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

這日,開封城綿綿細雨,戌時時分,通寶閣分閣別院之中,閉關療傷的楚南風剛一走出密室,守護的箭衛便是拱禮相告,已來到五日的洛寒水,此下正在廳堂之中,心頭一喜,便是疾步行去廳上。

卻是見到神情欣喜中帶着七分關切的馬希蘭,楚南風更是大爲驚喜,“哦?!綠依你是何時到來……?”

轉而臉顯疑惑的望向洛寒水,洛寒水微微一笑,“郡主與你心心相隨,與我無關哦!哈哈……”

原來洛寒水接到傳信,便趕到莫忘島將楚南風隨軍一說告與馬希蘭,而馬希蘭心有所感,卻爲不信洛寒水所言,恰好穆道承從雲州到來,便是言稱要去軍中尋找楚南風。

洛寒水無有理由阻攔,只好實情以告,只聽得她心驚膽顫,但想以楚南風的修爲,竟是爲人所傷,大爲着急之下,便催着洛寒水啓程馬不停蹄趕到開封。

來到開封五天,又是每日擔憂不已,此下但見愛郎無事,卻也微笑不言。

洛寒水笑罷便向楚南風打聽受傷過程,聽到楚南風相告文益所說的事情,自是愈聽愈驚,望着廳外的綿綿細雨,良久方道:“你是說逍遙他是所謂的護道人?而那智苦是消劫人?”

但見楚南風點頭未答,一臉凝重之色,洛寒水起身來回踱步,身形突是一頓,言道:“依文益大師所言,唯有‘平龍認、漏盡通、天眼通’之功法,可以窺見到這滅彿之氣,但若如此,朱先生應是會‘平龍認’功法之人……”

楚南風但見他望向自己的目光大有疑惑之色,心念一動,“寒水兄的意思是說還有別的功法可以窺見滅佛之氣?”

“這‘平龍認’是傳聞中幾百年來,唯一一個踏入‘獨影境’的陸道長所撰寫,此功法想來當是一門大成武學之法……朱先生年已五旬,若是修有‘平龍認’功法,當不至於只有歸真境修爲呀?”

若以文益推斷,朱玄周能看見滅佛之氣,當是通曉這三種功法其中一種,但想明無以金身境修爲閉關半年才修得‘天眼通’神通,而‘漏盡通’神通更是難參,世間少有人會悟得其妙。但想‘平龍認’也應是大成功法,但朱玄周卻只是歸真之境,洛寒水不由得一時驚疑。

楚南風略爲思索片刻,沉吟道:“明無大師的天雷音功法,有分破障、降魔兩篇……或是‘平龍認’亦是分有望氣篇,練氣篇之類,朱先生精研堪輿之術,疏了武學也是可能……”

“逍遙所遇的道人修有至少抱丹大成才能悟得的‘天耳通’,這麼說是他修得‘平龍認’中的武學功法?而朱先生習得是望氣之術?術業專攻……想是如此吧。”

洛寒水自顧自的邊說邊點頭,頓了一下,皺眉道:“聽明無所言,逍遙似與這道人相識……但縱使如此,以他的性格,絕無可能會輕易修習他人功法,何況還未與你我告知?這道人是何身份,南風你可有猜測?”

“這個疑點我亦是作想至今……唯有問了逍遙才能知道。”楚南風搖頭苦笑。

“那依南風你所見……那道人會不會告訴逍遙,他是佛劫中的護道人?”

“應是不會……”楚南風搖了搖頭,沉吟道:“逍遙若是知道,那時定是吃驚難當,明無、翁長老想必會看得出來。何況此事重大,天下間所有人他會隱瞞,但決不會隱瞞你我二人……而那道長也絕不會輕易對應事之人道出天機。”

“怕會被天譴?”洛寒水笑了一笑,旋即正色道:“不過,不管如何……若是讓應劫帝王與護道人知情自己的劫數,確實是有變數,恐是會招來意外之禍。”

楚南風點了點頭,“氣運之道,並非一成不變,若是強加改變,自是橫生變數……從北魏太武法難至今,佛劫未消,或就是因天機被窺,如智苦之輩強加幹渉才延續如今。

你我應緣在其中,恐也是天意,此下智苦尋他害他,你我只能先在暗中護他,若非他護道人身份曝露,卻是現身不得。”

楚南風但想自己與智光、龍從雲照面,而洛寒水在護送朱玄周南下遇襲,也定是與智苦所認,但恐露出些許絲跡,都會爲智苦所疑,故纔有此一說。

“至於何時讓逍遙知道自己的劫數……”楚南風搖頭苦笑,“恐怕也要待他爲人識破護道人的身份之時,而對於此事,除了你我、希蘭三人,眼下切不可與外人言及……”

二人雖是武學大家,但知氣運之變難以預料,心知此事若讓洛逍遙知道,不僅於事無補,又會生出諸多意外。

“南風與洛兄……是因逍遙、君貴應劫的緣故而入了此緣……”沉言不語的馬希蘭忽道:“朱先生他是爲何插手此事?那智苦又是如何知道朱先生要取地脈回朔經?”

洛寒水當日醒來之後,也與楚南風猜測過金訣、經書被搶了原因,馬希蘭卻是不知。

楚南風思索片刻,沉吟道:“此下可以推斷,朱先生想是心有天下太平之願,當窺得天象,佛劫是應在這天下一統的帝王身上,便是暗中有了相助之意。”

“南風是說……他早已算岀這應劫帝王是誰,因此隱在太祖皇帝身邊暗中相助?”

“應是如此,從朱先生託你與太祖皇帝送錦囊來看,可以看出他與太祖皇帝之間的關係並非一般。”

楚南風點了點又道:“當‘地脈回朔經’被盜,他應是猜出有人意圖不軌,欲改變地脈龍氣對應劫帝王不利,便傾力尋找這經書……卻未料中了消劫人智苦的計謀,以至於連‘易氣金訣’都爲他所奪。”

“那智苦何以得知這經文與金訣的關連所在?而朱先生當是可以想到智苦盜這經文有所目的,何以……?”馬希蘭疑道。

“關於智苦他們如何得知經文與金訣的關連,我亦試探過智光……卻是無法得知其中緣由。”楚南風搖頭道:“而朱先生當是知道盜走‘地脈回朔經’之人有所目的……”

“不錯。”洛寒水接言道:“恰恰就是這經文與金訣合用可以佈陣保護龍脈不爲人所壞……也可以說會保護應劫帝王躲過災難,朱先生纔不得已出此險招,又有仰仗我與翁、樑兩位長老都有抱丹大成修爲的心思……

洛寒水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又道:“可惜朱先生已去,無法得知改變龍脈的後果……此事南風你可是請教了文益大師?”

“此事關乎你洛家秘辛。”楚南風搖了搖頭道:“我未敢輕易言出金訣一事,但以我爲推測,文益大師也未必知道……”

“爲何?”

“文益大師看出智苦用了‘地脈回朔經’,若是知道金訣與經書兩者的關連,必定會言及‘易氣金訣’……”楚南風沉吟道:“當日他曾言只能窺外象,不能探其真,又道這世間或有偷天換日的術法……若是知道金訣可以改變龍脈氣運,以他對我等的信任,絕不會含糊其辭,故意隱瞞。”

洛寒水點了點頭,“南風言之有理。”

“而智苦尋不到護道人,才故意用‘地脈回朔經’布了假象,想引出關注龍脈之人,尋出線索探出護道人所在。”楚南風頓了一下,沉思片刻,笑道:“不過智苦想是難以如願……寒水兄應是記得朱先生與你所言之語……”

“你是說錦囊之事?只要太祖皇帝按錦囊行事,即使龍氣有變,仍是可以挽救?”

楚南風點了點頭。洛寒水略爲沉吟:“可太祖皇帝是否按錦囊行事,你我都是不知,要不………等秋白回來,詢他一下?”

楚南風聞言不禁躇躊起來,心想此事知道之人越少越好,而眼下若要知道郭威的遺命,只能通過江秋白打聽,便道:“看來只能將此事告訴秋白……”

“不可,”沉言許久的馬希蘭搖頭道:“此事至關重要,秋白師弟雖是沉穩之人,但關心則亂,他一直在君貴身邊,此下雖說君貴未有滅佛之舉,若他日出現了此等苗頭,難免他會刻意阻止。”

楚南風與洛寒水一怔,但覺馬希蘭之言大有道理,不禁相視點頭贊同。楚南風心知馬希蘭向來慎言,她此下出言阻攔,必是有所見地,便是問道:“那綠依對太祖皇帝是否有按錦囊行事必有推斷,不妨道來聽聽……”

馬希蘭狡黠一笑,“那你日後可不能再行瞞我之舉,卻是讓我成了外人……”

想是楚南風將自己受傷一事,告訴洛寒水而沒有與她知道,纔會如此一說。楚南風尷尬地望了洛寒水一眼,笑了笑道:“嘿嘿,受傷之事只可外人知道,親人卻是不能告訴,所謂關心則亂嘛,哈哈……”

“貧嘴。”馬希蘭莞爾一笑,“以後這個想法要改變才成,不然我可當南風是一個不能同甘共苦之人了。”

楚南風望着洛寒水怪怪的眼神,眨了眨眼道:“當着媒人之面……我保證下不爲例。”

馬希蘭舉袖掩着小嘴輕笑一聲,頓了一下,正言道:“練武之人要知道對方的修爲高低,可以通過對方的呼吸綿長,氣息強弱來分辨,但須得有神念、明竅境修爲才能做到,而要隱去自身武學氣機做到如尋常人一般,則要抱丹大成才行。”

楚、洛二人自然知道此理,聞言點了點頭,又聽馬希蘭道:“而每個人身上都有五行之氣,但能窺見之人都是修有望氣術法之人,如司天監之人。但也有個別人的五行之氣使人窺其不得,就如逍遙身上的護道之氣……即是‘漏盡通’的智苦,‘天眼通’的文益大師也是無法望出。”

馬希蘭言語之中,但見楚、洛二人望着自己大有驚訝之色,便是笑道:“莫忘了我可是楚地郡主,先王在世之時,王宮裡也有司天監,也有個望氣大成之術的錢道長……”

馬希蘭岀生帝王之家,其父馬殷當政楚地之時,楚王宮中有一位精通望氣之術的錢姓大師。而她幼年時喜歡聽仙家玄學故事,經常纏着錢姓道長講仙玄之事,自然也通曉一些五行氣運原理。

“龍氣也好,護道之氣也好,甚至於坊間傳言的煞氣、魔氣,都也兩種方法可以隱藏,一,就是如逍遙這般被獨門神通在自身身體上行氣遮掩,而使外人望之不得,另一種就是遮了他五行運道……”馬希蘭道。

“五行運道?”楚南風疑道。

“嗯。”馬希蘭點了點頭,“所謂的五行運道就是尋常人的祖輩墳陵,帝王之家所謂的龍脈……坊間所言的運氣,是認爲運和氣連爲一體,但堪輿家眼中一個人的氣是氣,運是運,是分開而言的。”

“哦?”楚南風聽出馬希蘭像是懂得不少,意外之下,不由得問道:“爲何有如此說法?”

“對一棵樹來說,其運就是土壤,其氣就如雨水、陽光等,若其土壤貧瘠,縱使日、月精華施之,這樹終會失去生機,若是土壤肥沃,縱使天氣惡劣,其也會生機勃勃。而有望氣之術的人,通曉五行變化,可用神通讓肥沃土壤使人窺其不岀,使這樹隱去生機。”

“賭博之徒,有時候手氣大好,把把贏錢,只是氣之使然,就如干旱之樹,忽沐甘霖,一時得了雨水,暫時可以贏錢。但其土壤運道本是乾旱之地,如何可以長久?等那雨水之氣消去,其大好手氣也自失去,轉而爲輸,這就是運、氣有分。”

望着楚、洛二人若有所思之狀,馬希蘭笑了笑,“又如帝王之家,同父同母的兄弟來講,有的傳承帝位,有的是爲王侯,更有者無端獲罪失卻生命……其祖脈運道相同,其結果不同,也是因爲自身的五行之氣旺衰所致,同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上,有的樹茁壯參天,有的樹枯矮萎謝,也是氣、運有別之故。”

洛寒水皺着眉頭道:“如郡主所言,這運在地脈,氣在人身……而運主氣,二者雖分猶連。一個人的運脈盛衰,可以影響其氣的強弱。若使法在一個人與其相連的運脈隱去氣象,也就可以使其身上之氣象讓有望氣術法之輩窺真不得?”

“正是如此,其重要所在是爲地脈之運。帝王的龍脈承載着一個朝代的國運,但這國運的長短雖有定數,亦有變數……”馬希蘭點頭道。

“若人心所向、民心所歸,應天道施仁政,就會化成祥氣,加持國運的綿長……反之亦然,就是使國運衰短。而尋常人行善積德就會聚來氣象,坊間說法就是福氣、貴氣,不但可以利己,還能澤及他人,就如一筆財產,可以遺傳後代……而作惡就會禍及子孫。”

“如此說來,一個人先天之氣雖有定數,但後天行爲是爲變數。”洛寒水點頭道:“尋常之時的行善、爲惡,會因此增益、減持自身的福氣,或因先輩積有功德而融入運道的福澤受益。而有人因此走捷徑,用堪輿之術尋運脈旺盛之地,改變氣象,來使在世之人或後世子孫受益……”

馬希蘭笑着接言道:“並非人人都可以用望氣神通改變氣運造福自身……換來之運脈與自身先天氣象不符,也是枉費心機。也謂時不予我之說,是爲意外之變……造勢而來的氣象與自身運脈不合,就有了德不配位之禍。

“但這是氣、運先天不可分的原因。而後天的行爲與自身先天的運道相悖,也會造成了氣、運之分……如坊間有人繼承家業,有人被逐出家門。”

洛寒水點了點頭,遲疑片刻道:“可這跟太祖皇帝是否按錦囊行事有何關連……”

“逍遙身上的護道之氣雖是隱去,但其根源所在在於龍脈。智苦若無尋到龍脈,窺其不得,也是合理。但此下他已尋到龍脈,就是掌握了運道,而金訣、經書在他手中,按說可以使逍遙護道之氣顯現,即使被‘平龍認’神通遮掩……要知這根源之地已爲智苦所控。”

馬希蘭頓了一下,又道:“而觀此下智苦等人所爲,應是無法尋到逍遙,故而我判斷太祖皇帝應是有遺命讓君貴按錦囊行事……布了什麼陣法之類,使尋到龍脈的智苦也無法窺真。”

楚南風聯想到智光等人捉了司天監之人,查探郭威寢陵,以及龍從雲懷疑是爲衣冠冢之事,靈光一閃,言道:“是否可以說這龍脈運道就如一池潭,其有支流,這流入君貴身上的潭水,就是綠依你所言的先天氣象……”

“也可以如此引喻。而一個人突然得勢、失勢,是其先祖或自身運脈因功德、惡果應期顯化而致。而功德、惡果之報應化爲後天之氣……待人離世後,餘氣善則往那池潭注水,惡則將池潭之水取走,就會影響支流水勢的強弱,也就是後世之人的氣象強弱。”

楚南風點頭笑道:“如此說來,我倒是猜出智光提司天監之人的原因了。”

馬希蘭眼神一亮,柔聲道:“南風是否有所推斷?”

“先輩積德可以澤及子孫……這三年來太祖皇帝仁德施政,殯天之後,其祥氣澤及後世,迴歸融入這池潭般的運脈之中,使靈氣如潭水溢出,發生變化,使智苦始料不及,方是使智光查探寢陵究竟。”

“哦?!”洛寒水似有所悟,“而這溢岀的祥氣遮住了輸與君貴氣數的運道……也就是文益大師所說的,依附在逍遙身上的運道。”

“不錯。但以綠依所言,金訣與經書皆在智苦手上,他又處根源之地,這祥氣當是有法使之消退或易移……而朱先生知道君貴登基之後,龍脈運道方爲浮現,也算到太祖皇帝澤及後世的祥氣可以遮蓋寄附在護道人身上的運道。”

“故而留下錦囊吩咐太祖皇帝……哦,因是讓他遺命君貴按計行事佈陣,使這祥氣退之不去?”洛寒水但知郭榮登基運道纔會顯化,便是想到錦囊之策應是讓郭榮實行,頓了一下,又是疑道:“那君貴是否會知曉自己是應劫帝王?”

楚南風一怔,反是問道:“若你是太祖皇帝,會將真相告知君貴嗎?”

洛寒水一愣之下,哈哈大笑,“有理,是我多慮了。此下看來,即使逍遙在智苦面前,想是也看不岀他身上的護道之氣了。”

楚南風但想文益言過扣住脈門也會逼岀洛逍遙體內五行之氣,聞言苦笑道:“我看寒水兄對朱先生的術法太過自信了吧?”

洛寒水自也聽楚南風言過扣住脈門會迫岀護道之氣一說,嘆了一聲,“唉,你讓我自欺一番,寬寬心又如何?”

“不過只要朱先生所設之計未爲人破壞,想必逍遙不會暴露……‘漏盡通’大法雖是無氣不窺,但須有跡可尋方顯神通,如文益大師之言,凡關注此事之人少與逍遙接近,如明無、穆前輩與你們二人,但想逍遙暴露的風險應該是小之又小。”

洛寒水略一思索,但覺馬希蘭言之有理,輕笑道:“今日聽郡主一席話,茅塞頓開呀,未料到郡主如此博學多才,當是令我佩服,佩服……”

“那如何謝我與南風?”馬希蘭美目一轉,溫柔的望了楚南風一眼,對洛寒水道。

“真是夫妻一條心啦!”洛寒水笑道:“我稱讚你,你倒把南風扯了進來,哈哈……我回去後讓人送十壇歸來醉去莫忘島。”

“二十壇……”馬希蘭笑道。

“嘿嘿,私釀十斤酒是要砍頭了,這十壇二百斤,已是……”洛寒水呵呵一笑,忽而似有所感觸,頓了一下,嘆道:“唉……若是淑寧在世,卻是將酒減到五壇之數了。”神情傷感之色但顯。

洛寒水口中的淑寧也就是洛逍遙的生母範淑寧。她在世之時,心知百姓生活疾苦,自是恐浪費口糧,對於通寶閣釀酒每年都規定不可超過三百壇,而定此數量又因是分閣衆多的原因。

“斯人已去,流光難倒。洛兄如此感慨,豈不是讓明珠的母親傷懷。”馬希蘭嘆息道。

馬希蘭並非是迂腐淺薄之人,雖與範淑寧情同姐妹,但知她過世十年之後,洛寒水方纔續絃,亦算是大有情份之人。而續娶的嚴氏也是賢良淑德的女子,故相慰之言即有勸慰洛寒水不可再爲往昔傷感,亦有對嚴氏抱不平之意。

“淑寧如春之櫻花,若未曾逝去,我當與她一起風雨,白頭偕老……”洛寒水卻是感傷的搖了搖頭,“明珠的母親就如夏荷,此下使我爲她停留下來,往今後我自不會去想秋、冬之花,也絕不會走向秋天的路途……一輩子就留在這夏日……陪伴她這朵荷花。”

“過往的春季……它留有我的足跡,與淑寧相處的日子,雖是隨着落葉而去,但那芳香的氣息依是可以見證一份真情,明珠的母親也是知衷之人,亦懂得告別與擁有之間真情的不同……她當是理解。”

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四九章 紫金山之戰(一)第四十六 言親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二章 兵禍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二十章 舌戰第一三二章 誅殺卓青蓮(一)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一四章 履約(上)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二五章 殺豬刀法(二)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六十八章 追殺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四十九章 苗長寧之死第四十六 言親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六十一章 周娥皇第七章 刺殺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八十章 詠竹第二十五章 龍脈第一八二章   大愛無情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二十章 舌戰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