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

聽到了衛雄的這句詢問,陳止就知道拿下衛氏這件事,算是穩了。

衛雄如果沒有動心,豈能問出這番話來?這分明都開始想後路了。

於是他輕笑着搖頭道:“哪裡需要這麼麻煩,讓探子去接應的話,不說要暴露人手,還未必就能成功,反而要讓那拓跋氏的人警惕,一個不查,反倒要被人所害。”

“那……”衛雄頓時疑惑了,他甚至暫時忘了這只是自己的一次試探,彷彿真要開始頭疼這個事了。

陳止沒有讓衛雄猜,直接解開了謎底:“便是通過正規途徑與拓跋六修交涉,下達通牒,讓他不得阻止衛氏歸來,畢竟有朝廷的命令,這也算是衛氏回來覆命,若拓跋六修不知好歹的話,說不得就要和他算算賬了!”說到這裡,陳止的眼裡露出了一點寒芒。

衛雄的心裡頓時一緊,意識到這種事的風險。

雖然出仕拓跋六修的時間不長,但已足夠衛雄認清其爲人了,即便不能說是心胸狹窄,但絕對是睚眥必報,陳止真要是通過外交途徑通報其人,無疑就坐實了他衛雄投敵的事,而且等於是當衆扇了拓跋六修一巴掌,是真的沒有轉圜餘地了。

追隨陳止,讓衛氏歸來幽州,重回中原,當然誘人,但衛雄並不打算自絕後路。

可同樣的,正像陳止說的那樣,隨着自己這次戰敗,衛氏未來在拓跋部的發展根基也已動搖,即便拓跋六修一時不追究,以後也要表現在其他方面。

作爲一個衛氏子弟,衛雄會顧慮自身前程,但同樣也得考慮家族傳承,何況,衛氏上下本回歸中原早有希冀,更有一些佈局。

一時之間,左右爲難。

他躊躇了一下,不顧其他人在場,還是搖頭道:“此舉太過冒險,六修公子可不是婆媽之人,這事觸及了他的底線,說不定反而要弄巧成拙,他不敢對將軍如何,卻拿我衛氏泄憤。”

“拓跋六修,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陳止卻是收起笑容,臉上露出寒意,“衛將軍莫非沒有收到消息,先前王浚攻我,那拓跋氏見勢其意,將我安排在拓跋部的聯絡之人屠戮諸多,這個事,我肯定是要和拓跋六修算算的,如今六修篡權,連我那好友拓跋鬱律都被逼走,倒行逆施,衆叛親離不遠,我給他一個條件,是給他一次機會。”

衛雄嘆了口氣,道:“既然如此,若是通報六修公子,說我衛氏要走,豈不更加危險。”

“並非如此,”陳止卻是瑤瑤頭,“現在提出,是最好的機會和時機,一旦錯過,以拓跋六修的性子,反而不會答應!”

衛雄一聽就愣住了,露出費解之色,聯想到拓跋六修當前的處境,隱隱明白了一點什麼。

陳止淡淡說道:“慕容仁傷了幽州百姓,我追殺他到棘城前,破城池,逼慕容廆低頭,拓跋六修殺了我的人,還能善了?這事,他心知肚明,如今拓跋內戰,混亂不堪,其人也只是勉強維持均勢,最是擔心我去尋他報仇,如果此時,我提出一個要求,他是答應?還是拒絕呢?又或者,再殺人?”

聽到這,衛雄恍然大悟,如此看來,確實是最好的節點,錯過了,拓跋六修緩過勁來,恐怕下一步就是對內清洗,以拓跋六修的志向,爲求其權,萬事皆可拋,爲了穩妥,確實不太可能冒着被陳止出兵的危險,再殺衛氏族人。

只是衛雄卻也有一點疑惑,自家衛氏真的值得陳止這般做麼?

“拓跋六修爲人如何,衛將軍比我熟悉,這人野心不小,但並非瘋子,他這次動手非是一時起意,而是看到北地風雲變化,抓住時機罷了,我這個話傳過去,他會如何做,是能猜到的,貴族在拓跋部也有近百人口,要是靠着探子接應,倒是給了他機會,私下裡解決,恐怕十不存七。”

衛雄再次沉默,然後拱拱手,不復多言,跟着幾名押送的親兵去了,並沒有給回覆。

只是這人一走,圍觀了好一會的幕僚便上前勸阻——

這個說:“衛氏出走多年,早已胡化,豈能爲此而棄此良機,當興兵伐拓跋,以竟全功!”

那個言:“拓跋內亂,只要聯合拓跋部幾路叛軍,便可滅絕拓跋六修!”

還有的說:“拓跋自相殺戮,正是滅亡良機,可一鼓而下!”

……

衆說紛紜間,傳達出的意思卻很統一,不打拓跋也就罷了,還要浪費機會,拉一個衛氏回來,實在是捨本逐末!

聽着衆人議論,陳止始終不發一語,等聲音平息了些,才緩緩說道:“要再打拓跋部,從哪裡抽調兵力?”

這一句問話,讓不少人閉上了嘴,想到了自家的局勢。

他們都是隨軍的幕僚和紀事,清楚自家局面,先前不過是一時激情,加上最近戰事太過順利,以至於本能出言,靜下來思考一番,就知道當下幽州的局面,其實並不樂觀。

“能打慕容部,是因有諸多積累,王浚敗得太快,原本用來對付他的兵馬未曾損耗,能拉出去轉一圈,加上在燕郡新得了批降軍,慕容部距離燕郡不遠,這些人可以作爲接應,相比之下,靠近拓跋部的幾個郡,又是什麼樣子?”

“這廣寧郡本就是個空架子,代郡的兵馬多數出擊,佈防在幽州各處,鎮壓局面,所餘幾軍勉強夠防禦代地,但要說進攻,那是想都不用想,而且連番大戰,接下來得休養生息了,這個仇只能先放一放,不過……”

他放緩了語調:“這不代表着讓他拓跋六修逍遙快活,在我看來,拓跋部維持當前這種局面,對我等而言是最爲有力,即便我有足夠兵力,也不會現在去撲滅他。”

說着說着,陳止感慨起來:“草原太大了,一個幽州的力量尚不足以掌控,想要兼顧幽州,復霸草原,只能是兩邊都不得足,況且拓跋部若是崩潰,自有其他部族填補,考慮到當前局勢,一旦拓跋衰亡,慕容必然大佔便宜,更不要說,那幷州還有匈奴虎視眈眈!”

一聽到“匈奴”兩字,衆人都安靜下來,隨着徵北將軍府掌控幽州,幷州的匈奴就成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匈奴樂見我與王浚對峙、爭鬥,所以之前沒有動手,但他們沒有料到,王浚會倒的這麼快,按着他們原本的計劃,定是維持幽州兩個勢力鬥而不破的情況,結果還沒來得及插手,我等就已得勝,但這也就意味着,今後將軍府要直面匈奴壓力,若拓跋破滅,我去哪再找一個北邊牽制匈奴的力量?”

他搖了搖頭:“在沒有足以橫掃一切的戰力前,維持北地勢力均衡,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就擊潰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八百七十五章 殺進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六百三十三章 刑罰與軍爭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七百二十九章 銅板與籤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當惜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會開不了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當貴!第八百三十六章 軍中卒,林中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入籍事繁,學難成第第六百六十章 漸有人來投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三百四十八章 觀畫如知己,手足入國都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三百一十七章 孫武三鼓,陳止復召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瞞之志?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今晚無更,大概還有三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戰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過往之秘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師說演百年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學與財相伴,哪個爲真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當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二十一章 拓石在手,可印學問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三章 一支道家籤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民欲跑,從欲散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龍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三百零八章 兩陳合流之始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