黨,也不屬於浙東黨。楊憲這邊自然是統統拒絕,開玩笑,在這種時候整個京城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正在盯着他。

等着他犯錯。

第二日,楊憲身穿紅蟒暖袍,佩白玉帶,進宮面聖謝恩。

如今封賞的事情總算結束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討論漠北草原的善後問題。

太和殿。

“楊國公來了。”朱元璋擡頭看着身穿紅蟒袍的楊憲,臉上露出笑意。

“臣楊憲參見陛下。”楊憲開口道。

朱元璋笑着擺了擺手,道:“坐。”

“剛纔還在和太子聊漠北草原的善後問題,你來的正好,依楊國公之見,此事該如何解決好。”

對於這件事,楊憲自然早有準備。

楊憲想了想,開口回道:“我們要做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從根上破壞北元人從前的部落模式,讓他們徹底漢化。只有這樣,漠北草原才能真正成爲大明的版圖。”

就當楊憲這邊在和朱元璋、朱標父子將如何將北元斬草除根時。

王保保、王月憫兄妹也終於見上了面。

兄妹兩此前也沒有想到此生竟然還能有活着見面的機會,均是激動不已。

無論是王保保還是王月憫,原本都是不會輕易表露感情的人,時隔多年重新相見的此時此刻,也都是紅了眼眶。

分開多年的兄妹再見面,本應該是有着說不完的話題,可一時之間,雙方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聊起。

然後他們就聊起了一個共同的男人。

揚憲。

(本章完)

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第53章 第一場雪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第36章 民風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第342章 他爺爺是皇帝,他父親是太子,這是第10章 驕兵悍將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233.第231章 挖山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86章 小區建設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與最後一任首富的初第364章 航海王(4k)第33章 各自滿意第364章 航海王(4k)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354章 女真滅族(4k)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258.第256章 究竟誰在爲百姓做事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第366章 暗流涌動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第89章 吃糠拉稀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第74章 大功德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114章 飲鴆止渴第31章 楊卿,真是愛國的大忠臣啊第66章 新的可能第33章 各自滿意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42章 父與女第137章 縮影第65章 你管這叫還成?第108章 科舉改革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10章 蝴蝶的翅膀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42章 父與女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第42章 父與女第27章 明記甜品鋪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第19章 外地來的土包子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第35章 紅樓問世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216.第215章 老兵不死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第108章 科舉改革279.第277章 黃桃罐頭(4k)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9章 外地來的土包子第144章 給大明首富的一點點震撼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