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

張希孟提着手裡的弩,微微發怔,這是一支帶着滑輪的特殊弩……因此並不需要用腳蹬,使出全身的力氣,才能裝上。同時又有相當的射程和威力。

據說這是那位工匠聽人唱戲,說了諸葛連弩的故事之後,發誓要造比諸葛連弩更厲害弩箭。

按照戲文上說,諸葛連弩長八寸,能一次發射十支箭,威力不俗。

工匠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想追求數量,而是要追求準頭兒和射程……還要求方便裝填,一個人就能操作。

從萌生想法,到設計製造,先是用木頭做模型,接着鑄造零件,選擇弓弦……前後耗費了三年多的時間。

整支弩箭,最貴的就是那一根弓弦……由於要省力氣,還要足夠射程,就必須用到滑輪,但這個滑輪必不能是碼頭那種傻大黑粗的貨,要做的精巧細緻。

而用了滑輪,弓弦就會成倍加長,夠細,夠長,又要保證韌性……整個製造過程,堪稱在互相矛盾的指標中間,極限拉扯。

瞭解了過程之後,張希孟也是頗爲感嘆,這個過程真有點像造坦克,要火力,要裝甲,又要機動能力,大炮厚甲,就必定降低速度,想要提升速度,有要求削減重量……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三者之間形成一個平衡,然後還要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形成鋼鐵洪流,也難怪沒幾個國家能造的出來。

張希孟手裡的這一支弩,就輸在了最後量產的步驟上,怎麼降低成本,怎麼大規模製造。尤其是弓弦,要怎麼擺弄出來……由這一支弩,又想到了火器,火銃,火炮,毛紡呢絨,絲綢布匹,工業機械……

這裡面的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在多個不同的指標中間,尋找平衡,找到最經濟高效的辦法,解決現實中的困難。

張希孟覺得有必要和工匠們好好聊聊天,從他們身上學點東西,然後總結一下工業發展的規劃,然後鼓勵大傢伙搞創新發明,開始攀科技樹。

畢竟張希孟也沒有自己鼓搗出蒸汽機的本事,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從基礎抓起。他推了這麼多年的興學,人才算是有了,就看怎麼發揮聰明才智了。

由於想這些事情,人們就發現張相公不怎麼擺弄織針了,而是提着一支弩,不斷端詳,時不時還瞄準一下,連睡覺都要抱在懷裡。

大傢伙看着只是笑,不說話。

難不成還真能輪到你張相上戰場?

就算上了戰場,也輪不到你出手啊?

就算讓你出手,你又能幹什麼?

書生文弱,寫文章我們不行,打仗你不行!

然後大傢伙就傻眼了。

我的老天爺啊!

察罕帖木兒,竟然被張相給射中了!

雖說真正讓察罕落馬的是老朱的一擊,但是張相的先知先覺的一箭,那也是不同凡響啊!

莫非說咱們張相是深藏不露,文武全才,只是不屑於和你們這些武夫爭雄而已?

這個發現,驚呆了大夥。

哪怕朱元章親自衝向察罕,親自揮刀廝殺,衝散察罕護衛,大傢伙的心裡還都念叨着張希孟天外飛仙的一箭。

沒辦法,朱元章的戰鬥力大傢伙都是知道的,除了高呼萬歲,似乎也沒有別的了。

可張相這個着實讓人驚掉下巴,不服不行。

朱元章親自衝殺,勐虎下山,勢如奔雷。察罕帖木兒的部下試圖搶救,他們拖着察罕,想要上馬逃跑。

老朱卻已經衝到近前,奮力揮刀,迅捷無比,果斷噼了兩個元軍,其餘人一鬨而散,察罕再度掉落馬下。

此時的察罕一息尚存,還想說點什麼,結果他就看到了一雙通紅的眼眸,手起刀落,直接斬落察罕的人頭。

這,這不科學啊?

你朱元章不是這樣的人啊,你難道不想俘虜我,不想說點什麼,不想玩個明正典刑嗎?

我可是元軍統帥,地位尊崇,哪怕俘虜了,也能大做文章的!

帶着滿肚子的疑惑,察罕死在了陣前。

是不是有點太容易了?

或許是吧,可誰又能想到,真實的歷史上,察罕是死在了田豐和王士誠的手裡,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就憋憋屈屈結束了。

只能說,現實一直在殘酷地挑戰着淺薄的認知,窮盡想象力,也很難搞明白現實的離奇。

對於朱元章來說,親手斬殺察罕,除掉一個大敵,並沒有讓他有什麼喜悅,相反,他很惱怒。

元軍的拉胯程度超出了戰前的預計,本來老朱是想作爲決勝力量,彌補徐達和常遇春的不足。

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但是從實際來看,是不用他出手的,兩員大將足以應付。

而且爲了讓他出手,徐達在佈置上面,明顯預留了空間,就是要給天子表現。

然後他就上了戰場,就跟察罕帖木兒撞上,這傢伙幾乎射出暗箭……天子上戰場,就沒有風險嗎?

笑話,劉邦好幾次受箭傷是怎麼回事?

刀劍無眼,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朱元章的身上就罩着三重鎧甲,一支暗箭,或許傷不到他,即便受傷,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問題是張先生啊,他身爲天子近臣,也緊緊跟隨。

萬一這一箭傷到了張先生,那該怎麼辦?

光憑這一項,察罕就該千刀萬剮,僅僅砍了頭,算便宜他了!

而且朱元章也暗暗下定決心,身爲一國之君,不能任性了,就算他不在乎,也要考慮身邊的近臣安危。

老朱攥着手裡的利刃,在戰袍上蹭了蹭血跡,收回了鞘中,隨即澹澹下旨。

“叫徐達和常遇春追殺元軍。”

說完這句話,老朱就打馬返回,放棄了追殺。而且他也下定決心,從今往後,收起鎧甲兵器,再也不會親自上戰場了。

當然了,他對戰場的研究不會放鬆,哪怕坐在奉天殿,依舊能夠微操。

“先生……你,你立了大功啊!”老朱略顯尷尬道:“這一次咱可要好好封賞纔是。”

張希孟還處在擊傷察罕的震撼中,不免心不在焉,竟然沒有立刻回話。老朱只能咳嗽道:“先生,你莫非有什麼事情?”

張希孟這才稍微清醒,隨即道:“主公,此戰之後,只怕中原大地,更要凋敝了。想要恢復民生,重建家園,可不是三句話兩句話能做到的。”

朱元章微微沉吟,就說道:“先生以爲要做哪些事?”

“其一,自然是消除兵亂……察罕帖木兒聚攏了幾十萬元軍,還有韓宋的舊部,光是這些人加起來,沒有一百萬,也有八十萬。另外地方上還有許多結寨自保的地主武裝,更有多如牛毛的盜匪,主公,實不相瞞,以我來看,中原大地,已經不剩下太多的好人了。”

這可不是什麼嘲諷,而是說一個簡單的事實。

普通人想要在這種亂世活下來,實在是太難了。

反之,能活下來的,又有多少清白的?

那些豪門大戶,地主豪強,抓起來,挨個砍頭,保證不會有冤枉的。

潰兵三分之一,土匪三分之一,地主豪強,又佔了三分之一。

這就是開封等地的情況。

像汝寧,信陽,包括潁州等地,還能組織起一些民兵。

但是這一次戰場的核心,歸德,開封,鄭州,以至於洛陽等地,除了走不了的老弱病殘,只怕連民兵都不好組織。

“除了兵亂之後,就是水患……黃河氾濫依舊,龐大的黃泛區,赤地千里,鹽鹼沙化,好些地方已經不適合生存,中原沃土,居然弄成了這幅樣子,又要花費多少功夫,才能恢復過來?真是無法估計。”

“除了恢復民生,還要北趕元廷,收復大都……這一次幾十萬兵丁動員,已經傷損了朝廷元氣,必須要有個恢復時間……察罕雖然死了,但是孛羅帖木兒尚存,元廷在草原上,依舊實力不俗。說實話,我們接了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想要走出來,並不容易!”

張希孟簡略總結一下,就已經讓人心驚肉跳,頭皮發麻。

確實是困難重重。

朱元章也意識到了,雖然中原姓朱了,但是距離他想要的中原大地,還差得太多太多。

“千般事,萬般事……歸結起來,全都是人的事情。”

老朱突然道:“咱不管先生怎麼籌劃中原大事,但是咱有一條,必須放在首位。”

張希孟微微遲疑,“主公有何高見?”

“不是什麼高見。”朱元章道:“咱要學勾踐。”

“勾踐?”

“對!”

老朱突然笑道:“中原恢復,首先在人,所以咱打算效彷勾踐,鼓勵生育……只要多生一個娃,就多分一塊田,而且這塊田免除田賦徭役,一直到二十歲。不論男娃女娃,全都一樣!如果誰家生五個以上的娃,就,就免掉徭役!”

張希孟微微吃了一驚,“主公,這是不是過了?賦稅徭役,不好輕易改動!”

“不!”老朱固執道:“賦稅徭役出了問題還能糾正,人是根本,人是一切!都沒人了,還談什麼別的?”

朱元章又吸了口氣,突然笑道:“咱還要個設想,這男子二十不婚,罰款!民戶罰兩石稻穀,至於官吏嗎……罰俸祿,官職越高,罰得越多喲!”

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章 論守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