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

“黃思此人,能耐還是有的,他在秘書省做的也算穩妥,不見大過,若是與陳君交善,那肯定要被陳君請教,以入夢軍眼下的名望,這一來二去,黃思名聲更盛,又可與諸大家結交,更將讓位之舉傳爲賢行,得一人情,而當今之世爲官,若無家世,就得有名望,兩者相輔相成,但單一亦可有所作爲,是以我說黃思失去了機會。”

黃通說話的時候,話中有一絲感慨之意,然後話鋒一轉:“當初的太樂署,冷冷清清,如今炙手可熱,當初當差的幾個官員,失意潦倒,現在名望皆有起色,他們都知道陳止的作用,所以董緒也好、周傲也罷,當初的一丞四曹,除了徐吉之外,都有所成,董緒與周傲,更是直接跟着陳止,先後調去了秘書省,不僅官品提升了,前途也清了。”

這些事,衆人也有耳聞,知道除了秘書丞董緒之外,那太樂署的協律曹周傲,最近也被調往秘書省,接替空缺下來的秘書郎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秘書丞和秘書郎,在陳止剛剛升任秘書監的時候,妄圖將陳止架空,但區區小技,陳止輕而易舉的就將之破除,隨後幾人又在黃思的授意下,和陳止採取了不對抗、不合作的態度,想要以此來刁難陳止。

這也算是官場慣例了,可惜陳止也遇到不止一次了,單純靠着自己的能力,他就足以將多人的工作處理完畢,無非是重演一次太樂署的情況罷了,只是這次,陳止不是初來乍到了,既然幾個人不願意配合,陳止乾脆就反過來將他們架空,在完成了初期的工作之後,他更不客氣,一方面提拔秘書省的下層官吏,讓他們假從上官之事,也就是將那些不合作的官吏的工作,由下面的從屬來暫時署理。

同時,聯絡太樂署的舊部

經過幾評之後,太樂署的人對他已是徹底歸心,從上到下被陳止經營的好似鐵板一樣,再加上太常鄧蒙的關照,根本不缺人手。

很自然的,想要架空陳止的下屬,反而被徹底架空,如同坐蠟,最終黯然離去,由陳止的老部下接替職位。

而且比起他們的上司黃思,這幾位忠心的下屬,就要悽慘的多了,連保留官品平調的機會都沒有,全部都是降級錄用,其中還有被直接打入地方爲官的。

此事過後,秘書省的風氣頓時一變,陳止權威日漸高漲。

現在,百家茶肆談到了周傲等人的調動,之前又提到了黃思,就免不了提及他的這幾個下屬了。

“這幾個人也是愚蠢,和陳君作對,這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麼?畢竟連匈奴人都未能在陳秘書手裡討得好來。”

“不錯,大典之後,與匈奴的會談中,匈奴妄圖讓國朝承認他們的國號、國主之位,直接被廣漢王以陳秘書令人捉拿他們的事頂回去了,一國使臣不僅不知禮,觸犯了律法,亦要以大漢律懲戒,而劉淵本就是叛逆之臣,有什麼資格稱孤道寡?劉淵尚且如此,那劉聰不過是劉淵的兒子,還想做個異姓王?豈不可笑?”

“說起來,朝廷到底和匈奴達成了何等約定?到現在還不清楚,似乎只是約定休戰,也沒說匈奴是叛逆,卻也沒有給匈奴正名。”

……

話題又慢慢轉移到了與匈奴的和戰上,這事發生在大典之後,陳止升任秘書監之前。

按着不少人的想法,所謂會談,怎麼也得持續幾日,來回多次,乃至發生爭吵,最後才能定下來。

但出乎意料的是,真正的會談前後只有兩次,不過三天時間,匈奴使節就迅速離去,然後北疆的戰爭就此終結,朝廷似是默認了匈奴對幷州的佔領,但無論是朝廷的公文,還是各種策書、旨意之中,都沒有明確提及此事。偶爾,還能從某些渠道,聽到有關打壓和削弱匈奴的意思。

在這樣詭異的局面下,衆人都摸不清具體的情況,不過朝廷的官方口徑中,依舊在強調幷州之事,也不斷肯定對幷州的所有權,只不過除了晉陽等少數地方,就不再往那邊派遣官吏了。

人羣中,有一人出言道:“不過,我倒是有些消息,說是北疆一線,尤其是河東之地,其實並沒有停戰,大戰雖然沒有,但小戰不斷,同時在河北之地,朝廷正在集結人馬,好像是打算在那邊來一場大戰,但不知真假。”

此人有不少人認得,知道是勳貴趙家的子弟,消息靈通,但礙於軍法,平時不敢多說。他的這個消息,衆人是第一次聽聞,那黃通更是面色微變。

思慮片刻之後,黃通才道:“莫非是匈奴要東進?不對,興許是以重兵營造壓迫的陣勢吧,我覺得朝廷或有用分化拉攏之策瓦解匈奴的意思,畢竟匈奴在幷州紮根很深,人口不少,裹挾了不少百姓,若以兵鋒攻伐,沒個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根本難以實現,這麼長的時間,若盡起刀兵,不說每年,每一天、每一個月消耗的錢糧,都無從計算,而且會持續削弱國朝的力量,說不定讓其他邊族生出異心。”

旁人都點頭同意,覺得黃通分析很有道理。

但跟着又有人嘆息道:“這些事朝廷的事,咱們想的再多也沒有用啊!”

“是啊,要是按着咱的想法,哪裡要管這麼多,早就帶着大軍將那匈奴一概攻平!”

“唉,還是說說這風花雪月、琴棋書畫吧。”

幾個人正說着,門外又有幾人進來。

這幾人一來,周圍的人都過去給他們見禮,重點都落在那爲首之人身上,口稱鄭五郎。

這位鄭五郎生得身材勻稱,面容上品,面對衆人的稱讚,他連連客氣。

此人名爲鄭樺,在家中的排名並非第五,之所以被稱呼爲五郎,是因爲他在先前的丹青評上,得到了終評第五的名次。

“諸評之影響,觀之則知啊。”

黃通忍不住感慨起來,旁人點頭同意。

大典與和談之後,佔據着洛陽百姓平日話題的,就是諸評了。

所謂諸評,就是包括之前的文評在內,隨後的書評,還有音律評、丹青評。

那書評看的就是書法,比拼的是書法造詣,還算是比較直白,各個書院比拼起來,也沒有太多的異議。

其中還有個插曲,就是當時的優勝者、兼善書院的周步,在爲自家書院贏得了“洛陽書法第一”的牌匾後,又特地請陳止給自己寫了一副勉勵的字,說是回去後要裝裱起來,倒也成爲一時熱議之事。

至於丹青評,理解起來也很簡單,看的是丹青畫技,因丹青多需觀景,所以這個品評,不是在太樂署中進行的,而是被放在城郊,太常府動員了人力設了一處講壇,供大家品評,也讓學子們可以觀景而坐,同時放在這般地方,更能開拓心胸。

因此,這丹青評,也叫丹青壇。

而音律評,也叫伯牙子期評,據說這個名字,還是當今聖上所取,不過在這個品評上,競爭尤爲激烈,因音律之道廣博,光樂器就有諸多,各有所長,要在這樣的情況中,決定出哪家書院的哪個學子更爲出色,難免有人會心存不滿,期間發生了不少插曲,還有那不懷好意、不甘心失敗的學子,在暗中使勁,鬧出了幾次小小事故,不過都被陳止和太樂署一一平息。

隨着音律評落下帷幕,第一次的洛陽諸評算是圓滿落幕,但帶來的風潮卻沒有衰退的意思,在隨後的日子裡越演越烈,最終甚至出現了諸多排名

百家茶肆有好事者,就說道,該按照諸評最後的排名,給洛陽各書院的學子排號,於是各種榜單有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於是就有這鄭五郎一樣的稱呼。

因爲諸評乃是官府組織,更有皇帝賜名,背後有許多勢力參加其中,連列卿都牽扯了好幾個進去,圍繞着諸評更有些許博弈,發展到後來,連書院上層都關注起來,以至於在城中私自爭執,被看做是無膽的行爲,是不敢在諸評上和人一較高低的表現。

於是,這諸評排名,儼然成爲了洛陽年青一代,用來彰顯才華的標誌,也使得很多人摩拳擦掌,準備在下一屆的時候登臺亮相,不光是爲自己的書院爭光,也要爲自身正名

實際上,第一次的諸評,還是有不少人看不上,乃至故作清高,不願意屈尊降貴前往,讓人品頭論足。

但看着影響,這些人很多都動心了,準備參與進去,可惜按照陳止的規則,他們必須要等到明年。

“明年也好,”談到這個問題,黃通卻有不同的看法,“留下一年時間,讓學子們沉澱底蘊,等到來年才能更見功力。”

這時候,茶肆的角落忽然有聲音傳來

“這位兄臺,聽你言語,乃是明智之人,可曾聽過,倡諸評的陳秘書很快就要外放一地爲太守,你覺得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明年的諸評還能否展開?”

黃通聞言看了過去,入目的卻是兩個陌生面孔,似乎是從外地趕來的。

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二百零一章 啓程之時,攔路之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襲屯先投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無法,防而無用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八百四十七章 敵亂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六百八十九章 陣裡殺人拂衣去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三十四章 冤!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六百九十五章 逢陳改運第四百八十八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上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殺,便被彼伐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文章第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援書北上請玄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飛揚跋扈,哪堪此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學了假學問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五百九十章 走與撤與潰,土崩瓦解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民欲跑,從欲散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殺進去!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