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虛此行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發。

……

紫禁城裡,長chun宮外。

良弼領着荷槍實彈的御前侍衛們緊緊包圍住了整座大殿,御前侍衛們的武器已經按皇帝的意見換成了清一色的毛瑟手槍,威武且雄壯。

組建禁衛軍的上諭剛剛下達,但良弼早已開始組建精幹的御前衛隊。這其中,有鐵良當時留下來的20名衛兵,有他在京旗常備營時就發掘出來的精銳,還有就是經過挑選的大內侍衛。按皇帝的設想,所有的御前侍衛將來都要被整合到禁衛軍中去,而皇帝的貼身衛隊,則應由御前侍從武官所統御。

以禁衛軍會辦大臣的身份擔任這正三品的御前侍從武官似乎有些屈就,但忠心耿耿的良弼卻認爲是皇帝最大的恩典——皇帝將性命都交給了你,還有比更高的信任麼?雖然,鐵良對他有知遇之恩,雖然鐵良已經旁敲側擊地問過他好幾次有關宮禁大火的原因。但良弼只以神蹟來告知——他願意將這個秘密永遠埋藏心底。

御前侍從武官名聲顯赫,工作職責卻也非常累人,不僅意味着要全面負責宮禁安全,還要隨時聽候皇帝的命令去執行一些秘密任務。林廣宇的內心非常過意不去,很想找個人減輕良弼的壓力。比如蔣方震,這是良弼所信任的第一號心腹,又比如蔡鍔,他既是梁啓超的高足,又爲梁啓超所極力推薦。但均爲良弼所拒絕,他告訴皇帝,這兩人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學問人品、軍事技能絕對出類拔萃,但擔當御前侍從武官卻是對人才的浪費,他們更適合在編練禁衛軍時發揮所長。

良弼的用人標準只有一條:是否具有遠見卓識?如果不是,哪怕地位再是崇高,關係再是過硬他也不買賬,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選拔了不少的軍事人才——民國曆史上那些大放異彩的優秀軍事人才,很多都得益於良弼的舉薦,而且他對有本事的人也絕不妒忌。

侍衛們包圍着的長chun宮裡,正在發生着一樁大事——內務府大臣世續親自率領敬事房太監羣對長chun宮進行發掘,因爲傳說地底下埋有老佛爺的私房錢。

皇帝在目不轉睛地查看地形,一旁的皇后則在恭恭敬敬地焚香禱告,乞求慈禧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林廣宇不屑爲之,但既是發掘慈禧的窖藏,不裝模作樣一番怎麼行?

“吉時已到,開掘!”皇帝象徵性地揮動了第一鏟,結果只把長chun宮的某塊地磚給撬鬆了,根本就沒有掘到泥土。可別小看這些地磚,全都是在蘇州、杭州等地燒好的御磚,紋理細密,質地堅硬,整齊劃一。世續告訴皇帝,這些地磚從燒好到運到,平均每塊需花費1兩銀子以上,京師的顯宦人家無不以能用這樣的磚鋪地爲傲,當然這不能明着說——那是僭越。中國人習慣於變通,只消告訴磚窯換一種紋路便就不是御磚了,質量卻是一模一樣。

一塊又一塊,這些太監平素都是幹粗活的,力氣既大,效率也高,不一會大殿的御磚便被清理乾淨。。

可從哪下手呢?世續一眼望過去,地面幾乎一樣平,瞧不出哪裡動過手腳,委實有些難辦。太監們從前也沒做過這差事,幹着幹着便只好停下來——總不能漫無目的的亂挖,浪費人工倒是小事,萬一破壞了風水卻是皇家的大忌諱。

怎麼辦?太監看總管,總管看世續,後者滿頭大汗,想來皇帝面前請旨,到底從哪下手?——皇帝不是號稱神人襄助麼,應該知道埋在哪裡。

可林廣宇哪有什麼神人襄助?分明就是杜撰的鬼話,現在倒好,反把自己給繞進去了。但穿越者畢竟是穿越者,這100多年的歷史經驗不是白混的,皇帝有的是辦法——“請洛陽鏟!”這是盜墓賊最爲有利的勘探儀器,堪稱土法遙感。林廣宇穿越前所在的歷史系設有專門的考古專業,洛陽鏟作爲考古的標誌性用具,他是異常熟悉的。

“洛陽鏟?”世續愣住了,沒聽說過這玩意呀!

皇帝一想不對,此時還沒這名字,當下也不解釋,只把模樣大體上描繪了一遍,還隨手畫了張圖。內務府有的是能工巧匠,不到三刻鐘便把皇帝要求的大致模樣做了出來,雖然遠比不上洛陽鏟那般精巧,但用來湊合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掘洞,起土,鑑別。皇帝不懂土性,但他知道原理,順着他的指點,幾個太監琢磨出了門道。連取了七回土,分佈於7個方位,但結果很讓人失望,取出來的土性上下各層分層明顯的——壓根就沒變動過。

隆裕有些焦急,眼看還剩下最後一個方位,如果再沒有,太后的私房可就泡湯了。帶着衆人矚目的目光,最後一剷土被挖了出來,有人驚喜地叫了出來:“這土有問題!”

問題自然還是土層。林廣宇、隆裕、世續等人端詳了一番土層,果然異常混亂,和方纔那前7鏟所取之土大相徑庭,這土層有人動過?

顧不得再細想,皇帝下令:“就這裡,開挖!”

幾十把鐵鍬和鎬頭對準方位掘了下去。第一尺,沒動靜,第三尺,沒異樣,第六尺,仍是泥土。不管,繼續挖!

挖到一丈餘深的時候,地面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坑,挖出來的泥土在角落裡堆得老高。邪了,還沒動靜?正在皇帝胡思亂想的時候,“鐺”地一聲,一鎬頭下去發出清脆的聲音。所有人都聽到了,隆裕睜大了眼睛,生怕錯過激動人心的時刻。太監們也知道地底下可能有貨,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果然,清理完浮土,一個黝黑的鐵箱子已經出現在衆人面前。長逾12尺,寬約9尺,深度多少卻不得而知,因爲大半截還埋在土裡。仔細一端詳,放置的時間並不久遠,除了一部分地方開始生鏽外,其餘紋路還很清晰,隱約還可以看見內務府的字樣。“就是它,把它弄上來。”世續興奮地大喊,他從未在內務府的檔案裡看到過這些記載,心裡也是好奇萬分。

10來個太監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櫃子竟然紋絲不動,只好繼續清理周圍的泥土。又折騰了一圈,鐵櫃的輪廓終於浮現出來,雖已挖出至少7尺深的櫃體,但仍然沒看到底部。不過這不打緊,櫃子的上箱蓋已經徹底露了出來,還有一把超級大的銅鎖把關。

“撬開它。”銅鎖顯然不是鎬頭的對手,三下五除二便被撬開了,等幾個太監合力將箱蓋揭開,幾乎所有人都被亮光晃得睜不開眼睛——櫃子裡整整齊齊地擺着元寶,散發出金燦燦的光芒,投射出無與倫比的誘惑力。

太監們哪裡看到過這麼多錢,一個個張大嘴說不出話來,這麼大的元寶,只消一個,就足以衣食無憂地過完下半輩子。可他們不敢,不僅因爲皇帝的威嚴,更因爲他們曉得四周都是大內侍衛,只要稍微露出一些貪婪的神色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世續趴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奴才恭喜皇上,恭喜皇上。”

“哈哈哈。”皇帝笑得嘴都合不攏,“世續,你先下去看看吧。”

世續早已經按耐不住,肥胖的身軀此時迸發出無窮的力量,顯得矯健而靈活。他衝到鐵櫃邊,雙手捧起一個金元寶,沉甸甸地,一看底部的銘文,足足100兩。

太急們排列成行,一個又一個的元寶從櫃子裡經過幾十雙收傳遞到地面,當手捧這6斤餘的金元寶時每個人都恨不得能多抱一會。已經40歲的隆裕高興地像個孩子,圍着元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第一層清理完畢,百兩金元寶共108個,珍珠、瑪瑙……”

“第二層清理完畢,108個……”

“第三層……”

“第四層……”

七七四十九層才最後清理完畢,光是金子就起出約53萬兩。皇帝恍然大悟,這部分重量超過16噸,再加上其他雜件和鐵櫃本身的重量非得近20噸不可,難怪鐵櫃剛纔紋絲不動。發了,徹底發了!林廣宇粗略一算,按照金銀比15:1(實際還不止)計算,金元寶價值就接近800萬兩,再加上其他的珠寶玉器,歸攏起來少說有1200萬兩以上。

有了長chun宮的經驗,寧壽宮的發掘就更加順利,打到第三個坑就發現了藏寶地,同樣的埋法,同樣的內容,甚至連鐵櫃的模樣都一模一樣的——這裡少說也有1200萬兩之巨。

在如此衆多的財富面前,林廣宇終於明白爲什麼斂財能成爲某些人的終身愛好——1000萬兩銀子如果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你或許不爲所動,但一旦將這1000萬兩鑄成銀山展現給你時,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經得起誘惑。起碼,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眼裡都投射出精光,就連隆裕,這個有着百萬身價的皇后在面對那金燦燦的元寶時,流露出的仍然是zhan有的衝動。

人性根深蒂固的弱點或許不能改造,但至少應該想辦法避免,否則永遠都是混亂……

;

第12章 快速炮擊第三十三章第17章 弦外之音第2章 浴雷重生第67章 國防經費第27章 瞞天過海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2章 怒不可遏第2章 鏈鎖效應第16章 夜襲得手第82章 劍指廣州第36章 當頭一棒第60章 五權制衡第三十三章第43章 鹽政改革第5章 膠東風雲第19章 考題買賣第17章 弦外之音第27章 外交折衝第5章 建章立制第56章 弄巧成拙第81章 漸次推行第88章 控制局面第18章 職官考試第78章 借力打力第87章 表面功夫第5章 錯綜複雜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章 試點湖北第9章 進退失據第4章 東亞角逐第15章 步步進逼第69章 軍工事業第27章 瞞天過海第55章 左右爲難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7章 頭頭是道第18章 敲山震虎第76章 校閱大典第67章 國防經費第94章 趁勢改革第94章 虛晃一槍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建章立制第11章 雷霆萬鈞第63章 親王鬧事第35章 以華制華第20章 誘之以利第21章 另闢蹊徑第50章 廢兩改元第57章 御案九件第8章 海雷神威第4章 智困梟雄第44章 顛撲不破第2章 火上澆油第67章 國防經費第95章 循序漸進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7章 心心相印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4章 兩全其美第23章 內外有別第30章 聖意難懂第53章 不可收拾第32章 官制改革第20章 恩威並施第4章 智困梟雄第86章 猝然發動第22章 方寸大亂第35章 以華制華第33章 以退爲進第59章 憲法草案第11章 綿綿不絕第42章 各種心思第9章 進退失據第50章 廢兩改元第18章 精兵強將第38章 刺客來臨第60章 投機倒把第3章 勾心鬥角第87章 表面功夫第35章 虛虛實實第55章 首日議程第43章 日新月異第47章 華美篇章第11章 綿綿不絕第87章 表面功夫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果斷決策第82章 劍指廣州第27章 暗度陳倉第3章 鐵廠之辯第5章 膠東風雲第21章 偉大母愛第99章 最終清算第75章 人心惶惶第47章 過於輕敵第6章 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