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嶄露頭角

蒙古汗國的草原上,奔馳着一隊帝國騎兵,他們疾速前進,看到蒙古汗人的部落,就殺了過去。沒等蒙古汗人反應過來,趙迪昊的鏢騎軍就衝到了他們的眼前,進行了一場疾風暴雨式的掃蕩,爾後又快速離去。來去一陣風,行進移動不定,逮誰咬誰,速戰速決,這就是趙迪昊那八百人的鏢騎軍進入蒙古汗國後的作戰準則。在趙迪昊鏢騎軍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下,蒙古汗人往往未能作出及時的反應就成爲鏢騎軍官兵們的刀下鬼,一命嗚呼,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被結果掉了。

趙迪昊的鏢騎軍在蒙古汗國河南地區的移動作戰,共斬殺蒙古汗人二千餘人,自身傷亡才一百多人,取得了不俗的戰果。趙迪昊率領鏢騎軍返回帝國,向帝王報功。帝王明威俊聞知趙迪昊出征的作戰成果,頗爲滿意。年輕的帝國將領在作戰中展露了自己的才華,只是趙迪昊在戰場上的戰功不夠顯耀,那區區二千多人的斬敵人數,還包括一部分蒙古汗國的平民,趙迪昊的這場出征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一場小打小鬧,既無法在帝國軍界泛起多少漣漪,也未能在蒙古汗國引起什麼影響。

蒙古汗國河南地區的蒙古汗軍由左僕大將提德烈科指揮,提德烈科也是河南地區的軍政首長,管轄着河南地區的蒙古汗人。本來河南地區是由右大將掌管,帝王三世二十五年,右大將率部與前來的周世榮的黃馬軍大戰一場,右大將所部全軍覆沒。右大將戰死後,蒙古汗王尹稚單派提德烈科接管河南地區,提德烈科率部來到河南地區,鑑於右大將所部覆滅的教訓,提德烈科率他的部衆遠離蒙帝邊境,在靠近源河地區活動。提德烈科這麼做自有他的一番考慮。提德烈科稱右大將是一個倒黴的將領,而他之所以是個倒黴蛋,在提德烈科看來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用提德烈科的話來講是“他(指右大將)想殲滅來敵,卻被敵人幹掉了,真是可笑,是個十足的不自量力的倒黴蛋”。提德烈科嘲笑着死去的同僚,吸取教訓,研究制定新的對敵方針戰術。提德烈科認爲帝國正專注於對金作戰,對蒙古汗國無力發動攻勢,蒙帝邊境將會維持相當一段長時間的和平,不管蒙古汗軍對帝國有無入侵行動,帝國都不會派軍隊攻擊蒙古汗國。這也就意味着河南地區依然安定,不會爆發戰爭。

可當趙迪昊的鏢騎軍在提德烈科的領地橫衝直撞的情報傳到其耳中時,提德烈科是頗爲警覺,這難道是帝國軍隊要對蒙古汗國發動進攻的信號?可是,提德烈科得到的有關敵人的情報卻讓他有點摸不着頭腦。據情報得知,這股敵人的騎兵部隊人數不多,不過數百人,作戰飄忽不定,慣於發動突然襲擊,“像一陣黑旋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正是趙迪昊的鏢騎軍“來得快,去得也快”,讓提德烈科掌握不到這支帝國騎兵的行蹤。當提德烈科派出探兵去察看這支敵騎兵的動向時,趙迪昊的騎兵隊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在趙迪昊的騎兵隊像旋風似的殺來殺去,得勝回國後,爲了以防萬一,頗爲謹慎的提德烈科派出探兵偵察帝蒙邊境的動向,看看帝國西北邊境有無大部隊集結的動向。探兵報來的情報令提德烈科放了心:帝國西北邊境無任何大部隊,一切與往常一樣,沒有異常現象。看來這支帝軍騎兵隊只是帝國一支遊勇散兵,提德烈科心裡想着。不過,也有令提德烈科想不通的地方,提德烈科撓撓頭,他不明白這支小股帝軍騎兵進入蒙古汗國的作戰目的何在?是不是還另有它圖?

好在,河南地區的蒙古汗人二千餘人的損失並未給提德烈科帶來多少影響,爲了不驚動蒙古汗王給自己臉上抹黑,提德烈科對帝國騎兵部隊在他管轄地上的所作所爲就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權就當作沒這回事。畢竟,在蒙古汗國,這點人員的傷亡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很快就恢復平靜了。

回到帝都曼蒂蘭斯特後,趙迪昊和他的鏢騎軍進入蒙古汗國的事蹟並沒有被人們提起。在趙迪昊看來,他們更多地在談論羅夫康和他的帝國一師,談論帝國一師在淩河城保衛戰的表現。趙迪昊的八百騎兵怎麼能跟羅夫康麾下十幾萬的帝國一師官兵相提並論呢?帝王明威俊倒是對趙迪昊初次出征小試牛刀的表現給予了肯定,明威俊已經考慮讓趙迪昊帶更多的人馬征討蒙古汗國。趙迪昊也希望得到帝王的青睞,授予他更大的指揮權。平日的閒暇時光,趙迪昊會情不自禁地哼吟着自己編造的一首調子:

我是鐵木哥之後代,生於將門名府中;

祖上榮光非長久,建功立業不是夢;

勇者無敵不膽寒,英雄只此敢爭先。

每當哼吟着這首調子,內心深處渴望建功立業的志向便在趙迪昊心中涌起,讓他不甘人後,讓他勇往直前,讓他毫無畏懼,一心一意帶兵訓練,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天道酬勤,帝王明威俊沒有忘了趙迪昊,就在趙迪昊率鏢騎軍回帝都沒多久,明威俊晉升趙迪昊爲少尉,讓趙迪昊帶一萬五千人馬。趙迪昊手中的官兵一下子增加到了萬人之多,趙迪昊喜出望外,他信誓旦旦地對帝王說:“只要帝王一聲令下,我願率部爲帝王,爲帝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到了帝王四世十二年,帝王明威俊決心讓趙迪昊帶着他的人馬出征蒙古汗國。帝王明威俊的這次舉動,中央高層有不少異議。學相韓國誼認爲這事得“慎重”。統尉諾科尼、副統尉奧克多等將領雖沒有表態,但是他們私底下覺得帝王這麼做是在栽培年輕將領趙迪昊。當然,反對的人是擔心帝王派軍隊出征蒙古汗國會激怒蒙古汗王和蒙古汗軍,引起他們的報復,導致帝國兩面作戰,疲於應付,“恐於整個戰局不利”。帝王明威俊卻不爲所動,明威俊說道:“蒙古汗軍是一羣強盜,你刺激他,他會劫掠你;你不刺激他,他也會這麼做。我們對蒙古汗國採取行動不必過於考慮敵人的感受,因爲這隻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既然帝王明威俊決心已定,趙迪昊率部出征一事也就定了下來。命令一到,趙迪昊和他的將士們又將離開曼蒂蘭斯特,向蒙古汗國進發。

帝國又要對蒙古汗國發動進攻,同時緊臨帝國的蒙古汗國河南地區的首領左僕大將提德烈科也已制定出了他的河南地區遭到帝國軍隊攻擊後蒙古汗軍採取的戰術打法。吸取前任右大將戰敗身亡的教訓,提德烈科琢磨着自己的部隊在迎戰來敵時的應對之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德烈科制定了完整的擊敵之策:帝國軍隊若進攻河南之地,敵人人數不多,派一部引誘敵來至伏擊區,對該敵合圍打擊;若敵人數衆多,則迎戰時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待大部隊趕到,對敵人進行合圍殲擊。提德烈科對自己制定的這一套擊敵戰術甚爲滿意,他還爲此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請君入甕。

時隔十二年,帝國軍隊再次進犯河南地區,這不得不引起提德烈科的警惕。由於有右大將的前車之鑑,提德烈科把他的部隊集中在河南地區縱深處,以便對帝國軍隊在其管轄地上發起進攻時他的部隊能有準備的時間。帝蒙邊境靠近瀚海沙漠的那片地區在提德烈科看來是隨時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當年右大將和他的部衆就是葬身於此,趙迪昊的鏢騎軍進犯過後,提德烈科一直注意着這片地區,提防着帝國軍隊對蒙古汗國發起的進攻。

這次率隊出征,手握一萬五千人馬的趙迪昊所要達到的目標就不能再與第一次相比了。趙迪昊這次率一萬五千人出征蒙古汗國,目標直指蒙古汗國的河南部隊。據情報所得,蒙古汗軍的河南部隊有二萬多人,顯然敵人的人數在趙迪昊所部之上。趙迪昊根據敵我雙方人數的對比,制定出偷襲的計劃。趙迪昊對他身邊的將領說:“蒙古汗軍的河南部衆有二萬多人,主力集中在源河一帶,我們所率的人馬跟他們比,略顯不足。所以我們不能跟他們硬拼,只能採取偷襲之策。”

偷襲是建立在不被敵人察覺的基礎上,因此趙迪昊這次選擇行軍的路線與上次有所不同,趙迪昊的部隊沒有經過布哈達城,而是在布哈達城的東北方向直接北上,從羣山處穿過,進入蒙古汗國。布哈達城,位於蒙帝邊境與瀚海沙漠之間,因緊臨蒙古汗國,這座城池已被荒棄了好多年了。阿勒兒的金軍當年入侵西北地區時期,曾派出過一部駐紮在布哈達城。趙迪昊率鏢騎軍第一次出征蒙古汗國也路過布哈達城。遠望布哈達城,趙迪昊有些異樣的感覺,他對身邊的將領說:“去年我們路過布哈達城,進入蒙古汗國,途經之地見到了一些殘骸屍骨,心中有種莫名難言的感覺。”

“當年周世榮的黃馬軍與蒙古汗軍的右大將曾在那片地域激戰過,死了數萬人之多,那場仗打得規模可不小,死了很多人。”身邊的將領陳同國說道。

將官費玉通說:“大概就是這一次,蒙古汗軍在邊境不再部署兵力,主力集中在源河附近,一直到現在。”“聽說當年整個作戰是由羅夫康指揮的。”費玉通說道。

任建誠反駁道:“道聽途說,羅夫康只是指揮其中的一部,黃馬軍可不歸羅夫康管。”

趙迪昊開口說:“在那片圍繞着瀚海沙漠及其周邊靠近蒙古汗國地區,有不少遺骸殘骨,還有那殺谷,據說屍骨成堆,白骨累累,死在那裡的人不下二十萬。人煙罕至,毫無生氣,就相當於戰場一樣。”

“如果我們消滅了蒙古汗軍,那裡也許就會逐漸熱鬧起來,人也會漸漸多起來。”陳同國說道。

趙迪昊說:“這就是我們要出征蒙古汗國的目的所在。”

趙迪昊的人馬選擇穿過羣山,避開蒙古汗軍探兵的耳目,夜間一萬五千多人在山中行進,進入到蒙古汗國。趙迪昊盤算着部隊人馬進入蒙古汗國後,尋找蒙古汗軍河南部主力聚居地,對敵人發動一場夜襲。

黑夜中明月當空,源河靜靜地流淌着,滋潤着周邊的水草,清澈平坦的水面倒映着月色,彷彿月亮就在它這邊,成了河水中的一部分。遠處隱隱約約傳來野狼的嗥叫聲,陣陣清風吹來,把草木吹得瑟瑟直響。提德烈科和他的部衆在營帳中熟睡,忽聽得大地上馬蹄聲響,在一片叫喊聲中,提德烈科的部衆在睡夢中驚醒,那些黑色的騎士衝了進來,還沒給蒙古汗的士兵任何還手的機會,刀落人倒,鮮血濺於一地。

提德烈科在匆忙中集結部衆反擊,天亮後,帝國軍隊騎兵的身影躍入提德烈科部衆的眼中。帝國的騎兵部隊開始撤退,蒙古汗軍的左郅王和右郅王率數千部衆追趕敵軍——這正中了趙迪昊的計謀。趙迪昊的主力部隊伏擊了左郅王和右郅王的部衆,左郅王和右郅王共約八千人的蒙汗騎兵被殲滅大半。左郅王和右郅王部在遭到帝國軍隊的攻擊後,提德烈科忙率部增援,無奈趙迪昊的部隊迅速撤出戰場,增援部隊沒能幫左郅王和右郅王一把。

提德烈科對趙迪昊部的作戰方式極爲不滿,氣憤地說道:“有本事就正面較量,搞突襲算什麼本事。”趙迪昊不會理會敵人對他的看法,兵不厭詐,只要能打勝仗,什麼樣的手段都可使出來。趙迪昊率部回國,這次出征,趙迪昊部又把六千多蒙古汗軍送入了地獄。

殲敵的感覺讓趙迪昊心情舒暢,率部一萬五千人出征蒙古汗國,又一次得勝返回,戰績單上又添上了殲敵六千的功績。趙迪昊率部在戰場上的表現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在看過趙迪昊的作戰彙報,帝王明威俊心感愉悅,又一次提拔了趙迪昊,晉升趙迪昊爲中尉。

兩年前,趙迪昊還是一個只帶八百多人的少官,兩年後就升爲中尉,如此快的晉升速度令中央的文武官員刮目相看,要知道像趙迪昊這麼年輕的中尉,在帝國是非常少見的,不能說絕後,用空前來形容是不爲過的。趙迪昊,這位年輕的帝國將領,在帝國的軍界開始嶄露頭角。

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3章 進攻計劃第47章 南下營勢第45章 回家之路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69章 失敗之道第76章 不歸之路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76章 不歸之路第75章 門戶洞開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4章 帝國一師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93章 重心北移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章 開胃小餐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67章 一山二虎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1章 黃金甲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74章 前途未卜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4章 中央突破第8章 同仇敵愾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32章 雙重煎熬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38章 僱傭軍第76章 不歸之路第6章 黃馬軍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48章 吐絲口城第13章 進攻計劃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65章 男子漢第38章 僱傭軍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4章 帝國一師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21章 不測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