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

一張玄聽了這些話,也不反駁,只是搖頭,輕聲說道:“佛法或有可取之處,但沙門卻有他念,如今北地之中,又有許多戰亂,此番難上,貧道曾見許多慘狀,又見諸多貧瘠之地,然有一點,卻殊爲奇異,便是布衣慘地,多有道門之人進出,而那統兵掌權的營地,往往由僧人來去。”

“哦?”陳止眼神微微一動,馬上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張玄的這個話,其實也是想要影響陳止的判斷,卻不再是從單純的佛家習慣出發,而是在暗暗觸及陳止這般身居一角的實權官僚,最爲重視的地方。

那布衣散落之處,其實說的就是流民,其中多道人,這就是屬於用於自黑的意思了,因爲在過去的歷史上,但凡有民衆散居之處,多有五斗米教徒出沒,傳教拉人,漸漸形成規模,那黃巾之亂就是如此發生的。

可見道人進出,絕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放在流民軍中,可就不一樣了。

“道長這話說的有意思,”陳止眯起眼睛,笑道:“這五斗米教徒時有蠱惑人心之言,昔年有張角三人,以太平道聚攏人心,乃成叛軍,糜爛幾州,這前車之鑑尚在,道長卻提起道人走出走入落難百姓之地,豈不是提醒陳某,要提兵前去鎮壓,以剪除這個隱患?”

“府君何必明知故問?”張玄搖搖頭,用頗爲誠懇的語氣說道:“道門四散,良莠不齊,便如天下之人,有好有壞,此乃天道所鑄,人無扭轉之能也,道門些許邪門,走了歪路,必爲後世唾棄,無可厚非,然今日之局面,冀州糜爛,流民從賊,或爲異族前驅,早失之其純,加上羯人石勒入之,更見其亂,乃至有一統州郡之勢,此時若有那被你道門本意之人行走其間,無疑能分化瓦解其力,對朝廷而言可是好事!”

陳止輕輕敲了一下桌面,問道;“這豈不是對那羯人石勒而言,也是個好消息?”

張玄直言不諱的道:“石勒,匪也,這般人物本就該滅殺的,其人眼下不過佔據了冀州一角,哪裡能成氣候,若是流民一散,反而能讓此人壯大,令朝廷難以剿滅,那隻能說明朝廷已經不對了。”

邊上的李始聽了這話一愣,然後又是擔心,又是若有所思。

陳止卻笑了起來:“這位道長倒是好大膽子,在我面前說這樣的話來,不過如此一來,不也顯得道門確實有隱患麼?你這是爲了貶低佛門,連自家都不放過了?”

“我道門些許誤入歧途的人,雖可能引起人禍,但其實還都在明處,”張玄也不否認,反倒是話鋒一轉,又將話題朝着沙門僧人引導過去,“而僧人往往擇選一二權貴,將他們發展爲佛徒,然後藉此爲力,正大光明的強行推動,令我華夏道統因而扭曲!而且這般作爲,便是朝廷上的有識之士看得出來,也無力扭轉,蓋因推行的背後,往往都有背景,想要根絕,唯有防微杜漸,將種種隱患,斬殺在苗頭上!”

陳止想了一下,回憶着自己見過的,以及歷史上的一些佛門做法,不由暗暗點頭,嘴上則道:“你的意思,是說這些隨着世家子過來的高僧,其實是想要讓陳某信佛,纔過來的?”

“定然是有這個目的的,而且……”張玄說話間,這話題猛然一跳,“府君將我二人請到此處,不也有詢問冀州局面的意思麼?”

陳止點頭道:“不錯,你們這一路過來,走的乃是冀州之路,我聽說那邊局面又有變化,不知情況如何了,以道長的見識,應該是有看法的吧。”

“那貧道就獻醜了,”張玄也不客氣,“當下冀州的局面,看起來混亂,其實已經分明,隨着石勒入侵,並且圍困趙國,橫掃三郡,威望已經建立,更是收編了諸多流民兵馬,隱隱在冀州西邊站穩腳跟,而東邊的江都王,本是朝廷派過去,讓他剿滅冀州叛亂的,卻因種種願意,裹足不前,坐視賊人做大,而今在朝廷強令下,纔有要出兵的意思,這還是趙王世子求得朝廷的關係,但以江都王治下幾郡的局面來看,很難能破石勒了,除非有外力相助。”

“道長倒是胸有丘壑,一句話便點出局勢,可趙王世子既然去求助,總歸會得朝廷相助,除了江都王的兵馬,恐怕周圍的軍鎮,包括我這代郡在內,都會接到命令,更不要說喲兵馬直接從洛陽出……”

“太守誤會貧道的意思了,”張玄淡淡一笑,“貧道想說的,其實不是軍爭強弱,而是發現這沙門僧人的動向,那江都王駐紮之地,有僧人進出,而石勒行軍的路上,也有僧人傳法,甚至貧道等人爲了安全,曾經繞道一地,聽說爲那濟陰太守祖府君駐紮,居然也能看到僧人進出世家大宅!”

陳止的眼神一下子就冷了下來,他說道:“你的意思,是說這些僧人,不管官府、藩王,又或者賊寇,但凡有些權柄,佔據了地盤,就都會過去拜訪?”

張玄點頭道:“當時如此,這般行徑,已經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毫無本心可言,乃是爲了傳法,全然不分好壞,所以僧人來了府君此地,必然也有僧人去往王使君那邊,或許連塞外的鮮卑人,他們也不會放過!”

說着,他忽然頓了頓,這才道:“或許,鮮卑人、羯人這般的人物,更受他們青睞也說不定,畢竟這些人固有飽讀經書之人,但大部分卻不沐華夏道統,更容易得沙門之法!”

陳止眉頭皺起,因爲他很清楚,張玄的這番話不是危言聳聽,在原本的歷史上,佛教與異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相得益彰,對中原地區的影響,可謂深遠。

不過,他同樣很清楚,張玄的這些話裡面,也有他自己借題發揮的內容,便點頭道:“道長說的不錯,但你一路北上,人員可不多,又要顧慮自身安全,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手派出去打探情況,所言所說難免就有推測的成分,好在今日就能見到不少高僧,不如晚宴的時候,與他們交談一番,如何?”

這般情況,張玄只能點頭應下,隨後二人告辭,準備着晚宴的事。

整個城市,都在爲此忙碌着。

第一百五十章 賊蹤傳官府,諸葛問守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上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帥另有其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七百八十章 權隆氣盛,陳止的試探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淵是好對付的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七百六十九章 將軍要淡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八百零九章 貴人改制,應者轉運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搗幽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爲此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協力,三路攻代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品!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六百零四章 不問兵馬問煉丹?第二百四十三章 王家宅中阻書童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九十四章 咳,本將早有預料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三百零一章 這不是個好差事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二百零一章 啓程之時,攔路之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四百九十五章 聞書竊聽我只怕他不偷!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壯聚營帳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九百三十五章 內外之姓【新年快樂!】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終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萬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武丁變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