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黃河

莊巖風塵僕僕南下,當他趕至安陽也就是彰德府時,明清兩軍已在湯陰大戰數日。

隨着清軍不斷增兵,這才勉強在湯陰守住了防線,再加上明軍穩紮穩打,林建章此戰爲確保萬無一失,並沒全軍冒進,而是耐心調兵遣將。

“林帥!”

“哈哈哈,你可來了!”見到莊巖,林建章頓時大喜,拉着他的手就往裡走。

入座,來不及等茶水上來,林建章就迫不及待地詢問北京那邊的安排。莊巖簡單地說了一下,對於張昭的任免他們之前早就商議過,主要再講了些細節方面,尤其是莊巖提到了錦衣衛送來關於北方清軍和蒙古騎兵的奇怪異動。

“這的確有些不尋常。”作爲北中國的最高指揮官,林建章接到這情報的時間僅只是稍晚於莊巖,如今兩人碰面,自然就商談起來。

“這一路南下,我一直在琢磨這個事。”莊巖擡手端起剛剛上來的茶,沉嚀道:“我思來想去,清軍北進漠北應該有大事發生,而這大事極有可能同漠北蒙古有關。”

“你是說清軍聯合漠北蒙古三部意圖南下打北京城?”林建章脫口而道,可話剛一說出口,他又搖頭道:“這不對,如果只是聯合南下攻擊北京清軍根本無需北上再跑一趟,漠北三部直接南下集結不更簡單?”

“的確如此!”莊巖點頭道:“所以……我猜測清軍北上是找漠北蒙古三部的麻煩!”

“內訌?”林建章頓時皺起了眉目,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察哈爾的清軍聯合各部蒙古騎兵北上漠北到是說得通,可是在眼下這種時候,中原大戰如火如荼,清軍在這種情況下非但不增援中原之戰,反而跑到漠北打蒙古三部去?這又是奇怪之極。

難道清軍就不擔心一旦中原戰敗,大明徹底掌握神州?而到時候清軍幾乎等於丟失了整個天下最重要的腹心之地。

這種舉動,從戰略目標來看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就從戰術角度來看也奇怪的很。這也是莊巖一直都沒想明白的原因,畢竟大明的錦衣衛雖然強大,能夠監測到清軍的動向,但對於清軍內部或者說高層的決策還未能做到了如指掌。

事實的確也是如此,漠北之事,尤其是包括十三阿哥和沙皇俄國的協議,這些都屬於清廷的機密,真正知曉內幕者寥寥無幾,錦衣衛能耐再大,一時間也不可能打聽到這些內幕。

莊巖搖了搖頭,喝了口茶放下茶盞道:“這還暫時未知,不過依我判斷,清軍這麼做肯定另有意圖,但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就無法知曉了。不過林帥放心,假如清軍真是內訌,對於中原戰局倒也是件好事,至少我們不必擔憂北邊的清軍,只需安心打好這一仗即可。”

“呵呵,這倒也是。”林建章頓時笑了起來,隨後道:“如今剛纔四月,至六月還有些日子,只要一切順利,六月前解決中原之敵這天下就算定了,等中原之戰打完,到時候北方的清軍再南下也無濟於事。”

莊巖點頭表示贊同,爲了準備中原之戰,北中國的明軍,包括南方的明軍已經準備了大半年,而現在由林建章首先發動,主要也是現在已到了開戰的時候。

一直以來,打通南北,徹底解決中原清軍是明軍的主要任務,但是中原之戰要打併不容易,先不說中原的清軍重兵雲集,明軍雖然作戰力強,部隊也比清軍精銳許多,可從兵力上來講卻比清軍少。

眼下中原雙方兵力已近百萬,但如果說各方總兵力比較,明軍兵力只佔了其中三成而已。

假如僅僅是數萬人交戰,明軍完全可以依靠其火器和訓練有素的部隊輕易戰勝相等數量或者更多的清軍,但在敵人的兵力達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有堅城和工事爲依託的情況下,這種仗就不是那麼好打的了。

更何況,隨着多年交戰,清軍同樣在戰鬥中不斷成長起來,尤其是隆科多、嶽鍾琪這些清軍的高級將領,他們的作戰經驗豐富,又是極有能力的名將,尤其是後者,在江北之時假如不是因爲淮安之變,明軍想拿下江北根本沒那麼容易,就算是眼下,嶽鍾琪的主力依舊未損,其戰鬥力不容忽視。

再加上在中原作戰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黃河!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中華的母親河,可以說沒有黃河就沒有中華文明的產生。

同長江相同,黃河孕育着這片土地和兩岸的百姓,使其文明自遠古至今繁衍,甚至相比之下,黃河比長江更爲重要。

但黃河在給中華帶來文明和繁榮發展的同時,也給它的子民們帶來了災難,尤其是黃河氾濫,更是每朝每代最爲憂心的事,遠的不說,就說近百年吧,無論是在前明時期還是在滿清入關之後,或者說在朱怡成拿下南京復興大明後的現在,黃河氾濫成災已是常態,長的每隔幾年就會鬧災,短的甚至每年都有,就在去年的時候,黃河還有過決堤的現象,導致方圓千里損失慘重。

當初林建章在邯鄲以北止步,一方面是考慮到戰線拉長兵力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顧慮黃河的原因。如果他當時繼續南下,就將面臨這兩個問題,在兵力不足,後勤無法確保的情況,假如一口氣打到黃河邊上,一旦清軍冒天下之大不韙掘堤,那麼林建章的主力必然就會陷入困境,到那時候他的新軍別說打仗了,甚至很有可能在黃河邊上被滔滔河水衝得七零八落,從而不敗而敗。

所以林建章在打到邢臺就停下了腳步,可以說是極爲正確的。這時代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理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就算是在後世,日本侵華的時候,那時候的戰爭模式已早就和冷兵器時代不同,已完全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可就算已經擁有半機械化的日本精銳部隊,在黃河面前也無奈止步,不僅損失慘重,而且還差一點兒陷入了絕境。

關於這點,明軍方面當然有所顧慮,而選擇這個時候展開中原之戰正是這個原因。

黃河有汛期,同樣也有的枯水期,而黃河的枯水期一般在每年的冬天和四至六月左右。冬天開戰,不利於大軍行動,同時對於後勤的壓力也是極重的,何況明軍也需要時間做好萬全準備,所以明軍選擇開戰的日子就放到了四月,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

按照林建章的想法,如今趁着黃河枯水期的機會開戰,這可以極大避免清軍狗急跳牆之時以掘黃河對抗明軍。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清軍掘開黃河堤岸,對於明軍最多也只是造成些麻煩而已,但在汛期就完全不同了,到時候千里澤國,別說打仗了,就連寸步都難行。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外事衙門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李衛述職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詹姆斯第五百八十九章 騎兵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六百零二章 軍情似火第八百九十八章 讚許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百一十四章 西進和南下第八百零一章 骯髒的靈魂第一千二十五章 詫異莫名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第一千三十二章 驚變北來第八百八十八章 玉龍爲君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覆蓋第四百九十六章 勒馬第一千二十一章 安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惜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登門拜訪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九百七十二章 提議緩和第一千八十二章 瀋陽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八百八十九章 度無量第五十六章 功虧一簣第七百六十一章 後院失火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生死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擊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四百八十章 我大明來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駒第一百七十九章 問策張廷玉(求票)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徹底改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雜記第二百五十七章 引狼入室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矢口否認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九章 封官第七百三十一章 聰明人的對話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更替第九百六十八章 章函之勸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文明的一大步第一千一十四章 進而攝政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兩路南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兩虎相爭還是驅虎吞狼第三百九十四章 破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五百二十一章 遷民第九百章 落地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五百八十章 狗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冊立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百零一章 戰俘第三百二十二章 縮頭烏龜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衙門第八百一十二章 無法辯駁第七百七十七章 牢騷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一千一十六章 讓皇上滿意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欺騙第一千九十四章 羽鳥島第十一章 合利第八百三十三章 小江子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四十八章 人質第一千一十章 該還是不該第二百八十九章 千里來客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人口人口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第一千八十一章 失望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二百九十八章 工業革命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江水滔滔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謝列霍夫要塞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四百九十一章 北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準備動手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灰姑娘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徵收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三百六十八章 試航第六十章 危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