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

第192章 斬草除根(4k)

“想要從根上破壞北元人的部落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要做的是在漠北大規模推行種植牧草,以及圈養牲畜的模式。”

楊憲看着朱元璋和朱標,接着開口道:“朝廷方面則是提供牧草草籽,以及其他各種耕作工具,同時派出專業人士對他們進行輔導,培養他們的耕作能力。”

楊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北元人從原本的遊牧生活模式,轉化爲和漢人一樣的農耕生活模式,牲畜也由原先的放養改成如今的牧場圈養模式。

這樣一來,草原上的這些牧民們將會徹底受制於這片土地。

而正是原先粗放的遊牧生活,這才造就了之前那批天下無敵的草原鐵騎。

楊憲這個方法,等於是延續了之前羊毛貿易的思路策略,只不過由於如今已經打下了漠北,因此這一次做的更加徹底而已。

朱元璋聽了楊憲的話後,點了點頭,笑道:“楊國公此計甚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樣一來,北元人過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後,再想回去就不容易了。”

“到時候,就算他們想要反叛,也沒有這個能力了。”朱標在一旁補充道。

“好,好,楊憲你做得非常好!”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是越想越高興。

曾經的元朝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爲他們簡單的生活結構。

這種簡單的生活結構雖然粗糙,可最終卻能在塞外苦寒之地存活下來,靠的就是自然優勝劣汰。

這樣一來,一代代過去。

存活下來的北元人,天生就是強大的戰士,就連婦孺也比中原這邊的那些書生力氣要大很多。

再加上後天錘鍊出天下無雙的騎射之術。

這才成就了當初的上帝之鞭,橫掃中原,乃至歐洲。

楊憲這麼做,對他自己來說是三贏的局面。

大明朝廷從此不用再擔心草原人民反叛,少了這個心腹之憂。

草原人民從此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隨草而牧,朝不保夕。

楊憲則是能夠因此賺取大量的功績點,美滋滋。

楊憲等朱元璋和朱標消化完這些消息後,接着開口道:“除了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還得改變他們的文化,也就是將他們徹底漢化。這一點,由於前元本就有讓族人學習漢文化,有這個基礎在,推行起來阻力會少很多。”

“然後有一點要做的就是漢蒙通婚,讓漢人娶草原上的女人。這樣經過三代左右,將再無反叛可能,因爲到時候草原人已經徹底融入我們之中。”

楊憲提出今後所有蒙古人必須學習漢族文化。這包括學習漢語、漢字、漢禮、漢服等方面。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同化政策。楊憲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蒙古人逐漸放棄自己的民族特徵和身份認同,而轉而接受漢族的文化和思想。

爲了讓這些蒙古人儘快和漢人同化,不會對明朝生出反叛之心,楊憲還提出一個建議。

那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禁止蒙古族內部之間的通婚,規定蒙古族的女子必須嫁給漢人,蒙古族的男子則必須成爲漢人家庭的上門女婿。

私下裡儘量減少蒙古族人之間的接觸,讓他們完全融入漢人的家庭當中。即使有一些蒙古遺民帶有反叛情緒,也無法聯繫到自己的同族,計劃自然無法成功。

把整個蒙古族人全部打散,分批分流進入全國各個城市。

同時派出一批漢人進入漠北,進行開荒。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漢族文化的同化能力非常強大。當年強大的北魏就是硬生生被漢族同化消失在歷史當中。而這些長時間學習漢族文化的蒙古人,很快就會徹底融入明朝當中。他們不僅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還會穿上華麗的漢服,還會遵守漢人的禮儀和習俗。

他們的子女也會完全認同自己是漢人,而不是蒙古人。這樣一來,蒙古族的文化和血統就會逐漸淡化和消失,而漢族的文化和血統就會逐漸強化和擴大。

楊憲將自己制定的整個漠北草原改造計劃,逐條和朱元璋講解,同時着重講了其中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

“當然這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慢慢消化。目前整個漠北草原剛剛歸附,還需要那些前元貴族,和部落首領們,穩住局面。”

“只不過要把他們移居內城,做好監控。”

楊憲絕對不會讓蒙古族人再重新治理草原,因爲那樣做雖然短期內有利於管理穩定,可從長期看,將不利於民族融合。

“皇上,整個漠北草原需要進行大改造,需要大量的基礎建設,需要規劃建設一座座新的城池”楊憲越說,雙眼的光芒就越亮。

因爲穿越過來的他,清楚知道,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兔子之所以在戰後滿目瘡痍的大地上,能夠快速發展,僅僅花了幾十年時間就能最終屹立世界之巔與白頭鷹肩並肩。

國家大力推行基礎建設起了關鍵的作用。

已經證明了,這是一條可以行得通的道路,楊憲如今只需要踏着前人的腳步前行就行。

“好,好,非常好。一切按照楊國公的計劃施行,太子,你等會兒下去讓中書省拿出一個具體章程來。”朱元璋喜道。

“是,父皇。”朱標開口應道。

要開展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撐。

原本大明國庫肯定是拿不出這麼多錢的,爲了這次北伐,朱元璋已經做好了被掏空國庫的準備了。

可整個北伐戰役打下來,國庫非但沒有見少,反而變得越發充盈。

要知道這還是在做了有功將士的獎賞,與傷亡兵士家屬的撫卹之後。

能做到這一步,是因爲兩方面原因在。

第一是在楊憲的帶領下,無論是打下北元的時間,還是士兵傷亡,都大大出乎朱元璋他們的預料。這爲國庫不知道節省下來了,多少糧草。

第二點是就連楊憲也沒有想到,北元的家底竟然這麼豐厚。

除了大量牛羊馬外,還有整箱整箱的黃金、白銀從漠北被拉回京城。

北元皇族如此驕奢淫逸,也難怪最終會亡國了。

漠北草原的事情,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剩下遼東和雲南殘留的北元餘孽,等來年開春,朱元璋會再次安排其他人掛帥出征。

對於朱元璋來說,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北伐大捷後,朱元璋又收到了一份來自李善長的奏摺。

看了奏摺上的內容,朱元璋是大喜,立馬召見了李善長議事。

朱元璋看着李善長,開口道:“善長啊,你給咱上的那道摺子,咱看了好幾遍了,越看越覺得伱親。但是咱想啊,如果咱真的如此做了的話,那些臣將會不贊同的。特別是那些言官,肯定會多嘴。”

“皇子們都已經陸續長成了,應該敕封王位,藩屬。授予邊關重任,讓他們爲國效命。”李善長一見面,便堅定不移表達出了自己的立場。

“敕封皇子,關係到大明千秋,皇上不必猶豫。皇二子、皇三子的才能,朝廷上下也是有目共睹。特別是皇四子,其文韜武略,堪稱本朝一流。他的能力,這次北伐戰爭已經充分證明。連好些老將帥都未必比得上他,大明有這樣的龍子龍孫,真乃天賜之幸。”

“臣冒昧再奏,爲皇子封王,好讓他們日後統兵戍邊做好準備。”

說着李善長躬身再拜。 朱元璋今天特意召見李善長進宮,就是想要最後再探一探他的口風。

李善長的意見,能夠代表很多朝臣的意見。

而李善長的表現,也讓朱元璋很滿意,笑道:“善長啊,你差不多是跟咱時間最久的臣子了。連咱妹子都說啊,說李先生是亦師亦友,亦兄亦臣哪。還說善之者,長。你看這話多好聽啊,咱想說都說不出來啊。”

“臣行將六十,回首此生,惟可慶幸的就是遇上了明主,纔有了今日的榮光。”李善長開口道。

“善長,咱就按你的意思辦,在明早的朝會上正式宣佈此事。”朱元璋笑道。

李善長又一次賭對了。

京城。

魏國公府。

湯和登門拜訪。

兩兄弟難得又在一起喝起酒來。

“三弟啊,看來咱們這位大哥馬上就要給衆皇子分封王位了。”湯和開口道

“二哥估計的事情,大多八九不離十啊。”徐達放下手中的酒杯,微笑道。

“你上奏了嗎?”湯和接着問道。

徐達搖了搖頭,道:“天子家事,臣下還是少多嘴的好,他如今可不僅僅只是咱們的大哥,更是咱們的皇上。”

徐達這話顯然是在提醒湯和。

湯和又如何聽不出來,他拿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聽說李先生已經上奏了,而且是勸進。”湯和神色複雜,又喝了一杯,這才接着開口道。“你說李先生這麼有才華的人,他能不知道封王的後果嗎,他爲什麼還要這麼做。”

徐達拿起酒壺,給湯和倒滿酒杯,勸慰道:“二哥,是人都會變的,如今的李先生已經不是當年我們攻進定遠縣,見到的那個騎着小毛驢,面對咱們一幫子紅巾軍榮辱不驚的李先生了。”

湯和連喝了幾杯酒下肚,已經有些醉了。

他眼神迷離,開口道:“三弟,你說李先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李先生了,那麼你還是當年那個你,我還是當年那個我,大哥還是當年那個大哥嗎?”

徐達無言以對。

誠意伯府。

得了封賞後,楊憲今日是來見他老師劉伯溫的。

該有的禮數得有。

只是今天誠意伯府的客人有點多。

小六子正準備通報,卻是被楊憲擡手阻住了。

大廳上。

來了很多都察院的官員。

“劉中丞,現在外面都在傳皇上就要給衆皇子分封王位了,而且朝中很多人也跟着上奏勸進了,其中就有中書省李相國。在李相國的帶領下,中書省、六部許多官員都選擇跟進。”

督察御史陳懷義義憤填膺道:“劉中丞,在這個國家危難時刻,你應該帶領我們大家一起上書諫阻啊。”

“請劉中丞,帶領我們大家一起拯救大明於水火之中!”

其餘都察院的官員,這時候也跟着站了起來,躬身道。

坐在主位上的劉伯溫,面沉如水。

正當劉伯溫要開口時。

楊憲從屋外走了進來。

“學生楊憲,拜見老師。”楊憲恭敬行了一個學生禮。

看到楊憲,方纔臉色異常難看的劉伯溫,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劉伯溫開口笑道:“希武來了,快這邊坐。”

“小六子,貴客上門,你怎麼都不知道通報。”劉伯溫看向隨着楊憲一同進來的小六子,開口道。

“是我讓小六子不用聲張的,老師這方纔討論的熱鬧,不知道在聊些什麼。”楊憲笑道。

“參見楊國公!”

“參見楊國公!”

屋子裡的這些官員們見到楊憲,紛紛行禮道。

楊憲擺了擺手道:“今日我來這,只是老師的學生,諸位同僚無須多禮。”

劉伯溫看了衆人一眼,神色複雜地將方纔的事情講了一遍。

陳懷義則是跟着接口道:“楊國公來的正好,你如今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你上書勸諫,皇上一定肯聽。”

你們這些傢伙,自己想死可別拉上我。

楊憲心中想着。

雖然他死不掉就是了。

眼下局面,其實他的老師劉伯溫看的非常清楚,只是處在他的位置,很多話確實不好說。

因此楊憲只能代勞了。

“關於分封諸王一事,就在剛剛我已經通過太子殿下上過奏書了。”楊憲笑道。

一些御史言官在聽了楊憲的話後,臉上露出的笑容,紛紛叫好。

“楊國公,不愧是劉中丞的高徒。”

只有坐在楊憲身旁的劉伯溫,察覺到異常。

果然下一刻,楊憲便接着開口說道:“不過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爲我的奏書是勸進,而非諫阻。”

話音未落。

在場這些御史言官們臉上的笑容剛剛綻放,便瞬間凝固。

(本章完)

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75.第273章 禮物233.第231章 挖山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75章 有些相遇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145章 通往揚州的天字號車廂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218.第217章 光與暗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114章 飲鴆止渴第52章 韭菜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25章 畝產1500斤!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第71章 絕望的王保保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1章 開局一隻雞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211.第210章 兩個失意的人第55章 四則運算第40章 京城紙貴第50章 鬼才藍玉301.第296章 選錯了對手(4k)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251.第249章 輕工業區的設想235.第233章 塵封的恐懼被喚醒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50章 鬼才藍玉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7章 徐達買衣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273.第271章 局中局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366章 暗流涌動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233.第231章 挖山第75章 有些相遇第49章 古代識字率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第57章 洪武三年冬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30章 這條線是強者用來約束自己的(4k)第50章 鬼才藍玉166.第166章 草原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第55章 四則運算第145章 通往揚州的天字號車廂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204.第203章 蒸汽機的原理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269.第267章 乍一想,再想,再再想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21章 生意第99章 仰望星空第18章 還有比用銀子換功績點更便宜的事情?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第50章 鬼才藍玉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239.第237章 末路英雄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