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平燕策

馬擴見兩人相識,也很驚訝。

他對趙良嗣瞭解有限,只知道他是遼國人,通過童貫的關係投奔到大宋,據說童貫所奏的《平燕策》就是出自此人的構想,他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賜姓趙,任直龍圖閣,加佑文殿修撰,後遷秘書丞。皇帝叫趙良嗣先與遼東義軍的特使談一談,顯然和趙良嗣的這種特殊身份有關。

兩個人是故交好友,這件事就容易溝通了,畢竟朝廷對是否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存有很大爭議,如果趙良嗣在皇帝耳邊爲義軍說上一番好話,肯定能堅定皇帝的決心。

馬擴正想說兩句,黃涉湊了過來,俯耳低語,“能不能讓我們單獨談談?”馬擴猶豫了片刻,答應了,這趟的目的是促成大宋接納李虎,以黃涉和趙良嗣的私人關係,或許有幫助。

馬擴起身離開,替他們關上門,並站在門邊,寸步不敢離開。

黃涉再問,“你是怎麼來到大宋的?”忽然他想到什麼,厲聲問道,“聯金攻遼之策,是不是你的主意?”

趙良嗣望着黃涉,反問了一句:“你怎麼成了反賊?”

“你說我爲什麼成了反賊?”黃涉搖頭苦笑。

“就是爲了那個女人?”趙良嗣驚訝地問道,“你爲了得到她,竟然屈身爲賊?”

“你能投奔大宋,我爲什麼不能做反賊?”黃涉笑道,“不要說廢話了,快告訴我,你突然失蹤後,是不是到了大宋?”

趙良嗣想了片刻。問道:“你還記得八年前,遼國皇帝過生日,大宋派一個宦官出任生辰副使的事情嗎?”

“記得。”黃涉說道,“那個宦官就是童貫,當時他是太尉。因爲他在西北數次擊敗西夏軍,名氣很大。不過大宋派一個宦官出使,這倒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希罕事,所以在宮帳傳爲笑談。怎麼?你就是在那時候認識童貫的?”

趙良嗣微微點頭。

趙良嗣原名馬植,世居燕地霍陰,契丹人佔據燕雲十六州後,他的家族成爲遼國漢人大姓。從遠祖時起便世代爲官。八年前,他是遼國南面官中的光祿卿,就是負責皇室膳食地官職,日常工作就是主管皇家酒醴膳饈事務。

那一年,遼國皇帝過生日,大宋派使祝賀。祝賀完了,回國。馬植奉命送到邊境,到了盧溝,馬植夜訪童貫,說自己是漢人,願南歸天朝。復漢家衣冠。童貫是什麼人?腦子一轉就知道怎麼回事。宋遼是盟友,使團將遼國叛臣夾帶出境,這種事一旦傳開,必定影響兩國關係。引起軒然大波,但他卻沒有直接拒絕,而是一口答應下來,叫馬植不要着急,從長計議,暫時可爲內應,給大宋傳遞消息,待時機成熟再談歸宋之事。

童貫在西北爲帥多年,打過敗仗。也打過勝仗。打了敗仗的時候。他就用各種手段作假,矇騙皇帝。於是敗仗也就成了勝仗。久而久之,童貫在皇帝眼裡就成了戰無不勝的戰神,官越做越大,勢力也越來越驚人。隨之,童貫的心態變了,在皇帝的寵信和部屬地吹捧之中忘乎所以,心思越來越大,妄圖建立震古爍今的功業,收復燕雲故土,戴上那頂璀璨奪目的

童貫和皇帝的想法不謀而合,君臣兩人都把目光盯上了燕雲故土,打算在有生之年收復故土,這也是皇帝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安排童貫爲生辰副使到遼國去的重要原因。在皇帝看來,做爲軍事統帥的童貫,目光自然與衆不同,讓他到遼國去看看,或許就能找到收復故土地辦法。

然而,當時的遼國形勢很不錯。契丹人剛剛平定了阻卜人的叛亂,境內安寧。東北路的女真人正在爲契丹人做牛做馬,完顏阿骨打也還沒有繼承完顏部落酋長的職位。至於漢人李弘,更是籍籍無名。童貫沒有發現任何機會,不過,讓他高興的是,他在離開遼國地前夕,終於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此趟遼國之行算是沒有白跑。

童貫和馬植在盧溝秘密約定,由馬植潛匿於遼人宮帳,並與邊境上的大宋雄州知州保持聯繫。這位知州是童貫的親信,馬植送出的消息會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汴京。

很快,遼國爆發了李弘大起義,跟着義軍此起彼伏,而東北路的女真人也舉旗造反了,接着爆發了護步達崗大戰。此時馬植參加了耶律章奴地叛亂活動。宮帳內變導致遼軍在護步達崗大敗。遼國皇帝大怒之下,血腥鎮壓叛逆。

馬植逃奔大宋,改名李良嗣,藏匿於童貫府上。

策論的主要內容就是收復故土,建中外一統之大業。

童貫認爲,若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必須聯合剛剛從北方崛起的女真族,合力滅遼,所謂遠交近攻,但遼與西夏結盟,大宋如果伐遼,必會受到西夏地牽制,所以伐遼之前,務必重創西夏,以除後顧之憂。

這一戰略意圖氣勢恢宏,無懈可擊,不但可以媲美當年秦皇漢武統一華夏的雄心,更超過了當年本朝太祖的設想。

皇帝非常高興,頓時立萬丈雄心要留芳千古,欣然接受了《平燕策》,並要求童貫做好準備。是童貫安排好的,《平燕策》也是出自馬植的構想,之所以先拿出《平燕策》,不僅僅是爲了邀寵,更是爲了舉薦馬植,着手實施平燕大計。

很快,汴京收到了一份雄州知州送來的緊急文書,其中附有遼光祿卿馬植的親筆信,他援引了孔老夫子“危邦不居”的古訓,表明了自己南歸“聖域”,恢復漢家衣冠的願望。

大宋皇帝大喜,急忙找來童貫與蔡京,共議是否接納。

童貫和蔡京體察聖意,一致認爲應該接納。於是皇帝下令,讓馬植入境。

此刻馬植就在童貫家中。過了一個多月,童貫把馬植帶到了宮中,皇帝於延慶殿接見。

在這次接見中,馬植全面介紹了遼國危機和金國地崛起,“遼國必亡,陛下念舊民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真得志,事不侔矣。”

這番話與皇帝地心思一模一樣,所以皇帝對馬植非常賞識,慰勉有加,隨即賜姓“趙”,授秘書丞,並授予所行之事不受宰輔制約的特權。這位曾爲遼臣地燕人馬植,搖身一變,轉眼成了大宋皇帝身邊的親信趙良嗣了。

平燕之策的首要之務是結盟於金,不過想締結盟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時大宋對金國的事情幾乎一無所知,而趙良嗣所知極其有限,不過是憑着護步達崗一戰的結果,揣測女真人至此已經崛起於遼東。

爲了瞭解金國的情況,並試探金人對結盟的態度,皇帝決定繞開外廷,秘密遣使赴金打探,但是,最初的幾次努力均告失敗,反而讓外廷大臣知道了皇帝“遣使買馬”的真正目的,一時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大臣們對聯金攻遼之策意見不一,有反對的,有贊成的,也有人不置可否,但出於對現實考慮和道義思量,反對者的聲音很強烈。

就現實來考慮,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令)宇文虛中在奏章中寫得很明白。

他在奏章中說,用兵之道,必須先考慮強弱虛實,知彼知己,以防萬一。現在如果從軍備、軍資和戰爭物資的儲備來說,主戰的統帥們會認爲綽綽有餘,但他們是否考慮到邊防州縣的情況?邊防州縣財政匱乏,糧草空虛,這些不能視而不見,忽略不計。如果從軍隊的戰鬥力來說,統帥會認爲兵甲精銳,武力強悍,但邊防州縣的兵備廢弛已久,怎能置若罔聞?邊境城鎮缺乏攻守器械,庫房裡的糧食儲備也很少,這種情況下,就算孫武再世,也沒辦法打贏仗。

他認爲,以百年怠惰之兵,久安閒逸之將,去與新銳難爭的敵人角逐於血肉之林,恐怕中國之邊疆,沒有安寧的日子了。

第37章 全新策略第65章 鬼帥跑得快第84章 舉步維艱第74章 魚肉和熊掌第74章 魚肉和熊掌第20章 絕不拋棄第7章 你要倒黴了第31章 猶豫第69章 打你一個巴掌第78章 機遇第2章 黃雀在後第52章 兩手準備第15章 什麼叫黑?第81章 馬哥被困第11章 援助第65章 中興之策第56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章 折家女兒第36章 無奈的選擇第41章 他們在騙你第78章 弄巧成拙第35章 山前山後第39章 你就是皇帝第11章 蕃化漢人第6章 黃葉秋風第57章 走投無路第24章 馳援信都第4章 包圍第30章 商賈的詛咒第89章 楊家將第12章 大被同眠第17章 利益至上第65章 龍困淺灘第11章 掘堤第16章 小弟羅蘭第24章 只爲你第30章 商賈的詛咒第91章 想不想發財?第63章 憤怒的閹帥第80章 兀剌海城第13章 毛帥被抓第24章 攝政第11章 掘堤第22章 風捲雲第70章 賭一把第24章 童貫之痛第81章 請霍帥開陣第33章 回到長安第17章 老大們自殺了第77章 契丹人的憤怒第93章 血色驚濤第53章 決戰態勢第100章 邪惡的報仇慾望第17章 會師第32章 童貫的悲哀第26章 總帥第97章 獨斷第80章 對策第18章 被掏空的大樹第30章 商賈的詛咒第16章 全線激戰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96章 約定第100章 邪惡的報仇慾望第18章 再打一仗第28章 魂飛魄喪第7章 我有高招第61章 老子改主意了第44章 百姓苦第32章 閻王難見第34章 你好,馬擴第40章 老子也拼命第68章 大結局第90章 最好機會第28章 意外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17章 我們憤怒了第82章 君臣之痛第28章 無助無奈第45章 爲了孩子們,我要努力第94章 你還不如一條狗第38章 不是我的我不要第48章 西北農夫第73章 挽救崩潰的財政第25章 推倒童貫第83章 誰敢做老大?第18章 再打一仗第77章 契丹人的憤怒第75章 誘敵第11章 兵貴於精第30章 戰旗飛舞第82章 君臣之痛第8章 少帥羅蘭第5章 豐盛大餐第6章 混亂第11章 夜襲第87章 閹豬的小方第43章 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第63章 強強聯手第47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