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第307章 人老成精(4k)

此次胥吏改革事件,李善長確實站在他朱元璋的對面。

可朱元璋心中清楚,李善長坐在中書省左丞相那個位置,有時候不得不這麼做。

當日在太和殿上,李善長也的確言語無狀,當面得罪他了。

可這些小事,與他對大明的貢獻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以朱元璋與李善長的情誼,又怎麼可能因爲李善長當面頂撞他就要處理他。

朱元璋想要收回士大夫的權利,甚至是爲進一步收回相權做準備不得不這麼做。

今兒,李善長主動退了。

朱元璋也卸下了以往對他的防備,換上了曾經打天下時,君臣二人初相遇時的真誠。

“善長啊,過去柱國大臣要請辭歸養,皇上定要再三挽留,你說咱倆有這個必要嗎?”朱元璋將李善長拉到自己身旁坐下,開口笑道。

首先是利用反話成功讓胡惟庸上位,胡惟庸不得記得他一輩子好啊。

李善長開口道:“楊憲帶兵打仗能力不輸徐達,治理國家能力勝過微臣,心計謀略則是青出於藍,比當年的伯溫兄還要強。各種奇思妙想,新奇發明更是前所未有。這樣一個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國士,微臣實在想不出,相國之位除了他還能有誰能夠勝任。”

“吏部尚書,汪廣洋怎麼樣。”朱元璋想了想,開口問道。

“臣心裡有一人選,足以擔當相國大位。”李善長開口道。

朱元璋這句話發自肺腑,並沒有用任何帝王心術。

倆人此時的關係,彷彿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李善長搖了搖頭,幾乎沒有思索,便開口回道:“汪廣洋偏狹淺薄,六部堂官已經是他的極限,能力是有一些,可放在中書省左丞相這個位置是大大不合適。”

“善長啊,你走了之後,誰可以接任伱的位置?”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當時在定遠。

“起來,起來。”朱元璋親自上前將李善長扶了起來,開口道。“還有啊,你不用多想,咱給你這座吳王府,不是想要把你拘在杭州。啥時候想咱了,想京城了。你就回來,咱陪你喝茶聊天。”

他笑着連連擺手,說道:“沒有,沒有。”

“臣叩謝天恩!”李善長起身,跪地大聲道。

“好,那麼咱就準備卸職歸養。這張士誠啊,當年在杭州有一座吳王府,不次於幹清宮,咱那,現在就賞給你了。”朱元璋開口道。

學生與老師,軍與臣。

李善長此時的神情狀態也是異常輕鬆。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對於汪廣洋的看法,他和李善長一致。

“誰?”

自己歸養了,中書省的大拿是自己的門生,以後自己萬事方便。

此時此刻。

當時朱元璋聘請李善長爲自己的老師,爲他惡補知識。

“陛下可千萬不要用他啊。”

“是,陛下。”李善長開口回道。

李善長口中胡惟庸的種種缺點,在朱元璋看來都不算什麼。

一個是學生真心求教,一個是先生真心賜教。

而且因爲錦衣衛的原因,他對此更加深信不疑。

他們一個是真心賜,一個是真心謝。

聽完李善長這一番話後,朱元璋心裡直接定了胡惟庸。

朱元璋如今這一手好字,李善長是有大功勞在的。

畢竟放牛娃出身的他,之後又是當和尚,又是當乞丐。

“咱有幾個人選,你幫忙掂量掂量。”

“那中書省參知政事胡惟庸,他怎麼樣,他還是你的學生?”朱元璋開口問道。

但二人的這份真,僅限此時此刻。

加入義軍之後,又是刀光血影,根本就沒有時間學習。

雖然沒能給李善長封王,可也給了他一座王府,算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補償。

李善長這一番操作可以說是天秀。

“楊憲!”

朱元璋很快便又是恢復成他洪武大帝的姿態,因爲接下來他要辦的事情,事關大明江山社稷。

如果是像楊憲那般完美的傢伙上臺,這個相權,他日後還怎麼收回?!

因爲胥吏改革一事,李善長與胡惟庸交惡一事,滿朝文武都知道,朱元璋自然也知道。

“陛下,胡惟庸更加不行。”李善長擺了擺手,堅定道。“正因爲他是我的門生,我才更加了解他,這小子雖說才華氣量都夠,但此人心性暴躁,辦事不計後果,功利性太強,剛愎自用,恩怨必報。他做個輔助大臣蠻好,要是把他放在相國大位上,早晚會翻車。”

這不正是他想要的嗎。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沒有回話。

退一萬步說,倘若胡惟庸日後真的出事了,我李善長當初可是反對他接任的。而且我們師徒之間也是早就已經劃清了界線,滿朝文武都能作證。

自然也就沒了所謂的推舉之罪,胡惟庸真出事,也牽連不到他。

而且到了最後,李善長也不忘噁心一下楊憲。

雖然他嘴上說的都是對楊憲的讚揚,這些也確實都是事實。他就是要把這件事拿到朱元璋面前,他了解朱元璋。等於是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了一顆刺。

他口中的楊憲越完美,朱元璋心中的這枚刺就埋得越深。

朱元璋在的時候,或許不會如何。

因爲朱元璋自認爲能夠鎮得住楊憲,這是洪武大帝對於自己的自信。

可要是哪一天朱元璋要走了呢?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難說的很,朱元璋今年畢竟已經五十歲了。

李善長這一番話,真可謂是一箭三雕啊!

人老成精,說的就是這種人。

中書省。

李善長擦着書案,眼裡盡是不捨。

他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工位,最後什麼都沒有帶走。

只在自己的桌上,留下了一張紙,上面寫着他留給胡惟庸的話。

走出屋子時,外頭中書省的官員們已經站滿了院子,獨獨少了胡惟庸。

“屬下拜送相國!”

看着中書省全體同僚自發地爲自己送別,李善長眼裡不由得含着熱淚。

李善長在位的這十年時間,小受小賄肯定有,但是憑藉他的小心謹慎,大的政治錯誤沒有犯過,所以在衆臣心裡的威望極高。

他站在原地,抖了抖身上的衣服,朝着衆大臣,回禮,一揖及地。

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此時此刻,胡惟庸只能是在屋子裡,默默爲自己的恩師送行。即便冷酷如他,此刻同樣是紅了眼圈。

胡惟庸手中拿着的是李善長留給他的告誡。

“中書省統御六部,節制各省州府,中書省丞相,無語自威,一言而天下重。以後你接任了中書省,更應該事事多向皇上請旨,寧肯讓他覺得煩了,也不可隨意自專。頭上的一片天,只能是陛下。”

“切記,切記,切記!”

三聲切記,聲猶在耳。

胡惟庸將手中紙張放在身前燈火上點燃,手中的紙張很快便是燃成了灰燼,火苗燒到他的手了,都未曾察覺。

“恩相提攜之恩,惟庸沒齒難忘!”

數日後。

皇宮,奉天殿。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聞致君惟善,輔德在和,必佚三臺之明,用增九鼎之重。乃眷公才,作予良弼,中書參知政事胡惟庸”

大殿上,內侍官念到這一句話時,太子朱標忽然變了臉色,轉頭看向正在宣讀聖旨的內侍官。

李善長辭官歸隱,這麼大的事情,朱標自然是知道的。

在得知李善長要辭官歸隱的第一時間,朱標便是去找了朱元璋,表達了他對於下一任中書省丞相人選的看法。

在朱標的心中,這個人只能是楊憲。

楊憲之纔可爲大明國師!

一箇中書省丞相在朱標看來,甚至都有些屈才了。

朱標當時跑去和朱元璋說這事的時候,朱元璋明明沒有否定他。

他原本以爲,朱元璋也是認同此事的。

因此此時此刻,在奉天大殿上,聽到內侍官念出“胡惟庸”三個字時,他纔會如此震驚。

另一邊,宣讀還在繼續。

“中書參知政事胡惟庸清識雅量,工文茂學,秉忠義之規,靡憚艱險,挺松筠之操,寧移歲寒,宜承賜劍之榮,式允濟川之望,可中書左丞,散官如前,欽哉。”

胡惟庸從衆大臣中走了出來,在大殿正中央跪了下去,朗聲道。

“臣領旨,謝恩!”

散朝後。

朱標沉默不語,直接出宮,登上了前往揚州的軌道列車。

揚州這邊。

楊憲今天很是高興,因爲手底下研究團隊終於是完成焦炭爐的改造、攻克轉爐鍊鋼技術!

雖然這其中離不開他提供的各種設計圖輔助,可能夠成功落地,還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轉爐鍊鋼的原理雖然很簡單,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門檻。

簡單與沒有技術門檻都是相對,革新冶煉技術再怎麼說,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想要投入正常應用,仍然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驗與改進。

如今鍊鋼產業總算是步入了正軌。

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便是,全國各地加緊時間開採鐵礦。

要是楊憲沒有記錯的話,後世蒙古國有大量鐵礦。

看來什麼時候,得讓朱標去聯繫一下朱棣,把蒙古封地上的礦產資源也得儘早利用起來。

要知道接下來,想要讓大明發展提速的話,那麼鋼鐵所需的量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幸以如今大明的條件,礦石不夠直接去搶就行了,人不夠也同理。

就在這個時候,楊憲突然得到手下來報,說是太子殿下來了。

這個時間點來。

應該是朝廷那邊對於新任中書省丞相有了結果。

前些日子,朱標就曾經修書給楊憲,說是一定會舉薦楊憲成爲中書省丞相。

當然楊憲心中清楚,這個位置八成是不會落到他頭上了。

果然朱標一走進來,從他臉色就可以看出,是在強打着精神。

朱標有些歉意地開口說道:“楊卿莫要掛懷,父皇選胡惟庸,一定是有他的考量。楊卿在我心中,可堪大明國師,拜相是遲早的事。”

“多謝太子,我對於中書省丞相這個位置並沒有任何期望,胡惟庸確實比我合適。”楊憲笑了笑,開口道。

楊憲心中無比清楚,朱元璋是想要藉助胡惟庸之手徹底解決掉相權!

因此中書省丞相這個位置,在楊憲看來就是一口大棺材。

一口華美富貴的大棺材!

胡惟庸玩完,那是遲早的事情。

朱標認真看着楊憲,見楊憲神情不似作僞後,暗自鬆了一口氣,同時心中對楊憲是越發佩服。

正好趁着朱標在。

楊憲拉着朱標,直接開始和他分享起了鍊鋼的成果,當然沒忘記和他提讓朱老四派人去封地勘探鐵礦的事情。

朱標原本想着是過來安慰楊憲的,沒想到竟然有了意外的收穫。

對於楊憲交託的事情,朱標一一記在心上。

回京時,已經是夜晚。

朱標剛一回宮,便有內侍官前來稟報道:“奴婢參見太子殿下。”

“什麼事啊?”坐在鑾駕上的朱標,看着身前的內侍官,開口問道。

“殿下,陛下有旨,請殿下御書房見駕。”內侍官恭聲道。

朱標一揮手。

跟在鑾駕旁的內侍官大聲道:“行!”

御書房。

已經是夜裡了,依舊是燈火通明。

“陛下,太子到了。”內侍官開口稟報道。

朱元璋並未擡頭,而是繼續他自己的批覆奏章的工作。

“散了朝了,也不打聲招呼,就直接離京去揚州,跑到神侯府去了。咋的,是怪朕事先沒跟你商量啊。”

“兒臣不敢!”朱標行禮道。

“哼!不敢纔怪!”

“兒臣只是不明白,父皇要用胡惟庸是因爲他資歷尚淺,還是因爲他是淮西人。”朱標擡起頭,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開口回道:“既是因爲他是淮西人,也是因爲他的資歷很淺。老大,你是龍鳳元年生的吧。”

“回父皇,是。”

“龍鳳元年,胡惟庸啊,是那些人裡資歷最淺的,都是年跟了朕。”

“你說的沒錯,論功、論德、論能,楊憲都當得起這個左丞相,不是因爲他不好,正是因爲他太好了,所以這個位置不適合他。日後你就會明白我這番話了。”朱元璋開口道。

 

第15章 背鍋的老劉198.第198章 父與子(4k)第1章 開局一隻雞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第142章 大明的神劍第37章 徐達買衣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93.第193章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4k)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253.第251章 爲個人牟利,爲家牟利,爲國牟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135章 一堆破爛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352章第10章 驕兵悍將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365章 紅袖添香,爲愛發電(4k)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140章 窮病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252.第250章 貴賓服務第42章 父與女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第341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4k)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70章 且聽龍吟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第26章 十三粒糧食第132章 一路向南第56章 古董羹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90章 算計第18章 還有比用銀子換功績點更便宜的事情?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62章 大明之幸第41章 大丫頭啊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99章 仰望星空第7章 神秘小瓶第82章 不敢貪 不能貪 不願貪181.第181章 微服私訪(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74章 大功德第2章 文明科技系統第101章 幹得好啊163.第163章 奇怪的男人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359章 你看過死亡的顏色嗎?(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248.第246章 原來錢,還能這樣玩288.第285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第31章 楊卿,真是愛國的大忠臣啊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252.第250章 貴賓服務第84章 奶香炊餅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64章 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36章 民風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