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

君權神授,對於歷來的君王而言,但凡有這種大勝利,通常都會演變成對皇帝身份的認可,即他是天子,所以他能打勝仗,強化百姓對君權的認同,從而避免百姓去反對皇帝,本質上是愚民。

可是到了如今的這個時代,寧渝自然不會再去重走老路,故意去愚民只是內殘外忍的自弱之道,一旦面臨外在強大威脅時,就會像一個雞蛋一樣,被直接打成廢渣。

就好比大宋,將內殘外忍之道發展到巔峰,對內平定農民起義屢戰屢勝,對外卻蒙受靖康之辱,甚至爲了苟活下去,不惜自毀樑柱,誅殺嶽武穆於風波亭,只爲求得金廷上下恩賜的苟活之機。

像這種苟延殘喘的帝國王朝,寧渝只會感覺到發自內心的恥辱,倘若有一天寧楚演變成爲這種狀況,還不如轟轟烈烈的覆滅了好,即便亡於內部百姓的起義,也好過於受到外辱從而使得華夏子孫蒙羞。

想要改變這種內殘外忍的將來,就需要打破君權神授的謊言,寧渝絕對不能自己讓自己成爲架在臺上的神仙,得真正走下來,將大楚的根基憲法給送上去,將百姓們作爲一個想象的共同體給送上去。

在這個過程中,寧渝需要以身作則,帶頭去承認百姓們在北伐之戰當中的功績,需要承認他們的地位,將大楚的興衰同百姓們的個人命運聯繫在一起,從而實現‘國知有民,民知有國’的狀態。

當然,爲了能踐行這一點,在這一次北伐之戰的宣傳中,寧楚宣傳部控制下的報紙等,都會將小民在北伐中的感人事蹟報道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去烘托小民的地位。

就好比在寧楚官方控制下的《清流報》中,有相關的北伐敘事特特刊中,長篇幅度選取了十名可歌可泣的普通士兵,從他們每個人的家庭、事蹟中着手,用最爲樸實的文字,去將他們的點點滴滴記錄了下來。

還有像《大楚日報》中,針對北伐的後勤方面工作,也進行了長篇報道,像一名乞丐通過多年的行乞,給北伐基金捐款銀元三元,再比如其他普通人,對北伐的幕後捐助,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在這些真實而透着質感的故事中,完全沒有過去那些英雄史詩的浮誇感,也使得百姓們深刻感受到了一點,那就是他們雖然從事着各種各樣的低賤工作,可是他們也是有力量的,他們也是知榮辱的,他們不比那些士林中的先生們來得半分差。

同時,藉助這個機會,寧渝還打算把一直沒有開展的民爵體系發展起來,將來給這些爲北伐出錢出力出人的一些百姓們進行嘉獎,而這次的嘉獎將會同戰事嘉獎結合起來,從而增強其影響力,鼓勵更多的人蔘與到國事中。

總之一句話,寧渝絕不能讓那些爲國奉獻的人吃虧,榮譽、土地、甚至是特權,都會進行相應的準備,算是一個弱化版本的耕戰軍功爵制度,只不過將原先的耕戰擴大到整個行業領域,比如說商人捐款北伐基金、士子寫文章鼓吹北伐戰爭,都能算得上做貢獻。

當然,寧渝只是初步定出了一個大概的規劃來,這一整套還需要內閣方面着手完善,從而確保民衆萌生出自發的國民一體意識。

在回到南京之後,內閣上下攜羣臣上下迎接皇帝歸來,稱頌萬歲不止,一時間整個南京城內到處披紅掛綵,人人歡天喜地地迎接勝利。

隨後寧渝便親自前往南京天地壇進行祭祀,以謝上天能夠保佑復漢軍順順利利,取得北伐之大勝,算是將整個流程給畫上了一個句號。

在回到奉天殿之後,寧渝很快便召集了內閣首輔寧忠景還有行政院各部尚書,召開北伐之後的第一次內閣會議。

寧渝望了其他略顯憔悴的大臣們一眼,心裡也明白經過了這麼一年的奮戰,人人幾乎都緊繃着的,別說‘996’,只怕不少人都沒怎麼真正休息過,他作爲皇帝何嘗不是如此?就連在行軍途中,每日都要處理一大堆公文摺子。

“諸位卿家,如今北伐之事大體既畢,後續無論是徵遼東、徵蒙古,還是徵青藏,皆爲方面之戰,到無需如此這麼大的規模,大家也都可以稍稍鬆鬆弦了。”

衆臣聽到這裡,大多都露出一絲微笑,想來大楚也可以進入一段‘文恬武嬉’的快樂日子了!

這纔對嘛!皇帝天天把大傢伙跟驢子一樣使喚,雖然錢多給了一些,可是又不讓貪腐,這大楚的官做起來還真是讓人一言難盡。

唯獨首輔寧忠景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可是對自己這個大侄子相當瞭解,想只拿錢不幹活?也不想想如今是什麼年月了?

“陛下,如今上忙稅收已經開徵,一應的上忙執照也都印發,大概會在五月前徵收完畢......”

寧忠景說到這裡,卻是沉吟道:“只不過如今全面徵收銀錢,只怕新幣流通有些不太夠......”

所謂的上忙其實就是指夏稅,在一條鞭法實行之前,都是直接徵收的實物,像夏收徵小麥爲主,秋收徵稻米爲主,只不過實物徵收存在多種弊端,因此一條鞭法後改成了直接徵收銀錢,一直持續到現在。

徵實物有問題,可是徵收銀錢也有問題啊,特別是像明末之亡,就跟徵收銀錢有很大的關係——要知道在明代的西北西南等地區,一直都存在缺錢的問題,甚至存在行鐵錢的現象,也就造成了錢貴物賤的問題,因此本來徵收實物還能活下去,一徵收銀錢大傢伙就徹底活不下去,跟着李自成老哥創業去了。

如今的寧楚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儘管新式貨幣已經在加速製造,可是整個華夏的盤子實在太大,光是東南諸省的用度就佔據了一大半,因此像其餘諸省市面上的銀錢流通就不夠便捷。

除此之外,西北方向商貿不夠發達,針對他省的貿易逆差相對較大,因此銀錢長期只能自行供給,也導致了錢貴物賤的情況出現。

寧渝對這件事是有着自身的考慮的,隨即便輕聲道:“針對今年的上忙下忙兩稅,朕心裡還是清楚的,表面上這是一個貨幣方面的問題,可是實際上它屬於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咱們得從根本解決才行。”

衆人面面相覷,頓時卻感覺到有些爲難,明面上的問題就已經不好解決,至於想要深層次解決西北問題,何其難也?

簡單來說,西北問題的根源在於百姓的貧窮,但是也不僅僅只是貧窮,還混雜着缺乏銀錢、士紳奪地以及宗教威脅等問題,這些問題匯聚起來的纔是西北的底色。

寧渝微微沉默,他知道有些問題即便到了後世都沒辦法處理好,可是這不是不去做的理由,當下輕聲道:“你們可知道,黃河之水爲何泛黃?”

首輔寧忠景輕聲道:“黃河之水泥沙俱下,自然會泛黃,只是此乃天道,卻是人所難以違背。”他有些不太明白,寧渝爲什麼突然把話題轉移到黃河上面去了。

自古以來,黃河水患一直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像“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都反應了這一個問題。

可是黃河水患很難徹底解決,即便是帶着神話色彩的大禹治水,也只不過是減輕水患程度罷了,而根據寧渝所知,自從有史書記載以來,黃河下游決溢次數多達一千五百餘次,而改道甚至都多達二十餘次。

正因爲黃河問題一直都難以解決,因此在各朝各代,治河都成爲了一項難題,甚至還專門設置了河道總督衙門,專門負責掌管黃河、京杭大運河及永定河等重要河道的疏浚工作,乃至於有一句民諺:黃河清,聖人出。

寧渝之所以提出黃河的問題,原因便是這兩個問題是不可分離的,無論是西北發展問題還是黃河氾濫問題,都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如今的西北地區已經難以承載那麼多的人口,必須要將西北人口騰挪出來,從而緩解生態壓力,也能減少經濟上的負擔。

“朕以爲,治河也好,發展西北也好,都需要了解問題的本質,大家都知道,在千年之前,關中屬於水草豐茂之地,秦漢得以鎮壓天下,可是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何以關中西北越發貧困?”

這句話卻是把大臣們給難住了,唯獨農業部尚書苗與之臉上微微一怔,他從寧渝的話語裡,似乎發現了什麼。

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