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

現代汽車生產方式是亨利?福特一世(1863—1947)建立的。

汽車製造方法的種類之多,嚴密地說來,可以說是同汽車企業,不,是同汽車工廠的數量相等。在那麼多作法中,浸透着企業經營者的哲學、工廠負責人的個性。

話雖如此,但在現代工業中,汽車生產的基本方式仍然是福特親自實踐創造出來的大批量生產的方式。

“福特體系”至今仍是美國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象徵字眼,是通過流水線作業的大批量生產的方式,亦有人稱之爲“自動化方式”。

真正的大量生產體系,就是在使用傳送帶的流水作業中,對原材料進行機械加工、裝配,做成零部件,再把做成的多種類型的零部件提供給按一定速度運轉的總裝配流水作業線上的各個工序,進行安裝;然後成品車便一輛接一輛地離開流水線。“搜索藏家小說網”

據說,福特體系是在1908年至1913年的五年中間,經過反覆試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之後創造出來的。它幾乎是與汽車大批量生產的象徵——福特牌T型汽車——在市場上銷售的同時公開的。

爲了弄清福特式生產體系和豐田生產方式有哪些不同,首先要具體看一看福特式生產體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系。

誰最準確地談到了這一點呢?福特公司前總經理查爾斯?索倫森親自記述了福特體系創造的過程。他自豪地說,福特體系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索倫森是一個重要人物。他本來是生產部門的指揮者,在亨利?福特一世病故、第二任愛德瑟也辭職之後,他使福特公司的發展形勢繼續下去,然後又把它交給了現在的亨利?福利二世。

在索倫森的著作中充滿着啓發性的內容。我們先引用一下其中對福特體系的發明和實行過程中最能說明情況的部分。

組裝汽車比把零部件運到組裝場所還要簡單……(略)我們通過只解決所謂搬運起來較快的零部件的問題,逐步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像發動機、車軸這種大型零部件需要有較寬敞的場所。

爲了保證這種寬敞的場所,我們決定把體積小而容易成批搬運的東西存放在院內西北角的倉庫裡。其次,我們和倉庫部門談妥,要他們每隔一定的時間就把捆成包並打上記號的一組零部件運往三樓(組裝線)。

這樣,零部件的處理簡單化了,情況也就變得一目瞭然了。但是,我對這種方法並不感到滿意。就在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移動底盤,裝配作業就可以簡單易行,裝配速度也會加快。這種辦法,就是先從工廠的一頭移動底盤,給它安上車軸和車輪,然後使帶着車軸和車輪的底盤從部件倉庫中通過,而不再是從倉庫搬動底盤那裡。”

在車軸和車輪裝配前,底盤與車架放在滑板車上,底盤前端部分綁上繩子,拉着它就可以做裝配作業。然後,利用裝上的車軸使底盤移動。經過零部件之間的裝配作業實驗之後,一面繼續改善移動裝配線,一面爲了使零部件可以儘快地裝上底盤,而進行復合組件的裝配作業(例如先將水管裝上散熱器)。將它們迅速地裝上底盤,再裝上方向機柱齒輪,高壓線圈。(摘自《福特的光榮和悲劇》,高橋達男譯)。

這就是建立福特體系流水作業首次試驗的情景。

這種流水作業的基本方式是世界上一切汽車企業中是通用的。最近,又出現了一種波爾波方式的作業法,由一人裝配好整個發動機等,但是,主流仍是福特式流水作業。

索倫森先生所描述的是1910年前後的情景,但其基本模式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仍未發生變化。

豐田生產方式同福特體系一樣,基本形式是流水作業。索倫森在放置零部件的倉庫上頗費了一翻苦心,而豐田方式卻不需要倉庫。在這裡我想讓大家再回憶一下所謂的“準時化”,就是使需要的零部件、按需要的數量、在需要的時刻到達總裝配工序的每道流水線上。

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4節 原版序言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4節 原版序言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4節 原版序言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4節 原版序言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