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

皇帝派太監至地方,與派大臣至地方不同。

大臣至地方,乃是欽差,雖說欽差多有便宜行事,先斬後奏之權。但欽差到底還是文官,只要是文官,在官場上就要依靠人際脈絡,行事就有侷限性,不會幹太出格的事。

但太監至地方就不一樣了。

太監除了皇帝外,誰的帳都不賣,所以行事沒有底線。

當初督造潞王藩邸時,是在湖廣,那時候派得是工部尚書曾省吾。

而眼下潞王就藩,改在了河南,並派太監來督辦,那麼就有幾分不給你商量餘地的意思。

這一次從京師南下的有內官監少監馬玉,此人跟隨李太后多年,忠心耿耿,可謂是太后的心腹。

此外就是直殿監監丞高淮,高淮原來是乾清宮的一名管事牌子,但出京後,皇帝升他爲直殿監監丞,是這一趟的副使。

這二人外,還有潞王府左長史蕭生光,以及一干潞王府府役。

至於官員則是派了禮部都給事中萬象春。

這些人來路不同,坐在一船上,各自也是懷着滿滿的心機。

馬玉,高淮按道理而言都是宮裡的太監,應是親近,但二人卻是親近不起來。因爲他們一個是太后的人,一個是皇帝的人。

馬玉的年紀,資歷,官位都在高淮之上,所以理所當然是這一次出行正使。何況他又是太后的心腹。

但自從張四維,申時行,餘有丁三名內閣大學士叩宮,逼太后歸政後,皇帝已是獨攬大權。高淮服侍天子多年,將來肯定是‘前途’遠大的。

但作爲宮裡的資深太監馬玉對高淮後來居上,心底頗爲不快,其實他心底更是爲太后不平,以孝道而論,你縱是天子,但也要孝敬太后的。

所以出宮以後,馬玉言必稱太后,卻少提天子。

高淮聽了也不與他爭執。

馬玉除了忠心太后外,更有自己小算盤,好容易出宮一趟,自不會抱着空手而歸的念頭。他身上還有替潞王就藩採買的差遣,所以是抱着撈一筆的打算。出京時就招募了一干義子,充任隨從。

這些義子都是什麼人?

都是京裡的市井無賴,混不下去投靠太監的文人,隨船也有百餘人,一併打算至河南打秋風。

至於兩名官員,按道理都是文臣,大家該好說話,但卻又是不同。

禮部都給事中萬象春,位不過正七品,但人家是言官。眼下言臺勢力何等之大,奉旨出京公幹,何嘗將一般官員放在眼底。更不用說蕭生光這等王府官了。

在萬象春眼底只有皇上,所以他一路上對天子心腹高淮,是格外的奉承。

而蕭生光爲王府官,品秩爲正五品,但王府官一般有志氣的官員,都不願意去充任。但偏偏蕭生光又是天下第一親王潞王的王府官,這一次奉命南下,自是要替將來主子打算。

萬象春看不上他,他就只有投靠馬玉。

馬玉奉了太后懿旨,要來河南儘量爲潞王奪藩產的,故而與蕭生光成了一路的。

所以這船上最後成了高淮,萬象春一邊,馬玉,蕭生光一邊,兩位文官都很沒有節操的,投靠了太監。

船沿黃河,終於到了開封靠岸。

這時碼頭上,早已是官兵列道,官員出迎。

立即有隨人給馬玉稟告道:“乾爹,河南巡撫楊一魁,左布政使龔大器,按察使楊一桂,開封府知府辜明已,巡按曾乾亨皆列於岸上。除了原右布政使董汝漢因河工弊案牽連,被調往廣東外,省府要員皆到。”

馬玉聽到一省巡撫也要出迎,不免臉上有了笑意,但對高淮,蕭生光等人道:“巡撫,布政使出迎,這可有些令咱家當擔不起。”

高淮笑着道:“馬公公聲望遠播河南,河南官員自是敬重,沒什麼擔不起的。”

馬玉聞言一笑道:“哪裡,哪裡,他們官員敬得是太后纔是。”

蕭生光笑着道:“在河南官員們敬公公,即是敬太后了。”

艙裡唯獨萬象春沒有說話,矜持地撫須。

馬玉看了萬象春一眼道:“那麼咱們下船。”

蕭生光連忙道:“公公不急,日頭尚早,不如讓他們等上一等。”

馬玉聞言正合他的心意,當下道:“也好。”

果真等了一陣,馬玉他們方纔登岸,但見官員們等得臉上都有慍色。

馬玉笑着道:“方纔在船上足疾發了,半響不能下船,令諸位大人久候了。”

巡撫楊一魁默然,龔大器笑着打圓場道:“公公爲皇命奔波,真是辛苦了,我等等候一會也是無妨。”

馬玉掃了衆官員一眼,正色道:“多謝方伯體諒,即是各位都到了,咱家就宣旨吧!”

於是馬玉攤開黃綾取出聖旨,楊一魁以下衆官員跪迎。

但聽馬玉念至,詔諭河南官員,朕弟潞王出府逾年,宜尊祖制分封。茲奉聖母慈訓預建藩府,撥給藩產,合行事宜,交與地方撫按,三司會議以聞。

衆官員領命謝恩。

楊一魁接了聖旨道:“幾位欽使一路辛苦,先至驛站下榻歇息,預建藩府,撥給藩產之事,待我等議一議後,再行請教。”

馬玉點點頭道:“具體之事,自是你們商議。”

說完衆人即至驛站。

而楊一魁等人官員則是回到了巡撫衙門。

方纔在碼頭迎候的衆官員想起方纔馬玉等人的傲慢心底有氣。

就在這時首縣祥符縣縣令來至堂上。

開封府知府辜明已質問道:“你不是在驛站招待欽使嗎?爲何來了此處?”

祥符縣縣令面露悲色道:“下官請府臺,中丞爲下官做主。”

楊一魁見他神色有異問道:“何事如此?”

祥符縣縣令道:“欽使一到驛站,即行挑剔,對下官之接待多有不滿。下官想着大局爲重,忍讓再三,哪知欽使又差人向下官索要三千兩白銀,說給潞王採買之用。”

衆官員聞言幾乎都是大怒。

這太監也太不要臉了,剛下榻驛站,還沒住下就開始勒索地方。攬財到你如此急切,也沒有第二家了。

河北道參政戴光啓氣得渾身哆嗦,大聲道:“中丞,欽使如此囂張,絲毫沒有將我們河南一省官員放在眼底,既是如此,我們還議什麼議?”

衆官員一併嚷嚷道:“不議了,不議了。”

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六百章 自陳表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離去(恭喜書友三少爺的天堂成爲本書盟主)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一千三百章 大興縣試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六十三章 幫你活動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九百七十章 羊報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四百七十章 牛人第三十九章 買書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七十二章 恩公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微山湖上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八百九十章 投書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