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峰山之戰

當我匆匆走進皇宮時,殿內已站滿了議論紛紛的大臣們,他們顯然都是和我一樣的遭遇,他們都在猜測着皇上爲什麼這麼急着召他們前來,竟然再過一個時辰的早朝都等不了。有些人好像已經猜到是邊境又起戰況了,但想想又覺得不對,就算是有戰況,皇上也從沒有這麼急着召見大臣的呀。

正當衆人還在議論紛紛的時侯,隨着一長聲:“皇上駕到……”完顏守緒急匆匆地走進殿來。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卿平身。”完顏守緒不等衆臣朝賀完畢,便滿面憂慮地說道:“此次急召衆卿前來,實因軍情緊急。經探子回報,蒙軍四萬騎軍由拖雷帶領,竟然入宋境破大散關,逾饒峰關,渡漢江,現在已入我境後方,直逼汴京而來了。不需七日,便可至鄧州了。若鄧州告破,則汴京危矣,衆卿有何阻敵良策?”

完顏守緒話音剛落,殿內的衆臣便像炸開了花一樣的亂成一團。人人都以爲這一個月蒙軍已經暫時北退,卻沒想到已有四萬蒙軍直接從宋境打到金國的後方了,如若不阻止這四萬蒙軍北上的話,以蒙軍的行軍速度,不過十餘日便可將汴京團團圍困。衆臣上殿之前雖然都有了心理準備,但還是沒想到一下就面臨着亡國的危險了。

聽完完顏守緒的話,我知道這便是歷史上的三峰山之戰,此戰金國雖不會滅國,但是十萬精銳部隊傷亡怠盡,金國的滅亡遂成定局。雖然我也和其它人一樣震驚,但我想的卻和其它人不一樣,我心中奇怪的是,歷史上的宋、蒙聯合並沒有發生,爲什麼歷史還是按照原來那樣發展?不是有蝴蝶效應之說嗎?宋、蒙聯合的事都被改變了,爲什麼在歷史長河上還是激不起一絲波瀾。難道歷史真的是不能改變的嗎?

“皇上。”此時一員金將出列說道:“以臣之見,唯今之計,只有將駐守在潼關的三萬忠孝軍和五萬和裡軍,調至鄧州阻止蒙軍北上了。”

“嗯,徒單將軍之意正合孤意。”完顏守緒聞言點了點頭道:“能夠在七日內趕到鄧州的,也只有忠孝軍與和裡軍才能辦到了。不知衆卿還有何異議。”

“臣等並無異議。”衆金臣異口同聲地叫道,他們都知道忠孝軍是金國最精銳的騎軍,再加上和裡軍,他們也相信一定能阻得住蒙軍北上的。

“鄭卿?鄭卿?”看見唯獨我一人兀自埋頭苦思,完顏守緒不禁奇怪地叫道。

“啊……”身旁的徐格碰了我一下,我才驚醒過來,慌忙說道:“皇上恕罪,鄭言想得入神了。”

“無罪。”完顏守緒說道:“鄭卿對忠孝軍與和裡軍移師鄧州可有異議?”

“皇上,臣以爲不妥。”我早就知道這場戰的發展了,當然知道這麼做是欠周到的。

“哦。”聞言完顏守緒眼中閃過幾絲驚異的神色,皺着眉頭說道:“有何不妥,鄭卿但說無妨。”

“皇上,這忠孝軍的裝備可是重盔重甲?”這忠孝軍可是歷史上聞名一時的金國精銳,我對忠孝軍的裝備也有些瞭解,但我不敢確定歷史所傳是否有誤,所以纔有此一問。

“正是。”完顏守緒聞言臉上帶了些失望的表情,他點頭說道:“但忠孝軍中每人都配有二馬,所以在七日內趕到鄧州,應該不是難事,鄭卿如若懷疑如此便會減弱忠孝軍的戰力,那麼鄭卿卻是多慮了,忠孝軍中人人訓練有素,雖十日行軍亦可戰也。”

“皇上。”我搖了搖頭說道:“鄭言從沒有懷疑過忠孝軍的戰鬥力,只是無論如何,忠孝軍重盔重甲的機動力總比不上蒙古的輕騎吧。”

“這是自然。”完顏守緒不解地說道:“蒙軍的馬匹優良,再加上他們一向只着輕甲,所以機動力當然優於我軍。”

“既然如此。”我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除了徐格露出沉思的樣子外,其它的都是些不屑的眼光,我苦笑了一聲說道:“我若是蒙軍,只需在忠孝軍與和裡軍進駐鄧州後,以一萬輕騎牽制騷擾我軍,其餘三萬輕騎直奔汴京。如此只怕我軍情形不容樂觀。”

此言一出,殿中之人,人人色變,因爲誰都知道蒙軍輕騎行軍迅速,就算忠孝軍與和裡軍八萬人,再加上鄧州的三萬駐軍,兵力便是蒙軍的兩倍有餘,但是如果蒙軍採用我所說的方法,金軍主力必將棄鄧州而回防汴京,到時在鄧州至汴京的行軍路上,蒙軍輕騎的偷襲騷擾便是金軍的噩夢。殿中有不少武將也嘗過那種打又打不着,趕又趕不走的可怕滋味。蒙軍的慣用手段便是讓金軍晝不能食,夜不能寐,然後在金軍筋疲力盡之時,一戰而勝。

完顏守緒作爲一國之君,當然也知道其中的歷害,大駭之下,他情不自禁地從龍椅上站起身來,稍時發覺自己失態後,又緩緩坐回,用略帶顫抖的聲音說道:“天幸鄭卿前來助我,那麼以鄭卿看,如今該如何是好?”

聞言我不禁又陷入苦思之中,這場戰一定不能打輸,如果打輸了,金國便是一隻待宰的羔羊,那麼蒙軍下一個動刀的對象,便是宋國了。歷史上,蒙軍正是用我所說的方法,讓金軍在回援汴京的路上疲憊不勘,然後將其圍困在三峰山,接着蒙軍又採用圍三闕一的方法將金軍引向防禦力差的鈞州,難後在鈞州盡斬金將,金國名將完顏哈達也在是役身死。我雖然根據歷史知識知道這場戰的發展,但是我卻想不出解決的方法,這場戰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輕騎對重騎的騷擾、殲滅戰,不過如果不是因爲在三峰山碰到百年難得一遇的大雪,金軍的損失也不會如此慘重。

等等,三峰山!大雪!如果當真一切都按照歷史發展,那麼金軍一定會被困三峰山了,三峰山也一定會有大雪了,那麼能改變歷史的,也只有在三峰山了。

想到這裡,我對完顏守緒一抱拳道:“以臣之見,便是讓忠孝軍與和裡軍移師鄧州。”

第14章 老城定計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5章 閱兵第5章 閱兵第15章 見孟珙第71章 得勝歸來第9章 國用司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64章 爛攤子第60章 成都之戰(15)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60章 天雄關第49章 生死絞殺第11章 草料第4章 火攻第17章 洛陽之戰第13章 丁大全第27章 消息第10章 追擊第10章 追擊第28章 柳暗花明第2章 接旨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71章 得勝歸來第17章 回成都第16章 北伐第7章 鏢稅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13章 沈澈出逃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8章 楚州攻略(1)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2章 訓練第2章 接旨第72章 特使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45章 闊端第40章 丁黼第11章 汴京第65章 利州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12章 水師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18章 財有定數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35章 王堅第6章 順流而下第65章 利州第4章 上任第6章 順流而下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23章 水戰第14章 新官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14章 三冗第35章 凱旋歸來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16章 大戰之前第50章 歸降第22章 沉浮橋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6章 關撲第4章 戰略第44章 紐璘軍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42章 備戰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42章 形勢三十七章 陣法第4章 火攻第9章 驛站會故人第19章 前途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5章 成都之戰(10)第26章 宮城第60章 成都之戰(15)第24章 沉浮橋之戰(2)第29章 爲帥之道第23章 請降第45章 勇氣第40章 丁黼第10章 追擊第23章 治軍之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