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借據

第200章 借據

“這是什麼?”看着朱瞻埈從袖子裡掏出來的東西,朱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一張借據。”朱瞻埈將手上的東西呈給了朱棣,並解釋道:“這是一張兩百萬兩銀子的借據,我以鄭藩未來三年的銀礦產出做抵押,向南京的商人們借了兩百萬兩銀子,這是寫好的借據,需要爺爺您做箇中人,承認這張借據。”

“你用倭國的銀山做抵押向商人借銀子?”朱棣被朱瞻埈的這番做法搞得有些摸不着頭腦,畢竟從古至今還沒人這麼幹過,他甚至一時都難以理解朱瞻埈這到底是要幹什麼。

不過有一點朱棣還是清楚的,那就是北伐有錢了。

只是朱棣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從古至今就沒有朝廷打仗還要問商人借錢的,更不用說還要皇帝來親自做中人。

讓皇帝來爲一份借據做擔保,這也算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了。

但對於朱瞻埈來說,這卻是一種很正常的操作,畢竟後世有一種東西就叫做國債。

國家要搞建設沒錢了,發國債;國家要打仗沒錢了,發國債;沒有理由就是單純的沒錢了,發國債……

總之,只要你的國家信用沒有破產,或者你發行的國債還有人買,發國債就是最好的籌錢手段。

而所謂國債,其實就和普通人借錢一樣,借得一筆本金,約定一個償還期限,到期償還的時候附加一定程度的利息,這事就算成了。

只不過國家借債和普通人借債還是有一些區別,畢竟這是用國家信用在做擔保,以及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和普通人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國債本身也是有很大升值空間的,畢竟有的國家發行國債,那確實只是因爲資金週轉不靈,或者說國家一時經濟困難,而不是真的沒錢了。

就好像現在的大明,要打個瓦剌還是手拿把掐的,只是現在戶部拿不出錢糧來了。

所以如果大明這個時候發行國債,那這個國債的償還能力是不用懷疑的,除非把朱棣換成堡宗,北伐這一仗打輸了,而且是輸的動搖國本的那種大敗,大明扛不住明天就要亡國了,這國債纔會還不了。

不然大明朝這麼大一個國家擺在這裡,區區二百萬兩銀子,朝廷又怎麼會還不起呢?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大明可不是中後期那個朝廷財政已經入不敷出的大明,按照戶部的統計,朝廷目前可是光每年的田賦就有三千多萬石,哪怕是按照洪武年間規定的一兩銀子換二石米,這三千多萬石糧食也相當於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當然,這是實物稅,並不能直接折算成銀子,但大體上的估個數字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兩百萬兩銀子朝廷拿不出來嗎?怎麼可能?光是大明錢庫裡的那兩百萬兩存銀,就夠填上這個窟窿了,只是這麼做會把大明錢庫的信用給打到底罷了。

畢竟,大家把銀子存進大明錢庫,圖的正是伱朝廷開的錢庫穩當,可要是朝廷隨便拿錢庫裡的錢出去花,這誰還敢往裡面存錢呢?

而現在朱瞻埈的這份借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相當於一筆國債,只不過這不是以大明朝廷的名義借的,而是以朱瞻埈這個藩王的名義去借的,但總的來說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朱瞻埈解釋清楚了這張借據是怎麼回事之後,朱棣也明白了過來,隨即說道:“也就是說,你用你鄭藩未來三年的銀礦產出做質憑,從那些商人手裡借了二百萬兩銀子,然後又把這個錢借給了朝廷,朝廷需要在三年之內把這二百萬兩銀子連帶利息還你,不然你就要用鄭藩未來三年的銀礦產出去還那些商人?”

“是這麼回事,只不過這當中可操作的地方很多,這筆錢我並不需要用真金白銀去還,讓戶部給我寫一個兩百萬兩的匯票,我馬上就能把這筆錢還上。”朱瞻埈笑了起來,朱棣還惦記着用真金白銀去還賬,卻沒想過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東西可以操作。

果不其然,聽到朱瞻埈說讓戶部寫個兩百萬兩的匯票直接把賬還上的話,朱棣整個人都驚了,這不等於是朝廷白拿了那些商人兩百萬兩銀子,用一張紙去還債嗎?

朱棣感到很不理解,也大受震撼,但他卻並沒有直接斥責朱瞻埈這是在騙人,而是問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爺爺您誤會了,匯票雖然確實是一張紙,但它加蓋了戶部大印,得到了朝廷的承認,那這張紙它就能夠當成兩百萬兩銀子來花,之前有人建議朝廷超發兩百萬兩匯票,用匯票來支撐這次北伐就是一樣的道理。”朱瞻埈用盡可能簡單的話解釋了這裡面的道理,隨後又補充道:“但是朝廷直接發匯票,那就是在透支民心和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信用,等於直接從百姓的口袋裡掏錢,這樣做是不行的。”

朱棣聽到這裡明白過來,點了點頭說道:“但你寫了這張借據就不一樣了,這相當於是朝廷問百姓借,之後朝廷打完了仗,把錢還上了這便不會影響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是的,不過這裡面其實還有其他說道,比如說這筆債務的利息又該從哪裡出,現在的匯票可以做到票面一兩銀子私下兌換一兩五錢銀子,這個比例要是跌了該怎麼算,漲了又該怎麼算,這其中牽涉到的東西一時半會是很難釐清的。”朱瞻埈向朱棣說着,隨後又補充道:“另外那些商人借錢也不是直接把這兩百萬兩銀子就這麼借給我的,他們開出了一些條件,比如朝廷需要把這筆錢存進大明錢庫,然後開出兩百萬兩的匯票向兩淮的糧商購買這次北伐的軍糧,借出這筆錢的兩淮鹽商可以在未來一年之內享受長蘆鹽場優先供應的待遇……

總之,這一次的北伐算是這些商人們出錢支持朝廷去打這一仗,而朝廷需要用各種其他的東西來補償這些商人。”

(本章完)

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197章 孔家之亂382.第379章第183章 還朝第93章 上架感言第175章 遷徙和分地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82章 沒興趣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52章 募兵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53章 義烏兵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122章 造船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3章 洞天葫蘆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84章 毒過絕戶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6章 皇帝封賞356.第353章 剝皮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290章 神社第67章 欲求長生法第71章 氣運之說第88章 定身術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69章 人道封神第230章 比試第296章 收服阿青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112章 藩王領軍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120章 考慮將來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355.第352章 誅神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107章 風雨欲來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01章 新軍第292章 巨蟒第81章 魚和熊掌第201章 新軍第55章 修建碼頭第8章 進獻朱果325.第322章 王命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269章 新府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41章 絕天地通第6章 皇帝封賞331.第328章 借兵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226章第84章 毒過絕戶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168章 寧王借兵321.第318章 子嗣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22章 皇帝召見第58章 官員的俸祿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135章 三路攻倭第269章 新府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52章 募兵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247章 謠言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191章 通縮與通脹第144章 不修王府366.第363章 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