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

“英靈莫散!”

“將軍千古!”

飽受戰火摧殘的陝州軍民,聚集在英烈祠堂前面,放聲大哭,開懷大笑,又是高歌,又是嗚咽……喜極,也悲極。

在過去的時間裡,除了抗擊元軍攻擊,搶修城牆,挖掘壕溝之外,稍微空閒,就會有人講李觀察的故事,講靖康之恥,講崖山慘敗,講中原百年淪喪,人命不如牛馬的悲慘……

這些東西當年張希孟講過,隨後其餘的訓導員也講過,再後來老兵又給新兵講過……一批又一批,傳承有序,不曾斷絕。

而且不斷豐富內容,還有戲曲評書等等形式,加深印象。

哪怕是名聲赫赫的岳家軍,也達不到這個文化水平。

但是即便講得再多,也不如身臨其境,體會得更深刻。

當年李彥仙爲了守陝州,硬抗完顏婁室十萬大軍,足足一年有餘,寧死不降……李將軍忠烈千秋。

可即便如此,陝州還是丟失了,無能的趙宋皇帝不但將陝州讓給了金人,還殺死了嶽爺爺,斷絕了最後的希望。

你給完顏構講再多,不論怎麼擦胭脂抹粉,都改變不了中原淪喪的事實。

先是金人,然後是蒙古……我本炎黃苗裔,天潢貴胄,今日竟落得與牲畜同價……我們不是沒有英勇的將軍,也不是沒有捨死忘生的猛士。

但爲何一敗再敗,似乎從失去了燕雲之地以後,就沒有好事情,不停的潰敗,不停的失去……以至於最後連做人的尊嚴都沒了,只能匍匐地上,戰戰兢兢!

此罪滔天,罪在趙宋!

那趙宋皇帝怎麼樣了呢?

宋高宗跪在了岳飛的墓前,眼望中原,向天下百姓謝罪!

沒錯,就在不久之前,我們大明天子乾的!

有太多陝州百姓,還是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情。

原來那個罪魁禍首已經跪下去了!

“吾皇聖明!”

“大明萬壽!”

百姓們激動痛哭,熱淚盈眶。

面對着元軍圍攻,立身忠烈祠堂前面……他們彷彿化身孤軍奮戰的李彥仙,死戰到底,決不放棄。

他們比李彥仙幸運,李觀察熬了一年多,那個無能的皇帝也不曾派兵相救。

而他們只是挺了一個月時間,大明已經大破元軍!

金人,蒙古……皆是胡虜。

而如今的大明,講的就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由此上溯,百年恥辱,一掃而光,靖康之恥,也掃去大半,還剩下光復燕雲之地,就能告慰祖宗,告慰先人!

歷史與現實映襯,成與敗,盛與衰……這是多大的一篇文章!

“只怕還要等着張相執筆才行。咱們祭奠英靈之後,還是趕快渡河北上,搶佔解州要緊!”朱文正感嘆道。

傅友德微微遲疑,就道:“李思齊尚在潼關,我們此時渡河,怕是不好吧?”

朱文正哈哈大笑,“李思齊要是有膽子來犯,又何必退走?你放心吧,他現在想的只是和咱們議和,好保住他的榮華富貴。察罕尚且不是我們的對手,更遑論其他!這樣吧,留下你統兵三千,戍守陝州,照顧傷員,我領着趙德勝一起渡河。”

傅友德還在遲疑,擔心會出現變故,朱文正卻是不願貽誤戰機。

只要提前拿下解州,關閉最後的生路,這二三十萬的元軍,就是死路一條!

必須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告慰先人,洗雪恥辱!

朱文正收攏羊皮筏子,渡過黃河,隨即把那幾位鹽商放了出去,讓他們帶路。

短短的一個月,天翻地覆,風雲變色。

原本看起來“優勢在我”的察罕帖木兒,竟然是個銀樣鑞槍頭,面對韓宋,他重拳出擊,面對明軍,唯唯諾諾,不堪一擊。

打到了今天,已經不用等待最後的結尾了,朱元璋不光奠定了南方大區的王爺的地位,順便也把北方大區的一號種子選手給淘汰了。

不出意外,天下一統,歸於大明,再也沒有疑問了。

鹽商們最初還不情不願,而此時卻只恨不得拜倒在朱文正的面前,當一個腿部掛件。

朱文正算得很準,他順利渡河,通過中條山,出現在解州城外。他又派人,去軹關陘,查看情況,準備封鎖道路……

自是朱文正算計很好,竟然晚了一步。

當明軍趕來的時候,王保保已經帶着三千人,還有李克彝跟虎林赤兩個跑路高手,一路北上,直奔晉寧而去。

在奔逃的路上,保保尚且心驚肉跳,惶惶不安。

因爲在不久之前,冀寧已經歸了孛羅帖木兒,他此去不等於是送羊入虎口嗎?

“公子勿憂,孛羅帖木兒雖然跋扈,但也不是糊塗人,他想要收拾殘局,就一定要平章舊部。想要平章舊部,就不敢對公子如何。只要我們能低聲做小,委曲求全,就可以活下來。”虎林赤勸說道。

保保沉吟哀嘆,“大丈夫豈可鬱郁久居人下?”

這話說得兩個人都愣了,明明遭逢慘敗,怎麼保保有點不一樣嗎?

莫非失去了父親庇護之後,這人一下子就長大了?

李克彝立即道:“公子用不着擔心,孛羅帖木兒野心太大,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爲衆矢之的。公子只要耐心等待,臥薪嚐膽,必有執掌大權的機會!”

保保思忖再三,終於頷首。

這三個人,踏上了北返的道路,至於元軍結果如何,他們不知道,也不敢想。

更害怕因此失去鬥志,直接崩潰。

因爲他們都清楚,這一戰的結果,必定是十分慘烈……到了不敢想象的地步。

他們的直覺是正確的,就在保保渡過孟津之後,鄧愈已經率領人馬,殺到了洛陽,這座古都終於到了大明的手裡。

隨後馮國用率領人馬,自西向東,王弼和鄭遇春指揮着明軍和民兵,自東向西,雙方對進,橫掃整個河南之地。

敗得如此之悽慘,竟也大大超出了察罕帖木兒的預計。

他估算着,無論如何,也不至於陷入包圍圈,更不會弄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但是隨着一條條生路斷絕,包圍圈不斷縮緊,察罕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低估了朱元璋的胃口,從一開始,人家就要全殲自己。

“姓朱的,老子不是羔羊,老子是獅虎猛獸,你想殺我,你也要付出代價!”

察罕帖木兒沒有選擇留在懷慶,等候明軍。而是主動出擊,他要用精銳鐵騎,衝破明軍,殺出一條撤回河北的大路。

儘管接連遭逢失敗,但是察罕還是存在那麼一點自信……他覺得蒙古騎兵依舊是野戰無敵的狀態。

前面的戰事不利,都是手下人太廢物,閻思孝,虎林赤,關保,李克彝……這些辜恩負義的畜生,一個比一個混賬。

全都琢磨着升官發財,不願意苦戰出力,這纔有了接連慘敗。

如果他親自領兵,尚存一戰之力,勝算至少有五成。

而就在察罕氣勢洶洶,向東進發的時候,徐達也集結人馬,以花雲的鐵騎爲主,兩翼步卒掩護,殺氣騰騰,衝了上來。

雙方急速接近,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察罕又下了一道命令,他要求兩個騎兵萬戶居左,自己統御其他的騎兵居右,廣闊的中軍,留給了步卒。

用騎兵壓陣,正好可以避免步卒潰散逃跑。而步卒居中,又可以憑藉着厚實的軍陣,遲滯明軍,然後他親自率領騎兵,從兩翼突出,直衝明軍大陣,一戰取勝!

察罕帖木兒剛剛完成部署,明軍就已經殺到了。

和察罕臨戰變陣不同,徐達堅定認爲此戰的關鍵就在於精銳鐵騎……事實上前面常遇春等人的戰績已經證明了,明軍的重甲鐵騎,完全可以衝散,碾碎元軍。

就算是元軍引以爲傲的騎射功夫,面對大明的鐵騎,也沒有什麼勝算。

當然了,如果直接用騎兵衝擊步兵軍陣,那是用金剛石砸石頭的行爲,就算砸碎了對方,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因此徐達首先命令唐勝宗和陸仲亨,他們率領兩隊步兵甲士,迎上了元軍的左翼,一萬步兵甲士,就這麼堂而皇之衝着兩萬騎兵發起了攻擊。

明軍身着鎧甲,手持利刃,長斧砍刀,皆是騎兵剋星。加上多年的訓練,讓明軍變成了高效的殺戮機器。

在前兩排明軍後面,往往配屬弩手,也有相當數量的火銃兵。

迎上騎兵之後,他們負責打亂對方陣型,密集的弩箭和彈丸,打得騎兵人仰馬翻,甲士立刻揮動兵器,果斷衝上去,手中長斧砍刀,下砍馬腿,上砍人頭,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雙方撞在一起,鮮血,吶喊,鋼鐵,生命,密密交織,不留任何空隙……元軍方面竟然悲哀地發現,他們的騎兵漸漸被明軍壓縮變形,向着北邊大步後撤。

對於機動力超強的騎兵來說,這點問題似乎不大,而徐達等得就是這個機會。

他果斷下令,花雲的騎兵就從這個缺口狠狠鑿進去,斜着鑿穿元軍中軍大陣。

鐵騎奔涌,撼天動地,無可阻擋。

雙方剛剛交戰,元軍就死傷大片,馬蹄踏着屍體,瘋狂推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

看到了這一幕的察罕,又驚又怒!

好大的狗膽,竟然如此輕視他?

鐵騎雖好,但總有力竭的時候,只要死死拖住對手,就有勝算。

察罕默默盤算着,突然,有人驚呼,一隊兵馬正從南面向着戰場襲來,打着的旗號上面,赫然是一個“常”字!

是常遇春!

他不是在河南嗎?

怎麼趕來了?

察罕帖木兒大驚失色,卻也無暇多想,常遇春的勇猛自不必說。

自己的中軍和左翼都被明軍拖住,就只能靠着自己手上的騎兵,和常遇春決一死戰。

倒要看看,這個大明第一猛將究竟有多少本事!

雙方很快撞在了一起,戰馬嘶鳴,兵器並舉,血肉橫飛,戰場瞬間就進入了白熱化。

常遇春殺人如麻,沒有多大一會兒,就渾身浴血,宛如殺神附體。擋在他面前的元軍被不斷消滅,又不斷補充上來,血肉磨坊,片刻不停。

但察罕卻漸漸鎮定了,所謂大明第一猛將,也不過如此。

此刻明軍已經精銳盡出,全力以赴。

只要撐住,就會有機會反擊,最差也是個不勝不敗的局……沒錯,就是這樣!

一杆明黃色的大旗,突然在明軍中豎起。

一條金龍,張牙舞爪。

誰說明軍精銳盡出,不是還有朱元璋嗎!

“將士們,隨着咱殺敵!”

老朱厲聲大吼,果斷出擊……伴隨着天子出擊,徐達的帥旗也果斷壓了上來。中軍步卒已經不可抑制潰散。

散亂的步卒又影響了左翼的騎兵,潰散的速度加快。

在右翼這邊,面對着天子親至,常遇春的攻勢更加兇猛,他率領部下,狠狠攻擊察罕的中部,將他們的兵馬切成兩斷。

朱元璋的兵馬正好殺過來,在天子龍旗的鼓舞下,每個士兵都玩了命,每個人都化身殺神附體。

不顧一切的攻擊,攻擊,再攻擊。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察罕帖木兒竟然能看到朱元璋的龍旗,也似乎看見了這位大明天子的樣貌。

察罕帖木兒不驚反喜,或許自己的機會就在眼前。

他招呼親衛,果斷迎了上去,每前進一步,都有人落馬犧牲,滾燙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大地。察罕恍若未聞,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察罕終於能看清楚朱元璋的長相,這是個留着短鬚的威嚴漢子。

勇武,雄壯,不愧是大元的勁敵兒!

察罕抽出了長弓,目測了距離,只要自己一箭射中,前面所有的失敗,全都一筆勾銷。

此戰的勝利者,還是他察罕帖木兒!

他在尋覓機會,見朱元璋身邊的一個護衛倒下,有了空缺……察罕果斷抽出一支箭,寒光閃爍,就要奔着朱元璋而去。

電光火石的一剎那,一支弩箭竟然搶先射了出來。

嘭!

正中察罕的軟肋!

張希孟捏着郭英送他的弩,愣愣自語:“竟中了?”

張希孟的異常驚動了老朱,朱元璋也意識到了什麼,察罕忍着劇痛,想要再次射朱元璋之時,老朱已經搶先射出了一箭,正中察罕面門,這傢伙從馬背上摔了下去……

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一章 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