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

眼見郭元振執禮如此恭謹,李潼倒是頗感意外。可當聽到他言中咬字“下吏、卑員”都是重音,便意識到這傢伙是在嫌棄自己官位低呢。

剛纔聽了一通隴右文武官員們的抱怨,李潼心裡本就不爽,再加上郭元振這傢伙節操總是不高、底線放得比別人都要低一些,屬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貨色。

於是李潼便拉下臉來,冷哼一聲,並說道:“沉寂下僚者,有器不能展、懷才不遇,有馬齒增生、力不能事,你又覺得你是哪一種?”

眼見雍王殿下神態略有不善,郭元振自有幾分訕訕,連忙說道:“僕耽於事外年久,即遇殿下,怎敢再稱不遇!才力或不足誇,但志氣未有懈怠,唯歲齡漸長,多有時日困蹇之嘆。渴能蹈舞王前,獻功表事。驥力漸老,更無長年與後進競奪,唯奇功纔可爭先!故事不及,盼日後能爲王先驅、東行問鼎!”

聽到這話,不獨李潼神情微微一滯,劉幽求等故員們望向郭元振的眼神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傢伙拍起馬屁來可是真敢說。

他們久從雍王,一路追隨而來,內心裡自然也是渴望雍王能夠問鼎大位,希望自己能夠從龍潛邸。但這想法也只是在心裡盤算,實在不敢像郭元振說的這麼直白。

李潼沉默片刻後,臉色也變得有些不自然,狠狠瞪了郭元振一眼。不會說話就閉嘴,搞得老子多眼饞那個位置似的!

“且先專注隴邊諸事,不要雜言餘者!”

在場衆人倒都是李潼的心腹,但郭元振這大嘴巴還是讓李潼頗有不自在,爲了避免這傢伙再胡說八道,他便又說道:“既然渴於建功,那就說一說眼前事務。若無計略創建,也不必再自憾卑下,通泉縣尉你都不必再做!”

“僕既得用王事,自然夙夜爲計,不敢懈怠。殿下既然垂問,僕便斗膽言之。”

郭元振見殿下沒什麼耐心跟他暢論大計,便也不再敢繼續放肆,連忙端正了態度。

其人正色起來,倒也真有幾分氣度可觀,沉吟片刻後又繼續說道:“僕覺得,西京鬧亂新定,殿下實在不宜輕出。吐蕃之患誠是可慮,但就算殿下至此,未必能有深助於事,更有內外不能兼顧之慮!”

李潼聽到這話,心情更不好,感情老子到了隴邊,淨給你們添麻煩了?

不過既然是討論正事,他也不讓情緒干擾,只是沉聲問道:“怎麼說?”

“吐蕃賊國,欲外向取勢,所出唯隴邊、西域而已。殿下若不赴隴,則此戰有九分將發於安西,殿下既至,戰於何地便不再可測。隴邊羣情焦灼,殿下亦有所見。四鎮勞軍費巨,亟待戰功傍身,否則將更非議糜然!”

郭元振講起正經事請來,倒是顯得不再那麼討厭。

可李潼聽到這裡,還是有些疑惑,繼續追問道:“吐蕃兩向出口,我自然也知。可爲什麼說我若登隴,則其出難卜?難道論欽陵還要憑我立威,所以必攻隴右?”

此番出行,李潼自然也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拋開對關內道諸州的巡視需求,對吐蕃方面或會有的反應也進行過一番考量。

他倒是記得,原本的歷史上,在王孝傑收復四鎮之後不久,吐蕃便繼續向西域發起了進攻,希望能夠重新奪回四鎮。所以郭元振分析吐蕃會有九成可能進攻西域,這也是比較靠譜的。

畢竟這一次大唐對四鎮的控制大異前轍,重軍鎮守。只有趁着唐軍新入未久,吐蕃纔有可能再次奪回西域。否則等到唐軍站穩腳跟,那就難了。

但那是原本歷史上會發生的情況,可是現在,大唐境內接連發生動亂,特別是棄周歸唐,對於那些敵國自然是一個可供利用的機會。突厥的默啜甚至都親自率軍入寇,吐蕃論欽陵難道會放過這個機會?

西域的霸權雖然重要,可吐蕃前往也是客軍作戰,並不具備主場優勢。可是在隴右這裡,隨着吐蕃拿下了吐谷渾,已經直接可以向大唐本土發起進攻,這樣的選擇無疑更加符合吐蕃的利益。

像歷史上,吐蕃就是趁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先出兵隴右截斷了河西走廊,然後才繼續向西域用兵。

所以李潼覺得吐蕃這一次大機率會放棄安西方面,轉從隴右入寇,這是兩國博弈的大環境所決定的。但郭元振卻將吐蕃的戰略選擇歸咎爲自己登隴與否,這就讓李潼有點不能接受了。

論欽陵成名已久,難道還指望進攻自己一個後進晚輩來樹立威信?

“欽陵不過蕃國一奴而已,怎可與殿下爭輝!”

郭元振先拍了一個讓李潼都覺得有些臉紅的馬屁,然後才又繼續說道:“吐蕃爲患日久,丈夫欲功,必以爲敵。所以僕對蕃國事務,也多有探訪。祿東贊父子相繼稟國,蕃國徒衆苦之日久,吐谷渾故土俱爲其封,若攻隴右,凡所利得俱爲噶爾一家所有。

舉國之戰、資於一家,此其君臣俱不樂見。所以欽陵即便有志戰於隴右,未必能行。如今殿下親臨隴邊,以欽陵之智,或將大肆宣揚我大唐將要再戰吐谷渾故地,迫其君臣聚力出擊隴右。”

聽到郭元振這通分析,李潼真是有些不能淡定了,莫非這一次自己真的來錯了?

從大唐目下的局勢而言,此番與吐蕃作戰,自然是西域要好過隴右。一則不在本土,能夠避免本土受到滋擾、激化各種潛在的矛盾,二則安西方向新置大軍,四鎮也的確需要一場大勝來彰顯其戰略價值,以杜絕國內非議之聲。

郭元振這一通分析,核心就是吐蕃的君臣矛盾,按照郭元振的說法,噶爾一家與國內君權的矛盾,甚至已經深厚到足以影響吐蕃的戰略選擇。

對於這一點,李潼還持保留態度,於是又轉望向劉幽求等人,開口問道:“吐蕃君臣積隙,已經如此深刻?”

劉幽求聞言後,先是沉默片刻,然後才又說道:“郭參軍所論,確有理據。吐蕃自祿東贊以來,大權長執噶爾一家之手。其國寒荒貧瘠,地無豐產,所得吐谷渾地卻水草豐美,大能補益,祿東贊父子得此之後便長久鎮守,拒絕旁人染指。因是國人積忿,並非短年。贊普漸壯,裂痕尤深。”

講到吐蕃,便不能繞開以祿東贊父子爲代表的噶爾家族。整個吐蕃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松贊干布死後,光祿東贊父子就玩了將近五十年。

一則噶爾家族確是父子人傑,對吐蕃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怎麼讚譽都不爲過。二則松贊干布死後,吐蕃接連少主繼位,常年都是掉線掛機的狀態,這也讓君權長久的不振。

但吐蕃作爲第一個統一高原的王朝,其國中自然不只祿東贊一家。噶爾家族在吐蕃本身就屬於後起之秀,又佔據了最爲富饒的吐谷渾故地,國中對他們一家不爽的自然有很多。

誠如郭元振所言,吐蕃崛起於高原,快速成長爲大唐西陲最大的邊患。特別在大非川之戰後,大凡渴於建功者,都將吐蕃作爲假想敵。

劉幽求同樣也不例外,他在成爲雍王佐員的第一天,便進獻了一份自己所寫的隴事邊略,就是針對吐蕃的一系列設想。現在看來,那一份方略自然許多稚嫩可笑,甚至就連劉幽求想起來都多覺羞慚。

被雍王派往隴右後,劉幽求也更加努力的蒐羅有關吐蕃的情報,因此對噶爾家族與皇權的糾纏較量,也瞭解頗深。

“吐蕃豪族,欲制噶爾並非短年。早在龍朔二年,吐蕃便罷祿東贊大相之位,欲奪其權。祿東贊反殺成功,復任大相,之後便長鎮吐谷渾,不敢輕歸邏娑王城……”

李潼聽到這裡,不免大生感慨,果然任何一個政權,政鬥起來都是骯髒的。龍朔二年就是公元662年,正是吐蕃進攻吐谷渾最爲緊張的時刻,到了第二年吐谷渾便被吐蕃攻滅。

噶爾家族的政敵選在這個時間點罷免祿東讚的相位,必然是爲了摘桃子。祿東贊在攻克吐谷渾後久鎮此地,除了消化戰果之外,大概也是爲了避開國中的政鬥陷害。

“祿東贊死後,其子贊悉若繼任大論,局中主持大局,次子欽陵等典軍在外,仍攬大權。垂拱元年,贊悉若於國中主持大料集,欲趁大唐內亂之際,興國人之力斷我河西。但於此集會中,國中豪貴遊說贊悉若族親襲殺贊悉若,欽陵隨後歸國定亂,因是大唐免於邊患……”

李潼聽到這裡,不免心生後怕。垂拱年間正是多事之秋,朝廷中皇位數迭,北方突厥寇邊,河曲鐵勒部反叛,國中還有徐敬業謀亂,可謂是內憂外患,混亂之際。而當時爲了平叛,朝廷還將坐鎮河源的黑齒常之召回朝中,先平定徐敬業叛亂,之後又進攻突厥。

如果不是恰在此時,吐蕃國中也發生動亂,真要讓吐蕃這一次攻出來,那對大唐而言,無疑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

正在這時候,郭元振不知想到了什麼,突然嘿嘿笑了兩聲,接着便發現衆人都向他望來,忙不迭收起笑容,正色說道:“吐蕃王母沒廬氏,倒是略具聖皇之風,噶爾族親互啖,沒廬氏依稀事中。”

李潼就知道這傢伙狗嘴裡吐不出象牙,聞言後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示意劉幽求繼續說。知己知彼,纔可謀戰。對於吐蕃權臣與贊普的權鬥,他雖然知道有這麼回事,但具體細節還真不瞭解。

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17 西京可守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012 耶耶的召喚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099 宰相危矣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031 不是一路人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01 出閣河東王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359 幷州大都督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222 吐谷渾王族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087 蓮生獻經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025 不如降黃巢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326 幼宦可養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037 春官武承嗣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253 勿謂新王不死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254 邪言鑽心0236 蜀商楊麗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