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接納之策

李虎考慮良久,斷然決定陳兵榆關,準備南下作戰。?

義軍從大山會盟到現在,實力都是打出來的。沒有實力的時候,膽子賊大,整天想辦法打仗以壯大實力,如今有實力了,反而瞻前顧後,總想保存實力。其實,越想保存實力,越是保不住,還是豁出性命來打方爲上策,但是這件事現在不能說,要絕對保密。?

在座四個人,李虎是義軍總帥,董小丑和羅青漢爲左右副總帥,鐵鷹的官職也改了,現在是義軍都監。爲了保密,四個人決定南下作戰一事秘而不宣,先把軍隊調動到位,同時把糧草武器通過海路運到潤州,準備隨時進攻。?

馬擴先行稟奏遼東之行的經過,詳細說明了遼東形勢,並附上遼東義軍總帥李虎的書信。?

皇帝急召馬擴問詢。他最關心的還是遼金議和。?

馬擴如實稟奏。從各種跡象上來判斷,遼金兩國存在議和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有這種可能性,都是因爲遼東義軍的突然崛起。隨着遼東義軍的崛起,遼東有了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不管倒向任何一方,都將直接改變遼東的局面。僥倖的是,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人,他們期盼迴歸天朝,願意投奔大宋,願意爲大宋衝鋒陷陣,收復故土。?

馬擴這番話讓皇帝沉思良久,隨即請來蔡京、高俅等大臣商議此事。?

馬擴遼東之行收穫頗豐,不但搞清楚了遼東目前形勢,也帶回來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李虎和遼東義軍。?

遼東義軍的事,大家早就知道。而李虎的事卻是上次馬擴出使金國回來之後說的,這件事從金國使者的嘴裡也得到了證實,但因爲李虎不過是一股反賊而已,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這次不一樣了,從馬擴的奏章中可以看到。李虎從上京道突圍南下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力越打越大,如今不但在黑山一帶站住腳,還擁有十一個州縣,十幾萬大軍。幾百艘戰船,近百萬人口,如此實力,雖然不足以與遼國、金國抗衡,但可以影響到遼東局勢,地確可以稱之爲遼東第三股勢力。?

從李虎的書信中。皇帝和大臣們都能感受到他期待迴歸大宋的迫切心情。?

那麼,大宋是不是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

大宋需要收復故土,這是祖祖輩輩的夙願,鬧得風風雨雨的王安石變法說起來是強國,其實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收復故土。大宋人爲了收復故土,從建國那一天起。至今努力了兩百多年,如今希望就在眼前,豈肯輕言放棄??

皇帝的父親,就是神宗皇帝曾在生前說過一句話。若有人收復燕雲,皇家將冊封此人爲?

這句話皇帝一直記在心裡,如果李虎能收復燕雲,帶着燕雲迴歸大宋,朕絕不吝嗇,朕就封他一個王,給他一個藩鎮。?

大臣們都不敢說話,皇帝已經把意思表達的很清楚了。?

收復燕雲是世世代代的夙願,但自澶淵之盟後。大宋還背上了強烈的屈辱感。皇帝既然決心洗雪前恥,那這事就沒有迴旋餘地了。?

澶淵之盟是在大宋軍事上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籤訂地。當時的真宗皇帝和主戰派大臣寇準爲了贏得和平,和契丹人訂立了這一盟約。依照盟約,宋遼兄弟之國,以白溝爲國界,宋每年給大遼三十萬歲幣,後來發生變故增加到每年五十萬歲幣。?

說實話,這點錢對大宋來說不算什麼。當時大宋年財賦收入超過一億五千萬貫,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需要耗費三千萬貫。一年五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其中利弊得失,一目瞭然。?

但是,這個盟約某種程度上是對契丹人強大武力的屈服,契丹人因此瞧不起大宋人,這對於以華夏正統、天朝上國自居的大宋君臣們來說,其屈辱感之強烈可想而知。?

這麼多年了,大家所以能忍受,一方面是因爲五十萬歲幣和動輒上千萬的軍費比起來,微不足道,另外更重要地原因是,即使花費了浩大軍費,也沒人承擔得起戰敗的罪責,更承擔不起武將們功高蓋主、尾大不掉的後果。?

大宋的國策是以文制武,這使得大宋的君臣們不得不在忍受屈辱和鎮制武人的算計中掙扎,這種掙扎讓他們極度痛苦,也讓國祚和百姓爲此付出了慘重地代價。?

今日君臣也是在屈辱和算計中痛苦掙扎。?

昔年太祖杯酒釋兵權,定下了以文制武之策。綜其原因,是自安史之亂以來,兵連禍結,兩百餘年不斷,驕兵悍將們演出了一幕幕叛亂、割據、混戰的悲劇,太祖爲了根除自中唐以來“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惡習,隨改兵制,重集權,而其中之精髓就是“以文制武”。?

宰執們據此奏稟,認爲此事稍有不慎,可能釀成藩鎮之禍,如此則得不償失。?

皇帝很生氣。收復故土,洗雪恥辱,和藩鎮之禍比起來,孰輕孰重?故土收復了,恥辱洗雪了,大宋更加強大了,難道還不能鎮制藩鎮之禍?難道還沒有辦法解決一個藩鎮?難道還讓一個漢虜顛覆了乾坤??

這倒是大實話。如今燕雲十六州還在契丹人手上,如今大宋還要每年向契丹人輸送五十萬歲幣,如今中原還處在契丹人鐵蹄威脅之下,這時候首要考慮的是收復故土,是重建中原屏障,至於藩鎮地問題,那是將來的事,將來再想辦法處理。現在什麼事還沒有做,卻首先擔心未來的事,這也未必太可笑了,如果做事都這樣瞻前顧後,那還能做成什麼事?還能建功立業??

皇帝決意要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大臣們不敢反對,但又害怕開啓藩鎮之禍,於是他們順着皇帝的意思,給出了幾個對策。有誓言,誰能收復燕雲故土,就封誰爲王,如果李虎將來收復了燕雲故土,再封王也不遲。?

其次,建藩鎮要慎重。燕雲十六州乃中原屏障,不能建藩,不能讓遼東漢虜控制了中原屏障。李虎要以幽燕爲藩鎮,不能答應,最多允許其建藩鎮於平州路,爲大宋戍守幽燕東大門。?

再次,不能無償給予援助。雖然我們需要遼東義軍衝鋒陷陣,但也不能養虎爲患。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虜,和蕃種胡族沒有區別,不值得信任,一旦把他們養成了一頭大老虎,那中原就危險了。不要忘記,藩鎮之禍就是從蕃虜安祿山開始,我們千萬不能重蹈覆轍。所以,援助可以,拿戰馬來換,否則一個子兒也不給。?

另外,考慮到將來的遼東局勢,還需要制定一個“以虜制虜”之策。?

今日漢虜李虎主動投宋,其動機很明顯,就是爲了生存,他在遼東實力最弱,如果沒有我們的援助,極有可能敗亡,所以,等到將來我們收復了燕雲之後,李虎和他的遼東義軍會不會爲我所用,是不是絕對忠誠於大宋,誰都無法預料,爲此,我們在利用漢虜攻打幽燕之際,繼續結盟於契丹人和女真人,遠交近攻,合縱連橫,讓遼東三股勢力互相撕咬,竭力消耗蕃虜的實力,爲將來大宋軍隊北上征伐,實現中外一統之大業創造機會。?

說簡單點,就是先利用李虎攻打幽燕,消耗契丹人的實力,同時在合適時間結盟女真人,聯金攻遼,如此則萬無一失,就算李虎敗亡了,大宋依舊可以與女真人聯手,消滅遼國,收復故土。?

皇帝對這個計策非常滿意,隨即下旨,讓秘書丞趙良嗣先去見見遼東義軍地特使,大概談談,如果這位特使接受大宋皇帝地安排,則派宰執去具體商談,一切順利的話,將親自召見。?

趙良嗣領旨,到了馬擴府上,見到了黃涉。?

黃涉看到他之後,失聲驚呼,而趙良嗣也是神情大變,又驚又喜。兩人不但認識,還頗有交情,異地重逢,悲喜交加。?

“你怎麼到了大宋?怎麼改名叫趙良嗣了?”黃涉急不可耐地問道。?

趙良嗣黯然長嘆,苦笑無語。?

第10章 突圍第九日第86章 特使李綱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89章 臨戰第60章 半夜鬼叫第16章 小弟羅蘭第50章 如果……第19章 李虎的遠慮第39章 選擇第79章 越來越糟糕第40章 一言堂第9章 大宋使者第20章 汴京風雨第72章 強硬的馬擴第30章 戰旗飛舞第27章 風雨欲來第100章 猛擊第54章 這是我的地盤第50章 汴京驚變第81章 現實和道義第58章 一羣瘋子第41章 給我死戰第16章 好日子到頭了第3章 握手共誓第8章 尋找退路第66章 向戰場推進第95章 酒後吐真言第16章 誰是他媳婦?第97章 退敵之策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45章 仗勢欺人第2章 黃雀在後第54章 這是我的地盤第50章 勢如吞虎第77章 誰算計了誰?第78章 神秘而強悍的西夏第38章 沒底氣第97章 退敵之策第82章 殺陣第27章 虎烈五軍第93章 御駕親征第10章 國力第32章 第二次博弈第94章 你還不如一條狗第77章 誰算計了誰?第42章 人吃人第12章 民心是啥?第69章 馬哥走了第69章 致命忌諱第60章 半夜鬼叫第8章 忌憚第30章 勢如破竹第64章 梁山好漢第100章 大麻煩第16章 絕對不行第42章 真正的目標第48章 東線調兵第92章 大漠的吸引力第65章 跛子第95章 酒後吐真言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35章 有失必有得第23章 有鳥沒鳥的鳥人第64章 殺了他第50章 如果……第80章 岳飛回京第51章 車軲轆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15章 烏雲壓頂第45章 爲了孩子們,我要努力第93章 御駕親征第83章 借公主一用第1章 今晚殺人第58章 這是一個陷阱第27章 毀滅自己第88章 魔高一丈第44章 誓死衛國第97章 共同的敵人第54章 土地換和平第8章 忌憚第85章 我是漢人第72章 翻雲覆雨的閹帥第43章 再見大石第37章 亂中取勝第54章 步步錯第10章 國力第20章 南征之議第15章 毀滅性擄掠第78章 機遇第94章 不要上當第38章 以血還血第1章 大宋第一嫖客第3章 失守第77章 給我滾第1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49章 來了一隻大老虎第91章 想不想發財?第57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第41章 你敢造反?第11章 掘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