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前車之鑑

李虎是李清臣的孫子?這真是匪夷所思,太不可思議了,尤其可怕的是,這件事一旦揭穿,北伐必定產生重大變故。

“你有證據?”李綱呆了半天,好不容易壓制住心中的驚駭,低聲問道。

馬擴點點頭,把自己去年出使金國,被黑山義軍抓到山裡,巧遇李虎的事從頭至尾說了一遍,“李虎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自己是大宋人,非要跟着我一起回大宋,我當然不會相信他這番鬼話。後來李虎指揮義軍攻佔龍化後,再一次對我說到這件事,我就不能不考慮它的真實性了,所以我回到汴京後,馬上派人到安陽調查。李清臣的後人遭遇都很慘,兒孫全部被流放邊荒,至今沒有音訊。”

李清臣和韓琦是親戚,通過韓家,馬擴瞭解到一件事,李清臣有個義子,這個人叫李長浩,非常有才華,在李清臣出任宰執光復新政的時候,出了不少力,哲宗皇帝還曾數次召見他。元佑黨人案爆發之前,李清臣遭宰相曾布打擊,出知大名府,李長浩一直陪在左右。元佑黨人案爆發後,李清臣氣死,李清臣的四個兒子因罪流放,李長浩則不知所終。據李清臣的大舅子說,李長浩一直未婚,沒有子嗣,但李清臣去逝那一年,他的小兒媳婦生了個孩子,小名叫虎子,李清臣把這個孩子過繼給了李長浩。

李虎的老爹就叫李長浩。李虎因爲年紀小,再加上李長浩有意隱瞞,李虎對自己的家世所知有限,僅僅知道自己是安陽人,祖父曾做過大官,因遭到仇人陷害,家破人亡。從李虎的年紀,祖籍,父親的名字。祖父做過大官,逃亡的年代來推算,這個李虎就是李清臣的孫子。

“你常駐錦州。和李虎朝夕相處,而且據我看,李虎對你的印象非常好。”馬擴說道。“不出意外的話,李虎閒暇時,極有可能旁敲側擊。問到安陽老家地事。你不知情況,肯定會說出李清臣。說到元佑黨人案。李虎非常聰明,一聽就明白了。你可以想象,假若李虎知道自己的仇人就是當今皇帝,就是宰相蔡京,他會作何反應?即使他心念故土。記着自己是個中國人,繼續爲北伐而盡心盡力,但將來會發生什麼?”

李綱呼吸急促,略感窒息,大汗淋漓。這個事情太驚人了,而它的後果更驚人。

“將來會發生什麼?”李綱厲聲問道,“你說將來會發生什麼?這種事怎麼瞞得住?安陽只有韓琦和李清臣,而李清臣因爲變法而著名,聲名顯赫。李虎隨時都有可能知道自己地身世。他不是小孩子了。他是遼東義軍的首領,不論從遼東義軍的利益出發。還是從他自己地仇恨出發,他都會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肯定不利於大宋。這件事你應該稟奏皇帝,你怎能擅自隱瞞,影響皇帝決策。”

“那你說怎麼辦?”馬擴也冷聲質問,“朝廷的現狀你難道不知道?除了皇帝和蔡京一幫主戰大臣,有多少人能把未來的形勢看得清清楚楚?難道真要逼着皇帝坐山觀虎鬥?以遼東目前地形勢來說,正是我大宋收復故土,重建中原屏障的最好機會,一旦失去,不論遼東是維持現在地遼金對峙,還是女真人順勢崛起,中原都將戰火連綿。皇帝說得很清楚了,維持百年盟約的基礎已經變了,這個盟約即將崩潰,百年的和平馬上就沒有了,大宋如果再不乘機收復燕雲,那將來怎麼辦?”

“但問題是,假如李虎在北伐成功之前,知道了這件事,並因此改變策略,我們怎麼辦?”李綱無奈問道。

“你既然留在李虎身邊,那你就應該想辦法阻止李虎瞭解自己的身世。”馬擴說道,“明年冬天,大宋一定會北伐,有李虎相助,北伐一定會成功。只要北伐成功了,大宋收復了故土,重建了中原屏障,那時候就算李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能怎麼樣?”

“你不要忘了,李虎已經是藩鎮了,這件事可能造成藩鎮之禍。“以大宋地實力,還懼怕藩鎮之禍?”馬擴不以爲然。

“這裡是遼東,是李虎的根基之地。”李綱對馬擴的態度大爲不滿,“你想想燕雲十六州是怎麼丟的?石敬瑭當年又是爲了什麼纔出賣燕雲十六州的,我們有前車之鑑,怎能重蹈覆轍?”

這句話正中要害,馬擴垂首不語,彷徨無策。如果李虎變成了第二個石敬瑭,那就太可怕了,大宋兩百多年的努力,旦夕間盡數化爲烏有。

李綱想了很久,也是無奈搖頭。他做夢也沒想到,遼東的事竟然如此複雜。

馬擴沒有據實稟奏,主要是從朝堂的角度考慮,爲了能夠成功北伐,他沒有錯,但這件事充滿了變數。

李虎是李清臣的後人,假若他知道了自己地身世,他該如何選擇?像他地祖父一樣,做個忠臣,繼續報效大宋,還是像石敬瑭一樣,做個遺臭萬年的罪人?或者,乘着天下大亂之際,逐鹿中原,圖王霸之業?

假若皇帝和蔡京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又該如何選擇?是亡羊補牢,即使糾錯,恢復李清臣清白之身,恢復李清臣元豐黨人地身份,給李清臣徹底平反,還是堅持錯誤,讓李清臣繼續蒙受不白之冤,戴着“奸黨”的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很明顯,皇帝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再說把元佑黨人打翻在地本身也沒有什麼錯誤,不過手段太過激烈而已,如果恢復了李清臣的清白,等同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皇帝做不到。

同理,蔡京更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一旦承認錯誤,那就什麼都完了,朝堂上的對手會藉此機會把他打翻在地,所有的仇人都會跳出來,把他撕碎,更有可能如法炮製,把他的罪責刻在石碑上,立在各地州縣的府衙前,讓他永世不得超生。

死局,這是一個死局,一個無法解開的死局。

退一步說,就算李虎願意承繼祖宗遺風,放棄仇怨,一心一意做個忠臣,皇帝和蔡京也絕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因爲李虎是個藩鎮,因爲李虎的實力威脅到了他們的安全,他們會以鎮制藩鎮爲藉口,把李虎逼上絕路,把李虎逼成奸臣。

當年的石敬瑭就處在這種絕境,當他決定出賣燕雲十六州的時候,他難道不痛苦?他難道不知道自己在歷史上將留下千古罵名?但他不願放棄生存,更咽不下心裡的那口怨氣,就算他爲了中國抹脖子自殺了,他也是一個罪人,一個遭人唾棄的奸臣,既然如此,何不乾脆做個奸臣,把那幫無恥的中國人碾成齏粉,讓那幫無恥的中國人和他們的後代飽嘗痛苦。

人都有良知,但良知喪盡之後,人就會毀滅,毀滅自己,也毀滅這個令他極端仇恨的世界。

李虎現在還有良知,但李虎是個血腥的屠夫,但他被人逼上絕境的時候,他的毀滅力同樣會讓這個世界爲之戰慄。

兩人商量很了很久,最終的選擇只有一個,隱瞞,最起碼要隱瞞到北伐成功之後。

將來怎麼辦?很簡單,殺了李虎。大宋決不允許藩鎮的存在,所以將來皇帝和李虎必定要爆發衝突,更何況他們之間還有解不開的仇恨。爲了防止重蹈石敬瑭之禍,皇帝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北伐成功後,把李虎誘到汴京,一殺了之。至於遼東義軍,能花錢買通的就花錢買通,不能買通的就殺了,如果有人叛亂,以他們的實力根本無法和李虎相提並論,剿殺起來應該輕鬆自如。

第二天,馬擴和趙良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錦州。

李虎決定給李綱在帥府安排一個官職,否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羅青漢等人不同意,他們不明白李虎爲什麼信任李綱。大宋皇帝對義軍的態度目前看來不過是利用,他把李綱留在義軍的目的是監軍,是監控義軍,是指揮義軍,是要義軍遵從他的命令行事,這是很可笑也是一件令人很氣憤的事。

李虎則認爲手段高超者,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李綱做爲特使留在義軍,表面上看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善加利用,把李綱這個特使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李綱來獲得大宋皇帝的信任和援助,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李虎請李綱出任帥府司隸參軍事,以遮人耳目,隱藏真實身份。

第71章 危機來臨第45章 老帥定計第95章 壞消息第13章 國是第80章 岳飛回京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54章 土地換和平第3章 決心第82章 中原攻略第42章 人吃人第96章 整軍第90章 最好機會第88章 草芥第50章 合圍第8章 忌憚第81章 我就怕他不貪婪第79章 契丹人的歡呼第52章 利大還是弊大?第37章 爲大宋而戰第91章 沒鳥的人更厲害第70章 靈魂掉進了錢眼第41章 破局第63章 撕開最後一道防線第24章 不要忘記大宋第76章 汴京最後的狂歡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45章 僵局第8章 尋找退路第97章 老虎發威第16章 欲速則不達第42章 真正的目標第12章 突圍第十日第26章 一種情感第15章 我很掛念第86章 漢蕃共治第95章 壞消息第80章 平燕策第27章 大石很無奈第3章 漂亮女匪第23章 根源第92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第94章 大家都是兄弟第4章 王者之子第67章 借勢第91章 誘惑?噩夢?第65章 到底要打誰?第22章 虎王來了第15章 瞎掰都能蒙人第8章 質疑第64章 貴重之禮第70章 阻殺第74章 無法預測的未來第62章 一錘定音第91章 沒鳥的人更厲害第50章 汴京驚變第60章 必敗之戰第99章 搶人、搶錢、搶糧第93章 血色驚濤第80章 對策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73章 禍亂的開始第66章 談判(二)第76章 突圍第49章 跳進大坑第23章 各取所需第44章 緊迫第70章 濮陽戰場第76章 茂德公主第35章 有失必有得第40章 我不善良第49章 又一個鳥人給騙了第70章 賭一把第70章 誰能說服李虎?第80章 利益第一第57章 緩兵之計第97章 我也是人第53章 年頭變了第65章 談判第47章 國將不國第80章 平燕策第67章 倉惶後撤第15章 騎牆第44章 隱患的出現第52章 賭徒本性第35章 契丹人的掙扎第80章 利益第一第12章 突圍第十日第36章 北方儒士第83章 借公主一用第57章 緩兵之計第6章 逃走一個第85章 代價第22章 我要回家第5章 人有這麼無恥的嗎?第70章 田賦貨幣化第54章 打兔子第82章 與虎謀皮第88章 打劫揚州第60章 必敗之戰第92章 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