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各有所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上海,張公館。

在公館別緻而又寬敞的客廳內,兩個中年男子正在熱烈交談。

“季直兄,眼看國喪期限已滿,下一步如何行動,大家還想聽聽你的意見。”說話的男子名鄭孝胥,字蘇戡,系預備立憲公會會長,早年曾爲沈葆楨、李鴻章的幕僚,後又擔任中國駐日本神戶與大阪的總領事,回國後出任過江南製造局的督辦。鄭家資產豐厚,本人又有文名,交遊廣泛,名動江南。

“皇上親政後必有一番大作爲的考慮,然朝中掣肘衆多,萬機待理,我們還是要先敲邊鼓,將形勢鼓譟起來,就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被稱爲季直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張謇。此公原系狀元出身,授翰林院修撰,但看透官場弊病,毅然下海,先後創辦大生紗廠等實業,雖然只是預備立憲公會的副會長,但卻是江浙立憲派的主要領袖與靈魂。

“老爺,門外有兩位客人求見。”門房恭恭敬敬地遞上兩張名帖。

眼光只一掃,張謇便歡喜異常,連忙招呼鄭孝胥:“馬相伯與徐公勉來了,快去迎接。”

馬相伯名馬良,自幼接受教會教育,通曉拉丁文,原任駐神戶領事,爲人剛直不阿,頗有聲名,後來創辦復旦大學,享譽上海。徐公勉名徐佛蘇,時正年滿30,是立憲派的後起之秀,文章、見識頗得讚譽。

“不知兩位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怎敢勞動狀元公和鄭會長親迎?”馬相伯慈眉善目,雖然年近70,但依然腳步生風,神采奕奕。

賓主甫一落定,馬良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今天此來,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帶給你們,今晚免不了讓狀元公出血大擺酒宴。”

張謇一愣,隨即回過神來:“國喪既滿,宴會已可,別說其他好消息,兩位光臨寒舍就是最好的消息,待會就去醉仙樓。”

徐佛蘇笑着遞上一份電報:“季公閱過後就知道值不值了。”

張謇只粗粗掃了兩眼便興奮異常,眉毛都揚起來:“當真?”

“當真!”

電報是梁啓超和楊度聯名打來的特急電報,不僅扼要介紹了清晨的早朝概要,並進而提出政聞社、預備立憲公會、憲政講習會等立憲團體應撇棄以往分歧,共同促進立憲——“值此海內矚目之際,上已決意加速立憲,所顧慮者爲朝野守舊派之掣肘,公當登高一呼,雲集英銳,共圖大業……”

“好極了,好極了!”鄭孝胥也是喜極而泣,“原本想着國喪後再行請願,推動立憲,早開國會,沒想到皇上英明睿遠,早已佈置就緒。國家幸甚!人民幸甚!祖宗幸甚!”說罷,恭恭敬敬地朝北方磕了三個響頭。

“楊皙子的九年籌備清單,除極少數冥頑之人外,其餘人盡皆首肯。今天朝會不獨肅親王、醇親王贊同,就是慶王也力持定見。只是對兩年召開國會,三年選舉責任內閣一事朝野頗有爭議,孫公就以爲太過急切而力主緩行,端午橋等疆臣亦有疑慮。”

孫公者,大學士孫家鼐也。端午橋者,兩江總督端方。

“孫公老了。”馬良嘆息道,“不過比我癡長几歲,這回怎的如此執拗?”

“倒是皇上10年後心機更加深沉,手段也愈發高明,康、樑師徒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就回了京城,還同楊皙子聯手炮製了這一篇大文章,真讓人想不到……說起來還得感謝忠誠公。”

忠誠公者,原兩江總督劉坤一也。當年以一句“君臣名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堵住了慈禧的嘴,迫使她放棄了廢帝的念頭。

“樑卓如便是希望我們這批在野派聯合起來,通過輿情向這批力主‘緩行’的大臣施加壓力,爲帝聲援,政聞社既已明令復社,當作一大文章慶祝。楊皙子本人也極願以鄭、張二公馬首是瞻而共圖大業。不過我在猜想,這明着是楊、樑的主張,說不定是皇上的意思。”

“公勉言之有理,倘如此,光憑我們的聲勢還不夠。”張謇沉思片刻後說道,“呆會我以預備立憲公會名義給湖北湯濟武、直隸孫伯蘭、四川蒲伯英、湖南譚祖庵、浙江湯蟄先發報,請他們一同搖旗吶喊。”

湯濟武即湖北立憲派首領湯化龍,孫伯蘭即直隸憲政領袖孫洪伊,蒲伯英爲四川立憲派首領蒲殿俊、譚祖庵即湖南立憲派首領譚延闓,湯蟄先即浙江立憲派代表人物湯壽潛,他也是預備立憲公會的副會長。

“好好好!”衆人連連贊同,如此一來聲勢更加浩大。

“原本還想着等各省諮議局成立後再次進京請願早開國會,現在看來成功可能性極大。今晚醉仙樓的這桌酒定要不醉不休!”

“哈哈哈!”衆人開懷大笑。

“哈哈哈!”奕劻也在慶王府仰天長笑,滿臉得色。

“阿瑪今天大獲成功?”

“豈止是大獲成功?簡直就是滿堂喝彩!”奕劻得意非凡地告訴兒子,“滿朝文武都以爲我是太后的人,但我偏不,今天站出來就給皇上說了句公道話——只一句,善耆也好,載澤也罷,都只能甘拜下風。”

“那一句?”

“就是戊戌年的舊事,我說‘太后後來道,戊戌年要是按着那幫大臣的話做便好了,說不定國家就沒有這一劫’。”

“我怎麼沒聽說過這話?”載振一臉茫然,“前兩年樑士詒考恩科,太后還因爲他犯了‘樑頭康足’的名諱而把他的名次給塗掉了,怎麼會?”

“糊塗!你阿瑪聽見就可以了。”望着這個腦筋轉不過彎的兒子,奕劻恨不得直接說出口——這分明就是老子杜撰的,現在死無對證,怎麼說都可以!

“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阿瑪,您真是高明,高明!”後知後覺的載振連忙豎起大拇指。

“今兒我還給載濤保薦了一份差事——禁衛軍編練考察大臣,去德國考察人家是怎麼練的。”奕劻繼續提點着這個兒子,“皇上親政,他這幾個兄弟肯定是要重用的,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你阿瑪的保薦一來給皇上長了面子,二來給了載濤好處。你瞧怎麼樣?我一說,皇上連句異議都沒有,直接就準了。”

“就沒人反對?”

“反對?張南皮肯定是反對的,但這老狐狸知道皇上的心思,沒站出來唧唧歪歪,算他聰明。你猜誰跳出來了?溥頲!他禮部尚書的位置還沒有坐熱,就讓皇上給拿下了,換了榮慶。”

“那學部的位置?能不能在皇上面前爲我活動一下?”載振自從辭了農工商部尚書後,已經在家賦閒許久。

“你?”奕劻掃視了他一眼,“別瞎忙活,榮慶的位置讓嚴修頂了。你給我爭氣點,少說少動,靜觀其變比什麼都強。上次若不是你個兔崽子惹事,你阿瑪會和岑雲階鬧得這麼僵?下一步還得和你徐叔再商議商議,看還有什麼高招?”

有人得意忘形,有人懊喪萬分。載澤一回到鎮國公府就罵罵咧咧,誰勸也不聽,書房裡的桌椅倒是遭了殃。門房通報郵傳部侍郎盛宣懷求見時,他還是餘怒未消,揮手道:“不見!”

“澤公,還在生悶氣?”說是不見,但門房老早就收盛宣懷的門包,還是把他請了進來。

載澤也不以爲意,只說:“我就沒想明白,千年的鹹魚還能翻身?今兒早朝你看見了沒有,多囂張,多……”

“澤公,你且寬心,那是暫時的。慶王爺的脾氣我太瞭解了,他要是不收這個……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盛宣懷用手比劃了元寶的模樣。

“可老這麼守着也不是個辦法,咱們得主動,得想法子進攻,要打得他招架不住、認輸討饒爲止!”

“辦法不是沒有,我前幾次說過的——倒慶必先倒陳,倒陳又需先倒樑,樑士詒的頭一號心腹便是津浦路北段總辦李德順,我們可以在這個上面作文章。”

載澤一聽來了勁:“啥文章?”

“他屁股底下不乾淨,醜事太多了!”

“可這會牽連到楊蓮府!”

“就是要牽連到楊士驤!”盛宣懷附在載澤耳邊密語,“直接攻樑,解氣是解氣,但未免太過直露,一旦扯到楊士驤,事情便有了兩說。咱們明着打楊士驤,實際上打陳璧和樑士詒,看他還有什麼話說。”

“妙!事不宜遲,勞煩盛公前去佈置,我就不出面,只說是我的意思便可。”

走出鎮國公府,老謀深算的盛宣懷一臉得色——這幫親貴實在是太嫩了,這就手段給我提鞋都不配,還想倒慶?

第29章 左右爲難第40章 雷霆震怒第41章 革命前途第29章 高深莫測第85章 軍歌嘹亮第63章 親王鬧事第57章 御案九件第81章 漸次推行第41章 廣而告之第21章 雙管齊下第88章 各有所謀第52章 狗急跳牆第70章 飯館說書第4章 暗度陳倉第4章 暗度陳倉第27章 瞞天過海第34章 排除干擾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5章 煽風點火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27章 相互妥協第63章 親王鬧事第85章 軍歌嘹亮第40章 雷霆震怒第5章 膠東風雲第7章 大浪涌來第82章 如履薄冰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4章 走出陰影第2章 鏈鎖效應第18章 敲山震虎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1章 密謀方案第68章 規劃編成第63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英魂不滅第53章 不可收拾第27章 外交折衝第77章 暗雲飛舞第3章 決不退讓第15章 步步進逼第31章 果有天書第97章 圖窮匕見第38章 刺客來臨第67章 國防經費第91章 強力彈壓第13章 英魂不滅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章 決不退讓第32章 新的方案第70章 飯館說書第29章 左右爲難第11章 血戰武昌第4章 暗度陳倉第9章 進退失據第6章 寧缺毋濫第69章 蓋棺論定第72章 惡有惡報第94章 趁勢改革第30章 語重心長第24章 兩全其美第23章 商討對策第44章 強行貸款第64章 痛下決心第84章 利器準備第60章 五權制衡第29章 高深莫測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3章 暗藏殺機第9章 先易後難第1章 辯論之光第9章 先易後難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5章 果斷決策第14章 謀定後動第13章 暗藏殺機第70章 飯館說書第37章 頭頭是道第23章 商討對策第44章 各有所第40章 殊途同歸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章 秘密佈置第83章 煞費苦心第42章 五體投地第39章 分道揚鑣第98章 國內建設第38章 鋒芒畢露第77章 羣情洶洶第50章 衆矢之的第74章 創新思路第63章 釜底抽薪第63章 親王鬧事第22章 別出心裁第59章 憲法草案第78章 步步爲營第51章 積極穩妥第24章 走出陰影第20章 誘之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