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

這就越發激起了朱祁鎮的好奇心,加上丁丑科會試是自己“奪門”後的第一場科舉,這一屆的進士,全出自自己的門下,在感情上就多了幾分親近。

隨即又搖頭道:“不對,能寫出此等詩詞,一定經歷過許多波折,見識過很多閱歷,此章子俊年紀輕輕… … 。”

李賢就把當年在章家堡村知道的事,說了出來… … ,全村最後只剩下十幾人。

土木之變雖過了十幾年,朱祁鎮明顯對此耿耿於懷,再經過幽閉南宮、奪門事件後在做事待人方面最近變得隨和許多, 朱祁鎮趁着太后大壽之際給全國老年人發放福利,“與民休息”的思想,在對待老人、乞丐、刑獄、賑災濟貧等方面都有寬宥。全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朝廷都要每年發放糧食供養,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加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免服任何差役。從這方面也看出,朱祁鎮從一個毛頭小子慢慢長大成熟的一個過程。

經過李賢的引薦,章子俊來到大明後第一次單獨面見皇帝。在章子俊看來,朱祁鎮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原因無它,自仁宣時期“不務遠略”,脫歡人馬雖不能深入邊內,但時常騷擾明軍巡邏的河套外緣,雖有白榮、範濟上言,仁宣也沒有重視河套在邊防中的軍事價值。

正統三年,山西安東中屯衛百戶周諒上言屯軍東勝州廢城,明庭逐決定整軍殄滅騷擾以肅邊境,正統六年,發生豐州之戰。正統十四年,東勝衛廢,以後因河套地區有空地三千里無人駐守,突然蒙古人慢慢侵入此地,成爲以後的的河套之患,史稱北虜入套。

北虜侵入河套正是從天順元年開始,而朱祁鎮卻一味地退讓,因爲大明此時正在內鬥。

“北虜”何時進入黃河河套的呢?據《明實錄》記載,景泰五年北元內江,也先被殺,三衛要求近邊住牧,“北虜”也紛紛南下。北元太師李來於景泰七年率部入套。天順元年二月和五月,孛來所部先後侵犯明朝延綏、寧夏等地,於二月又入莊浪,同年三月,明朝議搜河套而未果。此後孛來、阿羅出部出入河套,屢屢侵犯明寧夏、延綏、永昌、莊浪、古浪、鎮番等處邊境。天順二年、五年,孛來使臣先後至明寧夏和涼州求貢。可知其部落當時主要在河套及套西一帶住牧。六年,明廷爲阻止孛來住牧河套,令其依舊例仍從大同入貢,孛來遣使從大同入貢後不久, 率部東行。

所以,章子俊是抱着一種玩樂的心情面見朱祁鎮的,反正又不想做官,又不想青史留名,找個機會還想着辭官,過好自己的生活纔是最重要的。

可是章子俊全猜錯了皇上召見所爲何事,朱祁鎮開口就說道:“陳家小姐聰敏知書,才貌雙全,朕賜婚如何?”

朱祁鎮的意思明擺着,你章子俊不能忘本,另攀高枝,娶老婆還是原配好啊,因爲自己也是一樣,對皇后錢氏結髮情深,小子喂,你的學學朕,朕很看好你啊。

唉呀,章子俊急了,爬在地上說道:“臣不敢,可是… … ,”沒等章子俊說下去,就被朱祁鎮打斷了話頭道:“這世上沒有許多可是,只有必然,難道朕賜婚還不顯金貴嗎?那就再送她們母女一個封號吧,陳妻爲宜人,陳女爲安人吧。”

章子俊是無語了,心裡罵道,做好事也得問明白了纔是,就這麼地把自己當成忘恩負義的小人了。

不行,要申辨啊,不能這樣不明不白背上一個陳世美的罵名啊。

章子俊爬了起來,躬着身道:“皇上有所不知,臣跟姚家訂婚在前,陳師母嫁女在後,所以讓臣爲難。”

朱祁鎮聽後愣了半天道:“聽說你寫了首詩詞,連唐宗宋祖也不放在眼裡,要跟天公試比高,小子喂,做人要腳踏實地爲好,這婚事也算是一段佳話。”意思是說,這事就這樣了,難得朕今日心情好,皇后的託付不能不管,這賜婚算是定下了,回去吧。

章子俊只能諾諾退出,今日皇上單獨召見,是李賢安排,所以章子俊首先去了李賢的內閣朝房回稟消值,意思是跟皇上見過面了,關於說了些什麼,就要看章子俊跟李賢的關係如何,自動彙報肯定是少不了的。

章子俊把見皇上的過程,說過什麼話全跟李賢說了一遍,最後哀嘆一聲道:“這叫如何是好,師母鐵了心要嫁女,可下官又跟姚家有婚約,現在皇上只聽老婆的話,非要賜婚。”

李賢喝道:“什麼,剛纔你說什麼老婆?”

章子俊回道:“哦,是皇后娘娘的話,要賜婚。”

李賢惡狠狠說道:“平日裡看汝聰明絕頂,碰到這樣的事糾結不清,看來還是太年輕了,你自去吧,此事無從更改。”

隨後幾日,章子俊很是鬱悶,這事得跟姚家說明白了,要不然真坐實了陳世美第二了。

果然不出幾日,有聖旨下到陳家,封陳氏爲宜人,完婚後陳詩蘊爲安人,這種封號朝廷授予朝臣夫人的,所以陳詩蘊的安人封號要等完婚後才能作用。

首先章子俊還是來到陳家勸說師母嫁女,“不是說生活艱難嗎?現在靠着“文毅公”的封陰,得了宜人的封號,這樣過日子不成問題了,有了此等封號每月有米糧可領取,一般平常人家也不敢冒犯。小妹詩蘊必定也能嫁得好人家,又有安人的封號等着,爲何非要拆散學生跟姚家小姐的婚事呢?”

師母也是淚眼婆娑道:“敬一啊,不是師母想要賴上你,自老爺去後,昔日沒有誰跟陳家有來往,往日老爺的同行全躲的遠遠,只有敬一你啊,老婆子只此一女,如沒有你跟老爺的這層關係,小女也是一心想要嫁你啊,現在有了皇上賜婚,你就從了吧。”

這就沒法說下去了,古代封建婚姻彎彎繞實在太多,反倒是自己做不了主,哪怕是兩個冤家也會被促成一對。

章子俊回了家,先把此事跟姚璽說了遍,姚璽又把此事跟妹子姚穎說了遍,可姚穎的回話讓章子俊柳暗花明,不愧爲大戶人家出來的人啊,姚穎說道:“陳家的賜婚沒用,因爲陳老爺過世才大半年,陳家在喪期,想嫁女也要再等二年後才行。

爲何朱祁鎮熱衷給章子俊賜婚,這是朱祁鎮內心深處對錢皇后的敬重引起的,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刺部太師也先出兵叛亂的藉口,明王朝邊境再次吃緊。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毫無軍政常識的王振再次異想天開,慫恿朱祁鎮“御駕親征”。隨後成了瓦剌軍的俘虜,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堡之變”。

皇上被俘的消息傳入京城,京城大亂,有投降派的,也有決死派,還有逃亡南遷派。朝臣決定先嚐試以財帛贖回皇帝。得知這個決定,錢皇后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私財都獻了出來,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財寶的份上放回丈夫。

然而大批的珠寶撐大了也先的胃口,越發覺得手裡的大明皇帝是“奇貨”可居,將狠狠敲大明一筆,原本就滿腹雄心壯志要統一蒙古諸部的也先認爲,可以借朱祁鎮逼迫明王朝做出更多更大的退讓,甚至可以藉此要脅進一步攻取明王朝的疆土乃至政權。

爲了斷絕也先的企圖,擺脫“國無長君”的窘迫局面,在於謙等大臣的一力支持下,九月六日,朱祁鎮異母弟、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爲明代宗。

也先收”贖金”不放人,皇上不能返回的事實,錢皇后已如五雷轟頂,又得到了哥哥錢欽和弟弟錢鍾也喪生在“土木之變”中的確切消息。她已經是無依無靠,孤單一人,沒權沒錢了,等到明代宗登基成爲事實之後,錢皇后自感對於丈夫的處境已經無能爲力,陷於絕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在渺茫中,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那是一個只有二十三歲的錢皇后,絕望中無力地呼喚,採用了民間女子最無助的辦法,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放丈夫一條生路。

錢皇后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臥,不肯上牀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無法治好,損壞了。而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對於自己的殘疾,錢皇后毫不介意,她心甘情願地認爲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

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序章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序章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