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

●兩位傑出人物

我曾多次談到支撐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

“自動化”是從豐田佐吉老先生的思想和實踐中汲取過來的。佐吉老先生髮明的豐田式自動紡織機,不僅速度快,還能在有一根經線斷掉後,或者在緯線用完的時候,就會自動停止。

由於豐田生產方式是以徹底杜絕生產現場的浪費、不均衡生產和強行生產爲絕對條件的,因此,當機器發生異常現象——哪怕是微小的異常現象和可能會出現次品時,就要立刻停機,這是不可缺少的。

關於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有了“豐田工自動紡織機”這本具體的教科書。我們能從佐吉老先生的業績中學到這樣一種思想,就是隻有賦予機器人的智慧,機器才能真正變成爲人服務的工具。

值得學習的是,佐吉老先生對待事物的認真態度。在原口晃寫的《佐吉老人一席談》一文中,有下面這樣一段話:

那時的紡織業不像現在這樣盛行,只是發展到在各家各戶由老太婆們用手工織格子布的程度。我們村子裡全是農戶,每戶都有手工織布機。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我漸漸對這種機器發生了興趣。有時我整天站在那裡觀看附近的老太太織布。我逐漸懂得機器運轉的道理。看着織成的棉布不斷捲起,我越來越覺得有意思,並逐漸產生了濃厚興趣。《藏家小說網,最好的小說網》

這段文字回顧了佐吉老先生20歲那年春天(1887年)的往事。佐吉老先生這種整天看老太太織布,漸漸懂得了織布機工作原理,以及越看越感興趣的態度使我深爲感動。

我反覆強調豐田生產方式的思考原則,對待事物應該反覆問5個“爲什麼”。其實,這也是和佐吉老先生的這種態度聯繫着的。

要改進作業,若不熟悉生產現場,是任何事情也搞不成功的。我多次講過,只有整天身在生產現場,纔會自然而然地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工作。

如果睜開雙眼呆在生產現場,就能清楚地瞭解真正的浪費是什麼,就能夠找到我們經常提請注意的、使無益的東西變爲“有益的作用”的具體辦法。

“準時化”這句話是直接出於豐田喜一郎之口。然而,這個支持豐田生產方式的支柱,由於沒有像啓發我們搞“自動化”的豐田式自動紡織機那樣的具體對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個難題。

佐吉老先生第一次去美國是在1910年,當時是汽車工業興起的時期。汽車越來越吸引人,大家都爭着製造汽車。佐吉老先生親眼看到了福特T型汽車——在兩年前開始出售——陸續出現在市場上。

即使是現在想起來,也還是非常刺激人的,何況被刺激的是發明大王佐吉老先生。他在美國逗留了四個月,毫無疑問,他看出汽車爲何物了。恐怕他以認識事物的獨特能力,在那一刻就預見了汽車將會成爲大衆交通工具,最明顯的就是因爲他老人家回國後常說:“今後是汽車的時代啦!”

毫無疑問,豐田喜一郎是清楚領會了佐吉老先生的想法後纔開始從事汽車事業的。他對汽車工業的認識,尤其對美國汽車企業的看法是相當冷靜的。他認識到汽車工業大有前途,同時也深深懂得汽車事業的艱鉅性。例如,需要大量的汽車外圍企業,還有企業的管理體系等等問題。

豐田喜一郎先生所講的“準時化”這個詞讓我深受啓發。自那以後,我對於這種設想的出發點,考慮了許多。

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4節 原版序言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5節 前言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4節 原版序言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4節 原版序言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5節 前言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