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多事之秋(中)

成國公府的前府,跟定國公府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過這也難怪,規制如此,只能這麼幹,多一塊磚、少一塊瓦都不行。當然後府肯定各有千秋,然而成國公和沈默又不熟,所以他也沒撈着進人家後花園看看。

不過成國公也沒怠慢了沈默,請他正廳相見,還請上座。沈默倒不至於受寵若驚,但看他有些過分殷勤的樣子,隱隱覺着必是有事相求。

他不說,沈默也不問,拿出奏章讓他簽上名,然後便不鹹不淡的閒扯淡,倒也不急着離去。

成國公朱希忠已入天命之年,但因爲善於保養,看上去要年輕的多,見沈默不可能主動發問,只好開口道:“有個事體,想跟沈相討個說法。”

“公爺請講。”沈默心中一動,關切道。

“聽過皇上,要把禁軍四衛重收御馬監。”成國公皺眉道:“還要重新往三大營裡派監軍。”這消息簡直太糟糕了,尤其是前半段,他兄弟還掌着禁軍呢。

“哦……”沈默不動聲色道:“公爺聽誰說的?我怎麼一點不知情。”

“嗨,跟沈相實說吧,”成國公道:“是宮裡有人過來,讓我主動上這個疏。”

“是皇上的意思嗎?”沈默微眯着雙目道。

“皇上肯定是知情的。”成國公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們那位,是出了名的耳根子軟,讓邊上人唸叨多了,說不定就點頭了。”

“嗯……”沈默沉吟道:“公爺什麼看法?”

“我?”成國公嘿然一笑道:“不瞞你說,那是一百個不願意。這天下交給太監的事兒,就沒有一件不搞砸了的,尤其是掌軍……沈相要搞軍制改革,萬萬不能讓他們摻和進來。”

沈默看他一眼,心說問你呢,把我摻和進來幹嘛?便淡淡笑道:“這倒是公認的。”

“是啊。”成國公欣喜道:“請內閣務必要頂住,那可是先帝難得的善政啊”

“那公爺的奏疏,到底上還是不上?”沈默看看他道。

“呵呵……”成國公反問道:“沈相的意思呢?”

“呵呵……”沈默笑起來,望着成國公道:“公爺可自決。”

“……”知道沈默的太極功力,是自己無法戰勝的,成國公終於不再兜圈子道:“我是不想上這道疏的,但他們假傳聖旨,我也不得不遵。請大人給個法子,看看能否兩全……”說着抱拳道:“這個情,本公銘記在心,日後若有差遣,必將全力報效。”

“拖一拖吧。”沈默沉吟片刻,這才輕聲道:“他們又能把你怎樣?”語調變得清冷道:“誰也不想回到正德朝,只能大家一起使勁兒,公爺要是妥協了,文官更會覺着事不關己。”

“難道……”成國公嘴裡發苦道:“沒有別的辦法嗎?”

“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沈默搖搖頭道:“沒有模棱兩可的機會。”

“唉……”成國公不再說什麼,一直到送沈默出來,都顯得心不在焉,看來是愁壞了。

坐在回內閣的轎子裡,沈默陷入了沉思,其實太監想收復失地的意圖,他已經有所察覺……作爲和宮裡關係不錯的相關大員,太監們早就試探過他的口風,只是被他婉言推託了。所以他們纔回去找朱希忠碰碰運氣,如果在成國公這裡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很可能會直接遊說皇帝,通過中旨定下此事。

這推測是十分靠譜的,因爲隆慶與其父不同,他對身邊的宦官極爲依賴,登基一年以來,對這些閹人便屢加拔擢、濫給殊榮。猶在執孝期間,便急不得可待的‘加恩’宦官,潛邸受賞着五十多人,宮中舊人中,有功者二十多人,皆破格得蔭子弟數人爲錦衣衛官。

比如前任司禮太監黃錦,先得蔭侄黃浦爲錦衣衛指揮,待其卸任總管,去南京養老時,隆慶又加封其侄爲都督銜,僉事錦衣衛事。今年六月黃錦病故,又準黃浦請,授其族人黃保等六人爲錦衣衛官,爲黃錦守墓。司禮監又奏請,令黃斌等三十人,充御馬監勇士,以存體恤,上皆許之。

如此一來,僅爲了一個司禮監太監,便在錦衣衛中增設了都督銜僉事以下職官七人,御馬監勇士三十人,還居然欽準專設守墓官六人,似此恩澤榮寵,完全凌駕於九卿之上,就是閣臣也遠遠不及,真可謂一人得寵,雞犬皆仙了。

其餘大璫近侍的封賞,雖不及但亦不遠矣,短短一年時間,錦衣衛、御馬監中便多出近千軍官,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這當然令朝野憤然,但因爲這種封賞向來由皇帝獨斷,不必經過外廷,所以大臣想也管不着。至於勸諫……當然有不少言官開炮,但已經對他們充滿怨念的隆慶,認爲‘連自己可以做主的事兒,他們也要指手劃腳’,索性連看都懶得看。

是的,自從高拱去後,隆慶對外臣日漸厭惡,甚至認爲除了沈默、張居正等昔日潛邸舊人,其餘人都是欺負自己的壞人,便愈發不見外臣,已經有半年多不上朝、不理政了。整天在後宮待着,除了採蜜授粉之外,就是在太監的引導下找樂子。司禮監的滕詳、孟衝這些人,便爭飾奇技陰巧以悅帝意,最出名的就是再現前朝的鰲山燈……在北海子中扎一個數丈高的燈棚,上面佈置各種燈綵,燃燈數萬盞。然後皇帝坐在花船上,通宵宴飲,如臨仙境,十分的開心。

開心的代價是,所費內帑無算。當然大部分錢都流入太監的腰包,還哄得隆慶皇帝爵賞辭謝與六卿埒。這使得宦官勢力急促膨脹起來,打着皇帝的旗號,蒐羅美女,派人到各地督辦珍奇貢物。並在京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雖然後來被高拱狠狠整治一番,但在隆慶皇帝的逾分庇縱下,大小太監們幾乎毫髮無傷,等到幫着徐階把高拱拱走了,他們便徹底不再怕誰,不僅重新開皇店、設稅卡,甚至得寸進尺,開始向外廷伸手了。

最先遭殃的,必然是戶部,因爲他們有太監最感興趣的東西。

戶部尚書葛守禮,按例盤查進項,發現太和山等處所課香錢,解往國帑之數,不及往年十分之一。追查之下,發現多爲新派出的監稅太監侵吞……雖然按規定,應當由當地官府和監稅太監共理香銀,然而事實上,收掌出入多由中官強主。於是葛守禮上書奏請,比照嘉靖舊例,令撫、按官選委府佐一員,專收正費之外,餘銀盡解部供邊,內臣不得干預。

疏入,皇帝非但不聽,反而令其自陳忤逆。葛守禮不得以,只好疏謝曰:‘臣愚不能將順明命,冒瀆天威、罪不容誅,但以職司錢穀,目擊進艱,竊不自揆,欲爲朝廷節財用耳。’最後皇帝責其不遵明旨,屢次奏擾,本當撤職,然念其勞苦功高,‘僅’奪俸半年。

這真是匪夷所思,堂堂一國財政大臣,僅在職責範圍之內,要求宦官交出香錢餘銀以充國用,本是正理之事,如何能觸及‘冒瀆天威,罪不容誅’?更怎會爲此遭受申斥、而至於奪俸?完全不講道理,視國法於無物。

而葛守禮自上任以來,因爲抗拒宦官侵權,爲守護國帑所受的窩囊氣遠不止此。因爲皇帝無原則的庇護,太監們愈加放肆,千方百計的想侵佔國庫,最近的一次,他們以爲皇帝、太子、貴妃織造新裝爲由,便以空札下戶部,要取錢二十萬兩以補內帑不足。

葛守禮是萬萬不會答應的,他以‘京帑重寄,乃以片札取之,不印不名,安辨真僞?’拒絕,但等來的,卻是皇帝諭戶部取銀進用,守禮再以無此先例拒。皇帝卻在太監的攛掇下,非但沒有體諒老臣拳拳之心,反而狠狠下旨斥責,又罰俸半年,仍要取銀進用。

葛守禮雖然至今仍未撥付,但已心力交瘁,連日臥病在家,只不過是爲拖延罷了。

工部尚書雷禮的處境,也不比他好到哪兒去,他本以爲今年停造宮觀採辦,工部的預算應該很寬裕,誰知卻遭受宦官頭子滕祥,處處侵越他的職權,危言橫索、事事掣肘,令他難以爲繼,苦不堪言。如以滕祥以傳造櫥櫃、採辦漆膠、修補七罈樂器爲名,輒自加派,所靡費以鉅萬;又工廠所存大木,圍一丈長四尺以上者,皆價值萬金,然而內廷動以御器爲辭,斬截任意,用違其才。雷禮力不能爭,反倒被內官羞辱,但憤惋流涕而已。

雷禮不忿,一紙陳情,把狀告到了皇帝那裡,並說‘中官弄權、事體相悖,若留臣一日,則增多事於一日,乞早罷斥、以全國體’,大有絕不兩立之勢。只要是頭腦清醒的皇帝,就應對滕祥嚴加管束,責令他少干預部務,但事實恰好相反,上覽疏不悅,當即令致仕去。若非徐階極力保全,堂堂大司空,竟因爲職權被傾軋而發的幾句牢騷,要丟了烏紗。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在大臣與宦官的爭執中,無一不是以宦官勝訴、大臣敗北告終,其他官員,因彈劾宦官而被降輒的也不在少數。

宦官的貪婪橫肆,權勢高漲,是嘉靖朝前所未有的,現在他們竟把手伸到軍政上來了。

坐在轎中,沈默不禁冷笑連連,看來老虎不發威,真以爲我是病貓了

果然,沒過了幾天,見成國公還沒動靜,太監們便攛掇皇帝,將一道中旨下到內閣。

那天沈默也在閣,徐階看完之後,便將諭旨遞給他,沈默一看,乃是上命‘騰驤四衛仍屬御馬監轄,並派太監呂用、高相、陶金坐團營。’果然是血盆大張,胃口不小啊。

“怎麼辦?”徐階看看沈默,目光中卻有點幸災樂禍。他一直認爲沈默最近的動作過大,終於把狼招來了吧。所以說,年青人,還不成熟啊……不過與張居正在戶部搞的那套性質不同,徐階是支持沈默這樣搞的,在因爲高拱郭樸相繼去職,而使自己的名聲受損嚴重之際,徐階是迫切需要有些動靜,轉移輿論注意力的。

“一切聽師相做主。”沈默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看着這張御筆條子,還是一陣陣火大。

“禁軍向來隸屬御馬監,兵部不過是託管。京營也向有太監監軍的傳統,也是先帝才改了的。”徐階也沒那麼多惡趣味,便緩緩道:“所以皇上這道旨意,想要更張很難。”

“如此,”沈默皺眉道:“師相是同意讓宦官重掌君權了?”

“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徐階並不含糊道:“豈能讓正德之亂相再現?”

“那如何回?”沈默問道。

“你是分管軍事的,這事兒交給你來辦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階還是順嘴道:“你的態度就是內閣的態度。”

沈默本也沒指望着徐階能站出來說話,最近老首相和皇帝的關係,明顯出現出現裂痕,隆慶像犟牛一樣牽着不走打着倒退,讓徐閣老頗爲傷神。徐階已經不指望致君堯舜了,上不上朝、開不開經筵,都無所謂了,大臣能者多勞,替你辦了就是。

可這個月,皇帝按例當享太廟,這種祭祀祖宗的國之大典,可是誰也替不了的。結果皇帝命成國公朱希忠代行。禮部尚書趙貞吉請皇帝親臨,但隆慶不允。於是徐階只好上奏言道:‘祭禮,國家大典。秋季,四時重禋。皇上必親躬奉裸,而後爲孝爲敬,祖宗列聖亦必得皇上之躬親對越,而後來格來歆。且自宮至廟,其路不遠;獻奠有數,其禮不繁。夫以廟宗之重,雖勞且不當避,況非甚勞者乎?請皇上親詣太廟行禮。’帝方從之。

徐階的疏文一經公佈,舉朝啼笑皆非,這哪是臣子奏請皇帝啊,分明是訓蒙夫子在勸諭學童的口氣,說理、開道、催促兼而有之。隆慶皇帝纔不得已而勉強從之。但是勉強而又勉強的去了一次以後,還是不躬廟祀,怎麼勸也沒用。其懶怠惜勞,抑或另有隱情,非一般人能理解。

但徐階能理解,這是皇帝對自己無聲的抗議,其逆反心理已經到了,可以拿國家大事開玩笑的地步。徐階也有些灰心了,最近對皇帝的態度,不管鬧得多荒唐,只要別干涉國政,他就放任自流。

可軍政大事豈能兒戲?所以徐階一上來就表明態度,但實在不想和皇帝發生衝突,所以讓沈默儘量自己來處理。當然爲了讓沈默安心,他還是答應,到了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行使封駁權,封還皇帝這道中旨……但最好不要到這一步,不然跟皇帝的關係,也就徹底鬧僵了。

明確了徐階的態度,沈默便挑起了這副擔子。其實以他和皇帝的關係,要是別的事兒,也就直接去面陳了。但事關禁軍、京營的控制權,讓做臣子的如何啓齒?熟歸熟,亂說話一定會惹是非的……就算隆慶再信任自己,也架不住太監整天魔音灌腦,三人成虎的故事,可不是說着玩兒的。

所以他得講究策略,徐徐圖之。第二日,兵部侍郎譚綸,便上奏反對道:‘京軍營制經先帝裁定,革去團營,盡復二祖三大營之舊,官有定員、不用內侍,此萬世不刊之典,遺訓昭然。今一旦易之,不可。’

隆慶那邊很快回道:‘朕觀《大明會典》,有內臣監營之制,仍命草敕賜之。’

這時有兵科給事中石星助拳道:“中官之設雖自古不廢,然任使失宜,遂貽禍亂。近如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陳洪等,專擅權威,干預朝政,開廠緝事,枉殺無辜,出鎮典兵,流毒邊境,甚至謀爲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頌德,以至國事日非,覆敗相循,足以爲戒。故先帝盡裁撤監軍中官,收軍權於兵部,並裁定內官衙門及員屬職掌,法制甚明。此乃先帝聖訓,伏乞皇上明鑑”

這話說的深入人心,但太監們卻對皇帝道:“這分明是外廷推託之舉,京師軍權當然要在陛下手中才安心,今不過派遣近侍爲監軍,便推三阻四,其心爲何?大可琢磨。”

皇帝聞言果然上當,大怒之下,竟讓錦衣衛把石星抓起來,在午門杖責八十

嗯,找回狀態了……

第244章 七劍下西湖第830章 名師高徒(下)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813章 神劍出鞘(中)第142章 化人灘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677章 父親第28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29章 江南春(上)第917章 暴起(中)第738章 運籌帷幄(下)第328章 春闈第736章 潤物無聲(上)第719章 莊園第389章 滄浪亭第909章 閹寺雄起(下)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125節 大人物和小人物第562章 科學家第88 九章 罪己詔(中)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393章 糧食危機第676章 歸鄉(上)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398章 真正的敵人第338章 沒問題第8 九五章 難料(下)第779章 戰正酣(中)第373章 一個無趣的人和一個有趣的人第292章 報仇鳥……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47節 河中除樹(中)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上)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874章 賓天(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下)第344章 金殿傳臚第78 九章 靈濟宮(下)第855章 公主的心(中)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554章 勝負第811章 審(中)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846章 希望(中)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138章 姚長子第869章 暗算(上)第844章 復東勝(上)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861章 無題(上)第905章 中隱(上)第801章 中秋之亂(下)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下)第774章 新官上任(下)第905章 中隱(上)第772章 言官們(上)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第759章 躲不過(上)第463章 故人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492章 花開花落第285章 新任欽差第203章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第918章 驚變(上)第8 九九章 江南(下)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867章 寡人有疾(下)第184章 斷橋初雪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764章 君父臣子(上)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858章 婚變(下)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659章 影響第861章 無題(中)第714章 賑災第693章 代價第579章 兇手(上)第544章 天心第9節 沈家大院(下)第874章 賓天(中)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807章 審訊(中)第782章 凱旋(中)第616章 大典第902章 南風(中)第727章 大人亨否(上)第864章 會盟(下)第425章 都賣的什麼藥?第154章 小戚第604章 白蓮密語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830章 名師高徒(下)第907章 見龍在野(中)第747章 平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