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

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畫面,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可對於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回想起來仍舊曆歷在目,記憶猶新,好似昨天發生般鮮活。那一次次與敵人拼殺、激戰的情景,令當事人心潮澎湃,令當今的我們感觸頗深。細讀那些不失真實的文字,緬懷那些不計名不爲利,爲革命戰爭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吧!

粟裕:真正的銅牆鐵壁

粟裕,解放戰爭期間擔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等職,指揮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人民是父母

1946年6月底,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撕毀了《停戰協定》,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革命戰爭,妄圖在三至六個月內,侵吞解放區,消滅解放軍。華東地區,南連京滬,北近平津,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我華中野戰軍的部分主力爲執行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任務,於同年7月中旬至8月底,在華東解放區前沿的江蘇泰興、如皋、海安、邵伯地區,勝利地進行了蘇中戰役,殲敵五萬餘人。之後,與山東野戰軍在蘇北會師,組成了華東野戰軍。1947年1月北撤山東。

華東野戰軍北撤山東,是爲了進一步集中優勢兵力,在解放區內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地機動作戰,以更多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時,不少同志對這一發展的重大意義,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原華中野戰軍的指戰員多數是蘇中子弟兵,要他們在剛剛打了勝仗之後,就撤離自己用生命和鮮血保衛過的土地,使養育自己的人民羣衆遭受國民黨軍隊帶來的可以想象的災難,思想上的彎一時也不容易生轉過來。加之由蘇中到山東,環境和生活習慣的變化,使許多同志思想情緒上有所動盪。所以,解決普通存在着的這些問題,是鞏固和提高戰鬥力的關鍵,是部隊政治思想工作的一箇中心任務。當時,部隊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幹部,進行了大量的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時,山東的黨,各級政府和人民羣衆,特別是原華中部隊進入山東後駐紮的臨沂地區的人民羣衆,在天寒地凍的嚴冬季節,給部隊以熱烈的歡迎和無微不至的親切關懷、照顧,那種深情厚誼、魚水之情,使全體指戰員感到無比的溫暖。臨沂地區的人民,寧肯自己吃糠,吃地瓜葉,甚至以樹葉,野菜充飢,也要把用小麥、玉米、小米、高粱做的煎餅送給部隊。宿營時,有的羣衆把剛結婚的新房也騰給我們住,婦救會、“識字班”的婦女到各班去問寒問暖,搶着縫衣服、鞋襪;許多老大娘把自己賴以換取油鹽的雞蛋也拿出來,甚至殺了老母雞,送給部隊的傷病員。山東人民在戰爭中組成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車輪滾滾,擔架如林,前送糧彈,後運傷員,放哨帶路,看押俘虜……他們是那樣地堅強勇敢,不怕困難,奮不顧身,竭盡全力地支援人民子弟兵。但是,對蔣介石他們又有着刻骨的階級仇恨,要求部隊多打勝仗,多消滅敵人,保衛解放區,擴大解放區,解放還在苦難火海中的人民。他們這種堅定鮮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熾烈的革命感情,使原華中野戰軍的同志受到了生動而實際的教育。對部隊的思想轉彎,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人民對了弟兵的熱愛,關懷,始終是鼓舞部隊前進的巨大力量。

一切爲了前線

1947年1月,陳毅同志主持召開了魯南會議,照中央的指示,華東野戰軍進行了統一整編。這時,山東已成爲敵人進攻的主要方向之一,華東戰區一系列重大戰役大都是在山東境內進行的。當時,全國解放區處於被分割的狀態。各解放區必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解決戰爭的一切需要。除了武器彈藥主要取之於敵人外,其它一切都要依靠人民羣衆。當時華東野戰軍,連同地方黨政機關共約三十多萬人。山東人民不僅要擔負這三十多萬人衣食住用的物資供應,還要擔負起戰爭的巨大消耗。而那時的山東解放區只有十二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二千六百多萬人口,大部分城鎮和鐵路交通線又被敵人佔領,抗日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軍破壞的經濟,還沒有得到恢復,廣大農民少吃缺穿,生活極爲貧困。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英雄的山東人民始終以無私無畏的革命氣概,勇敢地承擔起了支援連續進行的、大規模戰爭的重擔。

在中共中央華東局的直接領導下,山東的黨和人民政府,貫徹執行“一面打仗,一面建設”的方針,積極發展戰時經濟,把解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科學地調動和組織起來,既照顧到軍隊的需要,又注意到人民負擔的可能性,實行“耕戰互助”、“以戰養戰”,把土改、生產,支前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較好地解決了解放區經濟的主要支柱——糧食問題,爲支援戰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山東的黨、政府和人民,在蔣介石發動軍事進攻的前夕,就積極貫徹執行中央的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爲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土改運動是一場解決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偉大革命,反映了中國農民上百年來的願望,幾百萬畝土地回到了農民手中,大大地調動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和生產熱情。他們第一次在自己分到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努力生產。雖然還是分散落後的小農經濟,但是擺脫了封建生產關係的桎梏,生產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土改的勝利爲戰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前線戰爭的勝利,又保衛了土改的勝利果實。翻身農民是戰爭重擔的主要承擔者。蔣介石的瘋狂進攻,使千百萬翻身農民,從切身利害中更深刻地體驗到解放戰爭的正義性質,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和戰爭的勝負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把對戰爭的支援看作是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

“一切爲了前線,一切爲了戰爭勝利”,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響亮口號。儘管是在遭受敵人摧殘,自然災害嚴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山東廣大翻身農民卻自覺自願地爲革命節衣縮食、茹苦含辛,甚至不惜破產毀家,承擔着戰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消耗,全心全意地愛護軍隊,支援前線,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神聖的人民解放戰爭。

不竭之源

華東野戰軍經過一年的內線作戰,連續打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殲滅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戰爭進入到第二年,爲徹底粉碎蔣介石妄圖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以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人力物力的反革命戰略方針,我軍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的指示,以主力打到外線,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敵。同時,以一部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留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華東戰場上的戰爭越打越大,而且打的大都是硬仗、惡仗,我軍有了較大的傷亡、減員。因此,補充兵員的任務十分繁重、艱鉅。

爲保證華東野戰軍有充足的兵員,山東解放區的黨和政府,在領導人民進行土改、複查、反霸鬥爭的基礎上、結合蔣介石瘋狂進攻解放區殘酷殺害人民的現實,深入開展反蔣訴苦、慶祝翻身和土地還家等活動,號召人民羣衆“到前線去,到主力去”。千百萬翻身農民把參軍當作一項最光榮的任務,爭先恐後、積極報名,涌現出許許多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爭”、“村幹帶頭”的動人事例。他們說:“窮人挨凍受餓,就是因爲沒有土地,有地沒人保,還是不牢靠。”有家農民兩個兒子爭着參軍,互不相讓.只得開家庭會解決。他們在參軍大會上說:“國民黨害了咱,共產黨救了咱,沒有解放軍上哪撈勝利,咱不參軍誰參軍。”有個農民,戰爭開始時,送大兒子參了軍、後來又送來了二兒子,爲打敗蔣介石,他還要把三兒子送來。膠東萊陽縣赤山區,一千名民兵集體參軍,編爲一個營,加入了主力,成爲當時聞名膠東的“赤山營”。淄川縣當時只有四十餘萬人,土改複查後,一次擴大一個團,兩千餘人補進了主力。僅1947年1年間,就有二十九萬五千餘名翻身農民的優秀子弟光榮入伍。在戰爭中,我軍補充了大量解放戰士。翻身農民的優秀子弟,作爲人民軍隊的主體和骨幹,對把解放戰士教育改造成爲人民而戰的革命軍人,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三年的解放戰爭中,山東人民共發動了四次大的參軍運動,送出了五十八萬九千餘名優秀子弟參軍。他們像千百條小溪流,匯成了奔騰萬里的大江長河,源遠流長,滾滾向前,使華東野戰軍越打越多,越戰越強。有這樣的人民,還有什麼敵人不可戰勝呢?

……

每當回憶山東人民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援,我就彷彿又回到了當年的華東戰場,聽到了那隆隆的炮聲和千萬輛支前小車發出的有節奏的鳴響,也彷彿看到了英雄的山東民兵和浩浩蕩蕩的支前民工在隨軍轉戰、奮勇支前的情景。我不由地想起了陳毅同志在《記淮海前線見聞》中的詩句:

幾十萬,民工走不通,

駿馬高車送糧食,

隨軍旋轉逐西東,

前線爭立功。

擔架隊,幾夜不曾睡,

穩步輕行問傷病:

同志帶花最高貴,

疼痛可減退?

……

這就是對當時民工支前的真實寫照。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後,山東人民又“推起小車下江南”,同其他解放區的人民一起,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一直隨軍打到浙江、福建等地。山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的英雄業績,將永垂史冊,永放光輝。

早在1934年1月,毛澤東同志就曾經說過:“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衆,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衆。”今天,當我們回憶山東人民對解放戰爭的巨大支援的時候,重溫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仍然感到十分親切,完全正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引起了作戰方法的變革,未來的反侵略戰爭必將極大地不同於過去的革命戰爭。

但是,人民戰爭的根本性質,是不會改變的。我們要蠃得戰爭的勝利,仍然必須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真正的銅牆鐵壁,仍然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人民羣衆,這是肯定無疑的。

——摘自《粟裕戰爭回憶錄》

許世友:西進參戰

許世友,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

1947年1月,我從膠東軍區所在地萊陽城,率領前指進至招遠、掖縣地區。膠東軍區所屬五師、六師正在這一帶整訓。

三九嚴冬,滴水成冰。渤海灣裡颼颼寒風,掠過凍結成硬殼的土地。我們馳馬走遍部隊所駐的大村小莊,卻感到一團團烈火在幹部戰士心小燃燒。當時,部隊傳達了華東局臨沂會議精神,把黨中央、毛主席關於形勢、任務和作戰方針的指示迅速貫徹到幹部戰士中間。黨中央、毛主席決定,爲了在華東戰場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展開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山東、華中野戰兵團合編爲華東野戰軍。膠東軍區五師、六師、三旅奉命改編爲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五師、六師、三旅依次改編爲二十五師、二十六師、二十七師),縱隊領導由膠東軍區領導兼任。

在整訓期間,部隊進行了形勢任務教育。師、團領導幹部深入連隊,用“爬山頂”的比喻講解當前形勢:自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以來,我軍在全國戰場的戰略防禦階段,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共殲敵五十六個旅。中央軍委指示華東我軍高度集中兵力,在一個半月至二個月內殲敵十個旅左右,以配合其他戰場反攻,併爲自己轉入戰略反攻創造條件。目前的艱苦困難,正好比是“爬山頂”,要拿出全身的氣力,要有拼命精神。全縱上下提出了“放下包袱爬山頂”的口號。從很多連隊的牆報上可以看到這樣一幅圖畫:畫面上有一座大山,兩人同時登攀,一個把思想包袱丟開後很快爬上去,另一個揹着一大堆個人主義、家鄉觀念等包袱,結果累得滿頭大汗總是登不上。當時部隊中還傳唱着這麼一首“爬山調”: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九,

剩下一里還得向前走。

擦把汗,加把油,

爬過山頂勝利在前頭!

通過形勢任務教育,廣大指戰員對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有了較深刻的領會,樹立了全局觀念,明確了搞革命不能守在家門口,不能有狹隘的地域觀念。要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以殲敵有生力量爲主要目標,不以保守城市或地方爲主要目標,把區域作戰的思想轉變爲大規模的運動戰思想。大家響亮地發出了“上級指向哪裡,我們就打到哪裡”的鋼鐵誓言。

1月底,蔣介石在宿北、魯南戰役損兵折將後,急忙策劃了所謂“魯南會戰”計劃。爲實現其全部佔領華東解放區,消滅華東我軍,或迫我軍退至黃河以北的企圖,蔣介石糾集華東戰場所能集中的全部機動兵力,共二十三個整編師,五十三個旅,以臨沂、蒙陰爲目標,南北對進,夾擊我軍。南線以敵整編第十九軍軍長歐震指揮的八個整編師二十個旅組成主要突擊集團,自臺兒莊至城頭一線北犯臨沂;北線以敵第二綏區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揮的三個軍九個師組成的輔助集團,自膠濟路南犯山東腹地;另以第五軍,整七十二、七十五、八十五師等部集結魯西,配合魯南作戰。敵人這樣的集中兵力,是解放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蔣介石親飛徐州,面授機宜。參謀總長陳誠坐鎮徐州督戰,瘋狂揚言“黨國成敗,全系魯南一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氣勢洶洶,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2月4日,北線李仙洲集團進佔萊蕪。南線蔣軍判斷我主力必守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則“集小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中央軍委、毛主席及時指示我軍:敵愈深入愈好,我打得愈遲愈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於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次我必能勝利。根據中央軍委、毛主席的指示,華野首長全面分析了敵我態勢,南線之敵右翼郝鵬舉部被我殲滅後,敵主力後縮,密集不好打,而北線李仙洲集團已形孤立突出,遂決定以兩個縱隊於南線佯動並擔任阻擊任務,集結臨沂附近的五個縱隊隱蔽北上,以殲李仙洲集團。我率二十五師、二十六師奉命西進參戰。

2月5日清晨,啓明星尚未隱沒,東方露出淡淡的魚肚白,我縱駐地的村口大道上就沸騰開了。凜冽的寒風裡,戰士們身着膠東被服廠趕製出來的米黃色的新棉軍裝,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紅旗在隊前飛舞,戰馬昂首嘶鳴。鄉親們放鞭炮,吹嗩吶,敲鑼打鼓,歡送子弟兵踏上新的戰鬥征程。大道兩旁,兒童團員搶着幫戰士們扛揹包,大娘大嫂們拿出剛煮熟的雞蛋往戰士們手裡塞,深情叮嚀大家打勝仗。

在每個指揮員、戰鬥員的身上,都寄託着家鄉人民的殷切希望。

——摘自《我在山東十六年》

葉飛:肅清福建的匪患

葉飛,解放戰爭期間歷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等戰役。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十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上海戰役,之後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軍區司令員,並指揮部隊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政府宣佈以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公然侵略我國領土、領空和領海,支持蔣介石集團進犯大陸。

華東沿海,特別是福建前線,形勢是十分緊張的。國民黨軍隊隨時有可能在美國海空軍的支援下,發起對東南沿海的攻擊,必須認真對待。

此時,黨中央、毛主席作出了相應的部署:指定陳毅同志負責指揮華東全局,浙江由譚震林同志負責,福建前線指定由我負責。

福建前線當時有兩大任務:準備再攻金門,還要剿匪。這兩個任務都很重要。如果不攻下金門,就談不上解放臺灣。如果完不成剿匪任務,後方不得安寧,社會秩序也不會穩定。

爲了服從整個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暫緩攻金,以便等待和積極爭取整個情況的變化和條件的成熟。

1950年11月,毛主席電令福建我軍解除再攻金門的任務,全力以赴進行剿匪,限於6個月內消滅一切成股土匪,並普遍實行土改。

福建土匪多如牛毛,哪個朝代都沒有絕跡。一是社會原因,舊社會逼迫有些人鋌而走險,我們的工作還沒有深入到他們中間。二是福建的地形條件有土匪孳生的條件,山高林密,海闊港深,可以出沒其間。三是解放的前進步伐太快,幹部也缺乏,打下的地方,不及搜剿,不及清理,國民黨的殘餘分子和散兵遊勇,還有地方的惡霸和反動地主,勾結一起,在我後方空虛的一些地方,成幫結隊,行兇作惡。國民黨又封他們爲什麼“反共救國軍福建省統一行動委員會”、“先鋒縱隊總指揮”、“專員”、“縣長”等種種名目。到1949年冬,竟然發展到大小二百四十餘股,四萬多人,擁有長短槍二萬七千餘支,機槍三百餘挺,盤踞着東山、永安、清流、明溪、泰寧、將樂、光澤、三元、建寧等十座縣城和若干鄉鎮,四處騷擾破壞,襲擊我政權機關,殺害地方幹部和積極分子。

剿匪部隊在“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的思想教育基礎上,依據“軍事清剿、政治瓦解、發動羣衆武裝自衛”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方針政策,在匪情嚴重的地區,組成黨政軍一元的領導機構,以主力部隊爲主,在地方武裝和民兵協同下,實施重點清剿,採取奔襲、合圍手段,力求一舉撲滅大股土匪,隨後即轉入分散駐剿和追剿小股散匪。

1949年8月到1950年12月,福建全省共殲匪五萬五千餘,包括國民黨派遣潛入大陸的武裝匪特十四股,解放全部匪佔縣城。大批著名的匪首如賀可泉、劉午波、唐宗、吳全榮等紛紛就擒,匪衆土崩瓦解,相繼下山投降。至此,尚有殘匪四千藏匿山地,三千流竄海上,股匪基本殲滅。

1951年1月,毛主席親自來電慰勉,指示我們“繼續不懈,堅持到底”,並在人民同意之下堅決迅速地處死那些“一切爲民衆痛恨的匪首、慣匪及惡霸”徹底清除匪患。

剿匪結合土地改革全面展開,匪出即剿,匪藏即發動羣衆分配土地,效果極爲明顯。福建省提前於1951年5月全部肅清了土匪,消除了後顧之憂。

福建完成肅清一切成股土匪任務之後,由於抗美援朝和軍隊建設的需要,二十四軍、二十五軍、三十二軍先後調離和整編,福建留下二十八軍、二十九軍和三十一軍三個軍。二十九軍一個師改編爲海軍(當時叫水兵師),擔任鞏固福建前線海防之任務。此時我海空軍尚未進入福建,擔任鞏固海防前線任務的兵力只有兩個軍。

我們從當時福建前線的實際情況出發,把福建前線劃分爲兩個作戰方向,第一個作戰方向是閩北福州方向,第二個作戰方向是閩南廈門、漳州、泉州方向。對沿海防禦的方針,決定採取控制海島以防禦海岸的方針,這樣做就可以大大節約和減少第一線的防禦兵力。我們還從地方的運輸車輛打主意,規定沿海作戰部隊需要汽車時,地方運輸車輛全部集中歸部隊使用。當時福建海口被封鎖,鷹廈鐵路尚未修通,交通運輸全靠公路,地方運輸車輛比較多,一旦需要時集中起來可具備運輸一個軍的能力,這個軍就變成“摩托化軍”了。

同時,我們對福州前線每個作戰方向,對敵人可能登陸向我進犯的地方,都制定了作戰方案。

對於福建前線的戰略部署,還有一段插曲,就是與蘇聯專家的爭論。蘇聯專家熱情、細緻、一絲不苟,但是脫離實際,硬搬教條。對他們,我們既感到有幫助,又感到與我們的戰略思想格格不入。由於這些分歧和爭論,蘇聯專家告我的狀,不只告到毛主席那裡,而且告到斯大林那裡。

——摘自《葉飛將軍自述》

王必成:飛兵激戰孟良崮

王必成,解放戰爭時期擔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4軍軍長等。

1946年7月,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撕毀了九個月前簽訂的《雙十協定》,向我長江以北的蘇中解放區發動猖狂進攻。我華東野戰部隊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針,向敢於進犯的敵人進行自衛反擊。我第六縱隊7月13日宣(堡)泰(興)戰役開始,就投入戰鬥,在蘇中作戰三個月後,奉命北撤,與在山東作戰的兄弟部隊會師。

1947年,我縱在魯南山地練兵,總結作戰經驗補充了部分土改後參軍的新戰士,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高。2月萊蕪戰役,在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首長的正確指揮和兄弟部隊的協同配合下,全縱殲敵達兩萬餘人,取得了較大的戰果,鼓舞了士氣。萊蕪戰役後又在博山地區休整一個多月。這些都爲爾後進行勝利的戰鬥,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孟良崮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次光輝實踐,在第六縱隊的戰史上,也是具有特色的重要一頁。這一戰役,雖距今三十二年了,可豪氣壯山河的戰鬥場面,卻仍然歷歷在目,使人記憶猶新。

挺進魯南伏奇兵

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後,八個月中,被我軍殲滅七十一萬餘人,被迫由全面進攻改爲重點進攻。1947年4月初,敵人糾集華東第一線兵力,共十三個整編師、二十四個旅,約二十五萬五千人,分別由湯恩伯、王敬久、歐震組成三個機動兵團,從臨沂至泰安線,並肩向北進犯,企圖殲滅我華東主力於沂蒙山區。我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主動由魯南向臺中後撤,大膽誘敵深入,尋找機會殲滅敵人有生力量。4月22日至24日在泰安一帶首戰告危殲滅敵整編七十二師全部二萬餘人,打擊了敵人重點進攻的囂張氣焰。敵人被迫採取了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術,三個兵團一字排開,像烏龜一樣慢慢爬行,逐步向我沂蒙山區推進。

華野首長爲調動敵人,製造戰機,命六縱與一、三縱並肩沿津浦路西側南下,出擊寧陽,以威脅敵重要的補給基地兗州,打亂敵人重點進攻的部署。當時,我們南下,敵則北上,雙方部隊經常擦肩而過,好像捉迷藏似的。我縱與敵周旋到5月初,又奉命北進魯中,協同一、三、四縱圍殲北犯新泰的敵十一師。但是剛剛形成戰役合圍,敵二十五師、八十三師等部分頭來接,向敵十一師急速靠攏,這種情況不利於我選擇打擊目標、殲滅敵人,華野便命令部隊迅速後撤。這時,我縱己插至新泰、蒙陰之間的羊流店以落三面臨敵,既不利於向主力靠攏,也不利於就地獨立作風情況比較艱難。我和縱隊政委江渭清、副司令員皮定均、參謀長杜平等同志一起分析了敵我態勢,根據華野總的意圖,確定部隊的行動方向。我們考慮,魯南是敵人的後方,兵力空虛,如果部隊插到那裡,可以迷惑敵人,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又可隨時北上參戰,容易收到出敵不意、突然襲擊的效果,遂毅然決定向魯南挺進。因時間緊迫,我們一邊組織部隊行動,一邊向華野報告。華野很快發來加急覆電,同意我們的行動方案,並指示我縱“注意隱蔽待機,不要過分刺激敵人”,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挺進魯南的任務和目的。

插到魯南敵後去,幹部戰士不是那麼想得通的。因爲當時進攻山東的敵軍有三大主力:一個是第一兵團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一個是第二兵團胡璉的整編十一師,再一個是第二兵團邱清泉的新五軍,這三個主力中的七十四師我們曾與它較量過多次,是六縱的老冤家、死對頭。……北撤山東時,大家聽說七十四師跟在我們屁股後頭,無不摩拳擦掌,發誓要堅決消滅它,報仇雪恨。可是,眼下我們部隊要從故人的縫隙包括到魯南敵後去,與七十四師背道而馳,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爲此,縱隊黨委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指戰員正確理解華野首長誘敵深入,持重待機的方針。我們向幹部說明,作戰指揮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力爭主動,力避被動,避敵之長,擊敵之短。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如果我操之過急,分散兵力與敵決戰,就有被敵各個擊破的危險,主動地走,是爲了更好地打。指戰員樹立了全局觀衆部隊便順利地插到了平邑以南地區。從此,我縱忽聚忽散、忽東忽西以飄忽不定的行動來迷惑敵人,有時爲照顧全民寧可放棄到口的肥肉不吃,來麻痹敵人,使敵人弄不清真假,判不明虛實,爲突襲殲敵設下了伏兵。

魯南地區,深受敵七十四師、十一師和二十五師殘害。當地黨組織和人民羣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給我軍以巨大的支持,同時也要求我們幫助拔除幾個敵人據點,爲民除害。華野曾電示過我們要“配合地方武裝打擊、牽制敵人,迫敵回師魯南”。縱隊黨委反覆研究,決定於5月8日晚配合魯南地方武裝,攻擊白彥、城前兩個敵軍據點。打響之後,白彥之敵逃竄到城前,企圖在城前集中兵力,進行頑抗。這時,我們從華野發來的“敵情”中獲悉,湯思伯第一兵團七十四師等抵向蒙陰的坦埠以南大箭、馬山、佛山等地進犯,我軍四縱、九縱正與之接戰中。這一跡象表明,敵人已被我軍所調動,進入宮中山區,就我範圍。據以往經驗,這種情況預示着一場大規模圍殲戰就要開始了。粟裕副司令員曾親自對我們講過:“打七十四師,少不了你們六縱。”這次大打,很可能用上我們,必須早做準備。於是,縱隊黨委重新研究了戰況認爲城前這個敵軍據點若久攻不下,我縱難以迅速脫身北上;若迅速拿下又將引起敵人的疑慮,暴露我縱位置,遂決定立即停止對城前據點的攻擊,將部隊撤離城前附近地區,隱蔽下來,耐心等待殲敵時機的到來。正因爲這樣,我縱的行動,始終沒有被敵所察覺,敵人做夢也沒有想到,在他們的腹背會有我們這支兩萬餘人的伏兵。

——摘自《孟良崮戰役資料選》

王建安:我從華北到山東

王建安,解放戰爭時期是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東線兵團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

默望着敬愛的周總理親筆起草、經偉大領袖毛主席修改閱正的慶祝濟南戰役大捷的賀電,翻閱着自己當年在戰鬥的硝煙中寫下的幾頁日記,我彷彿又被帶到那戎馬倥傯、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耳邊又響起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教誨,眼前又浮現出硝煙瀰漫中的獵獵紅旗和我軍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的情景。濟南戰役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量,是地方黨、政、羣衆各團體對革命戰爭的全力支援,軍民浴血奮戰的結果,是一曲毛主席光輝軍事思想的勝利凱歌。

1948年,洛陽戰役勝利結束後,我奉命調往華北一兵團,做解放太原的準備工作。按照軍委的指示,我從洛陽動身,來到了石家莊,找到辦事處負責人吳玉章同志。由吳老安排,天黑以後派了一輛小汽車,秘密地送我來到石家莊西面的一個小村子(孚家坪),見到了毛主席。那時,毛主席從延安轉移到孚家坪,爲着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日理萬機,晝夜操勞,累得身體不很健康,正在帶病堅持工作,還有一名醫生在身旁。毛主席雖然面龐清瘦,但雙目炯炯有神,說話聲音洪亮有力。他見我來了,親切地讓我坐下,接着就給我講述了當前解放戰爭的形勢和任務。最後,毛主席對我說,根據當前的戰略任務,先解放濟南。經過軍委研究,建安同志你就不去華北一兵團了,回山東去,到山東兵團。許世友同志任司令員,你任副司令員。有什麼意見嗎?我立即回答:“沒有意見,一切行動聽指揮。”主席聽了很高興。關於解放濟南的具體部署,主席叫我去找周恩來同志。

晚飯後,我來到了周副主席的宿舍。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周恩來同志緊跟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作爲軍委副主席參與重大戰略決策和戰役計劃的制訂,協助毛主席指揮全國各個戰場的解放戰爭。坐定後,我立即彙報工作。周副主席仔細地聽完我的彙報,並詳細詢問了部隊的政治、思想、軍事工作情況,循循善誘地讓我充分發表對解放濟南的看法。我考慮了一會,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講了出來。周副主席鼓勵我說,你的意見很好。接着,周副主席便按照毛主席的攻城打援,以攻克濟南又殲援敵一部爲戰役目的的戰略方針,作了詳盡而具體的指示。他指出,解放濟南意義重大,濟南解放了,華北華東就連成了一片,更有利於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是一次嚴重的作戰,必須集中全力,在華東野戰軍的統一指揮下,堅決完成戰役任務。就這樣,我們一直談到東方放亮。臨別時,周副主席說:軍委打算給華東發個電報。你馬上回去傳達解放濟南的部署,做好戰役的準備工作。

遵照毛主席、周副主席的指示,我離開石家莊,回到山東,在臨朐和青州(益都)之間的一個村莊裡(華東局駐地),向陳毅同志、張雲逸同志、張鼎丞同志、粟裕同志等作了彙報。野戰軍前委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表示堅決擁護毛主席的英明決定和周副主席的具體部署。根據上級決定,我又回到了山東東線兵團,向譚震林政委(第三野戰軍副政委兼兵團政委)、許世友司令員作了彙報傳達。經過我們詳細研究並報上級批准,決定成立了“前線指揮所”,在華東野戰軍首長的領導下,夜以繼日地進行準備工作,提出了“打開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響亮的戰鬥口號,爲摧毀蔣介石反動集團在山東的堡壘——濟南,解放全山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華東局、華東軍區統一領導下,還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動員黨政軍民一切力量投入戰鬥。山東人民出動了五十萬名支前民工,準備了一億四千萬斤糧食,備好了一萬八千輛小車和一萬四千副擔架。各地地方武裝和民兵也都同仇敵愾,嚴陣以待,佈下了消滅濟南國民黨軍隊的天羅地網。

(本章完)

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一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章三章 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啊章四章 憶當年崢嶸歲月時章二章 戰果從山東蔓延到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