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

洛陽城,太傅府中。

“太傅大人!”

昏暗的書房內,幾人簇擁着剛進門袁隗,紛紛作揖行禮。

再看主人袁隗一身青衫,雖發須灰白,倒也顯得精神奕奕。

“府中小聚,諸位休要多禮啊!呵呵……”袁隗笑呵呵地擡手示意,接着徑直走到書房正中的太師椅上,回身說道:“諸公且坐!”

衆人紛紛坐定,目光齊刷刷地看向了太師椅上的袁隗。袁隗卻絲毫不理會衆人的目光,微微閉上了雙眼,右手食指在檀木桌上輕輕敲擊着節奏,甚是悠然。

大約過了半柱香時間,書房中依舊還是無人開口。衆人看着袁隗依舊安然自若的樣子,有點不耐煩了;左右間紛紛對視,不知如何開口。

良久後,還是爲首一人率先站起身來,衆人一看,乃是當朝太僕王允也!

王允一臉焦慮地拱手說道:“太傅大人,朝政不穩,太傅怎能如此悠閒?”

袁隗悠悠睜開雙眼,長吁一聲:“如何不穩了?”

王允忙上前一步,繼續說道:“太傅告假月餘,朝政之事皆由管彥把持,政令奇謬,聞所未聞!若此以往,朝綱必亂啊!”

王允說的是義憤填膺,仿若管彥是什麼洪水猛獸般讓人懼怕。在座的諸多朝中大臣也紛紛起身,點頭附和着。

管彥來的年代距離現處的東漢末年有着兩千年的歷史。這兩千年裡,社會制度、經濟規則、人際關係等等都已發展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而且經過現代傳播途徑,這些個規則、制度等,每個現在人多少都懂那麼一點,何況管彥還是個大學生呢。

於是管彥將一些覺得可行的政策,試探性地實施了下去。

但是這些個老頑固可不管你的政策是否有益,只要這個政策觸犯了他們的士族利益,違背了他們心中的理念,那麼這個政策就是錯誤的!而且相比於其他的政策,這些黨人士族更爲厭惡管彥所施行的政策。

因此,一有了王允的開頭,剛纔還安靜至極的書房,瞬間如菜市場一般噪雜喧鬧,衆人漸漸地圍到了袁隗身旁,一句接一句地數落地管彥的“劣跡”。

袁隗地眉頭漸漸皺了起來,雙眼微睜,掃視了面前的一圈當朝衆臣。

“如此喧鬧,成何體統?”

袁隗的聲音不大,但是卻如沉鍾般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

衆人忙唯唯諾諾地躬身告罪。

袁隗看到衆人安靜地立到一旁,這才展臂站起身來:“管彥,匹夫爾!縱有奇淫巧計,有何俱哉?”

一旁立聽的王允,聽到袁隗話音,似乎胸有成竹的樣子,忙躬身說道:“太傅可是已有成計在胸?”

“嘿嘿~”袁隗陰陰一笑,又回坐到主位上,捋着鬍鬚說道:“管彥看似如日中天,權傾朝野,實則羽翼未豐,危如累卵!”

“請太傅賜教!”衆人一聽袁隗如此說,忙紛紛回位端坐,側首恭聽。這麼多年了,朝中黨人早已習慣了唯袁隗馬首是瞻。

看着衆人慢慢坐定,袁隗恢復了自若的神情,捋着鬍鬚深思了片刻後,這才緩緩開口道:“管彥擁司隸、冀州二地,坐領九州腹地,然管彥兵不過三萬,將不過數人,雖有驃騎之名,天下願奉其令着,逾幾人也?”

袁隗這一發問,堂內衆人紛紛低頭思索起來。未等衆人回答,袁隗冷哼一聲,自顧自的說道:“西川劉璋、荊州劉表、渤海袁紹、遼東公孫瓚……四方梟傑,皆以草芥視之,管彥雖欲復董卓之威,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敢問太傅,如今我等當如何處之?”

“奪冀州,斬羽翼!”袁隗一拍太師椅扶手,鏗鏘有力地說道。

“管彥雖離冀州,入司隸,然其間亦有管彥麾下大將臧霸駐守。前翻時日,雖有袁紹等人強攻冀州,然管彥手下謀士戲志才卻悄然間到往冀州,化解了這次危機。冀州並未曾有任何損傷!我等黨人苦無兵權,即使集齊手中家將,也不過千人而已,如何奪得數千精銳鎮守的冀州?”

自從上次被管彥活捉了後,王允沒有以前那麼狂妄了,做什麼事也思前顧後,也算吃一塹長一智了。

一向高傲的袁隗,看着王允心有餘悸的模樣,眼中閃過一絲戲謔:“王太僕,奪城佔地非起兵事不可爲耶?“

袁隗陰陽怪氣的一問,把王允問的愣在那裡。

王允眨巴了幾下老眼,這才意識到袁隗的不滿,忙低下頭不敢直視袁隗的雙眼。

“請太傅賜教!”

久居上位的袁隗,最喜歡享受這種下屬唯唯諾諾的感覺了!

“管彥樹大招風,天下諸侯多有不滿,冀州雖強取不得,卻可以智相謀!”

“如何謀得?”衆人紛紛相問。

袁隗混濁的眼中精光一閃,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了一絲自得之笑。

“韓文節何在?”袁隗輕飄然地詢問一句。

一人忙往前一步,彎身拜道:“學生在此!太傅有何吩咐?”

衆人看去,乃是御史中丞韓馥。韓馥乃袁氏門生,雖才能平平,但好在對袁氏還算忠心,袁隗目前就是需要這樣的人爲黨人效力。

“文節啊,老夫今有一計,需得文節鼎力相助,不知可否?”袁隗表面是在詢問,但是誰都聽得出袁隗那不可置疑的語氣。

韓馥白皙的臉上涌上了一抹尷尬的異紅,忙躬身道:“太傅大人這是哪裡話,天下皆知:馥乃袁氏門生,太傅若有事,吩咐便是,何需問也?”

袁隗滿意地捋了捋鬍鬚:“文節啊,老夫隨口說說而已,務須在意,坐下說!”

韓馥這纔回身坐下,靜候袁隗下文。

袁隗清了清了清嗓子,這才慢慢將蓄謀已久的想法一一地向衆人說出。

洛陽城上,一絲烏雲遮住了皓月輝光,天地間也變了昏暗了許多。

——————粗略算了算,呆子好像快兩年沒更新了,這兩三年,我從沒去看過一本小說。因爲每當看起小說,都會想起我這本“太監”的覆漢。現在工作稍微穩定些了,呆子沒有那手速一天寫多少,只能一天保持一更,最多兩更,來慢慢的完成當初的理想。好了,就這樣了,我慢慢寫起了————

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八節:噩夢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二百一十二節:呂布敗走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六節:泰山賊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八節:噩夢第五十五節:敘舊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二百九十五節:洛陽暗流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一百二十七節:袁公路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一百三十三節:如意之人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九十二節:反了!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二百八十九節:強留劉曄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