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

“陛下若不惜一切代價治水。”

于謙拜服在地:“當列爲千古賢君,與古之聖賢並列,便如堯舜之君,亙古未有!”

朝臣全都叩拜。

個個神情激動。

官員的主要政績來源,就是治水。

黃河氾濫之後,讓原本富饒的中原,成爲萬里澤國,各條河流,都深受黃河之害。

中原原本是糧食大省。

如今卻位居第末?

甚至不足以供應京師用糧。

都和黃河有着直接關係,若能根治黃河,整個中原,乃至整個北方,都會恢復魏晉時代的肥沃。

漕運的壓力瞬間減輕,京師的糧食也許也會豐收呢。

朝中所有官員,或多或少都懂治水。

精通者不勝枚舉。

“朕每年出六百萬兩銀子,出三十年,合計1.8億兩。”

“閣部各出一人,組建治水局。”

“治水局立於軍機處之下,由朕直管。”

“設左右郎中,給內閣行走銜,人選由閣部裁定,三年輪換,以政績覈定。”

單設部門,說明皇帝對治水極爲重視。

一年六百萬兩銀子,看似多,其實是捉襟見肘的。

“陛下,局的級別不夠,乾脆設治水司,老臣來當第一任治水使!”胡濙擲地有聲道。

由他來牽頭,用身份鎮住下面。

“老太傅身兼數職,已經分身乏術了。”

“您還是以榮養爲主,不能過於勞累,朝堂離不開您呀。”

朱祁鈺道:“就依您之言,設治水司,朕來當第一任治水使。”

“左右司正從朝中有能力的官員中挑選。”

“朕只是掛個名,不管實事,第一任司正,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需要個鎮住場子的人。”

“陛下,老臣舉薦工部右侍郎吳復。”王竑出列。

朱祁鈺神色發苦:“吳復今年七十多了吧?他已經很久不在早朝上露面了,身體越來越差了,還能去地方治水嗎?”

吳復是永樂朝的官員,和胡濙一樣,歷經五朝。

其人在景泰朝負責治理黃河,頗得讚譽。

又是老資格,當左司正,綽綽有餘。

“陛下只需要一個老人鎮住場子,倒也不需要吳侍郎去黃河邊,身體力行了。”胡濙道。

吳復的身份地位,是能壓住下面的。

“就讓吳復擔任左司正。”朱祁鈺定下來。

“右司正,老臣舉薦中官徐珵。”王竑又道。

徐珵那可是治水大家啊。

但他是宦官。

讓宦官擔任朝堂官員,是沒有先例的,也是壞了規矩的。

朝臣不同意。

朱祁鈺也搖頭:“徐珵在遼東搞種植糧食呢,治水雖然重要,但要排在糧食之後。”

“吳復人老體衰,很難奔波地方了。”

“挑兩個右司正,負責輔佐他。”

“具體事物,由右司正來做。”

他留着徐珵,還有一層目的。

這麼大的工程,貪污之事一定沒法杜絕,所以等肅貪之後,再找機會讓徐珵來做鎮守太監。

宦官又如何?

治水司本就是朕直管的,錢都是內帑出的,讓太監去當鎮守太監,也是沒錯的。

至於右司正,還真沒什麼好人選。

皇帝殺人太狠,很多能臣被誅殺,導致中樞人才斷層。

“陛下,尹直和丘濬如何?”王復小聲問。

“都在山東呢,朱英怕是不肯放人呀。”朱祁鈺笑道。

“陛下可有人選?”

王復已經猜到了,皇帝矚意的人選是劉吉和劉珝。

“劉吉和劉珝太年輕,當不了治水司的主官,可去當左右監副。”

朱祁鈺定下來。

姚夔卻道:“微臣倒是有兩個人選,供陛下參考。”

“說!”

“舉賢不避親,通政司左參議趙昂是懂治水的。”

姚夔回稟:“另一個則是正統十年進士何宜,其人有大志,能謀善斷。”

“何宜人在哪?”朱祁鈺問。

“如今是兵部郎中。”姚夔道。

朱祁鈺看向孫原貞,孫原貞站起來,說道:“何宜其人,素有大志,能力卓越,頗得兵法,只是資歷尚淺,怕是當不了治水司的主官啊。”

其實,還有真有個人選。

吏部侍郎陳文。

奈何吏部離不開他。

朝臣又舉薦了幾個人。

朱祁鈺覺得一般,朝臣也覺得不合心思。

“諸卿回去好好想想吧。”

人選一時半晌定不下來。

但大體框架定下來,新設治水司,皇帝親自擔任治水使。

吳復擔任左監正。

右監正空懸,人選有趙昂、何宜、劉俊、鮑相、高誠等人。

左監副劉吉。

右監副劉珝。

“朕雖然是說三十年,但這是個虛數。”

“若能用二十年修建完畢。”

“亦或是十年,最好!”

“在朕活着的時候,把黃河修建完畢,天下河道改善完畢,以後纔不會有大麻煩。”

“省着太子繼位後,捨不得花錢嘍。”

朱祁鈺在說笑。

但羣臣卻不許皇帝說這等不吉利的話。

這一刻,羣臣是真心希望皇帝活着的。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吳復雖在京中坐鎮,但也不要閒着。”

“京師的河道也要勾連、修繕,該修的修,別給朕省錢。”

“讓他親自帶着些進士治水,給進士們漲漲經驗,希望能帶出一批治水的大才。”

朱祁鈺內心期許很大。

“陛下!”

王竑卻跪在地上,高聲道:“請陛下允許給伕役些錢財!”

“老臣知道,這對內帑壓力巨大。”

“但百姓也苦呀,一年勞作到頭卻填不飽肚子,一年年的沒個盼頭。”

“老臣爲官三十餘載。”

“卻第一次見到,在京中做伕役的百姓,臉上露出了笑容。”

“沒有人抱怨幹活苦、幹活累。”

“一個個喜氣洋洋的,真心賣力氣呀。”

“這紫禁城,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了修繕,百王府已經完工十三座王府。”

“全因每天一個銅板呀!”

“陛下,百姓勢利,是因爲他們真的沒有呀。”

“窮得吃不上飯,如何愛國呀!”

“衣不蔽體,如何擁護大明啊?”

王竑淚灑當場。

重臣皆哭。

這種實話,朝臣以前是不會說的。

朱祁鈺改正風氣後,暢所欲言,說實話辦實事。

大明看似歌舞昇平,其實地方叛亂不斷,歸根結底是吃不飽肚子,官逼民反。

王竑認爲,百姓吃飽穿暖後,就不會造反了。

但姚夔卻道:“王閣老,百姓開心固然好,問題是內帑沒錢呀!”

“和根治黃河比起來,苦一苦百姓,總是沒問題的。”

這話也引起了共鳴。

若兩億兩,全部拿來治水,怕是都不夠的。

若是再花錢,怕是需要四億兩,甚至更多。

皇帝能承擔得起嗎?

這是個大問題。

一旦皇帝哪天不願意花錢砸這無底洞了,纔是大事呢。

“諸卿莫爭論了。”

“錢朕來想辦法,一天一個銅板,給伕役發錢。”

“可發銀子!”

朱祁鈺一錘定音。

他做的很多事,都在改善百姓生活。

比如織毛衣,就讓京畿婦人賺錢,還令紡織廠招女工,讓婦人走出家門來賺錢。

“陛下,那一年怕是要八百萬兩以上了!”姚夔滿臉擔憂。

“姚卿勿憂。”

“大明連年打仗,自然會有很多戰俘的。”

“以後就用戰俘修繕河道,能緩解一部分壓力。”

“總額控制在四億兩以內即可。”

“錢,朕出了!”

朱祁鈺卻知道,哪裡有白銀。

打下倭國,白銀有多是!

打下東南亞,遍地是白銀。

打下美洲,白銀就是紙片子,不是錢了。

朝臣卻渾身一抖,難道皇帝又要對大族動手了?

“朕的夢中,有一地,有一萬座銀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朱祁鈺給朝臣個底兒。

朝臣卻想到了葉盛,葉盛去找的地方,是不是就是遍地是銀山呢?

“大明百姓,該過些富裕日子了!”

“畢竟是天朝上國之民。”

朱祁鈺話鋒一轉:“諸卿,還有一事!”

朝臣臉色肅然,放下湯碗,看向皇帝。

“朕之前說過,想讓大明百姓皆讀書。”

“國子監不止要設在直隸,還要設在天下各省。”

“朕希望多建學宮,讓學子呈井噴之勢!”

“百姓雖不懂經義,但也能認識些文字,知曉人間道理。”

朱祁鈺認真道。

教育是百年之策。

之前就討論過,皇帝被巨大的預算嚇退了。

“陛下,讀書是大明的根本呀!”

耿九疇脣角抽動:“教育是百年大計,需要海量的銀子堆積,微、微臣擔心……”

“擔心朕心血來潮嗎?”

朱祁鈺讓他起來,嘆了口氣:“諸卿都知道,朕在京畿招了批孩子,在裡草欄廠建朝陽學社。”

“大半年過去了。”

“朕方知教育之艱難呀。”

“朕當初以爲,教導三年,就能成才。”

“結果才知道,教導一年,還未開蒙呢,想讀懂經義呀,需要大量的時間。”

“而一些孩子的家長,已經不耐煩了,想讓孩子回家種地,幫家裡分擔壓力。”

“難呀!”

“是以朕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急於一時。”

朱祁鈺話鋒一轉:“但教育是根本大計,朕打算設提學司,立於禮部之下。”

“每年朕從內帑裡拿出五十萬兩銀子,戶部再支出三十萬兩銀子。”

“合計八十萬兩。”

“先建幾座學宮,以點到面,一點點擴散全國。”

“爭取百年之後,大明無人不識字,無人不讀書!”

朝臣全都跪伏在地:“陛下此舉,不亞於聖人當世!孔聖傳道於後人,陛下佈道於天下,當與聖人並列!”

如今已經不是魏晉時代了。

知識被世家壟斷。

知識壁壘被造紙術和印刷術給沖垮了,獲取知識難度降低,但讀懂知識難度卻在提高。

這就歸功於程朱理學了。

把經義解讀出各種花樣,讓人看不懂了。

對名師要求越來越高。

而皇帝肯花錢做大教育,這不是打破文官桎梏,而是在給文官塑金身呢。

因爲尊師重道的思想,老師是和父親一樣的。

由老師教導出來的孩子,天然成爲文官一派,和皇帝隔絕。

皇帝每年出八十萬兩,一百年就是八千萬兩銀子,給文官做嫁衣,何樂不爲。

朱祁鈺看不破嗎?

但他必須要做。

一百年教育,是給文官塑金身。

但等到一百五十年你再看看,文官的金身,會被窮苦人家孩子給沖垮的,然後把文官掃進垃圾堆。

當然了,也可能把皇帝掃進垃圾堆。

這是後世之君要應對的局面。

他朱祁鈺管不了。

“諸卿。”

“朕鼓勵諸卿辦報,發展文學,放開皇家藏書,都是爲了給教育鋪墊。”

朱祁鈺擺擺手,不讓他們吹捧,笑道:“諸卿,朝中可有精通教育的人才舉薦給朕?”

“幸得陛下降下宏恩,方可種花花開。”

姚夔卻拜服在地道:“陛下開放皇家藏書,導致天下文宗魁首,俱聚於京師,去那澹臺藏書閣閱覽書籍。”

“您猜不到,如今誰在京師?”

姚夔成功把所有人的興趣吊起來。

“別賣關子快說!”朱祁鈺急聲道。

“吳與弼!”

“誰?”

朱祁鈺驚得站起來,朝臣也面面相覷,面露驚容。

這可是爲超級大拿啊。

大明理學第一宗師,開創崇仁學派。

他的徒弟中,大牛超級多,陳獻章、胡居仁、婁諒、胡九韶、車泰、羅倫、謝復、周文、楊傑、饒烈等等全出自他的門下。

大名鼎鼎的王守仁,則師從婁諒,是吳與弼的徒孫。

龍場悟道之前,是陳獻章先在築春陽臺悟道。

王陽明是聖人,那麼吳與弼就是聖人的祖師爺。

所以,滿朝重臣,都是這種表情。

皇帝三顧茅廬,吳與弼拒不出山。

“姚夔,你玩笑呢吧?”

朱祁鈺難以想象,吳與弼竟然會出山。

還來了京師,就不怕來了走不了嗎?

“陛下,微臣親眼看到了!”

姚夔肯定道:“隨吳先生入京的是,陳獻章陳先生、婁諒婁先生和胡居仁胡先生。”

嘶!

養心殿裡倒吸一口冷氣。

都是超級大牛啊!

“明日一早,就宣其入宮,在宮中用早飯。”朱祁鈺必須要見見這些大牛,爭取把他們留在朝中效力。

“陛下,微臣能否伴駕?”姚夔舔着臉問。

“不能!”

朱祁鈺掃視羣臣:“朕單獨見,改日朕設下宴席,邀請爾等參加,如何?”

好吧,就等幾日再見吧。

“陛下,若能請動胡先生出山擔任教諭,教育之事就算成了!”胡濙道。

但朱祁鈺不這樣看。

理學實在太高深了。

皇帝都看不懂,真的。

讓些小孩子,天天掉書袋,沒必要。

追尋天地至理,還是交給那些大牛吧。

教育之事,不是隨便就能定下來的,需要慢慢商議。

今晚暫時議到這裡。

由宮中派出車架,送重臣回府。

牽馬的車伕,都是他們的兒子,可謂皇恩之重。

朱祁鈺也要準備睡覺了。

但過了時間點,反而睡不着了。

翌日不上早朝,他睡個懶覺。

起來鍛鍊後,用早膳。

而吳與弼、陳獻章、婁諒和胡居仁,已經在飯堂裡候着了,四個人跪在地上,恭迎陛下。

“如何讓四位大賢跪迎朕呢?”朱祁鈺頓覺好笑。

“草民等如野草,陛下如日月,野草見了太陽,自然要躬身行禮的。”吳與弼倒是幽默。

朱祁鈺打個哈哈:“起來吧,賜座,跟朕一起用膳。”

他一身臭汗,身體強壯。

簡單擦拭之後,坐在團凳上。

而擺在面前的,是簡單的稀粥鹹菜,還有兩塊羊肉和一隻雞腿,兩個雞蛋。

“諸位先生,莫要嫌棄早膳簡陋,用吧。”

朱祁鈺吃飯很沒規矩。

沒有讓太監佈菜,他自己端起碗來,吃得很精細。

嘴裡不發出任何聲音,也不說話,這是禮。

陳獻章倒是小心地打量着皇帝,他和師兄胡居仁、婁諒不一樣,這兩個人天生神仙,不願意涉世居俗。

但他是考過兩次科舉的,景泰二年,第二次科舉不中,他選擇徹底放棄,進士沒當成,成就了理學大宗師。

而第一次面君,他做不到和師父、師兄那般坦然。

婁諒吃飯甚是沒規矩。

皇帝讓他動筷子,他就動筷子,啼哩吐嚕的吃。

陳獻章則小心翼翼的,生怕給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在吃飯的時候,吃相最難看的婁諒也在觀察皇帝,他故意吃得如此沒有形象,就是想得到皇帝的呵斥。

他可不想入朝爲官。

所以給皇帝一個很惡劣的印象,讓皇帝免開尊口。

偏偏,皇帝並不作忤。

而是細嚼慢嚥,用完粥後,認認真真把雞蛋剝開,裹在雞蛋皮的蛋白,他用嘴啃下來,一點不浪費。

用完雞蛋,開始吃肉。

直到全部吃完,碗裡一粒粥粒不剩,骨頭上連個肉絲都沒有,真是狗看了都搖頭。

皇帝還吮吸幾口,才放下骨頭,擦嘴淨手。

“諸君,對這飯食可還滿意?”朱祁鈺臉上帶着笑容。

吳與弼等人不知皇帝的真面目,以爲皇帝就是這樣仁善之君呢。

“謝陛下賜餐,餐食甚是可口。”吳與弼也吃得乾淨。

“朕還借了你們的光呢。”

“今天兩個雞蛋。”

朱祁鈺笑道:“朕兩個雞蛋,伱們一個雞蛋,知道什麼原因嗎?”

“草民不知。”

“因爲朕告訴尚食局,多備一個雞蛋,萬一哪位先生不夠吃了,就把這雞蛋給他。”

“但朕嘴饞,把這枚雞蛋吃了。”

“諸位先生,不會生朕的氣吧?”

朱祁鈺笑問。

“草民等自然不敢生陛下的氣,陛下如此節儉,乃天下百姓之福。”吳與弼是會說話的。

只是配音不太好聽。

婁諒吃相難看,吃飯聲音響亮。

馮孝幾次都想開口,卻被皇帝眼神制止。

“婁先生至情至性,讓他吃吧。”朱祁鈺自然看穿了婁諒的小心思。

婁諒被戳穿,老臉鬧得通紅。

他放下筷子。

但看見碗中還有剩餘的餐食,想拿起來,又不好意思。

“都吃乾淨,莫要浪費。”

朱祁鈺道:“糧食珍貴呀,京畿百姓還餓肚子呢,天下百姓能吃飽飯的十中無一,百姓過得難呀。”

婁諒趕緊端起碗,把碗裡的餐食都吃乾淨。

胡居仁和陳獻章都吃的乾淨。

“諸君,千里迢迢來京師看書,覺得如何呀?”朱祁鈺問。

“陛下願公開皇家藏書,不令寶珠蒙塵,乃天下人之福,草民能有幸讀到孤本書籍,雖死無憾。”

吳與弼的話,引起他三個弟子的贊同。

陳獻章癡迷於看書,什麼書都看,看到徹夜難眠。

都是愛書之人。

皇帝肯開放皇家藏書,自然是聖君臨朝。

還因此,朱祁鈺的口碑有着小小的反轉。

“朕知道諸位都是神仙中人,心不在凡世,但還是忍不住想說一句,可否願意入朝爲官呢?”

朱祁鈺誠心邀請。

只有陳獻章稍有念頭,但終究幽幽一嘆,他是世俗散人,做不了朝中官吏的。

“謝陛下厚愛,草民等都是民間殘老之士,怕是無福入朝侍奉陛下了。”吳與弼回答得天衣無縫。

朱祁鈺嘆了口氣:“朕終究是和大才無緣啊,那諸位可有所求?”

吳與弼反而猶疑了。

他是江西人,婁諒和胡居仁也是江西人。

江西的事,他們自然是知道的。

婁諒卻跪在地上:“草民有一事求陛下,江西鍾靈毓秀,乃人間淨土,而錦衣衛在江西肆意搜刮,導致民心不附,草民想請陛下寬宥江西,重懲錦衣衛……”

他說了很多。

朱祁鈺慢慢聽着:“婁先生既不願入朝爲官,怎麼還管朝中之事呢?”

婁諒臉色一變,這不是您讓我們提的嗎?

我就說了實話呀。

“江西事,乃是朕做的,朕下的聖旨,婁先生沒看到嗎?”朱祁鈺語氣一沉。

吳與弼等三人嚇得跪在地上。

“想來是朝中有奸佞……”婁諒找補。

朱祁鈺冷笑:“朝中沒有奸佞,是朕非要做的,反而朝臣處處勸諫,朕都不聽,婁先生對此有何看法?”

婁諒臉上流出了冷汗。

皇帝太小心眼了。

他吃飯時無禮,皇帝看似沒責罰他,卻在此刻難爲他。

“吳先生可有想法?”朱祁鈺又問。

“草民避世之人,不敢置喙朝政!”吳與弼也被嚇到了。

皇帝好似和傳說中的不一樣。

“那朕就教你們的乖。”

朱祁鈺幽幽道:“既然避世,就閉嘴!”

吳與弼嚇慘了。別看他們是聖人,但終究還帶個人,是人,就受皇帝管制。

“只要吃着大明的飯。”

“就是朕的子民。”

“什麼避世神仙,不過是朕給你們臉而已。”

“可,朕徵召爾等,你們卻拒絕朕。”

朱祁鈺變了臉色:“打朕的臉?”

吳與弼嚇慘了,連連磕頭:“草民等絕不敢忤逆陛下!絕對不敢!”

聖人?就這?

“哼。”

朱祁鈺冷哼一聲:“爾等的理學,朕讓爾等傳,才能傳,朕不許,看誰敢學?”

吳與弼渾身在哆嗦。

婁諒已經快尿了,陳獻章和胡居仁也沒好到哪裡去。

“好好反思反思吧。”

朱祁鈺站起來,直接走去前殿。

把吳與弼四人晾在飯堂。

無妄之災呀!

他們也沒敢得罪景泰帝呀,只是拒絕徵召而已,這也被怪罪?

陳獻章忽然斷絕了入仕的心思。

這樣的皇帝,侍奉起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還不如好好搞自己的學問呢,起碼生命無憂……

等等,好像自己的學問也搞不了了。

皇帝好似是不喜歡理學,限制其發展了。

走到前殿。

朱祁鈺開始處置政務,坐下的間隙,馮孝卻問:“皇爺,您真要處置理學?”

“傻了?”

朱祁鈺瞥他一眼:“那婁諒敢在朕面前造次,自然要給他點顏色看看,還有那個吳與弼,自投羅網,自然得敲打敲打,纔好重用啊。”

馮孝沒明白,怎麼用啊?

人家也不入朝啊。

朱祁鈺懶得理他,開始處置奏章。

都晌午了,四個人還在跪着。

皇帝也沒理他。

腿太麻了,他們很少跪着,十分不習慣。

跪久了雙腿如灌鉛似的疼。

也沒做準備,膝蓋上沒綁着軟墊,膝蓋都破皮了。

直到講讀學士周洪謨進殿,看見四個人跪在飯堂,整個人都懵了,他也不敢問呀。

而是走到吳與弼對面,跪在地上,恭迎皇帝。

吳與弼都是閒人,不知道通過官袍分辨官職,反正兩眼懵。

等了片刻,朱祁鈺才進來。

沒看任何人,緊蹙着眉頭,像是在想什麼事。

“陛下,該講了。”周洪謨提醒一句。

朱祁鈺應了一聲,坐下用膳。

周洪謨今天講貞觀政要。

朱祁鈺一邊吃飯,偶爾還提出問題,周洪謨是大儒,答對入流,朱祁鈺聽得連連頷首。

“明天不講貞觀政要了,朕要看西域記。”

“微臣遵旨!”

皇帝繼位之初,周洪謨就上書皇帝,希望皇帝參加經筵講學。

可前些年,皇帝聽不進去。

就算聽,也是神遊天外。

從景泰八年之後,只要有時間,皇帝就會聽,聽得非常認真,提出問題的角度非常刁鑽,偶爾還和學士辯論幾句。

這是周洪謨最滿意之處。

“給周學士賜宴,朕還公事沒忙完,先過去了。”

朱祁鈺壓根就沒看吳與弼四人。

一直忙到了天黑透。

晚宴也是周洪謨講學,講的還是貞觀政要。

直到奏章全部處置完畢。

“把吳先生請過來吧。”朱祁鈺喝了口茶,活動活動肩膀、脖子。

吳與弼四人被折磨廢了。

跪了整整一天,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身心俱疲。

陳獻章再也不想當官了。

“想明白了嗎?”朱祁鈺問。

吳與弼更懵逼,想個屁啊!

只能連連乞饒。

“真是蠢貨,你們這樣的,怎麼當聖人啊?”

“沒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不能爲朝堂賣力。”

朱祁鈺叱責:“生是鄉野村夫,死也是鄉野村夫啊。”

“人活一世,不曾爲國爲民做一點事,空活百歲。”

“一羣廢物!”

吳與弼四人臉上火辣辣的。

若是早晨,還敢跟皇帝辯駁兩句,現在,敢?

“心裡想着,回去寫書罵朕?教導學生反朕?”

朱祁鈺冷笑:“哼,可笑!”

“你們喜歡讀書,朕可挖了你們的眼睛;你們喜歡傳道受業,朕可以割了你們的舌頭!”

“耳朵也沒用了,乾脆扎聾。”

“再剁掉手指。”

“一輩子都不許拿筆。”

“如何?”

吳與弼四人全都傻了,爲什麼啊?

“說話!”朱祁鈺陡然一喝。

把四人嚇得一哆嗦,吳與弼帶着哭腔道:“草民等並未犯錯,陛下爲何如此殘忍呀?”

“因爲朕是暴君!”

“朕不止不許你們說不出話來!”

“還不許你們的孩子說話!”

“全都挖眼、扎聾、割舌、剁手,讓理學徹底絕跡,如何?”

四人淚如雨下。

萬沒想到,入京看書,卻遭了大劫。

朱祁鈺就這樣盯着他們。

養心殿冷涔涔的。

“草民等知錯了!”吳與弼哭着磕頭。

磕了很久很久。

額頭都磕紅了。

朱祁鈺語氣一緩:“說實話,朕對理學沒有一點興趣。”

“甚至侍講學士給朕講解經義。”

“朕一個字都聽不進去。”

吳與弼不明白皇帝唱哪出?

但這話傳出去,怕是天下士子都要罵皇帝是昏君吧?

“兒時開蒙的學問,早就還給師傅了。”

“朕讀經義呀,腦袋就疼。”

“現在也是,聽經義就腦子癢癢,不是長腦子,而是費腦子。”

“但朕還是把爾等宣來了。”

朱祁鈺身體靠緊椅背,肩膀痠疼,讓馮孝給他捏捏,幽幽道:“你們說說,你們對朕有何用途?”

吳與弼跟不上皇帝的節奏呀。

“陛下,草民等都是避世……”

啪!

朱祁鈺把桌上的茶杯,砸在吳與弼附近:“避世?那怎麼不去死呢?浪費糧食的廢物!”

白瓷片打在吳與弼的肚子上,吳與弼嚇得跪伏在地。

吳與弼的腦子已經徹底亂了。

胡居仁卻道:“陛下是希望,草民等人爲陛下所用?”

算有個長腦子的。

不然皇帝沒臺階下,豈不尷尬?

“如何用呢?”朱祁鈺問。

“草民等能將理學發揚光大……”

朱祁鈺嗤笑:“跟朕有什麼關係?理學奉朕爲聖了嗎?”

點你呢!

胡居仁卻瞪圓眼睛,陛下您能不能要點臉!

和孔聖、朱聖並列?

您可真是個天才。

“草民等能爲中樞提供人才!”陳獻章反應過來了。

巧妙避過了給皇帝封聖。

否則,只要給皇帝封聖,崇仁派就會立刻消融,吳與弼從大賢變成過街老鼠。

誰會信一個阿諛奉承之徒的學說呢?

“如何提供人才呀?”

朱祁鈺也不追究,他不想當儒學的聖人。

看看朱熹被罵成什麼樣了。

不止現代罵他,宋之後的文人都罵他。

他估計是遭罵最多的聖人了。

“草民等門人弟子,不計其數。”

陳獻章磕頭道:“入門第者,便能爲中樞所用,爲陛下所驅使!”

“朕連你們都驅使不了,能驅使他們嗎?”

朱祁鈺冷笑:“哄騙朕,可沒有好處呀。”

“草民等願意入中樞爲官,爲陛下驅使!”陳獻章哭着說。

以前是想科舉,考不上。

現在不想考了,皇帝把刀架脖子上,逼着他當官。

什麼事嘛。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朕不要。”朱祁鈺眼神玩味。

“草民等乃一心朝聖之人,自然不敢誆騙聖人。”陳獻章賣個乖,把皇帝稱爲聖人。

見敲打得差不多了,朱祁鈺幽幽道:“官兒,是要當的。”

“但朕的官兒,可不是誰都賜下的。”

“朕的官兒,更難當。”

“你們可要考慮清楚啊。”

四個人都被快折磨死了。

估計敢搖頭,皇帝就能立刻處死他們。

壓根不管四位可能成聖的準聖人,肯定也不會管史書的謾罵。

要麼死,要麼當。

“草民等願意爲陛下效力!”吳與弼磕頭。

最鬧心的是胡居仁和婁諒了。

兩個人可是發誓,永不墜凡塵的。

結果……掉屎坑了。

“別這麼不情願。”朱祁鈺繼續玩他們。

“草民等心甘情願的,心甘情願的。”吳與弼都快哭出來了,這能叫情願?

“你們倆呢?”朱祁鈺看向胡居仁和婁諒。

“草民等也願意爲陛下驅使!”

在生死麪前,聖人也得跪下。

這就是掌控天下的滋味。

朱祁鈺冷笑兩聲:“這個官兒,你們必須得當,理學,該傳揚傳揚。”

吳與弼等四人更懵逼了,誰能解讀下皇帝的心思呀?求求啦!

“吳先生,你生在崇仁,長在崇仁,又在崇仁開宗立派。”

“朕打算在崇仁,建一座崇仁學宮。”

“規模要大,朕出錢。”

“招收天下學子入崇仁學宮!”

“你來擔任教諭,在崇仁學宮裡,傳授理學。”

“但是,要允許人來辯經、來挑戰,朕希望崇仁學派,比其他學說更加開放,傳揚學說,不懼挑戰。”

就這事啊?

吳與弼都想打死皇帝,好話,您就不能好好說嗎?

非把我們嚇個半死!

他的學說,都是靠自己發揚光大的,也是自己貼錢教徒,若有皇帝掏錢,規模豈不更大了?

胡居仁卻沒有吳與弼這麼樂觀,叩首問:“陛下可有其他目的?”

“當然有!”

“朕打下這偌大的疆土。”

“各族林立,民心不附,隨時都有可能脫離大明的懷抱。”

“朕希望,崇仁學宮的學生,有朝一日,能去域外辯經,將理學傳到塞外,傳去漠北、安南、烏斯贓、海西,甚至更遠的地方。”

“所以,你們也要鑽研他們的語言,找到漏洞,然後去跟他們辯經,把那些域外之人,化成理學學生。”

“這纔是朕大力發展崇仁學宮的目的。”

吳與弼四人面面相覷。

理學,是從經義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就是說,這需要高等人才來學的,普通進士都學不明白。

你讓那些蒙人、臓人、土人、胡人來學?

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呀。

“朕不管你們有什麼困難,也不管用什麼辦法。”

“用了朕的錢,就得給朕賣命。”

朱祁鈺冷笑道:“也不許拒絕,朕是大明的天,只要你們活在陽光下,就得聽朕的話,沒有例外。”

四人又回到了被支配的恐懼。

只能磕頭答應下來。

但真做不到呀,這不是佛教,佛教能靠叩拜佛像就能信仰。

理學是非常高深的東西,大學士都未必能懂。

和外族辯經?

辯個腦袋。

等等……

皇帝的意思不是非要用理學辯經,而是學他們的東西,用他們的東西辯倒他們。

這不太簡單了嘛!

對理學大宗師來說,只要用一丁點時間,就能把那些沒文化的胡人辯死。

難度增加,也難不倒這幾位絕頂天才。

“你四人都是絕頂天才,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

“小小的崇仁學宮,是困不住你們四條蛟龍的。”

“所以,明年朕先建一座崇仁學宮,容許你們傳道受業,弘揚理學。”

“日後,朕會爲你們三人,各建一座學宮,開創自己的道!”

朱祁鈺開始畫餅了。

胡居仁、陳獻章和婁諒訝然,沒想到皇帝竟如此洞悉人心。

“草民等謝陛下天恩!”

“還自稱草民嗎?”朱祁鈺笑問。

“微臣謝陛下!”三人再叩拜。

“你們都是理學大宗師,集文化之大精華者!”

“但天下之大,地域之廣,文化之多。”

“都該去看一看,不要拘泥於一地。”

朱祁鈺卻站起來:“那塞外大好的河山,朕只能佔一時,想永遠佔據,化胡爲漢,還得看你們呀!”

吳與弼四人都是極聰明的。

立刻明白皇帝的深意。

理學,就像孔孟一樣,必須走出中原,去塞外紮根。

然後讓胡人,學理學。

“臣等受教。”四人叩拜。

“宋朝有二程、朱熹和陸九淵等等先賢。”

“朕希望在大明的歷史上,有你吳與弼、陳獻章、胡居仁、婁諒的名字!”

“朕希望你們的名字,能和北宋先賢並列!”

“也許朕會在你們的故事中成爲丑角,但朕不在乎。”

“和你們做出的貢獻相比,朕願意紆尊降貴,成爲你們故事中的丑角。”

朱祁鈺透過窗櫺,眺望黑夜:“朕希望大明變得強大,百姓吃飽肚子,由貧到富,大明不受外敵侮辱,國祚萬年。”

理學,是必須要走出國門的。

所以他點撥理學宗師,去學域外的學說,今天學烏斯贓、回回的學說,再糅合佛道,走出一條新路來。

未來,還要糅合西面的文明,走出一條全新的、適合漢人的新思想來。

在古老儒學中,推陳出新,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新路子。

這條路註定是孤寂、漫長的。

朱祁鈺自己沒資格走,所以他調教着理學宗師去走。

走出一條區別於歷史,但又符合大明的新理學。

吳與弼四人一震,趕緊叩拜。

“去吧。”

“年後朕會撥銀兩,建造學宮。”

“朕希望爾等不要敝掃自珍,將學說公之於世,讓天下人都能學會。”

“將理學,發揚光大。”

朱祁鈺擺擺手,讓他們退下了。

希望他們聽懂朕的話,若聽不懂,朕可就要殺人了。

吳與弼出宮門的時候都是懵逼的。

明明是好事,怎麼皇帝非要折磨他們一天呢。

而在宮門口,聚集着吳與弼的擁躉,上千人,全都是吳與弼的崇拜者。

看見偶像出來,一個個都擁上來。

他們以爲吳與弼師徒四人在宮中一日,是教導皇帝寬以待人呢。

打死他們也想不到,皇帝教了他們重新做人。

皇帝也沒賜車送他們。

回到住宿的客店,婁諒小聲問:“老師,今日的事……”

“必須爛在肚子裡!”

胡居仁驚恐道:“陛下最後說的話,你忘了嗎?”

“那是提醒咱們,萬一傳揚出去,壞了陛下的名聲,咱們就徹底遭殃了!”

婁諒打了個哆嗦。

皇帝太恐怖了。

本以爲他悟道就超凡脫俗了,結果在宮中一日才知道,他還是個凡人,還得老老實實聽皇帝的話。

“師兄,此事絕對不能傳入第五人的耳朵裡!”

陳獻章小聲道:“甚至,在筆記中也絕對不能落下,此事絕不能傳出去。”

“就算咱們耍了小聰明,如今陛下不知。”

“紙包不住火呀。”

“而且,陛下百年之後,太子登基,也絕不允許人詆譭陛下的……”

人家皇位是父死子繼。

兒子登基了,能容許別人罵他爹?

這是禍亂家族的事呀。

新皇帝也能讓他們去死,抄家滅族,太容易了。

“絕對不說,絕對不說。”

婁諒道心被破了:“那這京師……”

他有點想家了。

“陛下不準咱們離開,咱們就不能離開,而且江西封堵,不許出入,咱們回去也沒用呀。”陳獻章苦笑。

“那也可以去南浙訪友呀……可惜了。”

婁諒嘆了口氣:“今年怕是要在京師過年了。”

四人皆搖頭嘆息。

非要來京師看書幹什麼。

自投羅網了吧。

“老師勿要嘆息,就算咱們不來京師。”

“只要陛下想,咱們也得來。”

“那錦衣衛在江西大殺四方,誰敢說不?”

陳獻章壓低聲音道:“陛下親口承認了,江西之事,是陛下所作所爲。”

“錦衣衛不過代表着陛下的意志,連掩飾都不願意掩飾。”

“你們想想,這是誰的作爲?”

吳與弼驚呼:“宣宗皇帝!”

陳獻章驚恐點頭。

他們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之前在宮中是被嚇壞了,此刻頭腦清醒,立刻想到了很多。

中樞官員走馬燈似的更換。

恰恰說明,裡面充斥着陛下的意思。

這也側面說明,皇權之大。

“皇權竟這麼恐怖嗎……”

胡居仁捂住婁諒的嘴:“你瘋了嗎?什麼話都說!不想活了?”

婁諒只是覺得被限制得難受。

他本以爲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

結果皇帝給他上了生動一課。

再跳,也跳不出朕的五指山。

婁諒偏偏不能忍,這種被束縛的感覺,讓他生不如死。

“師兄,您可千萬不能尋短見呀,要爲後人考慮呀。”陳獻章是知道婁諒的。

婁諒一生不被拘束。

哪怕是一絲絲的拘束,都會讓他十分難受。

他就像自由的鳥兒,一生都在追尋自由。

“嗚嗚嗚!”

婁諒哭泣,道心被毀。

本想一死了之,陳獻章卻說,他死了,皇帝就得拿他的後代撒氣。

“不用管他,道心若這般容易被摧毀,如何成聖?”

吳與弼認真道:“不論陛下如何,這座崇仁學宮建起來,爲師的學說,就能變成顯學了。”

“是呀,老師苦心傳道。”

“就是希望再教授出一位準聖。”

“由他幫您入道,將理論貫通,走出一條新路來,再成一聖!”

陳獻章是最懂吳與弼的。

吳與弼教學,更多的是和學生平等相處,而不是擺師父的架子。

他的學問比天還高。

介於朱熹和陸九淵之間。

就差一絲,就能推開聖人的門檻。

所以他大力教學,希望教導出一位準聖來,和他切磋,助他踹開聖人的大門,和孔子、朱熹並列。

“老師,崇仁學宮大力招收學子。”

胡居仁道:“學生等,也能再進一步。”

胡居仁距離聖人的境界還遠,他的學說還未徹底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新學說。

他還在通往成聖的道路上努力。

陳獻章卻看向他。

他的學說,已經凝成雛形,他和師兄胡居仁的學說,是相反的,兩個人必有一戰。

也許,那一戰之後,兩個人就會有一人成聖。

胡居仁也看向他。

兩個人的目光擦出了火花。

只有婁諒,道心被毀,他需要重塑道心。

也許重塑道心的婁諒,會比歷史上的姚江學說更進一步,也許,他會教出更具異彩的王守仁!

這四人若能走出一條新路來,未來必然誕生出一位新聖。

也許是四位。

也許還會創造出更加可怕的王陽明……

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掄鞭子抽天下諸王!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190章 殺呀殺呀,殺出了大案,有人聚兵意第262章 楊府尹,收一收你的屎尿屁,味兒太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321章 招降倭寇,攻打柬埔寨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347章 沒有文集的官員,不配爲官;辣妹子第146章 小產真相,錢王妃發瘋,卻把最溫柔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32章 大明是瘋狗嗎?東北這塊爛地,也要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126章 爲大明立膽 立心 立魄 重塑金身!(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212章 歐信殺官,供給大軍的糧食去哪了?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174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第161章 動動你們的豬腦子吧,再不動就壞死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297章 敲骨吸髓,朝鮮第一彈!大炮打蚊子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413章 引水 填海 加高三大工程,氣溫升高第394章 許國寧國篇:基建狂魔和造娃狂魔第426章 鳳麟省滄海省聚窟省呂宋省篇:人口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317章 陳瘋子,老天不公,老子代老天幫你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159章 誰能使大明變強,爲朕所用,朕就允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304章 先屠安南,再求老撾一指之地,劍指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58章 陳嘉猷遍訪歐羅巴,朱見深兵打奧斯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162章 貴妃,跪好了!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37章 兵權到手,先拿誰開刀?(三千字求收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15章 死太監!哀家誓要殺你!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186章 一天推平一個土司!第204章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情世故!看我陶魯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