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

秦王怒斥道:“元吉!薛郡公乃是有功於國家社稷之功臣,何以如此冒犯?道歉!”

秦王罵完,李淵面上掠過恍然之色,厲聲道:“元吉,向薛郡公致歉!”

太子後知後覺的跟上:“元吉!”

薛朗心裡默默嘆氣,主動道:“請聖人、太子、秦王息怒,此等小事,不值一提,何用齊王致歉!何況,此事確有發生,既然齊王動問,微臣就說說原因也好。”

這個問題本不該問出來的!

問出來就是挑撥太子與秦王的關係,陷薛朗於不義。別的且不說,薛朗是剛封的功臣,雖然不是軍功那樣的功績,可是進獻高產糧種這等功勞,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於家國社稷也是實打實的功勞,如若李淵有魄力,怎能容許兒子這麼責問薛朗!

這個行爲,往輕了說叫侮辱功臣,往重了說就是陷害忠良,這麼做叫其餘大臣們怎麼想?合着辛辛苦苦立功,爲你李唐王朝做貢獻,就這麼個待遇?豈不是叫人寒心!說嚴重點,大唐可是剛立國,這麼做是會動搖國本的!

再一個,利用剛封的功臣,挑撥太子與秦王的關係,且不說太子與秦王皆是齊王一母同胞的兄弟,你做弟弟的,這麼挑撥兩個哥哥的關係,這叫什麼行爲?

侮辱功臣,陷害忠良,動搖國本,視爲不忠;皇帝是他爹,動搖了大唐的國本,就是動搖了他爹的寶座,實打實的坑爹,視爲不孝;挑撥兩個親兄的關係,視爲不義!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麼個驚天動地的罪名,可就只差一個不仁了!

要把這個不仁找齊也十分簡單,聽說這位齊王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把手下的士卒分爲兩方,互相攻伐,做打仗遊戲,直至一方出現傷殘甚至死亡爲止。還有他在幷州做都督時,還喜歡朝人羣射箭,觀賞人羣躲避的樣子取樂等等,不仁的行爲簡直勝不勝數。

薛朗要是跟他計較,簡直不要太容易!只是,齊王是聖人李淵的親

子,嫡子之一,薛朗要是這麼做,李淵今日迫於形勢會治李元吉的罪行,但是,今後呢?

跟一個活不長久的人計較,是很沒意思的事情。薛朗願意寬宏大量的不與他計較,但不代表他認同李元吉今日這般輕慢的做法。

於是,薛朗道:“微臣爲何待秦王與太子之態度不同,乃是因爲太子與秦王與我談話的內容不同。太子問微臣的,乃是公事,自當公事公辦,嚴肅以對;秦王與微臣說的,乃是私下的趣聞,自然不用整肅以待。薛朗爲人笨拙,沒有八面玲瓏、長袖善舞之才,能做的唯有堅持原則,公私分明。箇中緣由,不過僅此而已,不知齊王是否滿意?”

李元吉嗤笑一聲,還待說什麼,擡頭髮現不僅秦王,連聖人也是目光冷然的看着他,看太子隱晦的搖頭示意,心頭一凜然,悻悻然道:“多謝薛郡公解惑。”

薛朗客氣:“不敢!”

李淵哼了一聲,道:“齊王放肆,言行無禮,罰俸三年,以作警戒。且先回府,今日飲宴無須參加。”

李元吉兀自不服:“阿耶!”

李淵厲喝一聲:“退下!”

李元吉這才行禮告退,告退前,還看了薛朗一眼。薛朗老神在在,夷然不懼。

聖人把掃興的李元吉趕走,轉向薛朗,讚道:“薛朗爲人忠懇正直,人品貴重,殊爲難得,特獎勵絹帛千匹,以茲鼓勵!”

“謝聖人。”

這是一言不合就撒錢啊!有個土豪的爹就是爽,犯了錯都不用擔責,用錢打發就完事了!最討厭土豪這種屬性了!薛朗在心裡默默吐槽,這還是個不能拒絕的土豪!心塞!

經過齊王李元吉鬧了這麼一出,氣氛自然趕不上開始時的熱烈與興致,只是,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不會把心裡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大家依舊是言笑晏晏,低聲交談,似乎很是熱鬧的樣子,可聰明人都看出來了,其實氣氛已經大不如前。

薛朗在自己

位子上跪坐着,神態自然的品嚐宮廷菜式,比之公主府的菜色,口味與做法都差不多,就是菜色多些,還上了酒。

在李淵舉杯後,衆臣也跟着舉杯,之後,太子、秦王紛紛向聖人恭賀今日之盛事,然後就是羣臣。輪到薛朗的時候,薛朗道:“微臣恭賀聖人,微臣嘴拙,不會說話,唯有美酒三杯,致敬聖人,恭賀聖人!”

說完,咣咣咣直接三杯喝下肚,臉不紅,氣不喘,眉毛都沒動一下。實在是這宮中的酒比之外面的還淡許多。

李淵笑着連稱三聲好,十分給面子的跟着喝了一杯。秦王戲虐道:“稟聖人,薛郡公這是已然施展神功,請聖人當心,莫要酒醉纔好。”

薛朗一窒,李淵一陣大笑,湊趣道:“世民提醒的是,薛卿家,萬望杯下留情。”

之後,不管是敬薛朗酒的還是薛朗回敬,都會被打趣幾句,老有人調侃他,讓他不要亂用神通。

笑得薛朗十分無語,他想灌酒的人已經被聖人趕回去了,留下的這些,皆是頗有節制之人,根本就灌不成。如果齊王留下來,以齊王的心高氣傲與年輕氣盛,薛朗還是很有把握灌醉他的,遺憾的是,他被聖人趕回去了。聖人這到底是保護兒子還是安撫功臣呢?感覺完全不貼心啊。

開玩笑是開玩笑,宮中飲宴,又有幾人會真的喝醉,大家心裡都有留意,當然,也架不住有那陰溝裡翻船,不小心喝醉的,不過,不用擔心,身旁有內侍,上朝的時候家裡的小廝也跟着,自會有人送出去。想發生電視劇裡經常演的,酒醉衝撞妃嬪,調戲宮女之類的事情,基本不可能,你當禁衛軍是死人啊!

最後,薛朗一個人喝了一罈酒,除了覺得想上廁所外,沒有半分醉意,十分清醒的出宮,此時已經是彎月如鉤,宵禁時分。

李淵特意下了手令給參加飲宴的大臣們,薛朗被特許住在內城招待外賓的賓館裡,待明日朝議之後,聖人會派人帶他去賜給他的宅邸。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三卷_第205章 天下熙熙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