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

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

朝局不穩,而大將能建功於外者,古今皆無。

朱元璋任命胡惟庸爲新的中書省左丞相,除了是在爲自己以後削除相權提前鋪路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大明要開始往外擴張了。

往外征伐,就需要用到將領。

而大明好用的武將幾乎全都來自淮西。

任命同爲淮西人的胡惟庸爲相,同樣有向這幫人釋出善意的意思。

這次胥吏改革。

朱元璋既然已經敲打了士大夫文官,自然要褒獎淮西的武將了。

“楊憲那邊在得知胡惟庸爲相後,有什麼反應?”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朱標將白天的情況如實彙報了,同時着重講了揚州研究院攻克了轉爐鍊鋼技術,全國各地的鋼鐵廠馬上就可以大鍊鋼了。

這與原時空的大明,完全不一樣。

眼下的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一度引起各國使臣激烈的討論與抗議。

大明周邊這些國家自然不願意答應,使者們當時全都推脫自己做不了主,可他們回國後,也一直沒有針對這件事給出迴應。

而且最主要的是,如今大明已經開始漸漸有了脫離農耕文明的苗頭,要不了幾年溢出的商品就需要往外傾銷,想要繼續快速發展,向外擴張是最好的選擇。

大明朝堂因爲胥吏改革以及中書省中樞權力變更,導致些許震盪的同時,周邊國際形勢卻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北方草原未定。

這可是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他能不高興嗎。

這對大明周邊的那些小國帶來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開口道:“楊憲識大體。”

京城。

鍊鋼技術解決,就代表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實現全國各地鋪設鐵路了,有了鐵路,那麼他主導研究的蒸汽火車就可以問世。

大明建國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旦節。

他們都在等風向,不願意做那個出頭鳥。

這個時候高麗王跳出來了,給了他們一個反面教學。

新的朝貢制度,可不是原時空歷朝歷代那種搞面子工程的,名義上是朝貢,實際上宗主國回禮反而更多。

這種朝貢制度,更多的是爲了出於政治目的,宣揚國家的威望,以及籠絡這些藩屬小國。

朱元璋將明朝周邊當時的15個國家與地區列爲了“不徵之國”。這十五個國家與地區分別是朝鮮、日本、大琉球(琉球羣島)、小琉球國(臺灣省)、安南(越南)、真臘(柬埔寨)、暹羅(泰國)、占城國(越南南部)、蘇門答剌、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湓亨國(馬來半島)、白花國(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巨港)、渤泥(文萊)。

要知道高麗國在這些國家當中國力可絲毫不弱,一度攆着女真打,要不然高麗王也不會如此膨脹了。

因此,大明纔會展現出如此強的侵略性。

按後世的眼光,反過來看明初朱元璋訂下的這條國策,所謂的不徵之國,不僅沒有成爲明朝在海洋擴張的跳板,反而成爲鎖死自己國門的島鏈。

轉爐鍊鋼技術被攻破傳入宮後,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十二皇子朱柏。

原時空。

那就是從今往後,將徹底結束原先這種厚往薄來、倍償其價的朝貢制度。

要知道這種朝貢制度,中國曆朝歷代作爲宗主國都是如此,即中國向外國輸送的貨物或資源比收到的要多,這種做法通常伴隨着高額的補償或回賜。其二便是爲了獲得外國的貨物或資源,會給予對方高於市場價值的報酬。

而是真正意義上,就是直接對這些藩屬國吸血。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幾月時間,幾乎沒有多少損耗,直接滅了高麗國。

既不拒絕,也不答應。

這就是歷史人物的歷史侷限性。

可眼下大明與原時空完全不同,將目光放眼世界的朱元璋,其格局也遠非以前可比。

自秦漢以來,中國已經將東亞大陸最適合農耕的地點佔據,其內部物產豐富,完全可以可以實現自足。周邊地區就被視爲“蠻夷”,就算佔據了也難以開發,無法提供耕地、賦稅和兵源,所謂“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各藩屬國前來朝貢的日子,當時朱元璋當着各國來使當衆宣佈了一件事情。

一時間各國好似約定好了似的,派出使者,紛紛前往大明。

原時空朱元璋之所以對周邊小國、半島、海島的擴張不感興趣,那是因爲當時的大明仍舊還處於農耕文明。

這個時候,如果他們還不知道如何選擇的話,那麼大明的火器是願意教他們做出選擇的。

可彼一時,此一時。

朱元璋這麼做是在告誡子孫,周邊的小國地理位置偏僻,體量太小,永遠也無法對中國產生實質上的威脅。唯有北方遊牧民族,永遠都是中國之患。“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爲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爲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朱元璋認爲,征伐這些地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武力,由於這些地方隔山隔海、地形崎嶇、森林密佈,想要征討一定會出很大的代價,往往會損兵折將。就算將之徵服了,還要在此地駐紮大量的部隊,消耗太多的財政,反而是得不償失。

新的朝貢制度,是單方面資源索取,當然了大明這邊可以給予藩屬國口頭上的嘉獎,以及做一些冊封之類惠而不費的獎賞。

在當下,北方草原草草被肅清,同時納入到了大明版圖。

朱雀街,會同館。

占城國、安南、暹羅等各國的使者都下榻在這裡,等着大明朝廷的接見。

這一次各國派出的出使團體,都是有史以來規格最高的一次。

基本上各國三號、甚至是二號實權人物親自帶隊,就是都是能夠做得了主的角兒。

由此可見,他們對於此次訪問的重視。

而這些在原本各自國內呼風喚雨的王爺、重臣們,這些天一個個內心卻都十分忐忑。

換誰來都一樣,明朝禮部那些缺德的傢伙,竟然在他們到京城第一天,在領着他們住進會同館前,竟然先是帶着這些各國的使團去參觀了一處宅院。

這處宅院平平無奇。

可宅院裡住的人卻是大有來頭,正是被俘虜軟禁在京城的曾經的高麗國國王王禑。看着曾經的高麗國國王,一頭黑白相間的頭髮,面容憔悴,看起來是那麼的落魄。

曾經的一國國王尚且如此。

這又如何讓他們這些使臣們不忐忑。

皇宮,太和殿。

朱標從殿外走了進來,來到朱元璋身旁,開口道:“父皇,占城、安南、暹羅等各國使臣已經來京數日了,一直在會同館待着,我們什麼時候召見他們。”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摺,臉色露出一抹不屑的冷笑,道:“當初讓他們執行新的朝貢制度,幾個月時間,一個響屁都不放。現在倒是巴巴跑過來了,怎麼,是怕自己國家成爲第二個高麗嗎?”

“楊憲說的好,這些傢伙就是賤骨頭。”

“分批召見吧,就先讓占城、安南、暹羅三國的使節覲見吧。”朱元璋將自己手中的奏章一扔,開口道。

“是,父皇。”

不多時,三個小國的使臣便在大明禮部官員的帶領下,戰戰兢兢走進皇宮。

“占城/安南/暹羅使臣,拜見大明皇帝陛下!”

三名使臣操着一口蹩腳的漢語,跪在地上,行大禮道。

朱元璋緩緩地擡起頭,看着下方三位使者,冷哼道:“現在應該不是各國朝貢的日子,三位尊使,來咱大明,所謂何事?!”

聽到“尊”字,這三個使臣的臉色直接嚇白了。

他們三個國家實力還遠不如高麗,他們算什麼東西啊!

高麗國大明說滅就滅了。

他們能擔得起大明皇帝口中這一個“尊”字?

三國使臣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用他們那蹩腳的漢語高聲喊道:“大明皇帝陛下,臣惶恐,在大明面前,不敢稱尊。”

朱元璋也不想在這種事情上糾纏,臉上露出一絲不耐煩,開口道:“好了,三位使臣有什麼要說的,就抓緊吧。我等會兒還有其他政事要處理。”

暹羅使臣反應最快,他搶先一步,開口道:“之前的使臣回國後,向我們國王轉述了尊貴的大明皇帝陛下的意思,我們國王對於新的朝貢制度表示十分支持。”

“我們國王對大明的敬意是發自內心的,他和我們講,大明是咱們暹羅的宗主國,我們孝敬大明那是應有之意,哪還能貪圖回報。爲了表示我們暹羅的心意,這一次我們同樣帶來了貢品,此次所進貢之物,皆是鄙國舉全國之力方得之物。”

“我們國王陛下說了,大明就是咱們暹羅的父母,哪有孩子向父母盡孝還挑時間的。”

暹羅特產無非是大米、茶葉、蘇木以及沉香。

朱元璋眼皮都沒有擡一下。

不過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伸手不打笑臉人。

對方終究是來送禮的。

朱元璋示意禮部官員,收下暹羅的貢品禮單。

見朱元璋收下自己國家的貢品,暹羅使臣心底裡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他自認爲自己方纔的那一番話,講得那是相當有水平,主要是其中那番認父認得有水平,這世間總不會有爲人父母者,會狠心討伐自己的兒子吧。

另外兩個國家的使者,除了在心中鄙夷暗罵暹羅使者不要臉外,更是恨自己被對方搶了先機。

一個個也紛紛開啓了認父模式,沒有不要臉,只有更不要臉。

安南除了那些常規貢品外,這一次更是直接上供了他們的國寶,白象王。

占城絲毫不落下風,除了各式香藥和珍貴珠寶外,同樣進貢了一頭珍獸。

是一頭金毛獅子王。

占城使者更是對着老朱大唱讚歌,表示大明就像是那頭金毛獅子王,萬獸之王,萬邦臣服。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肯定大爲高興,收下貢品。

然後開開心心,給他們賞賜回禮。

可此時此刻,坐在龍椅上朱元璋內心卻是沒有絲毫波瀾。

就像那個高麗國,以前進貢幾株上了年份的高麗蔘都摳摳搜搜的,如今整個高麗都是大明的了,哪裡用得着這麼麻煩。

不過一個泡菜當成國宴的國家,確實大方不到哪去。

朱元璋內心雖然平靜,不過臉上露出了笑容。

正戲纔剛要開始呢。

在看到朱元璋臉上的笑意後,三個國家的使臣終於將那顆懸着的心徹底放下來了。

他們此次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

不過在他們看來,他們不僅答應了朱元璋改的這個新的朝貢制度,而且還如此積極,舔着一張臉過來送貢品。

不僅讓利,而且已經不要臉到這個地步了。

大明方面確是沒有必要再對他們動手了,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反應是在他們設想之中的。

他們對於大明的理解,仍舊還是停留在以前,以爲如今的大明只不過是軍事戰力更強了而已。他們不知道的是,如今整個大明上上下下都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坐在龍椅上朱元璋,看着跪在下方的三個使者,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三位使臣此次如此費心,準備了這麼多珍貴的貢品。雖說新的朝貢制度,我們大明無需再進行會裡,不過,這一次,咱還是給你們準備了一份大禮。”

聽了朱元璋的話。

占城、安南、暹羅三國使臣臉上露出驚喜之色。

如果說獲得大明皇帝陛下的原諒,就算這一次訪問圓滿成功的話,那麼說如果還能得到大明的回禮賞賜的話,就是超額完成任務了。

回去之後,必當受到各自國王的嘉獎。

要知道他們此次訪問前,基本上各國國王對他們的囑託都是,大明想要什麼他們都願意給,只要能夠得到大明皇帝陛下的原諒。

他們這些做國王的,這一次是真的怕了。

 

第60章 君子如玉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第19章 外地來的土包子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29章 稻香粥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245.第243章 抗生素在古代就是爹第31章 楊卿,真是愛國的大忠臣啊第47章 心裡苦的人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130章 一條鞭法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139章 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第93章 仿範公法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242.第240章 失態的朱元璋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84章 奶香炊餅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0章 過冬前的準備第135章 一堆破爛200.第200章 偷天換日(4k)219.第218章 放下魚叉,拿起了屠刀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104章 野望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149章 懷疑人生沈萬三第133章 意外驚喜第364章 航海王(4k)第101章 幹得好啊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第62章 大明之幸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121章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306章 莫貪天功爲己功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63章 失利!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360章 並非“仁君”(4k)223.第222章 開海164.第164章 神蹟188.第188章 你老子食言了,成了吧(4k)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201.請病假一天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第44章 腹黑第332章 義務兵與志願兵(4k)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171.第171章 冰棍治病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99章 仰望星空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第87章 這個人究竟是誰?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168.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第123章 會試結束170.第170章 舔一舔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第101章 幹得好啊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第101章 幹得好啊186.第186章 大捷!(4k)218.第217章 光與暗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第52章 韭菜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212.第211章 真的?做出來了?190.第190章 坐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