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

朝廷正式冊授西康國後,行臺便又在長安城西的長壽坊專造邸業,爲西康女王府。

當雍王儀駕抵達長壽坊時,西康女王葉阿黎並一衆唐蕃員佐早已經於坊門內等候多時。

“臣葉黎,恭迎雍王殿下!”

及見雍王落車,身着一襲士子袍服的葉阿黎便趨行入前,躬身作拜。

李潼見狀後便彎腰虛扶並笑語道:“西康王是我良友,賓居長安,直在中堂等候,何須如此多禮!”

雖然葉阿黎一副士子裝扮,但終究男女有別,李潼自不便把臂同行,手指在其臂彎一觸即收。

葉阿黎便也順勢起身,高挑身姿側立於雍王身後,僅僅只比李潼矮了半頭,在女子當中已經是極爲出挑的身高,英氣之中略有柔媚,即便不言不語,已經是一副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

“殿下若有垂教,使人走告即可,臣自走拜受命。王駕幸臨府前,臣敢不恭敬出迎!”

葉阿黎兩眼直望雍王,眼神中自有一份不加掩飾的喜悅。

兩人寒暄之際,西康王府諸員佐也都紛紛入前見拜。葉阿黎這個西康女王雖然客居長安,但卻絕不只是一個虛銜,其國其民本就是行臺邊務經營一個重點,所以也是一應員佐配齊,人員結構僅次於雍王府。

這其中既有行臺爲其選配府佐,諸如蘇約在長安縣尉任滿之後,便擔任了西康王府長史,田少安也借聘爲王國國官。除此之外,還有葉阿黎入唐時所攜帶一干屬員,以及在長安城所聘任的數名蕃官。如今出府迎接,足有二三十員衆。

長安城中,不是沒有番邦君主、酋長客居,但講到規格待遇,卻沒有超過葉阿黎的。其人本身便身份不俗,以吐蕃公主入唐,如今這西康女王封號又是行臺從無到有的運作起來。如果說諸羈縻勢力也有親疏之別,西康國無疑就是行臺嫡系了。

即便拋開親疏不談,西康國的歸屬也給行臺帶來實實在在的惠利。單單在不久之前的世博會,西康國的外貿採購就貢獻了不下三百萬緡的貿易額ꓹ 於諸番邦中都是一騎絕塵。只憑這一點,就值得李潼禮賢下士ꓹ 親近優待。

川西藏東之間,溝嶺縱橫,相對於蜀中、關中等地ꓹ 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窮山惡水,但這並不意味着西康國本身就沒有經濟價值、沒有購買力。

彼鄉雖然多是土羌蠻荒之境ꓹ 但其社會結構仍然屬於部落奴隸主狀態,諸部落酋長們在各自部族內部擁有着絕對的權威ꓹ 對其屬民人身、財產擁有着絕對的支配權。

耕織恆產或是微薄ꓹ 但靠山吃山,方物所出也是頗爲可觀。諸如金銅、丹砂等礦產,犛牛、馱馬等牲力,麝香、餌藥、食鹽等物出,也都是價值頗高的商品。

而且此境位於大唐與吐蕃兩大強國之間,戰略位置自不必多說,單單茶馬商道的貿易得利便不容小覷。後世中唐時期ꓹ 川西山嶺間便崛起以生羌爲主體的西山八國,就是藉着戰爭與貿易而壯大起來ꓹ 號爲兩面羌ꓹ 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

吐蕃論氏掌權以來ꓹ 因爲圍繞吐谷渾的攻略與經營ꓹ 與大唐之間的關係已經跌到冰點,官方的商貿活動自然無從談起ꓹ 但需求卻並未因此減少ꓹ 反而變得更加旺盛。蜀人行商ꓹ 起碼有三分之一就是靠着茶馬商道走私而賺的盆滿鉢滿。

人對利潤的追求,那是無止境的。川西地理形勢複雜ꓹ 想要堵那是絕對堵不住的。如果朝廷真的能派駐大軍把茶馬商道完全封堵住,那還查個屁的走私,直接衝上高原幹掉吐蕃那都夠了。

有關這一點,郭元振便結合其親身經歷、進行過極爲翔實的報告,認爲堵不如疏。

如果行臺仍要一味打壓茶馬貿易,非但不能禁絕掉這一貿易通道,反而會將那些走私商人逼得更脫離於法律之外,使得這走私貿易更加無從監管。爲了這當中所蘊藏的巨利,甚至有可能走上武裝走私的道路,使得邊患形勢更加嚴峻。

李潼對此深有認同,所以扶立西康女國這一親唐勢力,作爲區域中唯一的商貿對象,通過官方進行的商貿活動去擠壓走私的利潤空間。

正規的商品輸出已經保證可觀利潤,若集中於禁物的輸出,那查起來又便捷得多,畢竟禁物貨源本身就不失管控,客戶羣體也就只有那麼多。卡住這兩個節點,無論通道再怎麼隱秘,哪怕上天入地,一旦發生大量的物流動向,都能更簡潔的查發出來。

一行人入府登堂,王府長史蘇約先彙報了一下此前貿易的交割進度。西康國雖然在世博會上採買諸多,但並不是直接的錢貨兩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原料折計。

真要錢貨兩訖的交易,且不說西康國根本拿不出來這麼多錢,就算拿得出來,李潼也不樂意這麼做。

西康國能夠輸出的諸多方物,本身就價值極高,雙方之間的商貿重點本就不在於彼此之間的錢貨出入,而是由此衍生出來更大的獲利空間。彼此互通有無後,再憑此選擇其他的商貿對象,獲利將以數倍增。

葉阿黎身在長安,只能遙控國事,如此大宗的物貨流出,單憑其留在東域的勢力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於這一點,行臺也充分體諒,陸元方擔任益州長史,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整合蜀中民間商賈力量。諸如曾經跟隨郭元振一同前往吐蕃內境的蜀商郭萬鈞之類,他們將會出入於川西,將西康國諸物料運輸出來。這當中所產生的各類運輸成本,自然由西康國負責。

畢竟這些大唐物產一旦運抵西康,再向周邊境域進行分售,所得利潤也是驚人的。甚至這麼大的貿易量,根本就不是西康國一地能吃得下的。早年那些蜀中通蕃的商賈,已經被整合起來的一部分,他們原本的商貿量也被合併進來。

相對於這一次商貿的利潤所得,葉阿黎比較關心的是隴南的駐軍問題。她如今西康女王的身份,僅僅只是大唐官方所承認,而在吐蕃仍然是東域赤尊公主,而且所領的東域封土也是建立在贊普王室與論氏權臣之間的矛盾上。

這一次商貿,如果大量的唐國商品運抵西康,財帛動人心,如此驚人的利潤足以令贊普與欽陵都垂涎有加,或許就會擱置此前矛盾,聯手搶上一把。

真要發生這種事情,憑西康一地是絕對守不住的,必然是需要強大的武力保護。唯有行臺深入駐軍,才能震懾得住贊普與欽陵雙方。

“今次商貿,所得尚未可知。但無論能收多少,扣除各類支給後,葉黎願盡捐殿下,以壯行臺隴南軍事!日後逐年奉給,一定保證隴南甲伍恆有豐給!”

等到員佐們彙報完畢、各自退堂後,葉阿黎再次起身作禮並表態道。

李潼聞言後則笑語道:“行臺駐軍於隴南,雖然不失庇護西康的計議,但本身的軍計度支自有計議。我與西康王願長爲賓朋,怎麼能執於短利,負擔重給?”

“臣入唐之前,不過蕃國一介爲諸家權勢逼迫、苦苦掙扎求活的孽類。只有身入唐國之後,得受殿下庇護厚愛,才知生人從容滋味。西康封土,本就已經投獻殿下,領此虛榮,也只是爲了讓行臺於東域更得便宜行事。一身所享,能有幾多?若恃愛生貪、更作妄計、非分專據,這才失於真正的長久之計!”

講到這裡,葉阿黎擡頭仰望雍王:“臣懇請殿下勿以蕃邦遠客相待,但能長在王教腹計之中,所願足矣!生人以來,所受豪取逼迫爲多,唯殿下關愛爲深。專勢稱孤,實非所願……”

李潼垂首見那眼神真摯熱情,也不由得頗生感慨,不無緬懷的嘆息道:“我也不是生來權勢傍隨,追憶前身,與女王不無曲幽相近,俱有一份孤弱乞憐之情。感此心跡,女王能拋棄所有,遠來投我,並有如此至情的託付,我又怎忍相拒?

但我在世一日,女王可以諸事無憂,無關勢力的取捨,只是知己之人感觸同情。同是天涯淪落人,我既先達,遞惠及人,人間並非無情,只是所遇偶或不稱心意。”

眼下得西康國,雖然也得了行臺不小的關注,但目前而言仍然不屬於行臺用事的首重之地。葉阿黎入唐一年多來,公私事務、李潼也與之接觸多次,除了一份欣賞之外,也的確不無同情。

一個女子已經不爲家國所容,寄命於數千裡之外的敵國,又受人權勢操弄。看似尊榮倍享,其實道路卻是越行越窄。所謂的西康國,眼下的確給其虛榮不少,但若來年大唐與吐蕃情勢有變,可能就是其催命符。

所以李潼也願意給她一份承諾保證,無論圍繞這個西康國的經營策略有無變化,自己都會給其一份保護。

聽到雍王這一番話,葉阿黎一時間也是感懷垂淚,頓首長拜。

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445 死不入黃泉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050 太平公主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172 薛師人間英豪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093 被甲登殿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447 嵩陽道大總管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089 賢賢易色0229 心似雙絲網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70 頌聖臺閣體0035 嬌花藏毒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184 洛陽女兒行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13 王的起居日常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088 貌類乃父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004 醫博士沈南璆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172 薛師人間英豪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376 紈絝衛府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294 門人遇襲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246 細憐閒庭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193 太平托子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